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茗谈(70):航空军 -- 本嘉明

共:💬114 🌺6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茗谈(70):航空军

    我建议中央军委的“战略规划局”考虑一下俺这个提议:把陆军航空兵(陆航)和空降兵各自从陆军/空军分离出来,组合成一个新的军种,可称为“航空军”。

    (一)

    中国是海权至上,还是陆权至上的国家?

    这是不必争议的,中国是陆权至上,海权为辅的国家。中国数千年整军的经验,大陆军的现实,三面陆地边境,可动员的庞大陆军后备兵源和内陆工业体系,公元1800年以后海军从没有打过获胜的正规海战(甲午算正规海战,输了)……这一切,决定中国还是陆权国家。

    但中国的陆军,同德式欧洲陆军是不同的,不是从骑士阶层起步的,不那么讲究做派和等级森严,多的是钟伟李云龙式的,吊儿郎当的“土大王”。这土大王啊,平时大老爷们大大咧咧,如果让爷们操办二战式的机械化战争,倒不一定输给刻板精密的工业化军队。

    问题是现在军队的装备,越来越精密复杂,要求的部分陆军兵种,越来越走“小资”的路子,白白净净,军装笔挺,键盘战争。但你要把这种新作风,“文明化条令化条例化,就是现代化”,一刀切贯彻到各个角落,告别老土,向西方贵族军们靠拢,那对于嗷嗷叫等着拼刺刀的一线部队,反而就是“邯郸学步”的悲剧了。

    军队,不要说马恩河战役了,搁平时就是个“绞肉机”,因为最不缺的就是人。一支军队只能有一个思想,一个作风,不容于这个体制的人员,无论多牛,全部报废碾碎。中国军队的越来越现代化,必然带来“土八路”作风同“洋现代”作风的对撞。在海军和空军来说,没有选择,高技术密集度,员额少,只能改变作风,靠拢工业化思想。但陆军就很困难,困惑,困苦了。

    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把一部分“洋玩意”从陆军抽出来,另组一个中国特色的“海军陆战队”------航空军。航空军可以“洋气”,陆军继续保持老八路传统。

    中国陆军,要完全彻底地转型为“飞行陆军”,是几乎不可能的任务。那么切一小块出来,打造成“飞行陆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握就大了。而且这个军种,规模小不要紧,必须同陆军平级,谁也不鸟谁,别苗头。

    (二)

    这个“航空军”,就是以对地攻击(战役距离内的压制,转运,侦查,通联)为任务,以短距起降(包括垂直起降)为主要机动平台,自己配属少量地面战斗部队,可以出境独当一面的快速反应部队,中央的总预备队,同时也是先遣队。就是说,当美国有事时,总统老是问:俺的航母在哪里?中国有事时(比如利比亚撤侨),主席就可以问:我们的航空军在哪里?第一队几点钟可以到位?

    (三)

    在这个建议的大环境下,我们再来看看X-22。

    我不是过于偏爱X-22。X-22最好的地方,是打破我们僵化的思维,让我们知道,飞机(Plane)或许就是我们见惯了的那副尊容,而飞行器(Vehicle)则可以多么变化万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首先,X-22是经得起挑剔的,这种设计,到今天还在实践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次,DUCT FAN(涵道螺桨)技术,现在美国还在开发中。这是美国未来的“飞行悍马”,注意涵道螺桨前面加了网罩,以抵御阿富汗的飞沙走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三,这种特别的飞行器,能飞直升机的包线,而平飞速度又大大快于直升机;又有滑翔迫降能力,载荷大油耗少;必要时可以滑翔接近战区,在树梢高度悬停埋伏。所以它的优势,比武装直升机要多得多,既可以当猴版的A-10,也可以当武直。

    它的劣势,是这四个大脸盘实在是招摇,找打。但可以改进,勤务型(非战斗型)可以继续用涵道螺桨,攻击型可以改用4台雅克-141(或雅克-38)上所用的RD-41(垂直起飞用)涡喷升力发动机。(注意,美国的F-35只是装了一个风扇,动力仍来自于后部的主发动机,这是不同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攻击型的武备,首先是航炮,可以如米格-15那样,装两门单管23MM航炮,另加一门国产化歼-11上用的GSh-30-1型30mm单管航炮(照片上,米格-15是23MM两门加37MM一门;那门37mm太强大,一开火全机乱抖),外加一挺12.7mm平行机枪用以指引火炮弹径。所有这4门枪炮,集中在一个底座上,装在机头下层(飞行员座位的楼下),底座可以左右各有30度左右的旋转度,便于跟踪扫射。底座的旋转,依靠伺服电机驱动。同样这台伺服电机,用来转动机头处的两个发动机,在“起降(悬停)”和“平飞”间转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产23MM双管机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产23MM双管航炮炮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歼-11的30MM单管炮

    中国所用的俄式航炮,是内能源的单管-转膛炮,体积小重量轻,弹丸威力大,对方的直升机基本沾上就挂。缺点是遇到瞎火弹会导致停射(需要用火药弹重新启动航炮),所以用三门炮管平行设置的独立火炮一起开火,总不能都瞎火吧?

