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有感】要想一个大学生思想意识混乱…… -- 滥觞

共:💬40 🌺2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送个花

      我现在工作了,也混乱了,其实老兄你的文章不是很混乱,但是很容易引发我对混乱生活的思考,于是思维也跟着混乱了,我靠,我在说什么???

      • 家园 其实只是个想法,没成文

        内容没有充实,只是提到几个线索,想引大牛出来交流一下

        真的要写些文章把坑给挖起来,估计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我们的生活确实很混乱,小的是名实不符,大得就是遍地沟壑(gap),不仅仅是代沟,还有社会分裂的沟和其他各式各样的沟

        一个政管院的同学回村子跟老爹谈话,满嘴的官方辞令,老爹愕然,可以说他连话都不会说了……像这样令人震撼的现象只要稍加观察,比比皆是

    • 家园 老兄的这个,实在有点看不懂
    • 家园 【第三条线】人文社科和理工科思维的冲突

      理工科,自然科学,源于亚里士多德,还有弗朗西斯培根,更多的是培根的经验主义,是一套方法论形成的,是一种描述和认识世界的一项工具

      在自然科学的世界里,除了那些原理,那些公理层次的,作为开拓的一门学科的基础的信条,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之外,其他的都是力求完备的,唯一的,可逆的

      但是人文社科则截然不同

      ……

      那一大堆话,让人不熟悉就不说了,举个例子吧

      女性主义,是一个相当有影响的意识形态,他不同于被视为男权一丘之貉的女权主义,相信会在中国越来越有影响,也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法国有个女性主义学者(记不得了)的著作中有大段话,表述了一个意思,在这个意思解释之下,有男性的1+1=2,更有女性的1+1=2,这两者是不同的

      “1+1就等于2,这是最基本的数学,怎么会有不同?这女性主义算是什么歪门邪道?!!稍有常识的都会……”

      实际上,这个女性主义学者写的,作为人文社科的东西,能够代表人文社科,人文社科决不像自然科学一样,可以做到唯一、可逆等,必须得在价值多元的认知基础上去认识她

      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用理工科的思维来猜度,可能是人文社科是人观察人,即作为观察者,又作为被观察的对象这样的情形造成的,这种情形可以相当复杂,让人联想到三体运动、混沌……

      实际上,在中国,大多数人读人文社科,就会本能地去使用理工科的思维,去寻找一种类似“放之四海皆准”的东西,更不要提应试十几年的大学生了

      随便一个人文社科展现在大学生的面前,思维的巨大差异和冲突,直接就能造成人的思想意识混乱

    • 家园 【第二条线】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具体的让思想意识混乱的方法

      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具体的让思想意识混乱的方法

      那就是读书~

      读一本书,要掂量掂量自己三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记忆力(我本人因为十几年的鼻炎和高中以后睡眠不足,已经不想小时候那样过目不忘了,现在脑子里都是片断和垃圾,呵呵),无需多言

      第二、想象力,这个也容易理解

      好像十九年前之前的大学生特别喜欢说什么“你沉浸在你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当然那时候我才两三岁,我不能确证这是不是口头禅……

      每一本书,都在表现书本作者自己的意志和自己感知这个世界的表象,而这个作者自己的意志,自己感知的表象构成了一个世界,写在书本里。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和读者的精神世界,读者的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形下

      缺乏想象力,绝对读不懂那些书本,会被困惑和误解所充满显然想象力是必须的

      第三、敏感性

      对某个字眼,某个符号和象征要敏感,能够从中洞察到作者的内心活动,不然就会陷入到书本文字看似矛盾的语言逻辑的网罗中,落入言荃

      如果一个大学生,这三个方面条件不达标,就去读一本书,感到厌烦就扔掉那还是好事,如果读完了,直接就思想意识混乱了……

      • 家园 这说法太极端了。不知道你对“书”的定义是什么?

        实用手册一类的,小人书一类的,算不算书?

        这个是不是叫作蒙昧主义倾向?

      • 家园 19年前两三岁,哥们比我还小点啊。学哲学的吧?

        20岁左右的人肯定不可能成熟,我自己的思想还常有变化。

        不过说到思想老是变来变去,其实我看是过于理想主义,对于现在绝大部分实用主义者来说,那些思想毫无意义,即使接受了,也不会有多少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总的来讲就是因为,你们都是理想主义者,才会关注,或者感觉到自己思想的变化;而其他人,即使他们的思想发生变化了,更多的也只是人生经历导致的,算是经验主义吧。

        至于你说的人文社科问题,太过深奥,而且我认为这个定义过于宽泛,比如文学、哲学、历史学和社会学就有很大不同。尤其对社会学讲,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放之四海皆准”的东西,那很可能就是失败的。

        可能确实是思维差异问题,比如你提到的,“女性主义,是一个相当有影响的意识形态,……相信会在中国越来越有影响,也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许你只是关注这个主义本身,或者涉及到它的源流;但肯定有人会去研究这个主义,其影响力体现在哪里,能不能、以及为何会在中国越来越有影响力,它跟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

