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如今的经济形势的想法 -- 本嘉明

共:💬93 🌺789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如今的经济形势的想法

    班门弄斧,供大家批判。

    (一)

    今天的中国经济,是此前30年积累问题的总效应,并不是本届政府的责任。为官一任,就是如何补救这个局面,对于有领袖气质的领导人来说,这不是怨天尤人的时候,正是大展身手的机会,并不是说你要对这个局面高兴得不得了------那就是唯恐天下不乱了------但也没必要怕。这点事儿,比斯大林在1941年,那小太多了。

    忙总对于现任总经理的态度,是不大妥当的。现在是反腐败时代,是竭力扭转“笑贫不笑娼,社会分化严重,仇官仇富普遍”的恶劣世道的时代,总经理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既廉洁志向也高远,这在政治上就合格了。至于经济上怎么治理,那是工作方法问题,大家群策群力就是了。董事会有7个人,多数人主抓的都是经济和社会民生,主要政策都是集体决策的,怎么经济推不动了,就是一个人的责任了?总理,就是看管官仓的总瓢把子,首先是把门的。哪怕再能干,他家要是风闻满天下,大家反而睡得着觉了?

    (二)

    现在的救市,近期的政策,集中在2点。一,救楼市。二,指望通过股市,把民间货币注入实体经济。

    远期的政策,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危险性有3点,一,中国急于输出产能,急于“消化外汇储备”,那些基建项目的所在国必然要求中国“带资进场”,就是有合同担保(受援国未来会支付)的“援建”,但这种国家级保证非常不安全。万一将来翻脸不认账,中国是忍了还是派“讨债队”上门?二,如果用“讨债队”立威,人家倒是不敢赖账了,那么中国走向军国主义的危险也相当大,你硬推给人家不必要的项目,人家可以不可以反抗?三,有后遗症。比如中东对于美国。现在美国一算帐,每年都亏损,政治经济收益不如美国在当地的付出,但美国能走吗?当年你赚大发了,现在不管了?历史遗留纠葛太多了。

    从近期的政策来看,很简单,就是要继续能从全世界“吸金”,只要综合竞争力还在,楼市可以稳定,外资舍不得撤离;国内消费不说大跃进,也至少能维持。“吸金”,就是维持出口,那么国内的就业有保障,顺差有保障,小企业要扩产民间资金愿意注入。

    但从“重商主义”角度看,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恰恰在持续削弱中国的出口能力。人民币兑美元不贬值,而其他货币(比如说加元)兑美元贬值了20%,那就是人民币兑加元升值了20%,加拿大从中国进口同样的产品,进口成本比上一年增加20%,这就抑制了进口欲望。世界各国进口量不足,而中国由于人民币强势进口增加,那么中国国内的实体产能当然就显得更加过剩了。

    我的建议,就是把中国对世界的出口,细分为“6大市场”,对每个市场提供不同的“出口扶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首先,这个扶持不是出口退税,而是对出口企业工商环境上的扶持,比如国内经营税费可以缓征,该企业家买房可以免一些费用,就是体现在个人所得税的抵扣。其次,每单出口,以货运出口目的港为准,归类到“6大市场”,这样一个企业可以同时向任何市场出口,只要年底把报关资料分类,每单业务上报申请不同力度的扶持即可,企业家用不完的所得税抵扣额度,可以像奖金那样,转让给雇员使用。

    以前的出口退税,实质上是汇率政策的补充,是隐性贬值货币,对于所有出口,按商品种类一刀切地退税,不管你出口去哪里。现在,中国扶持对哪个方向的出口,这本身就是效果巨大的外交手腕,比如对非洲市场重点扶持,那么卖到非洲的中国产品普遍比卖到欧洲的便宜(货是一样的,同一家厂生产),这不是帮助了非洲人民的日常生活吗?这甚至可以细分到对哪个国家,对哪个执政党,你在台上我就优惠你,间接替你买选票(其实就是“大陆对台模式”的改良)。