    机尾处的两台发动机,既可以也用涡喷,也可以用涵道螺桨,根据费效比来决定。四台发动机的动力各自独立,油箱也分开,中间用管道电泵“并联”。这样即便在战斗中被打坏三台发动机,靠最后一台机一点油也可以勉强平飞回去。如果一个油箱被打漏,只要用电泵把油抽往另一油箱然后密闭,就抢救到燃料了。而且在正常飞行中,前后安置的两个独立油箱可以用泵来回倒油,把飞机重心保持在最好操控最省油的位置(因为随着战斗进程,油料航炮弹药和导弹的消耗,飞机重心会移动)。

    飞机的设计,是满载时短距滑跑起飞(四台发动机成45度角,有一台停工也没事),返回后可以垂直降落。这样对动力的要求可以放低一些。

    (四)

    大家如果有兴趣,下一回我们再讲讲X-22的故事。这个设计真的很天才,这里先举一例:四台发动机的动力,平均分配给四个螺桨,因为起降时动力平衡最重要。这个设计,后来用于V-2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嘉明:茗谈(六十九):再谈“小飞机”


    本帖一共被 9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真-飞天蜈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话说TG演习

        118架直升机夺岛,也有这个劲头啦。机子用得多了,也就不金贵了,一个第二代机降师装备500架各型短距/垂直起降的有人/无人机,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反正中国军工肯定能整成白菜价。

        加州这群工科男搞的“黑骑士”,其实不新鲜,汉斯们早搞过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国当年的Heinkei-T。

        外链出处

        “航空军”应该用哪类载人飞行器?我看主要是1-2人的小型直升机,有一定的攻击力,又便宜,低端,不抢空军和主力强击机的饭碗。比如伊朗的这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我们以后慢慢聊。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对“航空军”的再思考

      我们可以把正规空军的空优战斗机(歼击机)部队,比作是陆军的正规野战军,配置高/火力强/训练有素,但规模庞大,比较笨重。而陆军航空兵,作为陆军的一个附属兵种,则是围绕着大兵团的“游骑”,不能自由活动。

      “航空军”不隶属于陆军或空军,是独立的军种,主要装备“小强”(小型强击机)和自备的空降作战分队。“航空军”就等于是特种兵小分队,不受本方大兵团(空军和陆军)的牵绊,自主渗透敌后,专打敌人的软肋,比如敌陆军航空兵,敌后的指挥所,雷达站,机场,油库等。

      所以,“航空军”的装备的特点一,就是跟正规空军的歼击机部队是无法对抗的,只能看见就跑。但由于“小强”针对武直的弱点而设计,有速度/航程/火力等某些优势,可以专打敌陆航部队。

      特点二,就是低成本大批列装,在质量上无法跟“阿帕奇”对抗,但在数量上大大多于敌方的专业武直,可以群殴,也可以四面开花打完就跑,拖死四面救火的“阿帕奇”。

      由于“航空军”的独立性,在平时,以中国的“航空军”同陆军航空兵不断对抗演练,双方不留情面,更能够发现各自的弱点,加以改善。

      “航空军”装备的抓手,就是这个“小强”。“小强”既要小,又要便宜,还要功能强大,那就只能按APPLE公司开发iPod的思路------在小小的iPod上追求极简,而把选歌/灌歌的功能,交给桌上电脑完成。就是说,“小强”本身只负责打击,“蜂群战术”,而去哪里,打谁,由指挥所通过中继卫星/预警机/歼-20等来指挥作战,即利用中国空天一体化的侦搜/数据处理,来替“近视眼”的“蜂群”决定目标。蜂群,只是作战体系的冰山一角。

      我们看看教练-8(JL-8,即K-8),它长11.6米,翼展9.63米,净高4.21米,空重2.7吨,最大起飞重量4.3吨,动力是一具涡扇发动机,推力16千牛,最大速度800KM/小时,作战半径2200公里,目前卖价约1200万美元。

