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明朝亡于收不上税 -- 火柴男人

共:💬117 🌺772 🌵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明朝灭亡于农民起义,这话不假

            农民造反是因为没饭吃。受国家保护的士绅没有缴税的义务,这些国家统治的“基础”疯狂兼并土地、偷漏国家的工商税,把国家的税收都转嫁到普通农民的身上,在面临自然灾害、外敌入侵的时候,国家加大税收,士绅们依然是免税的,但越来越多被士绅们剥夺土地的农民已经无法承受整个国家沉重的税负,于是资金链断裂,明朝完蛋。

            这就像艾滋病一样,艾滋病本身并不会要人的命,但它会削弱你的免疫系统,让你不堪一击,艾滋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感冒、肺炎或是伤口感染,但我们会说他死于艾滋病。

            大明朝也是这样,死于当时的艾滋病----士绅综合症。

            说实话,从明朝、清朝、直到民国蒋介石,所谓的“士绅”一直是国家统治的基础,1949年以后才有所改变。这就是我对现在所谓“士绅政治”不屑一顾的原因——我没看出来他们比他们的前辈强到哪里去。

            通宝推:小楼春雨,gy197666,陈王奋起,
            • 家园 500多年来,中国士绅阶层三次抛弃国家上层建筑自行其事

              第一次他们抛弃朱明

              第二次他们抛弃满清

              第三次他们抛弃蒋记

              可惜,中国有句老话叫:事不过三。

            • 家园 不对。明亡于满清,而不是闯贼

              明亡绝不是1644,这是满清为了给自己打着攻击闯贼的旗号侵略作的欺骗性宣传,满清垮台一百多年了,没有必要再顺着他们的欺骗宣传口径说话了吧?明亡至少要以永历的死为标志,顾诚还推后两年,要是按台湾也算上,更晚。

              什么“越来越多被士绅们剥夺土地的农民已经无法承受整个国家沉重的税负”,这也是胡扯。

              明末工商税名存实亡不假,这个多年前杜车别的贴子已经经过详细论证了,已经成了主流观点了,我见连方志远这样的专业学者的访谈都接受了这种观点。可是杜车别同样引用数据,明末的农业税也是照样低到离奇的地步,只不过是相对名存实亡的工商业还能收上来一些。

              如果不是农业税也照样是奇低,以通常正常的比例征收,按明代的农业经济总量,即使工商税完全没有,光是农业税也完全够战事和赈灾的开支了。

              至于说土地兼并使王朝反复,这更是长期以来谬种流传的鬼话。不客气点猜测,这也是“别人统统不行,只有自己能解决”的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惯用伎俩。

              土地兼并是摧毁小农经济,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必要途径,在前工业时代也是唯一的手段。

              英国就是这样通过圈地运动土地兼并进行城市化,把农村的劳力、资金等转移到城市工商业工业革命的。

              只不过这有一个条件,必须和海路国际市场,世界市场拉动的产业才够吸纳流民就业。英国中世纪封建社会一崩溃,前资本主义时期同时获得了内陆市场和海外国际市场。这个过程才比较快。

              而中国的前资本主义,则是以宋代为界分成两截,之前主要是以陆路国内市场为主,有少量陆路国际市场。宋代以后兴起海外贸易,有了海外国际市场,明代形成世界市场。

              所以在宋代之前,土地买卖还有一些手续上的限制。宋代以后,也像英国那样频繁土地兼并带动城市化开始了,整个宋代根本没有出现大了农民暴动,最多不出一省的范围。明代闯贼按军力,够被灭了好多次了,闯贼能进北京纯属运气,运气后来又移交给了建虏。实际上后来和原闯贼的人交手的也是换了一层皮的原明军。

              即使没有建虏,闯贼也照样没戏,走狗屎运几次有可能,一直走下去是白日做梦。

              就凭闯贼在北京城大肆抢劫,就肯定会把被抢的人逼到寻求其他势力保护,建虏只不过是选项之一,建虏在北方基本没有遇到抵抗除了打着为明报仇的欺骗性宣传和初期一度的伪装收敛以外,这一点也有很大原因。

