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查令十字街84号》 -- 邝言

共:💬17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查令十字街84号》

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查令十字街84号》

有人对我说,如今文字也进入了消费时代,一种更新的需求会取代旧有的需求,书店架子上的经典也因此和其他消费品一样定期更换。如此说来,即便读书速度疯狂如我,也一样赶不上时代的节奏,正如我永远不可能赶上手机的更新换代。

然后我便在当当网上书店看到了关于这本《查令十字街84号》的声势不小的宣传。正当我为自己究竟需要不需要赶这个潮流而犹豫的时刻,我看到一句非常特别的介绍,说这本书是爱书人的暗号。爱书人的暗号我竟然不知?再一翻,发现书中主人公海莲跟自己一样是个嗜爱读书的人,于是不惜越洋邮购,并且到手即迫不及待开始阅读。很快,我便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发现了令我觉得值回票价的一段话:“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一种更好的语言。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位,名叫怀恋。”

终卷埋头沉思,觉得故事其实很平淡。1949年一个居住在美国的穷作家海莲偶然在杂志上看到位于英国查令十字街84号二手书店的广告,便写信询问订阅书籍,书店答复了她。没想到一来一往,从这一年的10月到1969年10月,她与书店之间竟然持续了20年的越洋书信往来。 这20年他们都没有见过面,直到书商弗兰克去世。后他们来往的书信被海莲汇集成书,这本书接而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成为一个传奇。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查令十字街84号》渐渐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更故事性的是,这本书的中译本,也是台湾的一个古旧书店的工作人员,他在未购买书的版权前就凭着自己对这本书的热爱开始翻译了。

必须说明的是,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也许正是因为那份真实,即便海莲的文字率真而不乏风趣,尽管字里行间蕴含着许多爱书人的不言自明的默契,我还是会觉得它稍显平淡。今天的我们,已经读过了太多的美轮美奂和曲折离奇,那样的故事本身也许显得过于老旧而缺乏悬念。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同那些多少是在作秀的文字不同,他们,海莲与弗兰克,他们的文字却只是写给彼此看的,这完全符合书信这样一种在如今几乎绝迹的交流方式的传统定义——落款人是唯一的作者,收信人是唯一的读者。那些当下的幽默体贴,当下的唠唠叨叨,惟其平淡,更显可贵。真实的笔迹透露的是他们真实的人生,我们一眼可以辨认出那个有些大大咧咧、爱书成癖的美国小姐,和那个知书达理、甚至稍显拘谨的英国绅士。有人说,他们之间一定是互相深爱的,一定有爱情的成分,然而我却相信世间远不止爱情这一种珍贵而久远的情感,对于这个故事来说,有书,有信,它还需要别的传奇吗?

我想,比附会的爱情更打动人的是他们对书共同的痴迷,和由此而生的对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的信任。书不仅仅是一种默契的象征,更确切地说,书对他们而言已经成为一种共同的信仰。其实,书籍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序言中说:“海莲把这一场写成了书,这一切便不容易再失去,甚至自此比她自身的生命有了更坚强抵御时间冲刷的力量。人类发明了文字,懂得写成并印刷成书籍,我们便不再徒然地只受时间的摆弄宰制,我们甚至可以局部地,甚富意义地击败时间。书,确实是人类所成功拥有最好记忆存留形式,记忆从此可以置放于我们的身体之外,不随我们的肉身朽坏……”

如果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不会过期的,那么,我希望文字可以成为一种例外,因为在贫瘠的今天,我们至少可以通过它来领会真正的传奇。海莲在信中曾说:“……你们送我的礼物(书),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她还说:你们若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实在良多。如果如此爱书的海莲仍觉得有所亏欠的话,那么那些文字消费品的制造者们恐怕更应该去朝圣一番了。

元宝推荐:履虎尾,
家园 花。

说来惭愧,因为怕搬家的麻烦,我现在只去图书馆借书来看。

家园 好文。

查令十字街84号

外链出处

家园 花一朵
家园 84 Charing Cross有一个电影

是Anthony Hopkins和Ann Bankcroft拍的,较好不叫座,但是绝对经典之作。

家园 多谢提供网址!
家园 好的,我去找来看看。:)
家园 找到没?
家园 书店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电影海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热心人啊~

多谢你的图片,书店看上去感觉就很好。

家园 看到了照片我想起了两部我很喜欢的电影。

《诺丁山》和《电邮情缘》。

家园 诺丁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好贴。附上我的读书笔记。。。

说得很好:“如果如此爱书的海莲仍觉得有所亏欠的话,那么那些文字消费品的制造者们恐怕更应该去朝圣一番了。”

今年夏天我接连读了这本书和《长恨歌》,感觉相去甚远,还特别写了下面一段读书笔记。。。

-------------

同样是女作家,同样是淡淡的笔触,而且没有跌宕起伏,《查令十字街84号》却有着一种很大气的东西,文字当中有一些,可更多的是在感觉当中。这本书的好,我贫乏的语言没法说周详,但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很好的影评,写出了我要说的意思。虽说它是电影评论,但因为书是一本关于书的书,所以文章所表达的情绪是一样的:

  “如果你爱书,喜欢手指摩挲书页的踏实温暖的感觉,和隐隐的油墨的清香,如果你喜欢在陌生的城市独自凭吊古老的街巷,细心聆听逝去岁月空洞的回响,如果你懂得欣赏和享受“花落如雨,人淡如菊”般温婉散淡的友谊、并不激烈的爱情……如果,如果在适当的条件下你是个有些怀旧的人,比如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像现在我的窗外响著寂寞的雨声,或者午后慵懒的太阳透过碎花的帘子照进来,比如刚刚放下一本让你会心的书,在音乐中休息一下眼睛,书中的某一段话不禁让你生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叹,比如你刚刚告别二三知友踏著月色归来,口里仍有陈年老酒微熏的余香,那么你一定会喜欢这部电影。把这张碟放进你的碟机,会有一种久违的熟悉而陌生的情感,像那淡淡的书香,透过柔和的影像丝丝缕缕地飘散过来,将你幸福而温柔地淹没。”

全文参见:外链出处

这本书我看的是英文版,所以不知中文翻译会是如何。去年“见招拆招”在文化周刊上面有一篇文字提到它的翻译,很有意思。今年春天译林出版社的译本终于出来了,所以把“见招拆招”的文章连接也放在这里作参考,并引用一句作结语:

  “全书只有几万字,一忽儿就读完了。当我读到海伦写给书店最后一封信的最后一句话时,心为之一紧:“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全文参见:外链出处

家园 写得不错,我也喜欢那种淡淡的感觉

仿若案上墨香。你的文笔很细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