      我们在《第二山寨》里设想的“中石”(双人)攻击机,长13米,翼展14米,机高3.6米,最大起飞重量约12吨,可以垂直起降。为了这个“垂直起降”功能,飞机必须有4台高可靠性的发动机(任何一个出故障,就无法垂直起降)。整架飞机空重约6吨,性能比K-8更强,尤其是动力冗余很大,短距起飞时可以携带更强大的空-空导弹。虽然“中石”的单机造价肯定要抵2架K-8,但比起近一亿美元一架的“阿帕奇”,还是低了3/4。就是说,面对敌人一架“阿帕奇”,我们可以花同样的军费,装备2架“中石”,3架K-8或其他无人机,以这一组战机协同作战,诱敌深入,树梢设伏,不怕干不过它。

      “航空军”优先的攻击目标,就是敌方的空中亚音速飞行器,包括反坦克直升机,运输机,火力艇,无人机,巡航导弹,灵巧(滑翔)炸弹,飞艇雷达站等,在歼-20取得战区空优后,替大哥打扫战场。其次,才是攻击地面目标。

      本嘉明:茗谈(108)-3:从“小石”到“中石”

    • 家园 茗谈(71):手舞足蹈的海监船

      黄岩岛的对峙,让我们看到海监今后发展的方向。

      首先,我觉得目前这种“五龙闹海”(中国的海上执法力量有五个组成部分:中国海监,中国海事,中国渔政,海警部队和中国海关,俗称“五龙闹海”)是好事,不要急于合并成一个“海岸警卫队”。

      因为中国现在这个体量,也确实比较惊人,你看这打卫星,三个发射中心你追我赶,全世界看得眼花缭乱。如果五龙归一,人家一看上千条船,恐怕又是“中国威胁”,不如先散养,在最上面设个国务院办公室,总协调一下。

      其次,黄岩岛对峙,说明几点:

      一, 海监作为执法单位,船要够大。毕竟九段线是贴着人家门口划的,黄岩岛离菲律宾近,离黄埔港远,海监大老远跑到那里,还要跟人家对峙个把月,那你的自持力要好,耐力要好。

      二, 船够大了,还要有多种手段执法。大家干蹲在那里耗着,也不是办法,又不是便秘。老实讲,这次我认为就耗得太久了,早该打了。打它个丫的,打完了算,把棋盘搅乱没坏处。既然普京归位,首访中国,逢这种时候,莽撞,是一种美德。

      三, 怎么叫“打”?打,不一定是开火。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前,双方在国境线上各不相让,巡逻队推推搡搡,那多了去了。这也是一种执法,对吧?单纯大眼瞪小眼,中国是不划算的,因为没有肢体冲突,菲律宾船小船破的劣势就被掩盖了。你去推推搡搡,也不动用武力,一两天,菲律宾就要上吊了,因为他撞不过你,而美国借口你们没有武力冲突,也正好不介入。这次对峙,中国到最后倒是想到推推搡搡了,可临时没有称手的家伙,只好把“雪龙”派过去,我一听哭笑不得,那雪龙是极地破冰船,又够大,倒是经撞,但你要知道,雪龙出动,一天的油钱,是20万人民币,而且老爷儿们太壮了,一个用力过猛,小菲铁定当场倒毙------你们怎么想得出来的?!

      所以,我们今天就研究,怎么样小范围“推推搡搡”。听说中国要大造海上执法船,这个问题没准备好,你别造,那是浪费税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文明执法的标准动作

      (一)

      先科普一下。

      用船撞船,那是有悠久历史的。那个东东,叫“冲角”(Rostrum)。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公元前850年,地中海里的武装商船,已经有冲角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冲角并不是一个尖头,而是个方铲。在划桨战船时代,如果拦腰撞去,能把对方一举撞断。

      第二种冲角,是水线以上冲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因为这时候的船艏,考虑到快速航行时的压浪,已经是双曲线艏,冲角要装在船的最前端,就只能是在水线以上了。

      (二)

      到了蒸汽动力时代,由于动力雄浑,船可以越造越大,一般的小口径舰炮无法击伤铁甲舰,而大口径曲射舰炮打远不打近,刚发明的鱼雷又实在很逊,所以一次大战前后,大舰都设计有冲角,作为冲得太近不能开炮时的撒手锏。邓世昌敢去撞“吉野”,就因为小邓装了冲角。