              即使没有建虏,当时做生意的也不是只有闯贼一家,流贼系的还有张献忠,实际上后来南明时反正成了战将一些原流寇也是原来张献忠的人,闯贼人是打酱油的。南明还有四个皇帝的系统,还有一些像夏氏父子、陈子龙、张煌言等个体户,海上还有一个国际大财团,郑氏进出口贸易集团公司,年营业利润几千万两级的,雇员也超过二十万,业务都做到非洲了,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还有后来反正的三藩。这些都是有力的竞争对手,连建虏各个击破摆平这些都花了四十年,何况是闯贼。

              即使没有建虏,闯贼也是死路一条,或者在北京大肆抢劫,逼得被抢者投靠其他势力做内应把闯贼驱除歼灭,或者抢完北京也是在其他对手压力上基本和历史走向一样,主动流窜到其他地方继续作案直到被消灭。

              • 家园 土地兼并不能是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它只能使农民更加贫穷,由自耕农变成雇农。天灾一来,积蓄贫乏的雇农们就只能剩下造反了。

                英国的羊吃人,也并非土地兼并,而是老爷们因为毛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进行畜牧业。那些雇农们没有生路,引发了英国革命。

                “土地兼并是摧毁小农经济,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必要途径,在前工业时代也是唯一的手段。”——这个说法太诡异了。

              • 家园 请注意野猪皮

                是辽东辽西士绅们养寇自重的工具,后来士绅们玩脱了而已。

                • 家园 明末那帮士绅官僚的德性

                  稍有本事之人都能看穿他们虚张声势的面目。

              • 家园 看来你对农民军恨之入骨啊

                口气怎么看都跟东南的那些党人一模一样,嘿嘿

                • 家园 恨农民军更甚于满清,河里这样的ID不少

                  明史尤其是明末那段历史就是镜子,能清晰地照出每个人的屁股。一个人的立场站在哪,屁股坐在哪,看他对朱元璋和明清易代的态度就知道了。

              • 家园 换个方向思考下,明怎么自救?

                东林党灭明。

                政治势力,财政收入,国家粮食,外贸外交,社会舆论。

                除了没有农民军暴力以外,上面几点我没觉得有哪一项是明政府比东林党强势的。

                求教,假如东北没有野猪皮,别的一切都不变。

                然后明怎么自救不灭亡?

                • 家园 还是没办法

                  要么分蛋糕,要么做蛋糕。分蛋糕就是分地嘛,这种超越阶级的事情肯定没戏。做蛋糕,明朝能不能发生工业革命这么宏大的问题先不用考虑,西欧工业革命前光萌芽就萌了300年,所以明朝从中期算起再萌300年,就算能工业革命也是至少100年以后的事情,明朝当时那样想再挺100年,难。唯一的一招,是殖民菲律宾,但当时菲律宾已经被西班牙占领,主动进攻如日中天的西班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家园 北纬兄,我觉得可以这么干

                    明亡最表层的原因是深重的财政危机,财政危机一方面导致了军队严重的欠饷现象,影响军心士气;另一方面迫使朝廷大裁员,比如解散了巨大的驿站系统(原国家公务员闯王在这一过程中不幸沦为失业者),两方面都成为明朝灭亡的导火索。

                    明朝的国家收入来源几乎完全依靠农业税,而农业税的征收主体是“合法纳税”的农民阶层。在这部分农民的收入因为土地兼并和天灾频发而不断萎缩的情况下,明朝不去开拓新税源(地主阶层的农业税,商税和海关关税),而是一味加大农业税的征收力度,必然会导致大规模的“守法”农民或者说良民的逃亡,这又反过来继续削弱农业税的税基,于是朝廷只能跟着加重对良民的盘剥……这种恶性循环不断上演,像一台高效率的转换机一样,在短时间内把数量巨大的良民统统转换成流民,为闯王等枭雄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明朝亲手培养出的流民大军葬送了自己。

