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学《易》对话录 -- 闲看蚂蚁上树

共:💬122 🌺8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7.师卦——论用兵之法

坎下坤上

    --- ---

    --- ---  坤上

    --- ---    

    --- ---    

    ------- 坎下

    --- ---    

  

师,贞,丈人吉,无咎。

[译文]师卦象征军队:守持正道,以贤明长者为统帅,可以吉祥,无灾祸。

[提示]提出指导战争的总原则。

  

徒:前一卦是“讼”,争讼的结果会造成兴师动众,所以这一卦是“师”,对吧?

师:在《序卦传》里正是这样讲的。师就是兵众、军队,所以师卦专讲如何用兵打仗。

徒: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儿戏。《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师:所以卦辞首先强调战争的两大原则。一要把握战争的性质,用兵要守持正道,要师出有名,是正义之师。这是战争的大前提。二是要善于选择统帅,要以贤明而富有经验和威望的将领统兵,这是出师胜负的关键。

徒:这两大原则,即使从现代战争的角度看,也是不可违背的。“丈人”是指年高的长者吗?

师:指老成持重、众所畏服的人,不一定是年纪很大的人。对于统帅的具体要求,在《彖传》中作了发挥,我们待一会再谈。

徒:还有一点我不明白,卦辞既已论断为“吉”了,又加上“无咎”二字,岂不是重复吗?

师:卦爻辞极为简练,决不会重复,似乎重复的地方更值得玩味。在“吉”之后又补充“无咎”二字,是说用兵之“吉”,仅仅是“无咎”而已。因为战争毕竟是凶事,能有“无咎”的结局,这也就是上上大吉了。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译文]《彖传》说:师,是兵众的意思。贞,是持正的意思。能使众多的军队守持正道,就可以成就王业了。统帅刚健居中,而与君王相应;进行危险的战争,而能得到兵众的依顺。凭借这些来攻伐天下,百姓愿意服从,这是吉祥的征兆,哪里还谈得上灾祸呢?(王,音wang,统治天下。毒:攻治。)

[提示]解释发挥卦辞含意。

  

徒:《彖传》是怎样解释发挥卦辞的?

师:首先用“能以众正”解释“师贞”二字。要使战争中的千军万马成为仁义之师,才能打赢战争。但这又谈何容易!谁“能以众正”,谁就“可以王矣”。不仅要执法严明,以纪律来约束军队,如初六爻辞所说要“师出以律”;还要赏罚公正,使军队乐于听从号令,如九二爻辞所说的“在师中吉”。这样才能把兵众引导到正义之师的轨道上去。

徒:《彖传》中“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八个字,就是对卦辞中的“丈人”的具体说明吧?

师:是的。这八个字指出一个优秀统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在本卦中指九二而言。九二阳刚而居中,上与君位的六五相应,正是行师的主帅之象征。九二完全具备统帅的素质,它以刚爻居阴位,又得下体之中,说明它刚而能柔,刚柔相济而得其中,确实是有勇有谋的帅才。九二又居于下位,而与六五这个温和中正的君主相应,象征带兵打仗的统帅得到君主的完全信任,必能大展才能。这就是“刚中而应”四字的内涵。

徒:师卦的卦象,下为坎、为险,上为坤、为顺,《彖传》“行险而顺”四字是不是从这里推演出来的?

师:一点也不错。坎险象征战争的凶危,坤顺象征军心的归顺。进行生死存亡的战争,而能得到兵众的依顺,万众一心,舍生赴死,这也是指挥战争的统帅的特有本领。能够作“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就符合卦辞中“丈人”的标准,可以带兵出征了。

徒:《彖传》的最后几句,“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是针对卦辞:“吉无咎”三字而言?

师:《彖传》的最后几句,发挥“吉无咎”的精义,十分透辟。最值得玩味的是“以此毒天下”的“毒”字,既有“攻伐”、“治理”的意思,又含有它的本义“毒害”的意思。战火一起,生民涂炭,战争本来就是灾祸,是毒害社会、伤财损民之举,怎能无咎呢?但是,正义的战争又是非打不可的,这如同用毒药攻治疾病,非到迫不得已不轻易使用。由于是正义之师,最终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虽然伤财损民,造成灾难,人民仍然愿意顺从。从正义战争的进步意义来看,尽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果毕竟是吉祥的,又怎么谈得上灾祸呢!这就是卦辞“吉无咎”、《彖传》“吉又何咎”的深层含义。

徒:比如说,武王伐纣的战争,虽然其惨烈到了血流飘杵的程度,但是由于推翻了商纣王的暴虐统治,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代表了人民的愿望,还是受到了人民的支持。当然也可以说是:“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师:《易经》能把战争的性质与其价值联系起来思考,并且从民心向背这个角度观察,这在古代是很了不起的。战争与人民的关系密不可分,这道理在《大象传》中也有表述。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译文]《象传》说:地中聚藏着水源,象征兵众。君子因此注意容蓄民众。