    这个扶持,不是退税,那也谈不上倾销,外人连把柄都拿不着。出口退税,是把“关税壁垒”反着用;这个出口扶持,是把“非关税壁垒”反着用。

    假设某地区,一片几个小国里,有一个小国甲被中国自己的“最惠国评定体系”评定为“A++类”,虽然没有明显的出口补贴,外面人也不知道中国国内怎么弄的,好像是对甲国出口多的企业家能进政协,结果对甲国的出口产品,一下子就便宜了,贸易量猛增,规模效益显现。于是这个国家变成一枝独秀,成本洼地,临近国家的分销商也来这里进货,占这个政策便宜。甲国的进口关税增加,对公路/港口/仓储的需求增加,就业增加。既然财政上有钱了,甲国政府赶紧再搞几个基建项目扩大运能,不是良性循环了吗?于是更多的“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开工。周围国家看着眼红,就跟中国搞好关系,申请下一个“A类”名额。甲国必然坚决反对,大家比谁的表现好,于是中国在该地区的外交就容易展开了。

    (三)

    我个人意见,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在全世界所有国家来说,就没有一个体制内的官僚是整明白了的。因为这个实在太复杂,花街那些人愿意白了多少根头发去整明白,是因为明白了就挣大钱,哪个体制内的局长拿着死工资,有那个闲心折自己的寿?

    今天加拿大也是这种情况,这不是大数据能解决的问题,不是“人海战术”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很多银行资产,到底算资产还是负债,算优质资产还是高危资产,都不那么黑白分明,你怎么统计?

    所以,目前是“战场单向透明”,“金融资本”对垒“政府管制能力”,有技术代差。只要政府不再用QE喂养大鳄,政府不再招安保尔森这样的“反贼”到体制里“反贼打反贼”,金融危机必然会再次爆发,多次爆发。因为大鳄们习惯这个饭量了,早就没有仁义道德了,你填不饱它,它就去祸害社会;你去管它,它就反扑,大到不能倒嘛。

    既然必然爆发,那么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就要有心理准备,有所预备,该亮剑的时候也不要太忸怩了,反正最后大洪水还是要来,现在多攒几个救生圈总是没错的。

    “政府管制能力”所擅长管的,就是实体经济,厂开着,水电用着,铁路跑着,这些统计局能摸清。中国经济始终以实体经济为主导,肯定是对的。既然要抓实体经济,拜托就不要婆婆妈妈,不要假仁假义,这在全世界是个“零和游戏”,你多了人家碗里就少,这事关就业,也就事关社会稳定。中国到底有没有通缩?你们台上的心里有个准谱没有?

    简单说,我个人的想法,中国的实体货物出口量,目前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各国进口商只要能赚钱活下去,其他不管;况且还有那么多在华外资企业在其母国公关。中国抓一抓这一块,先试点几个城市,再推开,一年内会见一些效果。

    通宝推:尚儒,Carlito,振振公子,我看看,遥仰凤华,唐斩非,辣椒,
    • 家园 哭晕

      难得写了千多字,手机码的,不小心搞没了,晕死。

      大意是,从正面的角度看,这类企业没有本先生说的那么不堪。经济从来都不能离开政治独立存在,政治的根本问题就是经济,单从经济来看,村村通工程够败家了吧,也没见几个人骂;京东方,当年骂的人多了,现在好象也没几个了;高铁,当年不骂不足以见世人,现在没几个敢骂了。

      同样的,所谓县级央企,虽然本身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的存在,能极大的解决当地的经济就业问题,大量培养和贮备人材和技术,培育出相应的市场资源。这就是最大的作用,其他的负面影响,反倒不是必然。

      题外:倒是富士康这类企业,更象典型的僵尸企业。

      以上是一个一线工人的想法,请各位指导。还有更多的想法,本来想写出来的,刚才误删了,懒,就先不写了。

      通宝推:刹那芳华,打铁的,尚儒,高中三年,本嘉明,sywyang,
      • 哭晕
        家园 铁手送宝安慰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哭晕
        家园 看在我宝推的份上

        烦请您还是再写一次吧,就当预付稿费了。

        我们坐而论道者,需要一线工作者的看法,越多越好。当然我也是一线工作者,不过没有你那么深入制造环节罢了。

        我在后面已经补充了,我对“县央企”并没有完全否定。说这个得罪人,肯说这个问题,其实是叫“宝万之争”逼出来的。

        “县央企”是有一点点正面意义,但它们获得了太多的照顾和荣誉(健康企业的心给搞得拔凉拔凉的),胆子又极大,不打一声招呼就敢拖着地方政府一块儿去死,而且官商勾结的手段极其出位。当年韩国的现代集团就是如此,黄光裕就是如此,最后还不是国家出来,用老百姓的税收来擦屁股?

