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投票要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大家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 q42474112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35 / 0
08/001/0022/004/0
东京站随便哪天都是三百几十万的客流量。
北京西号称“XX第一大站”,春运高峰一天也不到人家零头,每天堵车5点到24点
这就是轨道交通网络的巨大差距
标准低下,列车编组一般就4-6辆,而且不能与普通铁路直通运转。对比东京动辄10辆甚至更多。这就是为什么早晚高峰1号线爆满,与之完全平行的大公交也爆满,地面还堵车的原因。
欧洲风格的小编组高密度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这样的地铁,修的再多,也是“财政负担(因为亏损)+不能解决交通问题(因为运力不足)”。人口密度摆在这里,客流需求摆在这里,折旧数十年之久,客流已经饱和,地铁仍然连保本运行的能耐都没有,可见设计之差
一言以蔽之,我国地铁的国家标准,就是垃圾一个。
因为铁路公司手里有土地,铁路线开到哪里,那里的土地价值就飞涨,所以铁路公司全部都拥有土地发展公司与酒店,肥水不留别人田,靠卖房子出租酒店的利润来填补经营铁路线的亏损。
其实这也是香港的做法,香港地铁是亏本的,赚钱的是地铁上盖的物业发展。中国也可以借鉴一下,地铁、铁路公司可以全权拥有上盖物业发展权,并且鼓励他们这么干。
于是搞了女人专用车厢...
13号线是90年代开始修2004年竣工,结果车组比地铁还少,一列才4节车厢,天天人爆满。而且不知道是施工原因还是设计原因,一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就慢的要死,昨天大雾,从回龙观到西直门爬了一个小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按时间来看90年代后期已经不靠拍脑袋决定工程建设了,怎么还会出这种问题呢?
附文:
作者:霍营人民 发表日期:2005-11-30 09:55:56
每天早上都要去赶8:00到达霍营8:03出发驶向西直门的城铁,那个时间段的车我想应该是最挤的了,因为我实在想像不出比那更挤会是什么样子。
今天早上在霍营上车后,看到中间有空隙,就赶忙把自己往里塞了一下,结果不小心轻轻碰倒一位面色苍白秀发飘逸略有姿色的女士,她回过头来用哀怨加不满还有几分不屑的目光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好像我给了她多大委屈。我很郁闷,难道小姐您是第一天坐城铁吗?对待这么老实厚道和蔼可亲的霍营人民竟然如此不友好,等下一站身手了得的回龙观人民上来了你就知道咋回事了。
每次城铁到达回龙观的之前,我都在心里暗暗算一卦,看看能挤到什么程度。最严重的时候是被挤到不能呼吸,两只脚站在人家的鞋缝里,感觉身体在渐渐被压扁。在上下班高峰的城铁13号线列车里,无论男女老少黑白美丑,一捆捆互不相识的人都必须被迫保持着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你的胳膊别着我的肘子,我的熊腰贴着你的虎背,你的马尾辫扫着我的酒糟鼻,一个人拿着报纸,有三四个脑袋围着看,他们不得不看,因为就在眼前。
今天也不例外,回龙观人民就是力量大。车门一开,人潮就黑压压地涌了进来,被压迫的人们难免喊出几声“哎哟”“哇噻”,还有一个东北口音的大嗓门在车门处向大家呼吁:“再往里挤挤嗷,大家都挺着急上班地,来,一二!”然后车门“咯吱”一声终于关上了。人肉罐头车继续前行,下一站是龙泽,人也是巨多无比,其实要论实力,龙泽人民的力量应该比回龙观人民还要大,因为他们在这样已经挤得满满的车厢里还能再挤上若干人等,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尤其是那些付出了力量但是自己没挤上去而是把别人挤上去的同志,真是可敬。据一个住在回龙观的同事说,他挤城铁从来就没在第一茬挤上去过,等到下一茬,也是被别人挤上去的。
有一次特别挤的时候,我脑海里突然闪现出电视剧《战争与回忆》里通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运囚车,感觉颇有几分相似——拥挤的让人窒息。回龙观人民的力量曾经把我逼急过,我气若游丝地向他们大声喊“别上了,等下一辆吧”这样无关痛痒的话,现在就不是了,有时候挤着挤着居然把我挤笑了,想一想这一车都是什么人啊?80%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剩下的不是大专就是自考,都是上地、中关村、西直门一带的工作的初中级白领,一个个都是一幅衣冠楚楚张冠李戴的样子,抓一把散放着,绝对淑女的像淑女,绅士的像绅士,可是一挤在着黑压压的城铁里,一个个就全都斯文扫地狼狈不堪蓬头垢面了。
当挤车肉体的痛苦上升为精神上的痛苦,就会产生买车的冲动。一位已经准备买车的朋友问我:你还在庸俗地挤公车吗?我说:是啊。在北京这座交通残废的城市里,就算你买了车又能斯文到哪去呢?只不过是从人挤人变成车挤车,好不到哪儿去,不过是一种痛苦演变成另一种痛苦而已。
没有北京站的广场,显得更挤。各类设施攒堆,一出来晕头转向。立体广场本意很好,就是眼高手低设计不到那个水平。
而且据说北京西内幕多多,建设成这个样子和几个当时的北京领导有很大关系。
不过 在中国 轨道交通似乎还没什么规模吧
里面“内幕”重重,具体怎么回事谁也不清楚。
嗨,讨论交通的话,还是就交通问题吧。反正“反面教材”是定论了。腐败问题就不在这里掺和了~~
东京地铁/电车,相当多的线路仅仅靠运输本身就是挣钱的,而且无限制发售月票
地产贴补也是好办法,电车是地面线路的居多,成本远远低于地铁,修建之时地价也便宜,月票+开发沿线地产带来稳定的客流保证不亏本,这之外的零售票业务,卖出一张就赚一张
经营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股东搭乘电车,月票打折,于是沿线N多居民都持有铁路公司的股票,这也扩大了融资渠道
如果无论如何都要作房奴的,我宁可购房款被用来修地铁修通勤铁路,希望各大城市政府能在土地出让政策上有所倾斜,这也可以大大缓解城市轨道交通投资不足的压力
最大问题——体制,俗不可耐的词,但还是要提出来。我国交通事业军阀割据的局面就来自于此。东京的地铁/电车有十几家不同公司经营,却可以互联互通,把网络优势发挥到最大。我国则是故意相互隔绝。
我国地铁右侧通行,大铁左侧通行,地铁直流1500伏供电(北京标准更低,第三轨直流750伏供电),大铁单相交流25000伏供电。大铁宁可没车跑也不考虑运输城市交通/通勤客流,比如西直门火车站及其铁路线,门头沟线,黄良线,还有无数的工厂专用线,地方铁路。。。。一天也没几趟车,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以西直门最为典型,13号线通勤客流爆满,走向完全相同的铁路闲得没事干睡大觉。而且13号线背离铁路的一侧,得到很大发展,另一侧受铁路干扰基本是啥也没有。。。。
由是,铁路的优点消失了,缺点(割裂城市不利于公路交通,占用昂贵的市区土地,噪音震动巨大扰民等等)一一显现出来,铁路大发展与城市的发展,不仅没有相互促进,反而相互冲突!
