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有感于“人群效应” -- xu514

共:💬27 🌺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有感于“人群效应”

    话说冰岛四季如春,格陵兰却是冰封天地,冰岛人怕别人知道这里是个好地方,给自己取名冰岛,却把绿岛的帽子套在冰雪岛上。

    这只是我的道听途说,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但是冰岛人对于“人群效应”的深刻理解却让我有些感慨。

    一个美丽的小岛,四方宣传后,大批人涌入,人满为患,这个美丽的地方恐怕就不再适合人居住了。抽象点说,很多本来挺完美和谐的事情,加上人群的作用,会变了味,朝反面发展,这就是“人群效应”。

    我这里举个例子,许多人看过清琦写的《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这是一本教授理财观念的畅销书,1999年第一次在美国出版,书中把房产投资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手段做了讲解。因为这本书的热销,众多普罗大众开了眼界,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事业,这股热潮加上次级贷款这个放大工具 ,最终产生了以2007年次贷危机为标志的经济危机。房产投资突然不赚钱了!

    呵呵!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上面例子的逻辑漏洞,会说,一本书导致了经济危机?我这里说的是“人群效应”,类似于蝴蝶扇动翅膀对飓风的形成,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类似的一拥而上,悲剧收场的列子还有很多,比如当年互联网泡沫,IT热潮,国内炒房,炒股,炒邮票等,本来好好的高收入行业,在人潮涌动中,变的不挣钱了。

    不对,又犯错了,挣钱的人还是有的,那些早启动,早收手的“笨鸟”。

    在这里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清崎同志,他的无私奉献,造成了一个不好的结果。此时此刻,冰岛的人们在我眼中自私的颜色褪去,智慧和幽默顿生。

    • 家园 其实恰恰是清崎早早指出了所谓房产投资的危险性

      他的富爸爸穷爸爸系列读物里,每一本书都会以最大的篇幅,反复的,不厌其烦的告诉你什么 资产什么是负债。

      如果度过他的书的人,真的把他的书看进去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有次贷危机或者是房地产泡沫了。

      • 家园 我同意,我看过几眼,就记得一个主题----现金流

        不能产生现金流的是负债。房租必须能产生正现金流。

        当然这种说法也有狭隘的一面。

      • 家园 这是你的理解吧!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1999年出版,到2008年,系列图书已发行109个国家和地区,总销量超过2900万册,按你说的,把这本书看进去的人还真不多!

        • 家园 我是7年以前看过他的书,也就是大概国内首版的时候吧

          这套书,我反反复复看过很多遍。基本上在1年以后,才记住了这么几句话。

          资产是能给你带来收入的东西。

          而负债是减少你的收入的东西。

          他的书里面经常举例的就是,个人的财务报表。

          在你的个人财务报表上,体现为增加的,那么是资产,减少的是负债。

          那么,我在2年前,贷款X万买的房子,哪怕现在市面价格是2X万,只要他没有变现,它就仍然是负债,因为我每个月要还银行的贷款,体现为负债。

          • 家园 其实房产税问题他的书里就已经有体现了

            虽然我没细看。

            现在99%高楼之后,美国的房产税问题这两年浮出水面,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导致这个问题也发生了变化。

            对于美国而言,只要你不把房子更高的价格卖掉,那这房子就等于负债,因为税收很高。

            而对于中国而言,(只考虑全款买房,贷款先不算)因为没有房产税和财产税,只要这个房子不跌的比买价低,一般情况我住在里面的那点支出远低于租房支出。

            这也许可以算成资产?虽然它也在减少个人收入,但是同时也减少了另一种可能带来的更多支出。

          • 家园 租金变了啊!

            房产升值一倍的时侯,一般来说租金也成比例上升。

            更何况利用房产增值的部分,可向银行抵押贷款,利用不动产的杠杆效应,再次投资,产生复利累积效果。

            再者,利用政府税制度中,对投资者的政策补贴,享受税率上的优惠。

            情况不是那么简单的。

            • 家园 你这样做,恰恰是增大了投资风险

              向银行抵押贷款是要付出普通购房贷款要高的利息的。然后再次投资买房。

              你所有的期望,都是建立在房地产市场飞速增值的基础上的。简单来说,就是房产增加值,要高于你这一做法的财务成本。

              而且,你还要承贷由此做法带来的隐形风险。

              换句话说,你要把房子卖出变现后,才能真正实现获利。

              而获利时间,按照中国房地产这种火箭速度大概也是要2年。

              这么操作不是不行,只是在我看,风险较大,而且不是投资。

            • 家园 楼下老燕给了一个实际的例子,我也说一下

              如果真的是买房用于投资的话。我要说的是,老燕买房的时候,每个月要还贷2600,而租金是2500,这个时候,这个房子就是负债而不是资产。

              你花钱购买这个房子,只能说对他有获利的期望。但是是不是真的能在几年以后,出现正的现金流,是说不准的。

              • 家园 确实说不准。

                说不准的原因,有一部分就是“人群”自己的作用。

                对于冰岛来说,人多了,一定会变不好。

                对于投资来说,当人都采用一种投资手段的时侯,这种手段就很可能变成,不适合的手段。

                对于任何“路”来说,走的人多了,难免拥挤不堪。

                • 家园 不妨换个思路来看投资

                  你每个月要还的贷款,更是远远要高于每个月的租金收益。

                  实际上清崎的书里所描述的投资方法,在中国是并不适用。

                  其实你不妨换个思路,来考虑一下所谓的负债与投资。

                  假设说,有人个小企业主A找你合伙投资,跟你说,投资50万,买台新设备,在未来的5年内由于预期经济形式比较好,企业会因为这太新设备盈利若干,5年后你每个月的收益会大于每个月向银行贷款50万的月还贷。你需要承担的风险是,你要承担在5年内的负现金流和假设说5年后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的盈利要求。 这样的企业,你会向银行贷款投钱给他买设备么?

                  如果再换一下呢?假设说另一个企业主B找你,说现在手里的订单签到了明年上半年,但是企业生产能力跟不上,只要投资50万,马上就能产生利润,每个月的收益肯定会大于每个月向银行贷款50的利息。

                  如果一定要向银行贷款,投钱的话,你是选择投给A,还是投给B?

            • 家园 在深圳,房产升值两倍,从60万到190万

              租金从2500变成3500.

              去银行贷款还钱,每月反而多了很多,是负债更厉害了。

              我买的早,也是因为不到两年,按揭就从2600/月变成2870/月,最后干脆一笔付清。存款清零。

              • 家园 谢谢,给了我一个实际的例子!

                贷款上升是因为。银行利息变了。但是银行利息变化幅度很小的。

                租金涨的却幅度很大。 3500-2870=就是投资产生的正现金流。

                按照80%的按揭的算法。190万,你把房子抵押后可向银行拿出152万。然后大概能再投资4-5个类似的房子。

                这样你一共有5个投资房。每月产生630×5=3150,正现金流。

                以上就是次贷危机以前的算法。也是《富爸爸》书中的致富秘诀之一。

                • 家园 你弄错了。现在的租金没错

                  可是2870不是现在的按揭,是我还款之前的。现在,就算是这套房子,我问过,按揭根据利率变化,是3230.银行在中国是个政策利率,大小与应该不应该无关。而且要是190万买房,那按揭是多少,我干脆就没问。

                  所以,现金流小到了200多元。

                  就算拿来152万,现在的房价是190万。而当时60万的时候,无人知道现在是这样涨价法。

                  你写的算法,确实是清崎的算法。可惜,他的算法过于理想化。

                  他投资房地产挣到的,鬼知道有没有他这套丛书挣钱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