      首先介绍一下“铁马秋风”网友归纳的近代战舰的舰艏类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上至下,分别是:双曲线艏,冲角艏,勺型艏,飞剪艏。

      如果是外置冲角,就好比是给马掌钉个马蹄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

      大多数设计,是把冲角同船的龙骨联为一体,毕竟巨舰相撞时动量惊人,外镶冲角很容易折断,本舰受力过猛也会破损。不过,所有这些个内外冲角在实战中,几乎没有起过作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是纳粹德国袖珍战列舰“俾斯麦”号在船坞里,这已经是1940年了,还有冲角的设计痕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是英国早期战舰“阿伽门农”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是英国早期战舰Camperdown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是英国早期战舰Orion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面二图是英国早期战舰“独眼巨人”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是英国Victoria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是美国早期战舰Boston号,摄于1888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是德国巴登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压阵:上图是我们北洋水师的“镇远”号铁甲舰

      (四)

      那么大家认为,我的建议就是给海监执法船装个冲角,去撞人家?

      不是的。

      我的建议是在船中轴线上,船艏水线以上,装一个液压可伸缩的“防撞杆”。因为万一要撞了,为了防止撞坏本船的船头和水线以下的球鼻,这个钝三角箭头的“防撞杆”可以推开来船,使两船擦身而过,不至于有大的损伤。这等于是一个汽车车头的“保险杠”,平时不用时就收回船体内。

      但,这还不够,因为这只考虑到船头。人家绕到你的左右舷来主动撞你呢?

      人类的工业设计,想象力非常可怜,凡是在天上飞的飞机,一概像鸟;凡在地上跑的车,一概像甲虫;凡在水里的船,一概像粽子。

      有人说,不对,船都像鱼。你拉倒吧,潜艇才像鱼呢,浮在水面的,那就是死鱼了。

      为什么说“船像粽子”呢?

      因为一个人跳进水里,总是手脚并用;坐在舢板上,那也是手舞足蹈。但一条船呢,本应该也有手有脚的,但被刻板的设计思想捆住了手脚,好端端捆得像个粽子也似。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船”这个生命体的“手脚”,解放出来,让它也手舞足蹈。

      (五)

      英国人为了发挥“海鹞”喷气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战力,在航母不足的窘况下,曾设计了一个Skyhook系统,并在美国申请了专利。

      这个系统,就是在船上装专用吊车,用吊车解决“海鹞”的起降问题,这样一来解决了甲板空间不足,小舰也能载“海鹞”;二来避免了起降时烧坏甲板,节省一套甲板冷却系统;三来节省了起飞时前期消耗的大量燃料;四来减少了飞行员的操控疲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现在没有“海鹞”,不等于将来也没有类似的飞机。所以我的建议,是设计一款新型海监船,同以上的英国设计近似,但没有武备,在英国人这两个吊车的位置,安装两台大型机械臂;把机库改为货仓,装入一批自备空调机的冷冻集装箱。这大型机械臂是一款特别粗壮的吊车,多功能,平时海监船上带一些中国造远洋渔船常用的标准零配件。渔船在海上需要维护和补给,就利用此吊车把柴油,淡水,食品药品,机械零件转运给渔船,把鱼船上的渔获吊过来装入冷冻货柜。

      如果要去护渔,捍卫领海,要推推搡搡了,这个吊车的力臂顶端装一个类似拳击手套一样的大包,水平伸将出去,一个左勾拳,一个右勾拳,小菲小日本那几条船,肯定被拨拉得滴溜乱转,找不着北。

      等我们的飞机配套上来了,比如X-22,或者是这种设计(西德试验机,号称至今唯一跨音速的垂直起降战斗机,现存于慕尼黑航空博物馆),那么这套系统,就可以如Skyhook的初始设计那样发挥起降飞机的效益了。海监配载机,那不是一般地牛了,这才够资格叫“海上城管”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梓童,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想起上学的时候老师的一句话

        “我不教你怎么淘汰别人,只教你怎么不被别人淘汰”。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 家园 你可真够坏的。
      • 家园 手舞足蹈的海监船-7

        (一)

        中日钓鱼岛问题,该怎么解决?

