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日本、美国、德国的汽车孰优孰劣? -- 晨枫
据说丰田车的零件,基本上装上就能用。需要的调试工作不多,比较方便。而德国车美国车,装上以后还是需要调的,这就增加了麻烦。
丰田对于零件供货商的要求和支持是其他汽车企业做不到的。
“造汽”曾经在其他论坛对此有深入的讨论,可惜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否则把他拖到西西河来。
目的就是缩减成本...取消流通喝库存成本...丰田的部件承包商必须在丰田厂的一个指定距离内...统一按照丰田的生产计划进行调度生产...所有的部件供应商都派有专门的技术 质检人员跟踪监控....这玩意好像是丰田首创的...
另外我怎么觉的日本的标准化不好呢...日本过来的设备一会是英制的一会是公制的下次还能来个美英制的...俺们这从三菱那淘来8台加氢反应器就这个毛病.内部塔盘的螺栓乱的一踏糊涂..每次检修的时候都大了头要准备三种配件....好在这些年熟练了..
其他的就这么回事吧。
不过单位制的问题,很多地方都有这个问题,谁让现在有这么多的标准体系呢?用旧设备,没脾气呀。
新设备也罗嗦,我的项目有一个反应器是德国的,里面是德国标准,我们要求借口要给ASME,然后运到国内再用国内标准。
浪费不少钱呢。
不懂为啥要用这个标准...asme是行业标准...就标准的技术要求来看不算严格...不懂为啥我们进口设备不要求使用我们的标准..使用asme的后果是给后期维护造成很多麻烦增加成本...我现在做的加氢裂化维护就是...标准乱的一塌糊涂...做为维修单位需要准备的软件就很多...
个人感觉美国车小毛病不断,叫人以防不胜防。老点儿的车,特别是开过了10万迈
(16万公里)的那种,简直就成了“一直在修”。而日本车零部件可靠性比美国车明
显高。
其实德国那家生产企业可以提供国内的标准接口,但是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的只好用ASME转了一下。
这的确不是一个好选择,不过有些事情,大家都没办法不是?
嗯..俺就是做个维护...远不如老大做项目....很多事情也确实说不清...明天做制氢的项目...一吨15W...哈...508*50的管子我第一次见到..
原来一直感觉三种风格的产品有差异,不出,现在清晰多了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头头是道,我是绝对同意的。不知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还是有出处?(工程师们都知道?)
我这“自学成吹”的本事你还不知道吗?说正经的,这不是所有工程师的基本概念,但做长了,类似的概念总会接触到的,我就是把它们串起来,用到这里了。真正搞汽车的人,我想一定是有这些概念的,就是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用同样的表述。
我全用日本車。
豐田已過十年,除了定期換機油外,十年來沒有甚麼問題。電池都是用了九年才死了。
?居的豐田用了十多年,她並沒有甚麼投訴,只是後來被偷了(奇怪舊車都有賊人光顧),才不得不換車。換的同是豐田。
我另一架車是萬士達,用了五年,亦是沒有甚麼維修問題。
我的朋友用GM車,新車那三年保用期,出入廠不知多少次。三年保用後,仍是問題處處。最後由於被撞報銷,再沒有維修問題了。
另一朋友用歐洲車,大眾Volks的PASSAT。亦是維修問題嚴重。幸好他買了extended warranty,在三年多後,仍需常常入廠。另外新車第一年,已要換電池,之後好像是第三年,又要換電池。他的車亦是意外後報銷。但換的仍是歐洲車。Volvo,這次好像不大聽見他有維修問題了。
我tnnd恨死工会的人了!干活又慢又笨还不能说不能教更不能帮着干!我们这里一个哥们日光灯管瞎了一根,自己上去拆了下来。不巧给工会的人看见了,这就出事了。因为按照合同这本来应该是工会的人来干的事,现在给你干了,工会的人就少了多少多少billable hours。。。害得公司把那哥们好一顿教育,工程师们桶桶抓起来一起上课,在shop里什么能碰什么不能碰。。。
日本车在美国卖的质量是很好啊。可是在国内就非常之不地道。
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学车考驾照都是在美国出差的时候搞定的,用的是师傅的卡罗拉,那车开起来很不错,除了加速稍微肉了一点,其他的感觉都不错。驾照到手,租的不管是庞蒂亚克还是马布利,感觉都没有卡罗拉好。结果回国买车,4S店里一开卡罗拉,就决定不要了,那简直不是一种车!后来还是投靠了VW的二线品牌斯柯达,感觉比较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