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坛子和民企管理1 西西河怎么了? -- 柚子
在说西西企业之前, 我先说三个小故事。
一个是餐饮业的。有一家叫做孔乙己的酒家。 上海分店就在虹桥程家桥。 他的斜对面就是谭家菜和皇城老妈。 这孔乙己可是开在这后两家之前, 他们家是做绍兴菜出名的。 你要去招牌菜就是梅菜扣肉, 炸臭干, 清蒸小黄鱼, 还有就是季节饮料乌梅汁。 他们最红火的时候是中午要预约, 晚上从6点开始翻3次台子。 红火的关键是厨子,还有领班带出来的下面的跑堂。 他们家和别家不同,跑堂端盘子开单子已开始都是男生。 年纪小但是各个记性很好, 去过一次的客人, 基本上就能记住你是谁, 还有你的喜好。 但是3年前的夏天, 突然间菜单变了,乌梅汁也没有了。 以前的跑堂只有一个小男生还在, 问他, 他说厨子,领班和经理闹意见,撤伙。 带了一票人走了。 这以后, 这孔乙己的生意就一落千丈。题外话,不久之后我又见到了这小伙计, 这回他是做油漆销售了, 而且是那家小公司的最佳销售。
一个也是餐饮业的, 叫做沈记靓汤的。 已经有10年的历史了。 不过4年前,沈记的老伴和老板娘离婚, 老板娘被踢出了沈记。 不过1年后老板娘开出新沈记。 而且势头超过沈记, 开了旗舰店的先河。
一个是理发业的。 在上海有一家理发店,在短短的2年间在上海开了84家分店, 这家理发店叫做文峰。 和一般的理发店不同, 他们从学校开起, 学校里面分成美容部和美发部。 每个部门设等级。 每个理发师在一家店据说不会超过2年, 每个月要考核。 你在他们家理发, 有张会员卡, 卡是和电脑连着的, 你的消费就直接和某个理发师的效益挂钩。
看了这三个故事, 不知各位想到了什么?
我先留时间给大家讨论,晚上回家继续说
第一个故事的经理很为难,这跟很多小公司,尤其是国内的那些外贸公司很类似,一方面要依赖下面的销售,一方面有没有有效的方法去制约控制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发展,往往这个关键的销售一走整个小公司就元气大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孔乙己的比较好的做法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通过标准化流程和服务培训减轻对一线服务人员和销售的依赖。
第二个故事其实是高管另立门户,也是很头痛的事情,如果母公司足够强,可以象华为打压港湾一样做,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也可以通过商标法等途径保护自己,至少不会让“新沈记”这样的招牌出现。
规范管理,
品牌意识
责任和利益到人
想骗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一番然后好从中捞点线索线头什么的去编下一篇...
偶对河史最感兴趣,快快写来...
第二个先不说(没看出什么来呢~~)
先说第三个,这个方法很聪明,开学校,永远都可以挑选最能干的新人,总有人补充进来,会给那些“老人”压力,有力的避免了第一个故事中的问题。另外那个“每个理发师在一家店据说不会超过2年”,我不明白具体的含义,如果是类似八大军区轮换制度似的,又避免了客人与理发师建立长期稳定的个人关系,防止他们在离开理发店之后带走客户。
好,重新说一下。
第一个故事,说明每个企业都要依赖有能力的员工。
第二个故事,说明老板之间的关系也很影响企业的发展。
第三个故事,...说不出来了...
至于这三个故事和西西企业...