        确实,多数“县央企”规模都不大(当然“前海”另说),但数量太多,每个镇委书记/县委书记都有自己门下的徐明,积少成多,全国来看十分惊人。如果四处冒烟,国家根本救不过来。

        关键在于,“县央企”不做产品(不沉下心做好产品),而是投领导所好,做规模,不择手段抢市场份额,抢别人做好的产品果实(如收购万科),有些(不止前海)醉心于用寿险资金冒险,还自以为得计。这批企业,它的本质是激进的,冲动的,胆大包天的,而且玩的是老百姓的钱(银行贷款)。总的说,“县央企”在新常态下,利少弊多,风险重重,你又很难扫荡它们。

        单在我面对的一部分出口制造业而论,就是迟迟不能赶上台湾的产品品质(先不要说创新),而且基本上我已经不抱希望。

        通宝推:尚儒,
        • 家园 本兄有几点说错了

          县央企本质上是地方的钱袋,除解决就业外还充当临时的地下银行作用,因此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性注资行为。而县央企涉足的范围说白了就是:垄断型常规市场,技术含量低安全责任低,民生必须,谁做都行,躺着赚钱,换路话说就是打擦边球的准国企。老兄看到的现象是这些准国企起步阶段,一旦上了政府的桌,谁还会继续发疯。毕竟地方一二把手也不是傻子,彼此都知道对方所图。因此拿创新来考量这些企业,根本南辕北辙,人家确实只配摘桃子。而至于啥样的桃子能摘,那是只有地方头头说了算。老兄在本系列中颠倒了主次,应该明白中国的资本家都是弱势的,大多指着政府赏口饭吃,哪里能象你老兄描述的那般一路狂奔至死。

    • 家园 “县级央企”

      (一)

      北京有个高级智库叫均衡博弈(北京)研究院,在2015年12月初发表了一篇“重量级”报告,报告里说:

      1)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下行压力,过于巨大的产能过剩和僵尸企业,犹如一颗体积硕大的毒瘤,侵蚀着中国经济体,这让央行的货币政策“束手无策”。随着美国经济明显好转和美联储加息,2016年人民币汇率可能下行。(这一段我基本赞同,人民币兑美元,下行到1:7以内,每个点位都是可能的)。

      2)人民币纳入SDR,虽然为国内外市场预期带来一针“强心剂”,但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不好转,无法从根本上逆转市场资本的预期。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此次中央经济会议的重点,并以稳增长为基点,提出“五大歼灭战”。其中,去产能、去库存构成“战役”的核心。

      3)“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的阶段。通过过剩产能的出清,推动行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形成实质性的行业卡特尔联盟,提高其对行业产品价格及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力,引导资金回归实体;并借机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形成跨国企业集团,反哺国内,夯实资产泡沫。”------这一段有点“书生谈兵”,美国的经济,本质上也有计划经济的成分,就是几大大佬协调,避免过于自由而失控,这在大约100年前摩根协调各大佬应对金融危机时,就赤裸裸地显现过了。但在任何经济领域,卡特尔一旦形成,将没有任何制约,会肆无忌惮地鱼肉百姓,而且扼杀创新。这是野蛮和过时的经济管理体制,克林顿政府一度试图分拆微软,是正确的。