路边全是城中村,脏乱差的死角。反过来差劲的沿线环境又干扰铁路的正常运转,偷盗破坏铁路设备现象时有发生。城市也不喜欢用处不大的铁路(大多数人一年也用不上几回),铁路被驱赶出城市——我国客运专线规划的高速铁路车站很多远离市中心,客运专线车站远离乘客聚集的地方,这也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奇迹了。。。。
第二大问题是路网结构不合理
最缺的,又恰恰最省钱投资最小的,是地面通勤铁路(日本的“电车”),中国所有人口200万的城市,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应该立刻修里程尽可能小的环状线(最好能连通该城市主要的铁路车站/高速铁路车站),其实很多铁路枢纽城市已经拥有环状线,改进以适合通勤需要即可。然后以此为基础放射性的修通勤铁路到郊区和邻近的县城/小城市以及民航机场。站距市区1-2千米,市区外2-3千米。车站建筑尽量简化,严禁豪华!做好换乘站设计。这种铁路投资很小,一公里地铁的造价足够修20公里地面通勤铁路了,而且沿线的地产开发收益可以极大的贴补铁路建设投资!只有这样的路网才能够为我国大规模城市化做好准备,否则将来交通不可救药
另一大问题是技术标准
小编组/高密度的欧洲模式,这样做唯一的好处是车站站台短一些,投资稍微节约一点点,后果是未来没有赢利可能(证据,北京上海地铁,早晚高峰客流超过设计值,仍然赔钱),典型的舍不得小钱丢了大钱和更大的社会效益。不考虑到我国人口密度巨大的实际情况,而且欧洲各国家的地铁基本上都是赔钱的。人家是发达国家负担得起,我们一头扎下去是明知赔钱还要上——反正不是赔自己的钱。前几天看到新闻,北京将建设世界最大的地铁网络。。。。按照这个不可救药的模式建设下去?难道北京要做世界烧钱第一城吗?!!!北京的财政状况负担得起世界第一大包袱吗?!!!!何况这样的地铁根本不能起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作用(1,2号线通车多年了,长安街一线,二环路照样堵得要死,与地铁走向相同的公交照样爆满)
地铁车站不设置越行线,无法开行大站快车!诸如天安门东/西这样没几个人的车站,即使繁忙的早高峰也要每车都停,效率低下,频繁启动停车浪费能源/时间
换乘站设计蹩脚,通道漫长,缺少共站台换乘,高密度的欧洲模式也不太适合共站台换乘。西直门,东直门,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换乘设计简直该打!!!试想,如果北京地铁2号线车站在北京站地下或者直接引入北京火车站,站前广场将减少多少人流,乘客将少走多少冤枉路呢?
各线路之间,地铁大铁之间不能直通运转。整个铁道网络效率低下。不仅仅是地铁大铁之间不通,地铁与地铁之间也不通。。。最恶心的例子莫过于北京1号线与八通线,为什么不连起来?
还有一大问题是仅有的投资不花在刀刃上,大理石铺地的车站恐怕令发达国家也望尘莫及呢车里给乘客玻璃钢硬板坐
还有弱冷房车,防止老年人骤冷骤热犯心脏病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编组太小,只有4-6辆,最多8辆,没有设置专用车厢的余地。这是垃圾的2003版地铁国家标准造成的
严重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
不过 短期内这些问题估计是解决不了
记得当年看世界博览 好像是华沙还是那个东欧城市 只是东欧国家的还是当年的共产阵营的
人家为了方便乘客上下公交 特意把车门改大了
而中国铁路几十年 承受世界上最高的客流压力下 你看看铁路客车的车门 比公共汽车也大不了 能容纳几个人上下 上下车的时候造成多少不方便
就冲这一条
那些难度大得多的改革希望能有多大
能。没问题。北京财政收入可是不菲,不过这还不算,每年中央财政拨给北京市的钱那可是.....海了去了~~
北京人口膨胀,接近2000万,各种问题突出,为啥?有吸引力啊~~吸引力怎么来的?钱砸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