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建筑业的人均效率看保障房政策 -- 陈经

共:💬176 🌺855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说不太清

            我们这边女性有上工地担两撮箕砖石的。不过这些女人一般都是和自己丈夫在一个工地干活。大致是丈夫有点技术(如泥水匠)就让老婆来干打下手的“轻活”(相对而言)

    • 家园 影帝命里注定要犯在房地产上

      * 戏说一下,‘家’和‘宝’都是‘宝盖头’,均涉房居之意。

      地质学院毕业,按当年说法属于‘地派’,总不脱房地两字,一句话,渊源太深!嘿嘿。

      * 俺说过影帝的毛病是风格比较女性化,遇大事没主意,用句时髦的话,就是‘hou1不住’。2003年萨斯搞了几个月就开始乱放水,18号文件一出,房地产从此失控。2008年又来一次更大的放水,大概是觉得发大水也是慰问团的机会吧。

      18号文件打住唱衰风 房地产业支柱地位获得首肯

          2003年9月10日 中国经营报

            8月31日,对房地产商而言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国务院正式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了、首次明确房地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表态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文,以下简称“18号文件”)。

            9月1日,建设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房地产工作会议”,曾培炎副总理到会做重要讲话。曾培炎副总深刻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形势,论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当前的任务,并对贯彻落实18号文件精神做了部署。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会上就文件的形成过程、起草文件的指导思想及文件中涉及的几点主要问题做了进一步说明。汪光焘强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把‘目标’变‘指标’”。建设部房地产司司长谢家瑾认为:“文件的核心精神总的来讲是搞活房地产市场”。

            9月3日,建设部房地产司、中国房协召集部分开发商围绕文件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国务院下“定心丸”房地产商欢欣鼓舞  

            或许是前一阵的市场压力过大,很多开发商尚未通晓政府颁布的新政策的内容,但闻者都喜形于色。自6月央行抛出被业界人士视为一大利空政策的“121文件”、严格发放房地产贷款并措辞严厉地批评房地产过热以来,开发资金吃紧和地产泡沫制造者的恶名让很多房地产商垂头丧气、深感压力。在业界向来以头脑敏锐著称的潘石屹,从海南博鳌一个房地产商的聚会上归来,连连慨叹:“121文件出来以后,感觉上房地产商没人再把心思用在怎么盖好房子上了,不是想去搞基金做银行家,就是要造镇、经营城市去行使政府职能”。在恶劣的行业发展环境折磨下,背负着巨大压力的开发商们的心态似乎都有些扭曲了。

           所以,国务院适时出台的18号文件所表示出的政府对房地产业作用的肯定、对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态度都让发展商们从内心感到安慰,从精神上受到鼓舞。顺驰集团执行总裁汪浩明确表示:“该文件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全国化的发展战略和关注二线城市的战略思考,没有什么比规范的市场更能令一个怀有美好理想的企业顺驰飞扬了”。

               在央行出台了以“严格房地产贷款发放”为主调的“121文件”后,一直在为行业金融政策据理力争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对国务院新政的反应最为积极。9月1日、2日,两人相继将个人感想写成文章,一个以《水落石出》为题抒发了个人感受,一个以《中国人从今天开始将不再当蜗牛了》为题表达了内心感慨。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也立即写分析文章高度肯定了文件的意义与作用。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经过周密思考后表达了自己对政策的看法和对政策落实的建议。一直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北京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员张寅则在电话里和记者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大家共同的感受是,这是一个遵循市场化原则的政策,是一个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极大利好的政策,是对房地产业的地位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的政策。

      任志强在《水落石出》一文的开头写道:“从‘冬天’到‘泡沫’,从‘司法解释’到‘121号文’,历时近两年多的战火,随着国发(2003)18号文的发布而烟消云散了。虽然来得迟了点,但该来的终于来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不能因为有几个烂苹果而否定了一片林。房地产业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被国务院的文件肯定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事实。市场发展现状是健康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并且要持续稳定的支持与发展。应该承认局部地区的发展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市场的规范和监管还有待完善,但解决问题要靠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刘洪玉所长甚至把文件的出台视为行业发展的新里程碑(详见A33版言论)。

            进一步剔除非市场化运作因素彻底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房地产业向市场经济跨进一大步

            18号文件在分清政府和市场各自该承担的责任上所做的明示以及“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高档商品房和普通商品房的划分标准”的指导思想,让大家感触最深。其中,尤以高档商品房开发商最为激动。因为,央行121文件矛头直指高档商品房,并且提出严控高档房贷,让开发商颇感不公平。所以,万科董事长王石评价新政策“控制张弛有度和更加灵活”。