      按照这些智囊美好的设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国企大规模兼并重组,将成为中国经济2016年的主旋律。在产能过剩领域,众多效率低下的民企和地方国企,在这轮重组过程中将被淘汰掉。而具有规模型和生产效率的国企,将在中央战略统筹下,组建成庞大的国内跨国企业集群,成为掌控未来传统产业领域的载体。而“一路一带和亚投行”战略施行顺利的话,可有效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的格局,也兼顾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利益。中国经济也将由此步入跨国国企卡特尔与民企资本并存的“新型国家资本主义”时代。”

      在上述的路线图里,智囊们没有考虑到地方经济活动的高度复杂性。由于官商不分,政企钩联,条子贷款,想要淘汰地方国企和低效益民企,恐怕比裁军还难。

      今天,我们说一个简单的现象,就是”县级央企”。

      我不相信我们的智囊们,经济学大师们,拿了国家那么多经费做项目,到今天还不知道有”县级央企”,但真的从没有人提到过。我是因为做实务的,多少接触到这一现象。

      (二)

      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虽然不是”too young”,不过一直是比较naive。一个例子,就是坚信“经济学概念里的‘经济人’,绝对是理智的”。好比说,你一个民企的老板,开个厂那就是为了赚大钱,养几房老婆,数吃饭的小嘴巴比张艺谋还要牛,是吧?

      错了,就我所知,大概有1/4的私企老板,他开厂啊,不是为了赚钱。他们开办企业的目的,是快速扩张,为了扩张可以不赚甚至倒贴钱。他并没有诈骗,产品也老老实实在做,产能不断扩大,年产值很高,(尤其是出口型制造企业)东西都卖掉了,没有坏账,但净利润少得可怜。我们一般会认为,他做假账,把利润藏起来了。但确实有些企业,光账面上这些利润,都还是“做”出来的。

      怎么回事?因为中国经济环境太古怪。一个民营企业只要能高速发展,必然会受到当地政府(镇,县,地级市,省这四级地方政府)的青睐,因为你既增加就业,增加交税,又增加GDP。所以这类企业,能得到政治荣誉(政协委员的头衔),银行特殊关照(贷款额度和优惠利率),以及同书记市长们的私人交情(一对一的帮扶对象)。得到这些“赏穿黄马褂”的面子,虽然一时看不到经济效益,但很可能明年会掉下座金山砸到你。比如说,中央搞什么新政了,市长会暗示你先行一步,或给你一个包赚的项目。再不济,你拿了优惠贷款,炒楼炒股出借高利贷,来钱也容易。

      而且这类企业主,跟领导走得近,倒不是说一定会年年去上门行贿(年节送土特产是一定的,不见得很贵),但领导真有急用钱的时候(比如要向上进步,孩子留学,照顾领导的红颜知己等等吧),人家也放心问你“借”,老弟算是自家人嘛。

      所以,这类企业,就是“县级央企”,它是私企,没有红帽子,交税很老实,对当地社会的贡献大,跟领导的金钱关系也够清白,就算中央派下来黑面包公巡视,也没有任何理由为难人家。但本质上,它就是县委书记的“央企”,呼之即来,得心应手,私底下是必保的。

      “县级央企”有几个隐患:

      一,它的经营方式,是扭曲的,不求效益只求规模,因此正常经营活动中的抗风险能力差。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时,外贸厂倒了一大批,你去数数看,其中有名气上规模的,哪个老板不是政协委员?厂子平时就是“赔本赚吆喝”,没有过冬资金积累,怎么面对海啸?这在客观上,企业家没有”避险”的本钱。

      二,经营理念,极为浮躁急进。工业企业,在研发/环保/持续经营等方面,都需要静下心沉住气耐得寂寞;但这类企业不是,它们不能停止高速扩张,停止即死亡。非常规扩张可以引起领导注意和关心,也可以掩盖经营中的深层问题。而新办金融企业,比如“险资投资”领域,情况也一样。这在主观上,企业家没有”避险”的意愿------一股蛮勇,反正已经搞大了,大到不能倒了,弄坏了自有地方政府出面兜底。