        最后,中国的人文社科问题,其实有两种倾向,都不是很好。一方面,由于实用主义的原因,很多对历史、政治等的爱好者,本身都是学习理工科的或是法律等,而人文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一种理工科的思维的代入,而忽视了那些人文学科本身也是门成熟的学科,是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的才能更好的加以研究和认识的。这在网上的业余争论中非常明显。但另一方面,专业是人文的,则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拒绝和反感理工科手段的介入,以至于这些研究在系统性和严密性上可能有欠缺,而导致中国的人文学科处于落后地位。

        • 家园 我不是学哲学的

          我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学水利工程的,不折不扣的工科人

          但我的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受应试教育影响小,自我教育多

          我最大的兴趣就是地理,例证是我没认字就趴在地图上了

          地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母亲,地理中有人所能及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的所有事物,“史地不分家”只是低估了地理,因为地理,我选择水利

          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凡是喜欢地理的,一定知识面和兴趣广

          我启蒙经历特殊

          因为从小住在重点高的关系,我认字的书就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革命史》这样的书,多是教政治的老爸的大学课本

          先认繁体字,后学简体字

          可以在九二年5岁的时候和在校老师“讨论”“俄罗斯还是不是社会主义阵营里的”这样的一些“问题”

          学前读的书是政史哲

          小学除了出操和体育课,还有在下雨天的时候在低洼处用泥沙玩筑坝的游戏之外,从来不去操场

          上课没我的事,因为老师知道我没学就懂了

          我在学校干的事就是观察和思考周围人的行为

          在四年级我搞出了一份班级同学的档案,上面写下了这样的一些信息:如果我说什么,或者做什么,谁会有什么反应

          拿来试,屡试不爽!

          后来一晚,我觉得这东西很邪恶,就一把火烧了,虽然现在有时感到惋惜,但如果回到当时,我仍然会去烧

          人文不是一些描述机械和动物的充满着因为所以和数理统计的东西

          小学一直在读书,读哲史地,读心理学,读高中课本(我几个表哥先后住在家里上学)

          二年级读了本形式逻辑,肯定读不懂,但读完了之后再也不对什么词有什么陌生的恐惧的感觉

          小学把字练烂了,因为和同学不同,总是先写作业再玩耍,写得早,又写得快,为了不让他们抄,就写成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样子,后来因为字写得烂,因为崇敬之心,不敢去选任何一门社科,选了工科

          小学把学校给告了,作业太多,不合理,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

          成功了,换来的是,做不做作业老师随我便,于是开始了我不做作业-抄作业的历史

          中学因为老师知道我都懂,也可以不做

          高中因为有免修考试,我把数理化生史地都免修了好几个学期,也可以不做

          高三把英语老师电脑给黑了,偷出答案来,高考前四个月基本不复习,来多少卷子做多少,剩下全看课外书,高考像玩一样

          这个习惯持续到大学,导致的是《高数》和《线代》的挂科,不做作业怎么知道考什么题目呢?不练怎么会做数学题呢?

          我的应试技能是直到最近两年才练的,原来不知道什么是预习(其实我是预先几年学习),从来不复习

          我的“学习”习惯很不好,不做作业不预习复习,这让我整个人变得慵懒

          可却让我基本免受应试教育填鸭的影响,保持着热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理化生史地政都能问鼎,而语数外成了相对弱项

          我的自我教育的结果是我成了不会任何一项精英教育技能(弹琴作画之类的素质,但我音乐美术也是“平民”中最好的)的书袋子式的通才

          我绝不是书呆子,是书袋子(虽然这在很多人眼里没什么区别),因为我读的书很多很多,但也读得很少很少

          我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发明者,赫伯特·斯宾塞有些像

          好奇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好观察,但从来不去读经典,不去图书馆借书,而是身边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

          我和经典无缘,对“文化”无知,但却出了处在庐山之外的效果

          对比我认识的几个专业的同学来说,我有着更广的视角、更灵活的思维、更浓烈的求知欲(这点我庆幸我是在课余学,要是要做做业,肯定会感到厌倦的)

          尽管我如此喜欢哲学,投入了近七成的精力到人文社科,在大一获得了“文科生”的绰号,但我对哲学仍然有着学院派的观点

          我搞的是准哲学,绝对不能说我是学哲学的

          我不是学哲学的

          • 家园 不是学哲学

            你的文体倒是象诗词. 黑个儿得大逻辑看过没?

            • 家园 不敢看,大小逻辑都不敢看

              啃德国人的经典要经过训练,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明确的有力的动机,我是不会去啃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我怕我读了这书思想意识混乱了(有了诸多名家导读倒也不一定会太过混乱,但好处不大那是很可能的)

              其实读这书还有海量经典的人足够多,不差我一个,就让他们读,他们读完了,我在读他们,这就行了

              近代的理性主义已经消解,我更关注和比我生命周期稍短的并不永恒的一阵阵社会文化思潮

              如果你有反罗格斯中心主义的立场,那黑格尔的立论过程,我觉得也没必要太过精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