                    不考虑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这样的深层次因素,仅从治标的角度出发,明朝可以采取的政策工具——也就是您所说的分蛋糕手段——应该主要集中于分化和瓦解东南沿海的士绅集团,因为他们是抵抗国家征收商税和从事走私活动的主要势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在明朝晚期,整个东南士绅集团已经站在了国家和人民的对立面,他们就像是肿瘤一样不断吸取这个国家的生命力来壮大自身,他们不死,这个国家就要死,而要打击东南士绅,必先肃清东林党(怎么感觉自己是个奸臣呢)。

                    至于做蛋糕,虽然不能搞工业革命,但是可以由朝廷直接组织商队参与对外贸易,把数量颇为可观的对外贸易顺差纳入朝廷的财源。当然这会引起保守势力的极大反弹,但在国家危亡之际,哪里顾得上吃相好不好看呢?

                    以上说的都是应急措施,为的是应对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让明朝可以缓一口气。至于后续的整顿吏治,安抚流民,改革军制等等,我就不献丑了。

                  • 家园 工业革命方向不是要分地,正好相反,就是要加快土地兼并

                    前工业时代,土地兼并是进行城市化的唯一手段,只有土地兼并,才能把农村的劳力、资金转移向城市工商业和海外贸易。

                    向工业革命方向运动不是分地,正好相反,要加快土地兼并才能推动快速城市化,英国的圈地运动就是这样。

                    工业社会以后苏联的更快的城市化,由官方主导,实际上也一样能概括成是土地兼并把农村的资金、劳力转移向城市工商业。土地兼并直接国有一部到位,接着取得资金城市工厂计划经济指数扩大一二四八十六直接迅速安排农民迁移进城就业了。

                    还有,我不喜欢“资本主义萌芽”这个词,这是不敢彻底推翻“封建社会”胡扯提出的一种折衷的说法,全称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按彭述之的理论分析,马克思已经有了称呼欧洲封建社会瓦解以后到工业资本主义这个阶段的现成的名词,前资本主义,那就不必用萌芽这种折衷性质的名词了。就是前资本主义,也不是从明朝开始的,春秋晚期的初税亩到战国这一段就已经开始前资本主义了。

                    我下载的浙大计翔翔的《世界文明史》讲课视频已经把话说穿了,说“封建社会”这样的称呼明知道是错的,就是因为涉及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少说。这话很明白,就是为了保持强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子的“毛泽东思想”,有些东西还不敢大规模戳穿。

                    要是说中国和欧洲有什么不一样,就是中国的前资本主义是以宋朝为界分成两截,之前主要是以陆路国内市场为主,之后有了海路国际市场,世界市场。而欧洲内陆市场和海外国际市场是合一的,中世纪封建社会一瓦解,前资本主义时期同时获得内陆市场和海外国际市场,世界市场。

                    殖民的方式也有很多,也不是非要军事占领或者直接移民的。工业资本主义的目的毕竟是利润,资金链带动产业链运转,是像汪直、李旦、郑芝龙那批人那样,是亦盗亦商,抢劫毕竟是为了做生意获利。有比军事占领更好的手段获取利润,根本就没有必要军事占领和移民了。二战以后就比较少直接用军事占领的手段殖民了,经济手段成本更低。明代光凭经济手段海外贸易世界市场利润就已经作为顺差全球大半白银流入,日本全部,欧洲一半的白银已经赚过来了,还何况用直接移民甚至军事占领的手段?能超过经济手段的利益吗??