      三,一旦大势已去(这是很可能的,比如山头倒了;经营中某次赌错了),就一走了之。这部分企业家,遇事出逃的心态很严重,也早有准备,心虚嘛。

      四,即便当前还风调雨顺,由于根本无心练内功抓管理,企业管理也是松松垮垮,主要靠“请吃请成银上银,喝酒喝出糖尿病”来维持经营。

      五,这类企业在当地企业总数量里,比例不算高,但带来的攀比效应很不好,令老老实实经营的企业感到很丧气寒心。

      说白了,“县级央企”能存在,就是领导们各怀私心,公器私用,给私人老板们钻了空子。

      “县级央企”最大的问题,就是极度依赖银行贷款,工厂搞得光鲜不已,红红火火,就是靠“还旧借新”,反正只要书记关照一句,你中央再严令银行抽紧贷款,也不关我鸟事。所以,事实上中国的“僵尸企业”有两类,一类是智囊们都深恶痛绝的,明面上的僵尸国企,还有一类就是隐藏很深的“县级央企”。

      这两类僵尸企业,都有一定的社会效益(解决部分就业),但都是定时炸弹,自己已经没希望搞好了,银行也无力摆脱这些包袱。而且由于这些僵尸企业无力在本业经营中盈利还贷,往往捞偏门,拿贷款去买房保值的情况很普遍,一旦房价大跌,又会引火烧身,意外引爆这批炸弹。

      只要这两类僵尸企业仍然大批存在,无处不在,中央的经济学家们照抄西方书本的那些“天条”,很多都是微效甚至于无效的,哈佛教授们眼里简单的经济学原理都被干扰得面目全非了。企业家------还是被寄予厚望的私营企业家------根本不想赚钱,你算得到吗?等两年后你拍着桌子骂他们是神经病,把你好好一锅汤给毁了,有用吗?

      “县级央企”能风行20来年,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外部环境太适合它们生存了。这20几年里,敢“搞搞大”的企业,就像是挖地铁隧道,你再怎么挖,前面还是有泥土,还是有“野蛮生长”的空间,不会有塌方/漏水,尽管挖好了。但在今天,情况完全不同,激进企业的经营风险极大。而各地的地方领导,为了一己之私,或者已经有把柄落在人家手里,所以“去产能”宁可把有潜力的创新企业杀掉,也断不会动到自己家的奶酪。但你再保,多数“县级央企”很可能熬不过“新常态”的漫长冬天了(这个冬天刚刚开始呢),这是不得不未雨绸缪的。这个问题难解,因为“县级央企”潜伏得很深,很难分辨出来。这种情况,在日本/韩国,也很多。

      最后归总说,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上面写的都是好经,下面的和尚往往念歪了”,你把“往往”换成“一定”,或许更加靠谱。

      所以也不必急着刊出新的“顶层经”,先俯首看看下面,才是正经。

      通宝推:钩河木,夏侯,林风清逸,如果我能晚安,喜你,尚儒,随性自在,白玉老虎,烤面包的胖大叔,独草,唐斩非,石狼,海峰,陈王奋起,
      • 家园 县央企的本质

        县央企的本质,就是“性格和功能残缺的企业”。

        因为(主业)盈利,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多数的县央企,挂主业的羊头,其实在卖其他狗肉------就是主业能打平,维持下去就好,靠其他偏门搂钱。

        这样一来,县央企的管理目标,就是“打平”,因为只满足于“打平”,产品出厂价不合理的低,就容易拿订单,容易生存,而不必苦练内功。做同样的塑料产品,“审度”君的厂不考虑盈利,一家台湾或者马来西亚的厂要考虑赚点差价,那么竞争就是不公平的了,中国厂就是在耍赖,是劣币驱逐良币。

        我们可以很开森地说,耍赖有啥子不好?“山寨”不就是耍赖?

        一时权宜是可以,长期大面积如此,国将不国。因为你已经不会正常健康的竞争了。

        这就好比在一间省重点高中,有几个特招的篮球队员,因为篮球打得好,不用好好学习,勉强及格就可以,到时候照样保送北大篮球队,别人悬梁苦读也只好干瞪眼。这样的学生,有0.5%是可以的,1000个应届生里有5个。但如果是50%,这还是重点高中吗?就算今年是,明年还是吗?你不就是少体校吗?北大如果一年招500个体育生,北大还是北大吗?