            任志强的看法是:当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时,就必然出现贫富差别,正是因为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才可能带动共同富裕。既然存在一个从贫富差别向共同富裕的过渡,那么就必然的会存在着消费的差别。有不同的消费需求,自然也就会有不同消费档次的产品的供应。也恰恰是这种差别消费在引导着市场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日益增长的消费欲望。

            曾几何时,高档商品房成了罪恶的象征,全社会几乎一边倒的呼声将高档房作为社会不公平的差别体现,将高档房作为“泡沫”的祸根。

            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规律引导资金向有市场、有需求和有赢利的产品倾斜,就必然出现市场经营需求与政府公平和社会保障原则相冲突的一面。市场的任务是为有钱人和有房人提供更好的住房空间和生活环境,政府的任务是对最低收入人群实施补贴与保障。新文件明确了市场化的条件下政府只干政府应干的事,市场的事交给市场去做。政府要做的是社会保障,市场要做的应是“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应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不应采用对不同消费需求的歧视而设置体制性的和政策性的障碍。政府最终不是仅仅对社会保障中的少数人负责,而是要对全国人民负责。

            潘石屹对文件反复强调的“市场化”也感触良多,他说:“我们几十年来用计划和行政的手段去配置资源,今天实行市场经济了,一不小心在一些政策制订和实施上又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了。实践证明计划经济没有给我们带来财富和社会的进步,只有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才让我们大家过上了好日子,越是市场化早的行业,产品质量和服务就越好。越是市场化晚的行业,产品质量和服务就越差。房地产是属于市场化比较晚的行业之一,因为按计划经济的实物分房结束的比较晚。我的体会是,计划体制老管不该管的事,该管的事又管不好,管不住。公房上市就卡在一个图章上,把中国人变成了蜗牛,人和房子连在了一起,不让你分开。将没有用的东西经过流通成为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市场经济,是利人利己又有利于国家的事情。18号文件中,把人和房子分开了,中国人从今天开始将不再当蜗牛了。文件强调的‘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对已购公房上市交易设置限定条件’让房子也获得自由了。房子流通得越快越好,房子可以被充分地利用,国家也可以多收一些税金和土地收益金”。

      潘石屹指出:在市场经济中成熟的房地产商一定是市场需要什么,他就生产什么。只有在计划经济中,在市场经济不成熟的情况下,争投资,争项目,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才可能出现一边是大量的积压,一边是继续的投资建设。好的、正常的房地产商只能按市场的需求去建房子,不会出现在市场没有需求的情况下,房地产商却按自己的喜好去建高档房,这样的房地产商也一定会很快的倒闭的。他认为,在坚持房地产市场化方向的道路上,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也一定会出现一些矛盾。他的看法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市场经济的办法,就是按18号文件的指导思想去解决。也许拿计划经济的老办法去解决比较顺手,但对中国房地产的持续健康发展绝对是不利的”。

            事实上,近日京城地产市场中高档住宅的销售走强为新政策基调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以目前刚刚面市就出现热销局面的两个亚北别墅项目为例。位于小汤山的纯正北美风格的别墅社区“纳帕溪谷”推出的是总价在200万元到上千万元的不同价位的别墅,仅上周日一天就订出7套,一期开盘不足一个月已经销售40%;另一个与之相去不远、以大庭院为卖点、总价在400万元上下的独栋庭院住宅“万万树”一期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90%多的销售率。高档住宅需求之旺盛、消费力之强劲由此可窥一斑。

            政策落实有难度开发商献计献策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高度评价了18号文件对行业发展的利好的同时,也认真地在政策落实方面进行了深度思考。

            王石谈道,从2002年初,万科就明确提出了房地产市场存在消费超前的现象,而且这种消费超前比较明显的就表现在经济适用房面积过大、总价过高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尽快落实和进一步明确经济适用房的具体界定。例如对建设标准、参加对象和优惠政策等要有更加清晰的界定,以此与普通商品住房形成更加明确的区分,保证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市场的共同健康发展。而且对于低收入家庭的购房支持也可以采用上海的政策,例如贷款贴息补贴等。