        两句话:暂时无解;时间在中国人民一边。

        所以日本一些人,如野田,石原之流,急于恶化事态------因为再拖下去,更于日本不利。

        但今日之中国,已非当年之贫弱,所以中国在雄厚国力支撑下,海上争端的应对手段,比周总理时代,要多得多。

        不过大道理管小道理,美国急于让中国同周边邻居陷于热战冲突,我们就偏不能上这个当。具体说,中日一旦为钓鱼岛而打起来,如果日本战败,必然全面影响中日政经关系,甚至迫使日本放弃同俄韩的领土争端,建立东北亚反中同盟。如果中国在海上暂时失利,因为国力雄厚,钓鱼岛离中国近离日本远,民族感情又不答应,就必然卷土重来,非要打赢为止。美国岂不正好得利?

        所以,钓鱼岛问题,中国暂时只有两个字可用:一是“挂”,二是“撞”。能继续搁置争议,挂起来,固然最好------5-10年内,中日关系会进一步健康化。如果人家不肯“挂”,那就没办法,撞他娘的,撞到日本受不了,要么跑,要么抢先开炮,那就解决了中央军委“to be,or not to be”的烦恼了。

        当然,这不是一味蛮干,要注意时机和分寸,像鱼上钩后遛鱼一样,有张有驰。

        (二)

        日本的巡逻舰,确实有多艘在6000吨级以上,带武备(20MM,40MM双管炮)。这有几个原因,第一,日本本土离钓鱼岛远,来一趟,要带足燃料和淡水,值班时间要够久,所以对海上自持力的要求高。第二,船的吨位对应抗风浪能力是正相关,船吨位越大,船身越长(当然长款比例要匀称),抗风浪能力越强。比如说90米长的舰船,一般只能抗6米浪高;120米以上,就可以抗8米浪高。所以船越大,越能适应各种海况,随时出动。

        第三,船够大,对于擦撞战术比较有利,既不怕撞又能压过小船一大截,属于泰山压顶,对于对方有震慑作用。

        中国离钓鱼岛近,打个来回路不远,公务船其实不需要那么大。但因为以上的第二,三条,也就必须大,这倒不是争虚面子。

        但公务船是国家财政养着的,6,7千吨的船,如果用途单一,那浪费也不小。所以,必须在“一船多用”上动脑筋。我个人的建议,是开发一款7000吨级的破冰船。破冰船的构造特殊,扛撞那是毫无疑问的,这就好比加拿大的冰球队员跟中国乒乓球队员撞一膀子,你说谁会骨折?如果东海无事,这几艘破冰船就跟着大哥“雪龙号”去南极科考,雪龙号大,可以兼任补给船。7000吨船吨位相对小,吃水比雪龙要浅,容易深入南极的海湾。如果东海有事,兄弟们就上去群殴日本的“海上保安厅”。日本巡逻船曾有过用六艘大船围攻一艘台湾“保钓”小渔船,并猛烈冲撞的前科,怎么也得出出这口鸟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国破冰船POLARSTERN构造图,这艘不止7000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韩国正在研发的7000吨级破冰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6500吨级巡逻船敷岛号,1992年入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6500吨级秋津岛号,在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与那国号撞击中国渔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渔船也曾撞击日本巡逻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巡逻船围攻一艘香港“保钓”小渔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渔船擦撞日本巡逻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台湾“保钓英雄船”,大发268,有点冲角的影子。

        (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南海执行公务的海监和渔政船,用电机推进是可以的,这样设计,船的动作灵活,对付越菲正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在东海和浮冰地区,还是要靠船艏侧推螺桨,外加主推进螺桨(柴油推进)。

        关于水下冲角比船艏靠后,这是好事。船艏部水线以上,主要是锚链舱,是几个空舱,被撞坏也没大危险。撞击别人时,本船的船艏先溃缩,然后水下的冲角撞上去,对方在水线以下吃了大亏,电视台拍摄的水面以上现场,反而是我们比较委屈,这有什么不好?

        gmshz:撞角在船首的后面耶

        • 家园 中国于7月31日下单,订购首艘破冰船。

          轻载时排水量8000吨,续航力20,000海里,长120米,宽22.3米,可载90名船员。在3节航速下,能破冰1.5米厚。

          订单下给在芬兰Helsinki的 Aker Arctic 船厂,基本设计费即达500万欧元。

          基本设计需时7个月,随后蓝图交给专业工程设计公司或船厂,进行制造细化设计,成品将达到“破冰船PC3”船级。

          订购的理由,是俄国有18条破冰船,美国有3条,中国只有一艘“雪龙”,还是苏联解体时从乌克兰买的二手货,太木有面子鸟------现在看,讲面子也有建设性。

          这是该船厂接到的第二个外国政府破冰船订单,上一个来自加拿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学们,说曹操,曹操到。

