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2013年韩国电影《新世界》 -- 翼德

共:💬84 🌺234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很有意思

1. 关于观点和人

其实我觉得很有意思,尤其是你这几句话:

忘不了往主创或者我个人身上上引,怎么不多注意一下影片本身?

问题是似是而非,回避关键,乃至诉诸人身

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就在搞本体论,给我来一个本质的定义?

首先,观点和人是两回事,这我当然同意。

第二,你可能是很反感我用XXXX论者这样的说法,你觉得你被定义了,或者被冒犯了,甚至认为我在人身攻击。

而实际上我并无此意,比如如果你说我是电影工具论者,我也不会生气,我只会否认这是我的观点,不会觉得冒犯。

第三,既然在公开论坛发表观点,那么只要尊重公序良俗,不恶意攻击别人就好了,我说你是电影本体论者,算是恶意攻击你吗?

换句话说,你我素昧平生,生活中也不相识,那么在论坛上讨论/辩论,你的观点和你的人其实是很难分开的。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而看你的发言,你是非常喜欢跟人长篇多篇的辩论的,如果你那么害怕灰尘,那又何必在街上走呢?如果害怕唾沫星,何必开口呢?如果那么不愿意被人“概括”,“定义”,那么何必要参与讨论呢?人不能只想自己要什么,一点都不愿付出吧?

就算一个观点不代表你这个人,很多的观点结合在一起,至少能代表你这个人的一部分吧?

总体上来说,你真的和胖大叔很像,我跟他辩论的时候他也老是说:请不要分析我,请不要往我身上扯。这也许是一种自我保护欲吧。

2. 还是关于主题先行

你必须钦定一个本质才有答案

这其实不是我的问题。我第一个帖就说了,我是第一次看无间道就非常不喜欢那种精英范儿。所以我是从感受——思考——总结——回头来分析这个逻辑,我并没有主题先行。

反而你是主题先行的,你看你的发言:

韩国人拍电影和政治上一样,不知收敛

为现实而现实,为反对而反对,除了损害公共价值外什么也做不到。

因为这种文化就是父权

上司/老大=家长。全世界都没有区别。

还有

隐喻政府让人没有选择

哪一个不是先射箭再画靶子找论据,都是独断。

接下来是关于具体论据,这里我还是感觉你跟胖大叔很像,每一条都反驳了自己的论点

3. 关于卡里斯玛

先插一个关于送殡的,我当然知道你这里说的是隐喻他的结局,但你不觉得这里有点画蛇添足吗?这就像我说的直白和含蓄的辨证关系一样,有些东西,一次两次叫含蓄,说多了就直白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姑娘说“来大姨妈了”,一开始是含蓄,说多了就跟明示没有区别了。

而一部电影总共也就一百多分钟,还来这么多结局的隐喻,不累赘么?

然后是关于卡里斯玛的问题。

卡里斯玛(Charisma)的字面意思是“神赋魅力”或“超凡魅力”,是韦伯定义的社会控制形式之一。主要内涵在于一种“个人魅力式”的统治,它以信念和激情等非理性方式建立起领袖权威。

马克斯·韦伯将政治支配分为传统型、法理型、卡里斯玛型。他把卡里斯玛这个概念运用到领导者个人特质上,即依靠人们对领导者的非理性追随建立政治支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9372337?ivk_sa=1024320u

关于卡里斯玛型的定义,这里面最重要的关键词是“魅力”。

教父当然是卡里斯玛型的,他的出场戏就体现了他对伦理,对家庭,对友情对真诚的态度,这是典型的卡里斯玛。

而韩琛从头至尾的嬉笑怒骂算是魅力吗?好像勉强一点也能算。但这里的卡里斯玛,并不是对对手,也不是对自己人,而是对观众

简单地说,如果观众没有感受到,那么卡里斯玛就不存在。就拿你截的这个场景来说,接下来是一个什么情节呢?

