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古代士兵的行军速度 -- 任爱杰

共:💬327 🌺3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一点我不同意楼主,讨论问题不应该学方舟子,抓住一点不放否定全部

      行军速度等等技术问题只是一些有趣的旁支,是可以讨论的,窃明的问题不在于此。

    • 家园 不掺合了
    • 家园 火气太大了不好

      这段内容并没有违反常识。日行10余里,只是当时明朝将领对于行军速度的一个普遍看法。从napolen对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行军速度的考证也可以看出,这个估计并不离谱。而窃明的主人公黄石认为这个速度可以大大提高,他基于后世的知识认为可以进行日行30-40里的长途、长时间行军而不损害军队的战斗力。事实上这个速度也不是极限的,长生岛军事条例里就提到:强行军为日行60里,但是不能持续超过5天。这说明黄石的部队远未达到极限,即使日行60里,仍可坚持5天而保持战斗力。如果挑选精锐并忍受一个比较高的掉队率,黄石的部队在短期内日行百里也不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可能难以持久。毕竟长时间疲劳行军不仅对体力是一个挑战,对于士气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冷兵器时代,士气和体力对战争的影响远远比火器时代要大。

      魏国武卒的例子只是说明:魏国武卒具有日中而趋百里的能力。这并不能说明他们行军也可以达到这样的速度。

      骑兵的战略机动速度也并不快。在《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里,斯塔夫理阿诺斯曾经提到过:"在牧区用套索捕捉一匹蒙古马,装上马鞍,不需要再喂食,能连续骑100多英里,这是常见的事。但第二天就不能再骑这么远了,得将它放牧好几天才行。"这样平均下来,对于单马单骑的骑兵来说,他们的长距离移动速度未必快过步兵,这还是在未考虑辎重的情况下。如果算上辎重,骑兵的消耗要远远大于同样数量的步兵,需要更多的车辆运载补给,速度恐怕更慢。当然蒙古骑兵行军时单骑多马,移动速度肯定会比普通的明军骑兵要快。但是《蒙古族古代战争史》的数据也未免太夸张,不知道书里是如何计算的,但是“攻占匈亚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8到62公里。”,这已经超过了战斗条例中现代机械化部队的推进速度了,而且连续推进三个多月,这足以横穿大半个欧亚大陆了。匈亚利和波兰根本没有这么大的纵深。这个计算颇为可疑。

      • 家园 知识太多了常常就忘了常识

        人的步行速度在4-6公里/小时,我自己测的步行速度大概是个平均数,5公里/小时,也就是10华里/小时。当然了,现在有车,人走路的能力比以前人差远了,主要是耐力差了许多。我自己最多连续走过8个小时左右山路,负重10公斤左右。不过第二天就不行了,缺乏锻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脚不行了,我是平足。所以平均下来,现在人可以连续走6-8个小时/每天,也就是60-80华里/每天。以前人没有车,经常走,所以走路的能力要比我们强许多。我外公解放前做小买卖,挑一担子驴毛口袋,有一百多斤。早上天不亮就出发,走六十几里去边区政府控制的另外一个县卖,上午就能到,卖了东西逛一逛再回来,赶天黑之前就能到家。这也就是说一个农民每天负重100斤左右走120华里不算什么。再举一个现在能看到的例子,华山上的挑山工,挑150斤上山,每天一个来回,80华里。不过这80华里可是不是平地上的80华里,华山各位也知道,所谓的路就是就是楼梯,爬80华里楼梯恐怕比平地上的120里还要费力。

        回到古代的行军速度,从上面这几个例子看出,单个士兵平均日行军100华里不算多吧,还包括吃饭睡觉。大部队行军主要受辎重拖累,经常要停下来等辎重部队,所以整体上要慢不少。但战斗部队的日常行军速度每天60-80华里(古代的里数恐怕比这还要多些)应该是比较普遍的。里数少主要是因为要早早的停下来安营扎寨。如果是强行军,或者是精锐部队,速度会比这还快不少。