          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进军南北极

            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潘笑天)我国政府批准建造的首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设计建造工作再迈新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22日在京签署中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详细设计合同。

            今年7月,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已与芬兰阿克北极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中国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基本设计合同。9月,在项目详细设计公开招标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中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扩充概念设计,基本设计已经开始,七〇八所将与芬兰阿克北极设计公司一起承担船厂节点前的设计工作。

            据悉,我国新建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设计载员90人,轻载排水量为8000吨级,船长约120米,最大船宽22.3米,最大航速15节,续航力约2万海里,连续破冰速度2至3节,破冰厚度不低于1.5米海冰加0.2米雪。

          • 家园 雪龙真便宜哈

            “雪龙”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建造。我国购进后,投资改造成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总长167.0米,型宽22.6米,型深13.5米,满载吃水9.0米,自重11400吨,总吨位14997吨,满载排水量21025吨,最大航速17.9节,续航力19000海里。该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主机13200千瓦*1台,副机880千瓦*3台、载重量10225吨。“雪龙”船属B1*级破冰船,能以1.5节航速连续破冰1.2米(含0.2米雪)前行。[1]

            93年 中国以1750万美元低价自乌克兰购得雪龙号

            对比一下

            基本设计费即达500万欧元。

            那是真捡到宝了啊!

            另:雪龙其实算不上二手。虽然东家转了一次!

            • 家园 这是不同的

              1,“雪龙”的原本设计不是专业考察船,而且年代已经很久了。中国买回来后不断翻新,上新设备,目前的总价值,至少30亿人民币了。这一块后续的投入也很大,有些投入因为是补先天不足,成本也很高。雪龙太大,对于科考有利有弊。

              2,新船在8000吨,大小合适。而且作为专业科考船来设计,可以省掉原雪龙号上很多多余无用的部分,将来运营成本可以降低,就可能造多艘,免得像今天这么捉襟见肘。

              3,既然中国支付设计费,那么图纸至少有一份副本给中国,而且有知识产权。然后,你懂的。

              4,此事唯一的遗憾,就是本该更早去做的。不过现在能签,前面也谈了半年一年了,可见TG还是勤于国事的。

      • 家园 中国“海巡01”号下水

        排水量5418吨。

        据新华社电 我国迄今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综合能力最强的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28日在武汉下水,有望年内服役。中国将拥有新的执法旗舰船,为维护海洋主权、安全和清洁发挥重要作用。

          据上海海事局局长徐国毅介绍,“海巡01”是中国第一艘同时具有海事监管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船,将在国家管辖的海域范围内执行海事巡航、安全监管、海上人命搜寻救助、海事取证调查、海上船舶溢油监测和应急处置等任务。“海巡01”排水量5418吨,设计总长128.6米,设计航速大于20节,续航能力可达1万海里。可搭载直升机并配合其加油、救生和搜寻等作业。

          据了解,该轮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综合指挥、海事监管、人命救助及夜间搜寻能力,可对遇险船舶实施封舱、堵漏、排水等专业救助,还可对遇险受伤人员进行简易的药物、器械和手术治疗。该轮可同时搭载200名获救人员。来源扬子晚报)

        最近看一个记录片,古希腊的雅典战舰(应该叫战斗艇),只要划桨划出9节航速,就足以用冲角撞沉更大的波斯战舰。这位爷可是20节,5000吨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华第一角

        • 家园 壮节公的致远舰2300t18kt

          他的在天之灵很愿意看到这一幕吧。

          • 家园 他娘的那一下撞到就好了

            但是对甲午海战,有一种说法,是邓世昌擅自脱队前冲,试图撞击敌舰。而且当时的鱼雷很差劲(海战中北洋水师以鱼雷攻击日舰,三击不中,不是不准,而是从舰底穿过,日酋桦山资纪在舰上,自度必死,居然逃过一劫,日后当了台湾首任总督),

            致远甲板上装备有鱼雷而不用,宁愿撞击,跟鱼雷的呆头呆脑有关。但在抵近撞击前,必须先抛掉本舰鱼雷。据说邓没有依照规定抛雷,结果被日舰的速射炮击中殉爆,而非被日舰的鱼雷击中。而且邓的前出,打乱了队形。打到后来,海水如煮,黑烟蔽日,双方混杂一起,无法分辨敌我,乱做一堆。后来的日俄对马海战时虽然混乱,毕竟双方舰队相隔较远,敌我阵形还是有的。

            甲午一战,史料纷纭,不是那么简单清楚的。最好在日本的河友再挖掘一点对方资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