                    • 家园 农民进城靠啥就业

                      你这就是纯粹为了进城而进城,进城的农民怎样才能买得起商品粮养活自己?靠海外贸易?中国这么多人,靠海外贸易能养活起一两个城市,但整个江浙都这么玩是根本养活不起的。圈地运动在英国就引起不少暴动起义,在中国玩这个,你是嫌李自成太少啊?俺觉得唯一能缓解土地兼并带来的阶级矛盾的办法就是大规模海外殖民输出人口,否则无解。

                      • 家园 闯贼按军力已经被灭了好几回了

                        闯贼按军力已经被灭了好几回了,要是没有建虏,攻下北京也成不了什么事,这个早就已经说过了。有了建虏,闯贼照样也没成什么事情。

                        明代土地兼并的城市化不是从明末才开始的,中期就开始了,随便搜搜相关资料就行了,何良俊(1506-1573)《四友斋丛说》“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而言,已六七分去农”。

                        也没有出现闯贼那种规模的暴动,闯贼是在明末和建虏搅在了一起才成气候的,前几天到手一本电子书李光涛的《明清档案论文集》就有一篇《论建州与流贼相应亡明》,开头一段敲一遍吧:本篇所论,用意有四。明末“东事”与流贼为二大祸,“东事”者,努尔哈赤之叛国也,流贼者,李自成、张献忠辈也。二者并生,明廷左右支吾,卒至于亡,此读史者所知也,然其事之说则未有记录也。盖流贼因“东事”而蜂者,东事缘流贼而不救,明兵仅有用者一股,顾左失右,援东西弊,此其所以亡者。

                        其实这还不完整,之前还有日本和葡萄牙。

                        海外贸易顺差也是工商业经济增长的原因,不是结果。经济增长到够输出资金商品海外贸易,带动快速土地兼并的城市化也不是从明代才开始的,宋代就已经开始了,宋代就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流民暴动,没有出过一省的范围。

                        闯贼最后的兵力也不过三十来万,而且没有什么根据地,就明末总人口的千分之一,也根本不算什么事。

                        英国圈地运动引起暴动?灭了不就是了。没有土地兼并的城市化,就不可能有工业革命,这是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唯一途径。

                        抹黑土地兼并,恐怕这里面也照样有给自己脸上贴金的需要。

                        其实就是工业革命以后的另外一种苏联的更快的城市化,其实也一样是土地兼并后把农村的劳力、资金转移到城市产业。只不过就是官方主导,除了经济手段,还有强制手段速度更快了而已,土地兼并直接国有一步到位,接着就开始计划经济城市各产业一二四八十六指数扩张迅速让农民城就业了。这个运作清醒过来斯大林比左翼反对派慢了一拍,布哈林比斯大林更是慢了一拍。28年启动之前也已经是遍地农民暴动了,照样,灭了就是了,启动。按左翼反对派的思路,提前一个周期会平稳得多,要是按布哈林的思维速度,再拖一年,到第二年经济危机暴发就完蛋了。

                        外链出处

                        这是杜车别《明末清初清军屠杀人口总数规模之初步考察及相关人口问题》,其中就有一节《从粮食产量检验对明代人口总数的估计》,已经引用了大量当时的农业资料了,直接贴其中相当于结论的那部分吧:

                        这些民国最好年份的亩产量比明代平常时期都低了一百三十市斤左右,然而这还算是好的。到了抗日战争之后,亩产量进一步下降、

                            

                            1947年的亩产量是180.71市斤,包括大豆甘薯等之后,是192.5市斤,算上复种是240斤。(国外学者的估计要更低)

                            

                            到了1949年,不算复种的亩产量是130市斤,算上复种的还是200斤不到

                            

                            也就是明代晚期平均亩产量要高出民国亩产量最高峰时期将近百分之五十,比建国前的年份高了一倍还多。

                            

                            有些人看到这里,一定会大呼小叫了,这怎么可能呢?