点看全图

韩琛拿出了录音机里的磁带,放进了一个装满磁带的抽屉里。这是当着主角和观众的面做的,毫不避讳。

而这就很显然说明了他的目的,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你们有把柄在我手里。

一个卡里斯玛型领袖不是不能做这种事,但一定是对外人,而不是对自己人,因为靠威胁、把柄控制人的人,是缺乏魅力的。在此可以举个例子,我们国家历史上曾经有位领导人有一个著名的罪状就是给毛泽东录音,而毛从魅力上来说非常接近卡里斯玛型领袖,你能想象毛做出这种事吗?

再看看你截的这张图,

点看全图

眼睛一大一小,这是典型的性格狡诈,多疑(他嘴里说:我最信你了,其实就是不信),这算卡里斯玛吗?

但从这个黑帮的组织架构上,也确实有一些卡里斯玛的影子,因此我如果要全然否认,也不够客观。我只能说这个卡里斯玛,实在不那么"卡里斯玛"。

4. 关于高尔夫

这个片段反而显出你在有意裁剪

这个判断很让人惊讶,你这倒有点“人身攻击”的味道了。

关于婚礼的话题,实际上港版和美版都提到了:

点看全图

而我没贴是因为我在对比,对比当然强调的是差异,要说剪裁,也是两边都剪裁了,说“有意剪裁”意在何处呢?

再说港版里还有关于形象的强调:

点看全图

你也略过了,你这是不是在“有意剪裁”呢?

我强调的东西很简单,一个精英范儿,一个接地气,毕竟不是什么上司都能接地气到跟你聊房中事是否和谐这类问题的。所以你说的这些深意我也不否认,但我说的美版比港版接地气这有错吗?

5. 黄警司的死是否艺术

实际上这一点是对比非常强烈的。

关于遭遇,这里你截的镜头在片中只出现了这么一瞬,而后面傻强说过,黄警司被他们抓上去打了至少十分钟。

点看全图

而影片中把这段暴力镜头全删掉了,肢体接触只保留了你截的那一瞬间,可以说尽力保留了黄警司的体面。

而美版中昆南警长被黑帮打手推来搡去的镜头至少持续了几秒,

点看全图

这种狼狈和揪心我想不用说了吧。

关于下坠,这里和美版有两个区别:

点看全图

一个是下坠高度,黄警司和黑帮遭遇是在23楼,而从电梯来看,这栋楼至少也有三十层楼。按照傻强的说法他是从顶上被扔下来的,就算我们取最少的23楼,要知道这是什么高度,从这个高度被扔下的尸体,很有可能被摔成碎块,血肉模糊,一片狼藉。

而影片中黄警司的尸身是完整的,“仅”是口鼻和半边脸有血,身体都没有(看不出)出血

点看全图

他的死状有多好看?

对于一个从二十多层以上摔下来的人来说,这个死状已经很“好看”了。

再说昆南,本来不想贴这张图,你这么逼我也没办法:

点看全图

注意美版片中这栋楼只有6层,这个高度尸身完整还是说的过去的,但死状也比黄警司难看太多了,而且溅了小李子一身血,真的是一点体面都没有。

而且看港版中死时的姿势,双臂摊开,躺在计程车上,

点看全图

这让人想起什么?

点看全图

当然是耶稣。

并且《再见警察》本身就是一首宗教圣咏风格的歌曲,再加上不断的闪回,回忆,梁朝伟忧郁的眼神,

点看全图

这还不艺术?

而且扔到大厦门口,被众人围观。按照精英论,岂不是更大的伤害?

还是那句话,最关键的是观众的感受。观众的感受是什么?当然是对黄警司深深的同情,和对黑帮的愤恨,这还用说吗?

6. 关于内部冲突

这里你并没有否认我的观点。内务部是虚构的,所以对高层精英的批判当然也是虚写居多,因为2002年毕竟年份太早。在后来的《寒战》中,已经越来越写实,越来越与现实紧密结合,所以这也证明我的一个观点,即便是类型片,只要是剧情越来越发展越来越深入,必然与现实更加紧密结合,而不是反之。

7. 关于天台对峙

这个最简单了,不用贴一大堆有的没的,后面他们两人的站位有清晰的示意,

而且远中近景都有:

点看全图

旁边看上去有个梯子,但视角一切换就知道,这个梯子是另外一侧的,跟天台并不相连。

就这么一个空地,陈永仁是怎么无声无息的绕到刘建明身后用枪顶住他的,变魔术吗?

