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0 前言:关于世界观和信仰 -- 海碗

共:💬69 🌺19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6.2 “感官体验”的可塑性

我们近视眼看不清,那么戴个近视眼镜就能解决;如果嫌不美观,可以戴隐形的,1000度也是小意思。我们渴了,需要喝水,然后就不渴了……这是我们最习惯的方法。但是,这并非唯一的方法。不依赖外在因素,而改造感官自身,也是一个方法。现在有近视矫正手术,但是据说可能有后遗症;但是,这算是不依赖外部因素,而纯粹是从感官下手的矫正方法。

但是,我们生而为人,感官的局限性生来就被决定了。我们只能依靠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能力来获得体验。这些能力受制于人类的机体,甚至连动物都比不上。我们不能像老鹰那样飞;鹰的视力甚至可以从天上发现草丛的老鼠。我们也不能像鱼一样在水里游,跑得也没有豹子和猎狗那样快。

当然,如果允许您做个抉择,您可能还是会选择做人,毕竟人是万物之灵;像鹰一样飞,像鱼一样游,虽然是很好的,不过世事难两全。但是,佛教看法有所不同,佛教认为存在六道,其中人道不是最快乐的生命形态,最快乐的生命形态是天道。《天龙八部》你读过的,天、龙这八种东西,就是八种生命形态。

总之,虽然这一生的“感官能力”可塑性是很低的,但来生是有机会的。这是佛教和印度教所共同承认的观点;更好的生命形态,是很多佛教徒和印度教徒毕生的追求;所以他们基于信仰,更多的把幸福和快乐寄托在来生。在他们各自的信仰当中,这应当是自洽的,但这里我并不想对来生多说什么;因为大多数人并非佛教徒。但是从介绍知识的角度,我尽量面面俱到;鉴别与接受,是各位自己的事情。

大多数人对来生根本不愿考虑;那么,在今生就改变感官的苦乐体验,有没有方法呢?依佛教的观点和实践,这还是有的。方法是“禅修”;也有称为“打坐”“冥想”。

禅修的方法不仅是佛教有,印度教也有,道教也有。这里有很多现象和体验,并未进入科学的研究范围。你一定听说过印度的瑜伽大师的能力。他们可以长时屏住呼吸,身体柔韧性极佳;至于粗浅的课程,你参加各地的瑜伽课程就可以获得了。

因为这里有很多宗教性的实践或体验,并且远离世俗社会的认知,所以我就不多做介绍了。对于有兴趣的人,我可以提供部分线索:你可以在网上查“印度瑜伽”“拙火体验”“童蒙止观”等关键词。然后你在相关结果中不停跳转就是了。但是估计对这些内容有兴趣的人应该极少。从世俗社会进入这些宗教实践,几乎意味着他的生活要面临一个急刹车或激变;另外,必须有明师指点,忙修瞎练是很危险的,所以很多武侠里都警示过了:小心走火入魔。这并非毫无依据,而且这就是所谓“门槛”的意思。

佛教认为存在不同的修行方式,都可以改变感官的机能。有些特别的修行,认为存在气脉,气在特定的气脉中运行,会导致特定感受的发生。而通常的佛教禅定,是从训练专注力、警醒力下手的。当这种能力到一定程度,气脉也会发生变化。不论是自行发生,或者是人为操控,都可以导致“感官机能”发生变化。在修习禅定的时候,当获得“初禅”,就可以得到“色界”体验。

我不想涉及很多术语,但是这里还是勉强说一下。你一定听说过“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佛教的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其中我们人类、动物都生活在欲界;但是天人生活在色界和无色界。他们“色界”天人都是“光蕴”之身,不是我们欲界的肉体之身;这种身体,刀子是割不伤的,而且,基于这种身体的体验,远比欲界的肉体来的细致和深刻,所以天人看待欲界人类的快乐感受,类似于人类看待垃圾堆里生活的虫子。刘慈欣的科幻中提到“电磁生命”,那么,你就把色界的人来,当作是一种“电磁生命”好了。

下面是一些知识性的解释:当经过禅定修习,获得除禅的体验之时,此人的体质会发生变化,乃至于饮食及消化、对冷热的感受都会不一样;其他各种体验也有很多,恐繁不列。这些体验,据说与人间的性爱相比,大概不具备可比性,这是肤浅和深刻的区别。有兴趣的人,自行去搜索“禅定”及修行方式,自己去研究。前面所列的《童蒙止观》,出自中国佛教天台宗,基本上就是中国僧人的禅定的修行手册。

我要说的这些,虽然您听来可能感到还是有距离;但是实践者并不是少数。佛教三学是“戒定慧”,定就是“禅定”;出家人不打坐,简直是有失本分。但还是应该说,禅定的修行是有很高的门槛的,绝不是随便试着做一做就能获得某种感受;不过,我还是建议您有机会的时候能试一试,比如,参加一下国内外某些寺庙的“禅七”等活动。说不定您会获得特定的人生体验,能体验到生命中从没有过的静谧、安详、宁静。

总之,人活着一辈子,衣食住行的满足,只是最基础的满足。如果勉强将各种满足分出层次,那么:衣食住行的满足,是最浅层次的满足;尊严及成功的感觉,算是第二层次的满足;深刻的情爱或感情,算是第三层次的满足;禅定体验算是第四层次的满足。但是,基于禅定体验,可以获得其上的更高的满足,后面会解释。前三个层次的满足,都可以从世俗的生活中获得;但是从禅定体验开始的满足,就很难在世俗生活中获得了。不是完全没希望,是很难。

上面所列的各种满足,已经超出了感官层面,而涉及到意识层面。所以,下面我们分析意识层面的满足和快乐,以及其可塑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