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0 -- 桥上
《宣十二年传》:
丙辰,楚重至于邲,遂次于衡雍。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jí)干戈,载櫜(gāo)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qí)定尔功。’其三曰:‘铺(fū)时绎(yì)思,我徂(cú)维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幾,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jīng ní)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淫慝(tè)。今罪无所,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可以为京观乎?”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p 0743)(07120216))
我的粗译:
第二天,丙辰那天,楚方的辎重到达了“邲”,然后全军移往“衡雍”驻扎了两天,潘党就对庄王说:“主上何不把死掉的晋军尸首都收拢来筑成‘武军’然后修一个‘京观’?臣下听说打了胜仗就要展示给将来的子孙,让他们不要忘记‘武功’。”庄王告诉他说:
这就是你不懂了。就拿字来说,武这个字就是由“止”、“戈”组合起来的。当初武王克商,作了《颂》说:“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戢就是收起来,櫜就是装进袋子)又作了《武》,里面最后一章说:“耆定尔功。”前面第三章说:“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还有第六章说:“绥万邦,屡丰年。”所以这个武,就是要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的,武王是要让子孙都不会忘记这些话。
现在我让二国士兵的尸骨暴露于野外,这是暴;我又观兵以威诸侯,这就是没有戢兵;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幾,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让他们立一个先君的庙,我向先君报告事情已经办好就行了,武不是我的功业。
古时候贤明的天王讨伐不敬的贼人,把最恶的人抓来,杀了示众,埋在那里做上记号,当作警示。于是乎就有了京观,震慑那些坏人。现在没有人犯罪,所有“民”都尽忠以死君命,怎么能立京观呢?
于是楚庄王祭祀了黄河之神,立了楚国先君的庙,向先君报告事情已经办好,随后就撤军了。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衡雍”曰:
《韩非子喻老篇》云:“楚庄王既胜,狩于河雍。”河雍即衡雍也,战国时又曰垣雍。在河南省-原武废县(今并入原阳县)西北五里。黄河旧在其北二十二里。
“衡雍”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8,北纬35.01(原阳县古城村)。
“止戈为武”(zhǐ gē wéi wǔ)虽然与古文字本意不合,但很见巧思,反映的思想也深得后人共鸣,成为常见的成语。
关于“武”的本意,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凡从止之字,其义皆为足趾。”于省吾《释武》:“武从戈、从止,本义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也。”因此“武”字中的“止”只不过是脚印的意思,也就是上面“迁大国之迹”中“迹”的意思,并没有停止的意思。“武”的本意也就没有“止戈”的意思。下面是出自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页四八一的“武”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上面两个是小篆和隶书):
《宣十二年传》:
是役也,郑-石制实入楚师,将以分郑,而立公子鱼臣。辛未,郑杀仆叔及子服。君子曰:“史佚所谓‘毋怙(hù)乱’者,谓是类也。《诗》曰,‘乱离瘼(mò)矣,爰其適(dí)归’,归于怙乱者也夫!”((p 0747)(07120301))
我的粗译:
这一仗,其实是郑国的石制把楚国军队招来的,他准备用郑国的部分领地贿赂楚国,自己拥立公子鱼臣为君,控制郑国剩下的部分。辛未这天,郑国杀掉了仆叔(公子鱼臣)及子服(石制)。贵族们说:“史佚所谓‘毋怙(hù)乱’者,谓是类也。《诗》曰,‘乱离瘼(mò)矣,爰其適(dí)归’,归于怙乱者也夫!”这是说:史佚说的“毋怙乱”就是说这种事。《诗》里说:“乱离瘼矣,爰其適归。”就是说应该归罪于那些老想作乱的人吧!
一些补充:
这些天的干支排序:
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
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
乙卯是“邲”之战那天。杨先生有注云:“六月无乙卯,自亦无丙辰。以今推之,乙卯、丙辰盖在七月十三、十四日。”
《宣十二年传》:
郑伯、许男如楚。((p 0747)(07120401))
一些补充:
这是在向楚国表忠心。
《宣十二年传》:
秋,晋师归,桓子请死,晋侯欲许之。士贞子谏曰:“不可。城濮之役,晋师三日谷,文公犹有忧色。左右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公曰:‘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今天或者大警晋也,而又杀林父以重楚胜,其无乃久不竞乎?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夫其败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损于明?”晋侯使复其位。((p 0748)(07120501))
我的粗译:
这年秋天,晋国军队回到了晋国,桓子(荀林父)向晋景公请求自杀,晋景公准备批准,这时士贞子(士渥浊)劝谏晋景公说:
这样不妥。当初打赢了城濮之战,晋军在楚军的营垒放开吃了三天,咱们的文公仍然愁容满面,手下就问:“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他们是问文公您为什么有了喜事担忧,有了愁事反而高兴呢?文公告诉他们:“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文公是说得臣还在,还对我们有威胁,困兽犹斗,何况一国国君的辅佐呢?等到楚国杀了子玉(得臣),文公这才有了喜色。这时他说:“莫余毒也已(这下没人会威胁到我们了)。”楚国这么做等于让晋国又打胜一次,让楚国自己又被打败了一次,楚国因此两代人都没能翻身。
上天这次可能也是要重重教训一下我们晋国,可如果我们杀了林父帮助楚国再取得一次胜利,不也会长时间翻不了身吗?而且林父侍奉主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是社稷的保障,怎么能杀掉呢?他的失败,就像日月会有日食月食那样,不会减少其光辉。
于是晋景公恢复了荀林父的地位。
一些补充:
这位士贞子虽然也以“士”为“氏”,但与士会并非同一“氏”族,也许两家曾经是一家,都以“士”为“氏”,但此时士会其实已经有了“随”这个新“氏”,如果原来是一家,也已经另立门户了。由于士会(士季)是家中的小儿子,很可能本来就不能继承原来家族的族长之位。
“莫余毒也”(mò yú dú yě)或者变形为“人莫予毒”(rén mò yú dú),是出自这里的成语,大意是别人不能威胁到自己了。在这里,晋文公的意思是说重大的威胁终于解除了,反映了他谦虚谨慎的心态,但到了后世,却多用此成语形容目空一切的人。
其实“进思尽忠,退思补过”(jìn sī jìn zhōng,tuì sī bǔ guò)也是古人的成语,但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已经没有使用的土壤了。
所谓“三日谷”,其中的“谷”就是谷子的谷,繁体字其实为“穀”,这个字的实际部首应为“禾”,其余部分是这个字的音旁,这个音旁还出现在不少别的字中,例如:榖(gǔ)、縠(hú)、殻(壳,ké)、彀(够,gòu)。这个“谷”在这里我想应该是名词动用,从主要食品的“谷”转意为“吃”,或者按《汉语大字典》的解释,是“进食”。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传》中的成语10 53 桥上 字3271 2014-03-19 05:00:35
🙂《左传》中的成语10附:晋楚战邲7 4 桥上 字9400 2014-03-29 06:44:48
🙂《左传》中的成语10附:晋楚战邲6
🙂《左传》中的成语10附:晋楚战邲5 8 桥上 字10210 2014-03-27 06:41:38
🙂《左传》中的成语10附:晋楚战邲4 5 桥上 字11879 2014-03-26 11:25:28
🙂史念海先生与皮定均将军的一次交往 11 桥上 字1672 2014-03-30 08:39:12
🙂《左传》中的成语10附:晋楚战邲3 3 桥上 字8229 2014-03-25 05:10:29
🙂《左传》中的成语10附:晋楚战邲2 5 桥上 字9852 2014-03-24 05: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