        至于骑兵,是个人都知道比人跑得快,比人耐力好,否则要骑兵干吗? 单人单骑小半天就可以跑100多里,剩下的时间干吗呢,喂马,休息,这还不能保证每天60公里左右的连续行军速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有些东西不是常识,常识有时似是而非。

          一个人走每天走个百八十公里的也许没问题,可是人多就不一样了,人的体质千差万别,走一两天看不出来,走十天半个月就看出差别来了,开始有人掉队也就难免了。

          走短程马比人速度快耐力好,可是一旦大范围的战略机动,马就没人走得快了,美国陆军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 家园 你描述的事例也许是准确的,但描述的对象是个人的行为,

          这里讨论的对象是军队,对象并不相同。将彼处的“常识”来说明此处的问题似乎不妥吧。

        • 家园 有两点你没想到,

          1,成建制大部队的规模。10000人的部队,在同一条道路上,3列纵队,前后两人间距2米,左右两人间距1米,队伍会有6公里多长,道路至少要保证3米以上宽度。6公里!司令官下个命令,要是靠徒步传令兵,奥运冠军一个来回也得快10分钟了,所以有了TG的号兵,有了鬼子的旗语,但是无论如何,仅仅是部队列队上路开拔就不是一个小事,没个把钟头动不起来。宿营时,以购每个人躺下睡觉的面积(2平方米)的两倍计算,营区面积为4万平方米,大约是4个足球场大小。这还都是平安无事的,要是在战斗状态下,每天的宿营地都是要防御构筑工事的,那个面积,那个时间。

          2,骑兵和步兵的耐久力比较,我是认同《窃明》里猪脚的看法的,步兵的长期耐久力必然高于骑兵,无他,人可以消化吸收高能量高营养的食物,而马不行。所以机械化是必然,汽油的能量密度(11大卡/克)比大米白面(4大卡/克)高,更远高过马儿的干草(1大卡/克)。

          很多东西,不能直觉地看表面,需要计算,最简单的四则运算就足够了。就像《莫斯科保卫战》里的朱大将,成天趴在地图前,拿个小本本,写来写去的,其实都是在做算术。

          • 家园 老大,你以为宿营是住酒店啊?

            还每人2平方米?是Qeen size还是King size啊?见过大通铺没有?每人几平方米啊?有1平方米吗?

          • 家园 这两点都不是问题

            1。照你这个算法,用汽车运兵,队伍拉的还要长。大规模成建制部队的运动不是大家一起开拔的,而是分数路纵队,分道平行前进的。不过这在平原地带没问题。在山路狭窄地段就遇到瓶颈。所以《孙子兵法》要说那些地形的问题。

            2。马不吃不喝可以跑320华里(那位老兄引用的《全球通史》)。人不吃不喝跑30里就该累垮了。马吃的草料的确热能不高。可是别忘了古代的士兵可也没有压缩饼干。一般士兵连大米白面都吃不上的。吃的也是粗粮,甚至糠菜。

            骑兵的作用有三:

            1。突击敌阵

            2。追击敌人

            3。长途奔袭。这里的长途不是几千里的长途,而是一二百里的长途。事实上指导抗日战争期间这个还是经常使用的骑兵战术。例如山西雁北的李林支队。李林率骑兵营一日行军140里,向北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将工作团送到绥南。为了配合工作团行动,随即向东一昼夜行军200里,赶到位于大同附近的长流水敌人据点,一举歼灭了这个据点的敌人。待敌人的主力收缩到大同附近,李林马上又退回绥南,护送工作团南下。在南下途中,李林又率骑兵营突击了平绥路上的红沙坝车站,消灭了驻守在这里的敌人。兵法有云“趋百里而争利者,必蹶上将军。”李林长途奔袭早不止百里,不但没有损失上将,反而连战皆捷。尤其是攻打大同的一役,敌人重兵在侧,只半小时便解决战斗全身而退,对敌人的心理震撼是极大的。