            在金融风险控制上,王石主张一方面参照香港商业银行的做法:项目及企业风险评估、额度控制、回款管理(你情我愿的市场原则),并引入独立第三方加以控制和防范。另一方面,扩大融资渠道。王石分析,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在2万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上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足100家,对于大多数开发企业来说,银行成为惟一的融资对象。从2003年上半年外商投资的领域分布来看,房地产业吸引的实际投资仅占到外商实际投资总额的10.5%,远远落后于制造业吸引投资的比重(68.3%),这与“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是不相对称的。因此他建议:“从政策上鼓励房地产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改变单一银行融资的现状,重点可考虑吸引外资投入、建立地产基金和信托,同时支持优质企业上市以及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王石提醒有关部门,一方面在宣传上要注意舆论的引导作用,不能没有根据的进行房地产泡沫的宣传,行业“唱衰”是造成外来资本不敢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国家在具体的操作中要保持透明度和市场化。

            针对文件中首次提出的“支持具有资信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和重组,形成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王石认为:“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政策导向是正确的,是必要而且可行的。但是,通过企业兼并、收购和重组来扩大企业的自身规模并不符合房地产开发的实际。房地产开发的地域特征很强,通过简单的兼并等手段仅仅是保证了企业获得了新的项目资源,但是对企业文化的传承、企业品牌的形成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他建议:通过市场的公平竞争让企业优胜劣汰,通过消费者的自由选择确定房地产企业知名品牌,从而通过市场的判断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他说,如此一来,自然可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因为公平市场是最好的武器。

            市场规范、洗牌加剧精彩大象游戏将上演

            利好政策的推出,让房地产行业又闯过了一个难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的日子都会好过起来。相反,随着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的残酷一面也将暴露无遗:凭实力说话的时候到了,企业的优胜劣汰将加剧。目前北京大小房企3000余家,真正有竞争实力的不过几十家,淘汰率自然会很高。随着小企业的出场,实力派大企业间的竞争将充分展开,策划专家王志纲先生所称的“大象游戏”就会精彩上演。

      。。。。。。

      * 经济调控上,温团队一直善于点火,不善于降温。想了很久,今天突然悟出来,降‘温’原来是犯大忌的。所以只能‘放水’!治大国如烹小鲜,信矣。

      * 政委特色好文,所谓政委特色,之一是角度独特,先不论结论如何,光分析过程就引人入胜,常有启发。而其结论的合理性其实蛮高的,包括对多数有内在客观规律的事情的分析。人为黑箱操作的事情当然除外,如A股。

      • 家园 为什么全世界全栽在这个房地产上了?

        有没有共性?为什么?

        • 家园 这恐怕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问题

          资本主义的核心制度,就是私有财产保护。

          资本主义制度最核心的理论,就是价格理论,需求曲线。

          通过价格杠杆,刺激供应增加。

          但是,如果一样东西,大家都意识到,是无法增长的,而需求又是必需的,那么逼空行情不可避免。

          全世界的开发商都是一样的:土地是稀缺资源,卖一块少一块,以后越来越少。既然越来越少,又不可替代,那么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全失效,因为价格高也不能增加供应。

          某种资源的逼空行情,是资本主义理论的奇点。

          一般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某种必需的资源价格上涨,要么刺激供应增加,要么刺激替代资源。比如煤贵了就会刺激更多人挖煤,再贵就会烧天然气,核能,再贵就会风力发电。要么增加产量,要么进行替代。

          如果居住的土地不可替代,又不能增加供应,又是生活必需,那么就出现奇点。

          但是,我坚信,一方土地养一方人。土地的稀缺只是制度安排问题,而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在这块祖祖辈辈生长的土地上无立足之地廖。我们这块土地上是养得起我们这些人,住得下这些人的。

          ××××××××××××××××××××××××××

          如果土地真的像开发商说的那样稀缺,我则坚持支持土地无限上涨价格,以反映其稀缺性,促进社会节约使用这种资源。

          如果土地不是那样的稀缺,而人为制度上造成短时稀缺,则是画地为牢,自掘坟墓。

    • 家园 中国为什么能以世界倒数的所谓GDP,而人民实际生活还不错

      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和实际购买力还都让人满意?

      政委的一句话是根本:

      用行业的高效率,让产业工人实质增收

      ×××××××××××××××××××××××××××××××××××××××××

      即很多产品中国的实际生产效率是非常高的。正因为产业的高效率,让人民能以低价买到工业品。这样销售价格低,计入的GDP数值也就低,而人民生活幸福。

      像日本那样芹菜都论根卖,加在一起大家的GDP都上去了,可还是吃那两根芹菜,半个西瓜。像韩国虽然计数的GDP高了,可还是吃泡菜的命。

      中国通过大量制造工业品,让实际购买工业品便宜了,普通产业工人也可享受大量工业品。

      中国有世界最高效率的建筑工人,高房价的唯一瓶颈是中国土地稀缺。但这个在大多数城市是伪命题。市郊外有足够的土地供应。

      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附近找出足够的空地,建造足够的公租房,让产业工人安居乐业。