我,考虑一下~~
要想留住男人的心 先要管住男人的钱
男人的事业 一定要参与 不参与也得心中有数
让他跟你离了就得变穷光蛋 看哪个男人还敢包二奶
讲什么企业理念, 规章都是没有用的。
没想到回家就是明天了。 赫赫。不好意思。 我泡杯茶, 开说。
现在的餐饮业跟旅馆一样。 如果你只求的个安稳, 做自己的特色。那么你的规模只能是一家店面, 老客户就这几个。 好在中国人多, 抓住了这几个老客户, 挂出特色, 也能混个小富。但是这种店里面的主厨一色的是有脾气, 留住他们,唯一的方法就是你的跟哄孩子一样把他当成爷,要不就是你就是那个厨子, 要不就是你们得店就是开出来给特定的客户作个秘密花园。 有这么一家店在上海开了快20年,一直就是那个厨子, 那个掌柜, 那些服务员,客人也是那些客人。生意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没有大火过, 可是名气却是大得很(跑跑题,他们家的本帮菜就是很道地, 特别是红烧蹄膀,还有茶, 没有见过那家饭馆的茶是这么清香的, 不过杯子是80年代的那种玻璃杯,也好,算是怀旧)。我和那家的掌柜和大厨成了半个朋友(原因以后说吧,要不跑题的利害)。有一次问他们为什么不好好装修, 然后做大, 他们说做大了, 就该散伙了, 大家本来也就是开个饭店好让以前圈内的人可以有个自己的说话地方,这是给老朋友开的, 不是赚钱。 还有一家在北京的作炸酱面的也是差不多。
要是做大,你就只能流水线似得了, 就跟新沈记一样。 所有的店做的菜都不难, 没有秘诀。 厨师都是学校毕业的。 每一个厨师只做指定的几道菜,每位师傅周有一个编号, 你要是留心,会发现每一个盘子端上来的时候都有个编号牌, 上面有两组数字, 一个是你的桌号, 还有一个就是厨师的编号。 在这里一半就是吃的所谓氛围了, 而且价钱因为旗舰的关系, 不贵, 且质量稳定。 但是服务员的给的只是礼貌, 不会有孔乙己那样的好记性。 你吃几次就会厌倦了, 再去只不过是因为方便,招待客户还是这样的店比较好。 所以新沈记, 张生记, 皇朝一家一家的开出来, 他们已经是连锁了。 对于初到一个城市, 不知道在那里吃的时候,安全的选择就是品牌和连锁店。
坛子也一样, 小坛子如 Q,就是自家人开着自家人玩的, 你要是生客, 你要有引荐,要不你就在那里潜水, 每次就是为了吃菜去的。 不过你有自己的意见, 别人不见得搭理你。你去上门叫板其中的一个,人家不理你, 你不喜欢自己爱玩就玩去。
西西河最初的时候, 有高手。 可是高手没有脾气得可少。 特别是他做的产品, 很受争议的时候,有人挑衅。 西西企业最初的创业阵营里面有位专门作高科产品的权威温工, 鉴于产品有了名气, 自然有人追随, 有人来讨论, 温工是搞研发出身的, 碰到水平差不多的就会滔滔不绝, 但是这边缘科学问题, 可是容易上升到黑洞问题的。 于是有人就说西西企业温工搞地产品质量有问题。 铁总听到问题, 害怕会影响西西品牌形象就把温工的产品给停产了。 温工的面子上一定是不好看得, 也好就学了当初和盖茨一起创业的艾伦, 去做寓公了。这时候的铁总估计还是没有想好自己要办个到底是自家人玩的网站, 还是做和 W,U这样的国际企业。 西西企业的发展速度失控了。 各大主打品牌在业内有了很多拥护的客户, 也使得想要有所作为的年轻人到这里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也有想借着西西企业混口饭, 或者是一夜挑战名人成功的人。
所以温工走了之后,虽然那个产品组也没有个固定的人坐镇,,一时间, 那个系列冷清了不少。 知道为什么么?有高手在, 总归有个震慑力,至少大家谈问题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的,大体上没有人胡闹, 一胡闹, 产品就是走下游了, 客户也就觉得没有了原先的味道。 有差不多温工底子老员工一看, 既然在这里不能开发着一些系列的,我们就换其他系列的干活。不过物伤其类的感觉总是隐隐的有。
好在其他系列在第一批技术骨干撤走之后, 还是可以继续的。 为什么呢?因为前一阵子, 西西企业的业务量增大, 吸引了一批新鲜人来企业。 人多就是力量大, 还有就是新鲜人的面孔,实际上也维持了产品的跟新换代。 咱们服务业就是要保持潮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