        县央企模式,就是战国末期,秦国的“军功模式”,凭军功,斩几个人头回来,就封爵。这里有一个危险,就是基层官员舞弊,给自己人乱封爵,剥夺真正立功的军人。秦始皇杜绝腐败的方式,就是严酷的法律,基层不敢舞弊。但这么严酷的高压政策,使秦帝国二世即斩。

        今天中国的地方官僚,多数把“为官一任”,当作自己的私人生意来经营。所以手下的马仔,言必称“老大,老爷子,老头子”,完全是私人依附的帮派关系,只知道有张大帅吴大帅,不知道有席主席。一个县,从老百姓头上一刀切收来的资源(税,公地,水电教育等公共产品内部价),掌握在书记手里,想给哪几个人,就可以给哪几个人,这是正常的,还是公平的?

        当然,上峰会压政绩任务下来,为了完成任务,书记必须把水端端平,自己的马仔不能太没能力,不是自己马仔的也多少要鼓励鼓励。但整个系统,根子就是错的,是军阀割据,是公权力的“鱼鳞化,碎片化”,一个省一个县,内部勾心斗角,不就是争这些个地盘,这些个利益吗?只要争到手了,中央不还得金册分封,承认现实吗?这,才是“县央企”得以空前膨胀的土壤,县央企老板的本质,就是私人卫队/小金库/白手套,根本不是正经的生意人,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家,他只对自己的恩主负责。

        回到“审度”兄和“秦波”兄的例子来看。

        一,“审度”兄说,这家厂产生了100多就业机会,养活若干小生意。我们知道,在中国任何地方,劳动力的基准价(一个普工的月工资),是市场磨合出来的,不是县委书记签字批准的。但这家县央企的存在,实际上扭曲(推高)了当地的劳动力价格。因为这家厂的经营,不是可持续的,竞争方式是不健康的。

        二,这家厂的目的,是圈地,只要土地到手前,厂子不倒就行,那么它会给企业未来做规划打基础留后劲吗?会居安思危吗?土地到手,厂子卖掉,后继者经营不善倒闭,这100多号人早就习惯比较懒散的工作条件(也不用终身学习),过剩产能是去掉了,这些老工人还怎么就业?

        三,一个企业有没有创新能力,是客观条件;有没有创新意愿,是主观能动性。靠创新打败对手,是健康的竞争,苹果公司那么牛,全世界不能不服。既然赔本做生意就可以打败全世界的竞争者,谁还去创新?谁还去精益求精地不断改善疯狂改善?我介绍过《丰田神话》,请“审度”兄再看一看。

        本嘉明:【原创】《李锅34》 丰田神话(二)

        四,一个企业要做实事,千头万绪,就算是紧跟世界潮流,能扩大产能,必然是做事做得还算利落的,产品质量还行,交货也及时。但这不代表你有心有力去争取成为行业排头兵,成为领跑者,你不过是努力在“赶”,但永远没有能力去“超”。

        五,“秦波”兄分析县央企的构成,前10%那批企业,不是“在为党‘看守这一摊’”,而是在“为某些党员‘看守这一摊’”,因为他们当初能得到“这一摊”,是靠同县为官的老同事老兄弟们放水的,老兄弟们没有下海,留在岸上罩着自己到今天,自己能不领情?

        总的说,有少量县央企存在,是合理的甚至有益的,能起到鲇鱼效应,激活一潭死水。但目前县央企占用的资源偏多,影响又坏,应该要抑制一下了吧。

        通宝推:秦波仁者,夏侯,
        • 家园 我和本大对县级乡企现象的认识是有共同点的

          就是这类企业赢利能力不高,创新力能力不强,存在各种各样的经营管理问题,很容易产生一此不良现象。不同在于对它们的态度。首先我明确一下,我们是在讨论无恶意经营的企业,即这个企业不是为了违法的目的去运营的。

