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4 -- 桥上

共:💬26 🌺10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14附:晋楚弭兵9

《昭元年传》:

正月乙未,入,逆而出。遂会于虢(guó),寻宋之盟也。祁午谓赵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于晋。今令尹之不信,诸侯之所闻也。子弗戒,惧又如宋。子木之信称于诸侯,犹诈晋而驾焉,况不信之尤者乎?楚重得志于晋,晋之耻也。子相晋国,以为盟主,于今七年矣。再合诸侯,三合大夫,服齐、狄,宁东夏,平秦乱,城淳于,师徒不顿,国家不罢(pí疲),民无谤讟(bàng dú),诸侯无怨,天无大災,子之力也。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受赐矣。然宋之盟,子木有祸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是楚所以驾于晋也。今武犹是心也,楚又行僭(tiě),非所害也。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譬(pì)如农夫,是穮(biāo)是蓘(gǔn)。虽有饥馑(jǐn),必有丰年。且吾闻之,能信不为人下,吾未能也。《诗》曰,‘不僭(tiě)不贼,鲜不为则’,信也。能为人则者,不为人下矣。吾不能是难,楚不为患。”楚令尹围请用牲读旧书加于牲上而已,晋人许之。((p 1201)(10010102))(094)

我的粗译:

到我们昭公元年正月乙未那天(杨注:乙未,十五日。),楚国的令尹子围进入郑国迎娶了郑国-公孙段家的女儿,然后前往虢,与各家诸侯盟会,重申宋之盟的盟约。晋国的大夫祁午就对本国的中军元帅赵文子(赵武)说:

“当初宋之盟的时候,楚人压了我们晋人一头。现在楚国的令尹又是出名的不讲信义,各家诸侯都很清楚。大人要是不小心,就怕又和宋之盟那回一样。子木(屈建)以‘信’见称于诸侯,上回还讹诈我们,压了我们一头,怎么能指望现在这个出名不讲信义的人呢?楚人要是两次都压我们一头,那就是我们晋国的耻辱。大人当上晋国的执政,成为诸侯的盟主,到今天已经七年了,两次召集各家诸侯盟会,三次召集各国的大夫盟会,征服了齐国和狄人,安定了东夏,平息了秦国挑起的战乱,筑成了淳于城,全军一直不得休息,但全国并没感到疲累,‘民’没有太多的不满,诸侯也没有太大的怨言,上天更没有降下可怕的灾难,这都是大人的功劳。现在大人已经有了好名声,别到最后把这名声坏了,‘午’很为大人担心,大人一定得小心。”

文子(赵武)回答说:“大人赐教,‘武’非常感谢。不过要说宋之盟,当时是子木(屈建)有祸人之心,‘武’有仁人之心,所以不怕楚人压我们一头。现在‘武’还是那个心,就算楚人再来讹诈我们,也没什么了不起。‘武’只管信以为本,循而行之。就像农夫那样,只管除草培土。虽有饥馑,必有丰年。而且我还听说,能坚持‘信’就不会低人一头,只是我还做不到一直坚持‘信’。《诗》里也说,‘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说的就是要有‘信’。如果能成为别人的‘则’,就不会低人一头。所以我只担心自己不能一直坚持‘信’,不担心楚人闹什么名堂。”(桥:这一段赵武自称名,而对屈建则称其字“子木”,这是当时人的礼貌。)

晋、楚两边都不想让对方歃血时在第一位,于是楚国的令尹子围提议不歃血,只献祭牺牲,然后把保存的上次的盟书拿出来,抄一份,重读一遍,再把新抄的盟书放到牺牲上面,就此结束仪式,晋人同意了。

一些补充:

当时“僭(tiě)”是“信”的反义词。

“虢”杨伯峻先生有很多处注:

虢指东虢,制当为其属地。《国语郑语》云:“虢叔恃势。”势谓地势险阻。韦昭以东虢为虢仲所封。虢叔者,又虢仲之后。胡玉缙《许庼学林虢仲虢叔封国考》曾申明此义。《汉书地理志》臣瓒《注》云“郑桓公寄帑与贿于虢、会之间。幽王既败,二年而灭会,四年而灭虢”,此盖据《竹书纪年》,虢叔之死亦在此年。

虢,西虢国,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境。上《传》“虢叔死焉”(东虢),孔《疏》:“案《传》,燕国有二,则一称北燕;邾国有二,则一称小邾。此虢国有二,而《经》、《传》不言东、西者,于是东虢已灭,故西虢不称西。”

《水经河水注》引《竹书纪年》云:“十九年,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卫。公命瑕公吕甥邑于虢都。”与《左传》有异。王夫之《稗疏》曰:“灭者,必其国也。虢有三,荥泽之虢亭,东虢也;下阳在平陆县-大阳之南,滨河之北,北虢也;陕州之上阳,南虢也。东虢,虢叔所封。南、北二虢皆虢仲地。北虢为其故都,逼近于虞,后或渡河南迁,而宗庙社稷故在下阳。晋后再举伐虢,取南虢耳。”然据《竹书纪年》诸书,晋灭虢,似仅此一举,而《左传》则谓此后虢尚有败戎之役,僖五年晋再举而后全部吞并之。王夫之此说可与前引雷学淇说并观,而较圆通,其所谓“北虢”“南虢”即隐元年《传注》之“西虢”。《年表》及《晋世家》俱用《左传》。

虢仲、虢叔为王季(即季历)之子,季历为后稷第十三代孙,为昭,则虢仲、虢叔为穆,故云“王季之穆”。据隐元年《传》“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之语,则虢叔为东虢,此被伐之虢为西虢,盖虢仲之后代。一九五七年曾于河南省-陕县-上村岭发现虢国墓葬三,其中一大墓有铜器一百余件,如虢季子鼎、虢文公子 [左乍右攵]叔妃鼎、虢大子元徒戈等。盖皆东虢初期之物,详《上村岭虢国墓地》。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谓“虢仲之虢乃东虢,其分枝为北虢。西虢,金文称 [左享右成]虢,有 [左享右成]虢仲 簋,出土于凤翔可证。北虢,金文称虢季氏,如虢季子白盘,虢季子组壶,其证也。”

若据《水经河水注》四赵一清说,虢有四,东虢、西虢、南虢、北虢,则不止两虢矣。雷学淇《介菴经说》卷七且言有五虢。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虢叔簠释文》云:“仲后亦有虢叔,见《左》隐元年《传》及《郑语》。叔后又有虢叔,见庄公二十年及二十一年。”又详刘体智《小校经阁金石文字》卷一。

虢为东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后为郑所灭,平王即以其地与郑。故城在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

考虑以上杨先生的注,我估计此处“虢”的位置为:东经113.45,北纬34.88(广武镇南城村东南平陶故城,有遗址,南北约900米,东西约700米)。

“淳于”(杨注:州,姜姓国,都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之淳于城。传世古器有淳 于公戈、淳 不叔卣,或谓淳 于、淳 皆州国。西周-康王时有周公簋 ,铭文有云“舍邢侯服,锡臣三品:州人、 [每-母+東]人、郭人”,此州人未审即此州否?若是,则州本封在西周畿内矣。#淳于公即州公,国名州,都淳于,淳于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三十里,以都名代国名,古本有此例。#据昭元年《传》并杜《注》,杞迁都淳于,故城之。淳于今山东-安丘县东北三十余里。#杜《注》:“襄二十九年城杞之淳于,杞迁都。”淳于今山东-安丘县东北三十余里。),推测位置为:东经119.03,北纬36.58(后为杞都缘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