[提示]指出兵来源于民的道理。

  

徒:师卦上为坤、为地,下为坎、为水,是水聚于地中之象。

师:水藏于地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象征兵藏于民中,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徒:是的,古时是藏兵于民、兵民合一的,平时是扛锄头的农民,战时就是执干戈的士兵。

师:民为兵之本,民众是兵众之源。所以,君子要效法大地蓄水,平时注意蓄养民众,战时兵众的来源才不会断绝。《象传》论兵直溯本源。六爻则分别从六个方面展示用兵的要旨。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译文]初六,军队出动要用纪律来约束,军纪不良必有凶险。(否臧:不善。)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译文]《象传》说:军队出动要用纪律约束,说明丧失纪律必然凶险。

[提示]指出纪律是军队的生命。

  

徒:出兵打仗,军纪为先。必须以节制之师,依法度行事,才能所向披靡。

师:初六处师卦之始,正是兵众初出之象。可惜它以阴柔居下,象征着弱才为将,很可能做不到“师出以律”,所以用“否臧”必“凶”的严重后果来告诫它。

徒:“师出以律”不说“吉”,而反过来说军纪不佳则“凶”,意思虽然一样,就起了告诫的作用。《易经》在用辞上的细微差异,并非随意着笔,无不有其深意。

师:不说“吉”而说“否臧凶”,还有一层含意。因为“师出以律”只是取胜的一个前提,而不是唯一条件,不能仅仅根据这一点就预测胜负,所以还不能判断为“吉”;可是如果军纪不良,就必然打败仗,所以“否臧”就可以断定为“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译文]九二,统率军队,守持中道,可获吉祥,无灾祸。君王多次赐命嘉奖。(在师:率师。锡命:颁发赏赐诰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译文]《象传》说:统率军队守持中道,可获吉祥,说明受到了天子的恩宠。君王多次赐命嘉奖,说明怀有安抚天下的志向。

[提示]指出统帅受到君王信用的重要。

  

徒:你在前面说过,九二象征统军将帅。

师:九二是本卦唯一的阳爻,是一卦之主,象征带兵的统帅。它以阳刚居于下卦之中位,与居于君位的六五形成正应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将帅受到君王的委任派遣,出征作战,授有指挥军队之权,非如此就无法打仗;但又不能过分专权,过分专权则会受到君王的猜忌,祸不旋踵。这就要求统帅善于掌握适度的分寸,这个分寸就是“中”。中则不偏,守持中道就不会有偏差了。

徒:这样的统帅就会受到君王的信任、恩宠和嘉奖,所以“吉无咎”,所以“王三锡命”。《象传》最后特别指出“怀万邦也”,用意何在呢?

师:这就是说,君王三次奖赏作战有功的将帅,并不是鼓励穷兵黩武,而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以安抚万方百姓,统兵将领对此应有所领会。这里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战争的正义性,意在防止胜利冲昏头脑,防止战争逸出正义的轨道。这与师卦论战争的总的精神是一致的。

  

六三,师或舆尸,凶。

[译文]六三,军队可能会载尸而归,凶险。(舆尸:以车运载尸体,兵败之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译文]《象传》说:军队可能载尸而归,说明出师完全失败了。

[提示]提示大才疏者用兵必败。

  

徒:六三出师大败,以致用车子载尸逃回,原因何在呢?

师:六三以柔爻居于阳位,而且处于下体坎卦之上,上无阳爻与之相应,下有阳爻又是以柔乘刚。这象征带兵将领力微而任重,才疏而志刚,不顾主客观条件的不利,贪功冒进,盲目行险,结果大败而归,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这一爻告诫我们,像六三这种类型的人,志大才疏,决非将帅之才,千万不可任用此等人统率军队,否则必有凶险。

徒:在中国战争史上这样的教训不少,如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全军覆没于长平,三国时期蜀汉的马稷一败涂地于街亭,都是任用志大才疏、刚愎自用之士的恶果。六三爻辞以“舆尸”二字强调用鲜血换来的教训,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六四,师左次,无咎。

[译文]六四,军队撤退驻守,没有灾祸。(左次:撤退宿营。古人以右为上,左次则为后退。)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文]《象传》说:撤退驻守,没有灾祸,说明未失用兵的常法。

[提示]指出形势不利时应该退守。

  

徒:六三冒进而败,六四却退守图存。

师:六四处在上下之交的“多惧之地”,下面又没有相应的阳爻作为援军,形势也很不利。幸亏六四的个性与六三大不相同,它以柔爻居于阴位,阴柔而得正,性格细心慎重,在不利时不敢轻易冒险,自知一时无力前进取胜,于是暂时退后一步,按兵不动。