      重庆就是这样计划的。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可以实现。

      所以,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大建保障房,用行业的高效率,让产业工人实质增收。证明略。

    • 家园 本文对大城市的房价无立场,对全民居住政策有立场

      1. 北上广深的商品房新盘不多了,价格由二手房决定。这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只要有人买,卖100万一平也是你情我愿。

      2. 有钱人不应该靠钱多炒群众需要的房子。可以去花天酒地买游艇,或者到风景区买别墅。在大中城市限购是合理的。

      3. 对超出一定面积的房子征收房产税是合理的。占了别人需要的资源,应该多付钱。征来的钱应该用到资源不足的人群。

      4. 大城市不是有钱人的领地,也不可能全是高收入人群。政府应该让没钱、暂时没钱的人也有办法体面生存。这个办法就是保障房,靠高效率的建筑业。

      5. 保障房的数量,应该让高效率行业的产业工人安居乐业。也应该让年青人感到希望,不要弄到对国家失去信心。靠高效率的建筑业,这不是问题,这是中国比别的国家强得多的地方。如果住房问题不比别国强,就是政策的大失败。

      6. 做到以上各条,还有人要住大城市的市中心,要娶美女,要求政府解决,就不会得到社会支持。

      • 家园 关于3的不同意

        3. 对超出一定面积的房子征收房产税是合理的。占了别人需要的资源,应该多付钱。征来的钱应该用到资源不足的人群。

        买房子的时候都是付了钱的,为什么说“占了别人需要的资源要多付钱”,多的面积不是已经多付了钱嘛?为嘛还有多交一个房产税啊。那为什么买房子的时候不把所有面积的房产价格都定成一样啊

        美国的房产税是用来建设房产所在地的设施的,而不是因为房子占用了所谓的“别人”的资源。

        税收手段在房地产这个问题上有很多问题要厘清。不能这么简单的用一句话来笼统地解释。

      • 家园 但有件事不能不考虑

        就是地方政府要保持卖地价格,维持地方融资平台。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保障房和纯商品房之间,再折中出一个“中国式组屋”,卖价接近(略高于)保障房,同时捆绑一个缴纳“养老基金”15年的合同,缴纳的月费购买“贴息长期国债”。这样,买房市民的总负担(包括每月缴养老基金和一次支付组屋款)仍然比买商品房要轻,大量现金则通过基金被沉淀下来(购房款用于支付建房及部分地价,仍然进入流通),用于将来老龄化社会的公民自助,间接分担政府的负担,ZF今天有所损失(ZF负担组屋大部分地价),将来则有回报;而且眼前就让利于民,促进了社会和谐。

        这个组屋项目的投放量,可以循序渐进,用以调控购房者市场(毕竟买了组屋的消费者就不会去买商品房了),从而间接调控地价,保证商品房的地价不至于过低。由于组屋的地段远不如商品房的地块,这两者的冲突其实不大。在新加坡,市中心的高档公寓房价之高,只有成龙等名人才能染指的,这跟普通新加坡公民的“人人有其屋”毫不冲突。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愿望和现实

        就说说政委提的第四条。

        如果上海,或北京,或广州的政府(中央也好,地方也好)真正实行

        4. 大城市不是有钱人的领地,也不可能全是高收入人群。政府应该让没钱、暂时没钱的人也有办法体面生存。

        那么,如果全国各地有两百万人过来参加这个“体面生活”运动,政府怎么办?如果是两千万人来参加“体面生活”运动呢?两亿呢?

        如果政府最终仍然要出台政策来限制进入该城市的人口,那么,这样的政策与让高房价限制城市人口的增长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

        • 家园 以深圳为例

          深圳城区有很多城中村,里面低廉(现在价格也高了不少)的房屋其实起到廉租房的作用,如果房租价格继续上涨,最终会迫使整个城市服务行业的成本抬高,最后全体市民买单。道理很简单,如果开的工钱都不够生活开销,谁还能在城里待着。

          • 家园 赞同

            去HK的尖沙咀,普通的茶餐厅的快餐价格就是30HKD左右,深圳的一些写字楼聚集的快餐价格也是15-20RMB左右了。10元多一点的,绝对是地沟油造。最近几年的餐饮业,人员工资、房租成本上升的很厉害,而服务业的售卖价格又不能大幅提升。

        • 家园 这是好事,那就再建设十个深圳,中国的现代化就完成了

          另外,你这个帖子已经说明高房价是限制城市化进程,而不是加速城市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