再加上后面林家栋演的黑帮卧底2号,看他冲上来的位置:

点看全图

显然上来的入口只有这一个,后面退也是从这里退下去的。

林家栋跟他们的直线距离有图中蓝箭头这么远,所以如果刘先上来陈抄他后路也是不存在的。

惟一的解释就是陈用什么器械抓住四面的墙然后自己爬上来。但问题仍然是,先不说这么干的危险性,这么空旷的地方,对于刘这么一个一流探员,他身手再好也不可能不让对方发觉。

当然还有一种更勉强的解释,就是刘来就是为了投诚的,所以故意没防备。

但这又无法解释他前面的行为,注意他意识到陈永仁发觉他身份后,第一反应就是打开电脑永久删除陈的档案。

点看全图

这样,只要他自己咬死了,陈是不可能翻案的,唯一他没想到的就是陈拿到了韩琛的录音。

所以后面他去见面也是无可奈何的行为,但即便如此,当陈把他铐起来问他“我要的东西呢?”他的第一反应还是“我要的你还未必带来呢。”

点看全图

刘这个角色哪怕有一丝希望都不可能让主动权落入别人之手,所以他故意放水是不可能的。

8. 关于意境

你说了很多,无非是说,你喜欢港版这种风格,这种意境,这实际上是个审美爱好问题。

所以关于我的论点,第一,还原论的批评不成立,因为意识形态宏大叙事是还原论,影像分析也是还原论,都是用有限的技法去理解无限,你把太极四象八卦升级成六十四爻辞就不是还原论了吗?一样的。

第二,“直白”不等于没有意境,《无间行者》实际上也有自己的意境,这种意境可以说是马丁一贯的,可以说是“黑色幽默”,而我觉得更精确的是“荒谬”。

这种荒谬有点像科恩兄弟,比如《老无所依》里,警察一开始牛皮哄哄抓住了杀手,结果被杀手从后面勒死了。牛仔牛皮哄哄跟杀手干的有来有回,结果被一群小混混打死了。杀手牛皮哄哄给牛仔老婆逃生的机会,结果人家一个小女子硬气十足拒绝偷生,把杀手的气焰都给压了下去。杀手刚出门奔向幸福生活,结果又车祸了。

《无间行者》也有点这种荒谬感,昆南,卡斯特罗两个多年的对手,说死就死,一点悲壮或者回味的空间都没有。最后一顿乒乒乓乓也是大乱炖,马特达蒙似乎渔翁得利了,转眼又被沃尔伯格给收拾了,而沃尔伯格在这个局里原本已经出局了。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美版的这个意境跟港版大异其趣,却又殊途同归,但要说谁好谁坏,个人爱好吧。而《无间行者》和《老无所依》都是奥斯卡最佳影片,《无间行者》还要早一点。

第三,我崇尚的是整体分析,而这必然脱离不了时代背景意识形态阶级观念抑或宏大叙事。当然也必然离不了“人”

所以你或其他人觉得被冒犯或者缺乏安全感我也能理解。因为一旦引入阶级观念,必然离不开人,也免不了被人分类。我已经尽量规避这一点,但如果对这个特别敏感,我也没办法。

我的观点是,局部必须要在整体里被理解,整体则要在更大的整体里被理解。所以影像分析只是影片的一部分,它是被整体决定的,而不是反之,否则就成了一种查字典式的按图索骥了。

而整体被放到更大的整体中理解,则必然有代际,有迭代,有升级。所以能理解小孩的是父母,能理解父母的是父母的父母,能理解岛形叙事的必然是大陆型,反之不是不可以,但是概率极低。

而我说的所有这些,都可以有一个简单的判别标准,就是前面所说的“情感偏向”

这跟审美爱好不一样,因为有的人对审美敏感,有的不敏感,但所有人对情感都是敏感的,否则他没必要看电影。

而研究这种情感偏向,尤其是它在人群中分布的概率以及随时间线演化的规律,是接近我之前所说的整体性分析的最佳路径,这就是我的方法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