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这才是玩钱的行家:写在QE结束之后 -- maturedpeach

共:💬379 🌺2636 🌵15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书生不行?

      美国的学术精英旋转门很好运转,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为什么中国的学术精英们进入体制内,目前除了王委员三朝元老不出纰漏。中国的知识分子传统上的理想就是出将入相。现在也是

      不过貌似建国后的纯的知识分子们,要么后果不好,要么进入核心就胡搞,当年大事件之前的小组。

      目前的国师自居的市场和股份都是,前台跳跃的某蝇也是

      • 家园 楼下月下说出了一半道理,但是只是体制内的问题

        所谓通道,但是却忘了通道为什么不通畅的来源。

        古代,官僚体系是为皇家管理国家的,选人是科举还是荐举只要目标是办事,通道自然通畅。就如同战场上的tg,资历年资不是重要的,能打胜仗就能上任,所以老毛这样的人自然就能出头。

        现在的官僚体制是禁锢书生的囚笼,万人正当公务员也好,人人高考进城提干也好,都是为了把人锁在这个爬年资比资历的宠物公园内。因此,再有才能的人,一旦进入这个囚笼,也只能当一颗螺丝钉等着出头之日。

        中国的活力与未来从来都是在体制外的那些人身上。

        • 家园 不同意这观点,体制内外的人才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人才也需要储备的。官府的人才选拨从人才堆里选拨总好过从外面聘请安全花算得多吧。要知道外来成功的大牛那出场费和背景可不是哪个国家能承受得了,97-98年危机,南美聘请金融家治国的后果现在可以看出来了吧。

      • 家园 别听楼下瞎胡说。我觉得主要就是通道没有彻底打通

        也许是制度层面的。

        中国古代,学者文人官员,这三个身份往往是合一的。想想就知道了,哪个官员不是半个学者,哪个学者没有一个官身?反例肯定有,但不是主流。

        从制度上讲,汉代有秀才(茂才),专门召学者当官。后世也有博词鸿儒科之类的,专门给学问大的人准备的特别考试,也算是入仕途径。一般不卡人。皇帝也可直接赏人官身,比如周邦彦,就不是进士,然而一样是官。

        当代很少类似的途径,必须一步步从底层干上去。现在有一些领导岗位的招聘,或许也算博词鸿儒科的变种?

        旋转门其实一点不新鲜。不过渐渐被淘汰了。

      • 家园 there are 2 kinds of 美国的学术精英

        some are just theorists, who live and research in their perfect world. I once saw one federal reserve officer who does not even know that America has personal income tax and asked a question about why tax is even an consideration in one presenter's model.

        Majority of the academics are just good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A small percentage of academics are truly smart: not only academically smart, but also street smart in terms of knowing how to apply their expertise in real world and know how to work with different people. Ben is one of those people.

        中国的书生不行: Confuscius' books are books ON MORALs, not books on science. China's 书生, esp., before science/physics/chemistry/math were introduced into China, were trained not based on scientific methodologies, so the whole framework of knowledge was built upon moral arguments, not logic and empirical tests.

        One exception is Charles Lee at Cornell University. But he is trained by the U.S. system despite his Taiwan/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 家园 中国书生那段不全部认同

          你能看中文,我写中文快所以就用中文了,呵呵

          孔夫子对中国书生影响,换成基督教经院哲学家、伊斯兰教穆福提、犹太教拉比一样的。工业革命之前的教育体系中国和外国共同点都是以道德教化为主。当然西方、阿拉伯世界尤其是印度的知识体系很讲究逻辑,就是意思表达的准确性。中国人讲究微言大义这是很不同的。

          至于所谓的科学训练这种,文艺复兴时代开始提倡,工业革命之后成体系的,实质上是前工业革命时代的匠人的提升,而现在的文科生们实际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们,古代文明的传承很多是靠这些文字记录者的。

          至于真实世界,中外共同的就是当官,西欧因为政体原因,主要是教士们和贵族当然这些人本身是知识分子,像春秋之前的中国。

          中国的官僚体系中,有能力的书生们多了去了,他们组成了中国历史,所谓的将相、才子就是他们。尤其是明清,书生们下马草军书,上马击狂胡的比比皆是。晚明的袁督师、孙督师。晚晴的曾左李胡。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近几十年,尤其是改开之后,书生误国的事情多了呢?其实本朝太祖就是书生吗