                            

                            但是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事实上,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即便吴慧自己严重低估明代亩产量的情况下,这都是事实。

                            

                            民国到建国初期的亩产量不仅低于明代,甚至还低于汉代国家稳定的时候。按吴慧的说法:

                            

                            “促使有些同志不肯轻易放弃汉(以至唐)代粮食低产论还有一个大的思想障碍是,近代以至解放初期粮食亩产只有二百几十斤,汉(唐)代就达到(甚至高于)这个水平是不敢叫人相信的。把汉唐亩产说成只一百几十斤、宋代二百斤多一点、明清提高到二百五十斤左右,在这些同志看来矛盾就不突出了(近代和解放初比明清还有增长)。他们问:如果汉代亩产已经很高,明清更高,岂不是历史在倒退,近(现)时反而不如古代吗?”[5]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代的原粮亩产不仅低于清中叶,而且有的时候(如解放前夕的1947年)也低于汉代的亩产264市斤。这是一个不可讳言的厉史事实,不是把汉代亩产压低所能简单了事的。”[6]

                            

                            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吴慧分析说:

                            

                            “耕畜减少,肥料缺乏,土地贫瘠,水利破坏,灾荒扩大,农业生产衰退,产量递减,粮食不足,问题非常严重。土地最肥沃的东南产粮区,在太平天国失败后,遭到清军的杀掠破坏,户口锐减,耕地荒废,很长时间内元气总未恢复,粮食——主要是稻亩产的所以一下降,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后来东南地区人口又见增加,每人耕地面积缩小,水稻亩产虽有回升,但一般仍不如清中叶(有时接近于明),每人占有粮食数量又因人口增长而减少。”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入侵,接着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农业发展又陷于停滞。所有这些,都是人所共知、史不绝书的,不须多加解释。现在的问题是鸦片战争后粮食亩产这么低,是否明清、汉唐的亩产更低于此数?近代的粮食生产水平比之明清汉唐是一时性的逆转,还是生产仍在步步上升?”

                            

                            “我从数字计算,坚定地相信这是生产的逆转面不是生产的上升。汉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国力大张,文明远被,明清是封建社会里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经济又有空前的发展;而鸦片战争后则是中国积贫积弱被动挨打令人丧气的倒霉的时期。

                            

                            “说这一时期农业生产量不仅比汉唐面且比明清还高,这怎么能算是合乎情理?难道亩产‘一百四十斤’反而能出现汉唐盛世,粮食储备充足;亩产‘二百五十斤’反而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粮食贸易繁盛,而亩产‘近三百斤’就偏偏是弄得民不聊生,‘粒食日艰,无论凶荒之岁’,一年需从外国进口几百万担的大米、几十万担的面粉?

                            

                            “只有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指出近代史上这一段的生产的逆转,才是合乎情理的。因近代史上粮食亩产低落,而不敢相信古代的粮食亩产曾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不是理解历史的正确的方法。

                            

                            “因近代史的粮食亩产低落,而尽往低处来计算古代的粮食亩产,这不是研究历史的正确的方法。

                            

                            “正确估量汉唐宋元明清的生产水平,丝毫没有美化古昔贬低近时之意。近代史上生产的低落、逆转,是历史的耻辱的一页。我们要以洗雪耻辱的心情,奋发图强,急起直追,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困难问题,力争在不长的时间里使我们的粮食生产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的最高点。而不能以低估历史上的生产水平来俯就近时。” [7]

                            

                            这一段话说得真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令人击节赞叹,拍案叫好。道理说得精彩极了,透彻极了。

                            

                            可是吴慧为什么明知道这个道理,还要为了俯就满清的粮食产量,而去严重低估明代的产量呢?

                            

                            历史不是直线前进的,历史是会倒退的,民国粮食亩产量的历史低估,恰恰本身就是满清统治恶果延续的结果。

                            

                            如果说太平天国失败,满清曾国藩等汉奸屠夫刽子手对江南地区的疯狂屠杀,尚且造成了这些地区在很长时间内元气不能恢复。

                            

                            那么明清之际,满清更为疯狂的遍及全国的对各个地区进行的镇压屠杀,其造成的恶果又如何?再加上后续沿海迁界,镇压三藩起义,等等,其恶果又如何?

                            

                            其造成以及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最为熟练,最为先进最有文化的人口大量损失,整个技术的断层流失,恶果又当如何?