徒:六四暂时退守保全了军队,比六三强行冒险惨败好多了,所以算它“无咎”。

师:从爻象上看,六四无应(下面没有相应阳爻)而得位(以阴爻居阴位),无应则不可以轻进,得位则可以驻守。所以六四的决策还是明智的。虽然暂时无功,毕竟保存了实力,又可静待形势变化,伺机进击,随时转守为攻,这是不违背用兵常规的。兵法以慎重为常,恐怕一般人不明此意,认为六四的撤退是胆怯,所以《象传》特地申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译文]六五,田地有禽兽,捕捉是有利的,没有灾祸。刚正长者可以率兵出征,平庸小子必将载尸败归。守持正道可以防凶。(言:焉,语助词。)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译文]《象传》说:刚正长者可以率兵出征,说明九二能以中道行事。平庸小子必将载尸败回,说明任用将领不得当。

[提示]指出君王处理战争问题的原则。

  

徒:六五阴柔,处于师卦之君位(上体之中位),又与统帅九二相应,看来是象征战争时期的君王了?

师:正是。在战争期间,作为最高决策人的君王要把握两大原则。一要把握战争的性质,要师出有名,打的是正义战争;二要选择能够胜任的统帅,要善于用人。本卦卦辞中所强调的就是这两大原则,六五爻辞中所讲的仍然是这两大原则,首先以“田有禽,利执言”设喻。

徒:就是说,田地里有禽兽损坏庄稼,可以把它捉住,这是应该的,没的过错;比喻敌人来侵犯我们的领土,我们起而应战,是师出有名的正义之战,这仗当然是应该打的。这样理解对吗?

师:正是如此。爻辞的后面几句话,谈的是任用将领的得与失。“长子”指九二,阳刚而居中,以中道行事,善于指挥战争。六五作为君王,任命它为统帅,无疑是正确的。可惜六五又画蛇添足,如果同时任命一位平庸小子六三参与军事指挥,去分统帅九二的权,这就坏事了。六三本性柔弱而居于阳位,凌驾在九二之上,只有干扰、破坏统帅的军事布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最后必然弄得大败而归,载尸奔逃。这完全是君主六五用人不当所致。

徒:六五任用九二时是何等明智,怎么又忽然糊涂起来,把六三派到指挥系统中去捣乱呢?

师:六五体柔而居中,又与九二正应,这是它的优点,故能正确地任用九二。但它毕竟又是以阴爻居阳位而失正,所以不能保险它没有糊涂的时候,它任用小人六三去牵制统帅九二,就是出于对九二的猜疑之心作怪,终于导致战争失败。

徒:这使我想起唐代的唐肃宗这个皇帝。在平息安史之乱的战争中,他命令名将郭子仪等率军围攻叛军于邺城,又命令宦官鱼朝恩为监军,节制各路军马,这分明犯了以六三牵制九二的大忌,结果终于招致唐王朝六十万人马崩溃的大失败。唐肃宗惯于玩弄浅智短计,以小人来抑制功臣,因而引起一联串的变乱。

师:在用人方面玩弄这种权术,是绝对办不好事的。看来唐肃宗正是六五式的君王,可引以为教训。所以爻辞最后发出守正防凶的告诫,用人要光明正大,任人唯贤,才是正道,才能防止凶险。如果心术不正,则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文]上六,国君颁发命令,封赏功臣,或分封为诸侯,或任命为大夫。小人则不可重用。(开国:册封新的诸侯国。殍家:封为大夫使之承家继业。)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译文]《象传》说:国君颁发命令,是为了评定功勋。小人不可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使国家发生动乱。

[提示]指出封赏军功时要防止小人拥有实权。

  

徒:上九是师卦之终,象征战争结束,军队班师凯旋,该论功行赏了。

师:按照立功的大小,有的命他立国为诸侯,有的命他有家为大夫,让他分别享有国土和爵位。但是在封赏时要特别注意“小人勿用”的原则。

徒:“小人”立了战功,也不封赏吗?

师:“小人”有才无德,即使立了军功,也只能给以财帛田宅的奖赏,绝不能让他们开国承家,获得掌权的机会。小人是不稳定因素,如果他们拥有实权,就会伺机作乱,必然危害国家。只怕外患方平,内乱又起,不得不防。

徒:本卦多次强调任用君子不用小人。

师:在战争胜利、封赏功臣的时候,尤其值得注意,以免授小人以权柄,埋下祸根。因为君子往往是推功让利的,而小人则不择手段地争权夺利,尤其需要警惕。总之,本卦中告诫之语甚多,六爻的吉断也是凶多吉少,强调兵者凶器,用兵当慎之又慎。全卦堪称为古代兵法的总纲,表述了基本的战略战术思想。六爻展示了用兵打仗自始自终的过程和指挥战争的要旨,不仅是研究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资料,对于人生事业的谋划策略也会有很大启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里就不多讨论了。

关键词(Tags): #易经#师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