          • 家园 因为没有理想

            在中国表现为精英脑子里既没有共产党员的为人民服务,也没有士大夫的治国平天下,就是钱。

            欧美精英一样堕落了,为了钱,搞出了08年危机不说,后面还要大赚特赚,一点不考虑国家,社会,连老精英布热津斯基都看不下去了。

            日本堕落到黑社会逼迫债务人去处理核事故,苏联布尔什维克转身就变成俄罗斯富豪。你看看吧,全世界都一样。

            说来说去就是资本主义大行其道,旧时代的文化道德被碾压,资本主义的道德就是以钱为标准,你用新标准一看,精英们都很合格。

          • 家园 科学 不能 被证明, 只可以证伪

            in empirical test, it is called Null hypothesis rejection.

            国外大学有一门课叫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推翻的过程。science 的精髓是这套方法与思路,而不是既定的结论。知识只是现有的tests 下,还未被推翻的集合。

            所有近二百年的各学科的突飞猛进全部是建立在这个方法论上的。经济学跟物理学还像,所以楼主talk about all federal reserve staff focusing so much on data in research.

            孔夫子的东西从没有empirical test part。Most are moral arguments. 

            国内有逻辑思维节目,有一次讲“大国不能不识数”,讲到了中美文化差异。could be your reference.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主要是不自信,去海外淘金回来的都变了鹦鹉学家

        自己又想捞钱捞地位,变成了利益集团的宠物学家。

        通宝推:范进中举,
    • 家园 关于伯南克和联储高层

      好文章,关于伯南克和联储高层,郭凯在07年写过一个感受:

      今天,联储为我们9个夏季在联储做论文的博士生举行一个简单的招待会,我们9个人中,5个外国人(中国,印度,韩国,土耳其,西班牙),4个美国人。没想到,全部5个Board的成员(用人民银行对比就是全部的行长们),加上货币事务,研究和统计以及国际金融三个司的司长副司长们全都来了。所以是九个对十几个,相当让人出汗。

      伯南克进来之后,就对我们说:大家介绍一下吧。第一个人就说,我是xxx,在哪个学校读书,导师是谁,我做的论文是关于xxxx的。这时候,第二个人已经开始准备介绍自己了,伯南克问话了:你具体说说怎么做的?那个人简单的回答了一下。没想到,那个不是伯南克要的,他想知道更具体的。那个人犹豫了一下之后,终于决定用最学术的语言把他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说了一下,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学术报告的开场白部分。接下来竟然是简单的讨论,这些行长们和司局长们简单的交流了一下,那个人回答了一些问题。

      所以这个招待会接下来的部分,几乎相当于一个学术面试,每个人三分钟陈述自己做了什么,然后在场的人讨论一下。很明显,从第二个人开始,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用最学术的语言在说话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有效最快的把自己的研究说清楚。我只能说,我们的听众是相当专业的。我们9个人做的方向差别相当大,我们自己平常交流的时候,相互听懂彼此的东西有时候都有点费劲,但是很显然,我们的听众中的大部分人能够在大部分时间听懂我们说的东西,因为他们参与讨论。

      其实,当时在那个房间里面,论学历,最低的就是我们这9个博士还没有毕业的人了。联储的5个Board的成员中,两个是MIT的经济系博士,一个是哈佛的经济系博士,一个是哈佛的法学院的法学博士(JD),一个是密歇根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这中间有三个人曾经是大学教授,伯南克是普林斯顿的教授,米什金是斯坦福的教授,Kroszner是芝加哥的教授。换句话说,联储的领导层是个地地道道的完全由技术官僚组成的领导层,这5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有过华尔街的经历。我不知道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不过这就是现实。我们只是在联储短暂停留,无法知道联储里具体的工作。但是,从我日常的观察看来,这里的人的核心工作就是:数据,数据,数据。似乎所有核心的人员都在分析数据,做预测或者做模型。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严格想把货币政策当作一件科学来做的地方,虽然现在货币政策的制定离真正的科学还很有距离。

      现在说点花絮吧:

      不知道为什么,我见到伯南克一点都不紧张。我觉得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过去见过他,当他还是大学教授的时候。所以,我今天讲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说:我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在中国见过,还有你儿子。他当然是不记得了。不过,他打了个圆场。他说,我跟你老板当年读博士的时候合用一个办公室,你知道吗?他现在还下棋吗?我说:我老板说他自己已经完全忘记怎么下棋了。伯南克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当年,他蒙着眼睛同时跟我们五个人一起下棋,我们都没办法赢他。米什金接嘴说:跟当年比,估计只能这么说了。我只知道我老板在幡然醒悟决定做一个经济学家之前,是个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但是我不知道他还有这等功夫。后来我去查了一下,跟5个人蒙着眼睛下棋根本不算什么,他最高的记录是蒙着眼睛,完全不看棋盘,同时下26盘旗,而且那一年他才15岁。

      我跟米什金后来聊了一会。我问他,你们开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的时候吵架吗?争论激烈吗?他说:好的货币政策是没有太多让人觉得兴奋的地方的,如果一天到晚都在争论,那肯定是货币政策出问题了。现在开会,就很像看帆船比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可能只有几十秒中是让你兴奋的,其它的时间都平淡无奇,但是这是好的货币政策的体现。

      我最后跟联储的二号,副主席Kohn聊了一会。你大概很难想象联储这样的地方充斥着各个国家的人。从我们9个博士的构成大概也能看出一点点来,外国人的数量超过了美国人的数量。所以我主要问Kohn的就是关于联储对外国人的政策。我说,这么多的外国人在这里工作,联储究竟对外国人什么态度?Kohn的回答大概是这样的,他说多年以来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让外国人和美国人一模一样,现在外国人还没法接触联储机密的资料(我后来问了他联储什么资料是机密的,他说主要是联储的内部预测以及酝酿货币政策过程中的一些资料(比如说底下的工作人员草拟的各种内部政策建议),还有联储作为监管当局拥有的一些商业银行的商业机密,但是这些资料的保密期限也就是5年,5年后公众就可以查阅了。)但是他觉得没有理由对外国人做出太多的限制,所以他说联储还在像对外国人更加宽松的方向努力。

      通宝推:广宽,parishg,
    • 家园 Greenspan: Demand is dead...

      Just heard Greenspan's talk.

      It's always easier to take a larger deficit, because inflation is dead in the water, and the reason for that is, effective demand is dead in the water.

      And what that essentially is, is the fact that the Federal Reserve, it is paying twenty-five basis points to the -- say, Wells Fargo, which we'll say holds deposits at the San Francisco Fed, it has got a sovereign guarantee, virtually no 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a reasonably good rate of return for that type of security. So what do they do? They just sit there and let it sit.

      what probability would you give to the Federal Reserve being able to exit these challenges without creating another financial crisis?

      GREENSPAN: Well, let's leave the word "crisis" out.

      TETT: OK, extreme instability or volatility.

      GREENSPAN: May I -- if I can use the substitute term "turmoil"...

      TETT: Turmoil. Yeah, turmoil will be good. We like turmoil.

      GREENSPAN: ...I don't think it's possible.

      Then of course, there was Andrew Huszar last year, who said:

      The central bank continues to spin QE as a tool for helping Main Street. But I've come to recognize the program for what it really is: the greatest backdoor Wall Street bailout of all time.

      and

      And the impact? Even by the Fed's sunniest calculations, aggressive QE over five years has generated only a few percentage points of U.S. growth. By contrast, experts outside the Fed, such as Mohammed El Erian at the Pimco investment firm, suggest that the Fed may have created and spent over $4 trillion for a total return of as little as 0.25% of GDP (i.e., a mere $40 billion bump in U.S. economic output). Both of those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QE isn't really working.

      ---

      Just thought I'd alert people to the opinions of these gentlemen who have actually worked in the Feds before.

      • 家园 多谢分享。

        关于QE的争论从一开始就有,而且说实话正反双方总能找出支持自己的论据。毕竟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一点争议都没有,没有争议的话这办法早就被人用了,不至于等到现在。

        至于效果,我还是偏重于QE好的方面。毕竟经济指标里最重要的失业率还有企业盈利都在好转。

        毕竟只要没有高通胀,企业赚钱就说明一切安好。

        • 家园 QE还没有走出森林

          你太早吹喇叭了。

          Unemployment根据U6,还超过11%。

          http://www.forbes.com/sites/louisefron/2014/08/20/tackling-the-real-unemployment-rate-12-6/

          企业盈利,符合绿潘说的现象,金融企业坐收政策优惠的利润。

          通胀,那些钱都还没有在经济体里流转呢,如何来的通胀。况且,美国的钞票印出来,通胀那是全球的,不能只盯着美国国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