                            

                            我们从现有的资料,可以断言的是,明代是中国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1949年这段历史期间,亩产量最高,人均粮食产量最高,农业生产力最为发达的时代。

                            

                            无论是粮食的总产量,还是粮食的亩产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都只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打破了明代的记录

                            

                            以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以这样一个耕地面积,在不发生特大连续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支撑三亿到四亿的人口数量是绰绰有余的。

                        这是现在的资料,后面还有两截当时欧洲传教士的记录,这就不复制了。

                        我找书,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看到相关的一本书、一篇论文以后,拿其中引用的书和论文当成书目线索的,里面引用的书目不少我都搜罗了。

                        这些资料也不算是新的,所以杜车别07年那个贴文就断言,即使工商业税为零,按当时的农业经济总量,如果农业税不是也极低,也已经足够应付战争或者救济的开支了。

                        把闯贼这么当回事,恐怕还有一种思维,就是波普尔所谓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把一切发生过的事情和认为要发生的事情都当成所谓的“历史必然性”,我怀疑这里也有为了论证自己胜利所谓的“必然性”的需要才长期鼓吹这种论调的。

                        这种扯淡,在杜车别只看了一些零碎资料,观点还远没有成体系的时候,九年以前就早已经戳穿这种鬼话了,这就是思辨分析能力,如果他不是一开始就掌握这种高端的分析思辨方法,绝不可能短期内就取得这么大的突破,这样的人在二战结束以前修炼出来的有一长串名单,光我在中马库里见过的托派组织里人物就有托洛茨基、陈独秀、彭述之、郑超麟、王凡西、曼德尔等,我就是看了这些同样分析思辨方法的人的一些文章互相印证加上一些联想才感觉明白得多了,之前总感觉追不上杜车别的思维。

                        不多说了,直接贴他那一段话:外链出处

                        这是06年的《康熙的不修长城与沿海迁界:

                        还有些所谓的聪明人发话了:历史不能假设!好一个愚民的主张!错!历史不但应该假设,而且必须假设!对历史做假设,正是能让人透过历史的迷雾看到隐藏在迷雾后面的真相。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人能够假设!这是人所独有的思维能力,人区别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之所以为人,正因为人不但能够看见表面现象,还能看见表面现象后面的本质;不仅能够看到既成事实,更能够看见所谓的既成事实从来不是事物发展的唯一路径。把既成事实当成必然事实只能是只会低级条件反射的动物逻辑,而并非人的逻辑。

                              

                              自然科学从来就不可能离开假设。没有假设就不可能有牛顿力学,难道世界上真有绝对光滑的平面,让物体永远因为惯性而滑动下去吗?真有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么?没有假设也不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难道真的能够设想人追上光之后会发生什么吗?真的能在时空的每个角落都放上一个钟么?当然也不会有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等理论不都是先从假设开始的吗?

                              自然科学不能离开假设,难道作为社会科学的历史就能离开假设吗?所谓历史不能假设根本就是骗人愚民精神上自我阉割的谬论。现在就让我们理直气壮光明正大的假设一下,如果当时的英国西欧和中国一样遭受到类似于满清的统治,会是一个什么结果?结果只有一个:和处于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一样落后,甚至更落后!更进一步,如果中国没有受到这样的摧残统治,又会怎么样?到那时候,是不是那些蠢人又要绞尽脑汁的去研究,为什么西方这么落后于中国了,是民族性,是民族文化,是基督教的统治,还是文字形式,等等等等。

                              这样的研究,美其名为学术,其实是连基本逻辑常识都不具备的笑话和闹剧而已。

                        还有,所谓的海外贸易,本来就是大量的人出海进行输出商品输出资本的国际贸易,本来就伴随向海外移民的趋势。

                        • 家园 明亡还是小冰期气候在背后推动这一切因素。

                          北方是饿殍满地,

                          东南可是花天酒地,

                          西班牙的南美白银和日本白银都是花花往大明流。

                          满清在东北也是在存亡线上,不精进图治奋起抢劫也是要冻饿而死的。

                          明末桐乡可不是啥鱼米之乡,灾祸很多,有本很著名的

                          桐乡灾异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