            • 家园 这里面有个问题,

                古代军队的战斗是要拼体力的,不象近代的热兵器使体力的重要性大大下降。

                明清以前的军队,长途奔袭也只有袭敌人的无防备才有效果。一天走八十里基本都精疲力尽了,如果马上就打仗战斗力肯定要大大下降。从这点看,古代行军可能是故意放慢速度以保存体力。

                孙子带吴军长途奔袭楚国,大部分是坐船,就这样开战前还后退了几天才接战。可以目的之一也是使楚兵也疲一下。

              • 家园 所以斥候的作用才是重要的

                行军并不是大家聚在一起走路就好了。行军速度也分在什么地方。在自己的领地内行军,速度自然快。在敌占区行军速度就相对慢了。

                行军中要派出斥候探明前方的道路是否安全,是否有敌人。没有敌人自然可以走的快,有敌人就要做好战斗准备。这是古代各种兵书中都讲到过的。

                《窃明》中所谓的“神行数千里”其实百分之九十是在绝对安全的明朝腹地行军,根本没有被敌人偷袭的可能。而且小说里黄石的部队根本就不做御敌准备一路洒钱买补给。呵呵,万一要是来卖东西的不是老百姓而是准备“智取生辰纲”的怎么办?

                可见作者自己也不认为在自己的势力腹地行军需要做御敌准备。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天还是只能走三十里还称为“神行”,岂不可笑。

        • 家园 您举的例子基本都是单人或少数人行进

          部队行军同单人或少数人行进有很大的区别。

          部队需要自己搭建营地,砍柴生火,埋锅造饭,喂养马匹,修建工事,站岗放哨,古代没有夜间照明设施,火把不能满足工作时照明的需要(比如举着火把就没有办法砍大树,因为看不清树的情况),这些工作的大部分都不能在天黑了以后完成,再考虑行李辎重的装卸还需要时间,恐怕用来行军的时间就很少了。 而且几千人的部队是没有办法同时出发的,拿破仑时期的军队,仅仅一个师(8千人)排成的队列就有1小时的路程那么长,再考虑避免掉队而放慢的速度,《战争论》里面给出的标准长途行军速度你猜是多少?1天15公里。所以常识没有办法代替知识,尤其是在常识不合适的领域。

          至于骑兵的行军速度,翻翻马甲的《骑兵团》的老帖子就知道了,骑兵在长途行军的时候必须节省马力,实际的速度比人的步行快不了太多。历史上的那些骑兵长时间快速突进,都是建立在每人有好几匹马以及突进结束后马匹大量死亡的基础上的,要是年年这么折腾,就是游牧民族也承受不起。

          • 家园 你说得非常对

            所以大部队行军一般都是大清早动身,中午就要停了,但怎么着也能走四,五个小时,怎么着也有四五十里吧?停下来并不主要都是安营扎寨,这部分工作两小时就够了,主要一是等辎重,二是等前哨探马的消息,三是防止冒进。一旦敌情明了需要快速行进,不需要等别人的时候一天一百里实在不算什么。

            • 家园 那可不一定

              4、5个小时走4、50里可不一定,步兵行进要保持队形,每走一段还要整队,中途还要休息。另外地形,天气,道路都会严重影响行军速度。短途行军可能不会碰到这些问题,但是如果进行几个月的长途行军,路上肯定会遇到这些问题的。

              其实对于冷兵器时代的行军,如果没有必要,保持体力应付意外,比抢那点时间要重要得多。体力对冷兵器作战的影响要远大于热兵器作战。

            • 家园 老兄, 100里啥概念? 50公里

              按照正常歩速就是不吃不喝也得10个钟头。好吧,您说了急行军,一天也就罢了,难道您还指望按照这个速度走上一个月?这个速度一个星期这个军队绝对会彻底失去战斗力的。

              说实话,也就是河里气氛好,换个地方您的帖子肯定是要让人痛扁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