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比隆中对战略与雍熙北伐战略 -- 林风清逸
他事不论,单只这两句话,就要了命了:
您再考虑考虑,是不是说反了。
背山而战和背水而战,哪个没有退路。
背己而战和背敌而战,哪个没有退路。
荆州军北伐不克,要么主力未损,要么主力大损。不损就撤兵,则用力也很是不足,战略作用小;大损而撤兵,曹魏固因激战而无力进击,孙吴岂能坐视乎?何谈撤回江陵就是?前临曹魏腹心之地,后居孙吴必取之地,恐怕荆州军才是前有强敌,后临绝地。
益州军一旦在关中不能立足,如主力大损,则可退据秦岭,赖汉中而保之。此何为而以绝地称之?依山而进,一旦有变,则退兵保山,此兵法之常理也,解甲兄熟于行伍,晓畅军务,奈何失之于此?
像您所说的这种结论,诸如荆州军身处群敌环伺之境地虽有挫折亦可进退有据游刃有余,益州军背依长山前临旷野却进退无据,这些有趣的结论,您还是先论证一下,不要让我在这里替你做可行性研究。
解甲兄说我思辨的部分多,其实不是我想做思辨的事情,而是你抛出结论的时候,不做论证。
一个论点,不经过论证,不拿出论据,就直接跑出来,这样合适吗?
不经过论证就敢拿出来结论,怎么能够说清道理呢,更不用说让别人接受了。所以,因为你没有做,所以我不得不越俎代庖,替你做论证。
你没有做,所以我告诉你。不是因为我觉得我比厉害,不是因为我觉得我可以嘲讽你,而是我觉得,我知道了,就应该分享给别人。看到别人不对了,就应该指出了。如果是我看错了,那么别人如果也回应给我,那么我也就有了进步。如果别人不回应给我,我顺便也组织了一下思路,也不算什么损失。当然,也许我想当然了,一厢情愿了。
至于说你所说的天下有变,我觉得非常可笑,简直不值得辩驳,所以放在了后边来解说。
休怪我这句话说得刻薄,实在是真的不值得仔细辩驳。
你所说的天下有变,和诸葛亮所说的天下有变,是否一样,我是不知道的,因为诸葛亮没有说,所以无从比较。
但是仅看你自己所列举的事例,就知道你错了。
你说天下有变是曹操死。并举出例子,说曹操在战后不久就死了。请问你这不是在反驳你自己吗?
所谓天下有变则出兵宛洛与秦川,前置条件是天下有变,你认为这个前置条件是曹操死。然后你举出实例,说,在出兵宛洛失败之后,曹操才死。也就是说,在出兵的时候,出兵的前置条件并没有发生。一个条件,出现在事情结束之后,我们可以考虑这是否是由事情引发的后续后果,怎么可以考虑是事情发生的先决条件呢?解甲兄你是怎么将后果作为原因论证的呢?
这叫做倒因为果。倒因为果,岂不可笑?
对于倒因为果的事情,我说这可笑,说这简直不值得辩驳,虽然严厉,不留情面,但是应该不算是刻薄。
我不明白你是怎么看待细节的。
细节,首先,必须,只能,放在整体中去看。理解细节,应该看细节在整件事的整体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不好意思,又开始讲哲学课了。
思辨的部分,可以不看。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勾拳战术应该明了各个步骤的协同节奏 3 林风清逸 字3314 2016-03-02 02:51:32
🙂再和林兄谈谈细节。 7 解甲 字2061 2016-03-02 13:14:59
🙂天下有变是隆中对的文眼 2 Hman 字1584 2016-04-06 02:30:37
🙂细节……违逆于整体的细节……
🙂林兄的两个回复就都在这里回吧。 7 解甲 字5252 2016-03-02 22:39:41
🙂依山进兵,是进军的有利条件,不是有害条件 1 林风清逸 字2687 2016-03-03 03:43:03
🙂接下来大概我只能说空话了。 解甲 字2530 2016-03-03 14:16:03
🙂抱歉,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你首先开始批评别人的水平 2 林风清逸 字4353 2016-03-06 2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