          还是以我说的企业为例。

          一,关于地。时那个地应该是已规划的,当时是效区。但怎么样开发?政府直接拿钱去开发?这当然是一个方案。但事实取用的方案,是让一个房产企业去那搞个企业,带动其他社会资金过去投资,从而改良当地的小环境。这样条件慢慢形成了,基础建设有需求了,三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就上去了,慢慢从一片农地荒地滩涂,变成了一个综合工业区,各类基础设施完善了,人口密度上去了,顺理成章的开发地产了。两个方式,可操作性,收益和成本,时间效率,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所以,圈地不一定是原罪。我知道广东高明,清远,搞工业开发区时都出了漏子,倒了些人,但比起成绩,那还真是小节。企业多圈多占地,好的,那天经地义的你多平多整多建设多交地款。升值赚了?那是应该的,地是一起出力开发的,分利润也是对的。所以它这个圈地和开发商在市中心@哪热闹往哪扎,是不同概念的。

          二,关于利润。本大提到,这类企业一个劲的扩张。无论教科书还是实践,工业企业都有一个苦逼的投入再产出的过程。如我所说的企业,前后(本来列举的,删了,因为如有行内人很容易对号了)成功投入生产的有八类产品,二十年的生命中,平均约两年半一个,都不是原创,都打在国内推广前期,都不同程度的对当地的产业生态造成影响,从它走出来的人,分布到全国各地,东南亚,非洲,据说东欧也有,服务过各大洲的企业(好象大洋洲没有)。当时我们戏称为xxxx培训基地。偏题了。就是说,由于它们的不断扩大,所以县级央企是不可能有大的利润剩余的。其实,工业生产企业,我还真的不知道有哪家有大的利润以现金的方式存在的,有钱去扩大升级了,放着能吃?苦逼的投入再产出,要命的技术进步。

          第三,中国归根到底是民主集中制,县委书记也不是无条件说了算的,他只能仗势造势借势去做事情。都不是傻瓜,只有害处没好处的事情,风险收益不对应的事情,县委书记也是做不成的。

          第四,还是上次说的,不可能每个企业都必须去原始创新的,需要一些企业去推广的,而且推广当中的改进,一样是存在良性的意义的,反过来也促进和保护了创新(这句话应该会有歧议,参照微软盗版,当然意不止此。)。有人用的创新才有意义,不是吗?

          第五,没有360度无死角完美的制度和企业。这类企业的存在,说白了是社会各种因素需要和容许它们存在和发展,它们有贡献,有缺陷,有害处,但这就是现实。其他企业心里不平衡?喇嘛牯再怎么叫,田还是得种呀。

          第六,社会是有分工的,硬要绘图员和泥水工一样娴熟地搬砖砌墙,硬要泥水工设计个第一高楼,是不对的。我听过一个老板说:“研究生读书多有屁用,开起车床还不如我的一个初中生的工人熟练。”,情何以堪。

          最后,感谢本先生的指导,你介绍的文章我一定会看。我自认为是一个国产党,工业党,多年来一直在生产管理经营一线,有起有落,最近还是最低潮的时候。我对你的观点和分析,总体是认同的,也从你那吸收了不少养分。我说这些,是想对你提出的现象,作点补充,也就是希望,各位对我们的工农企业,多点宽容,筚路蓝缕,不是空话。再奢望对我们的干部,少点敌视,绝大多数,还是好人。

          ps:修改主要是一些错别字,手机打字,伤不起。没纠正的,请包涵。

          通宝推:jyzh,决不倒戈,桥上,刹那芳华,辉汉如雨,sywyang,白玉老虎,胡一刀,一介书生,关中农民,
        • 家园 县央企问题根源在---政府官员积极作为

          不作为、乱作为、积极作为贯穿三十余年改开史;

          先说积极作为:

          政府官员积极作为与企业改制、招商引资、造新城土地开发相伴生。

          现有落地外来企业与开发商对本地区金融资源吞噬深度、对党政与财政绑架力度、对耕地资源浪费程度---可谓令人发指、恶贯满盈。

          土生土长本土企业也曾有过类似行为,但是十不及其一二。

          外地来这些大老板出手大方得惊人,本地土财主档次与形象立马下降;外地老板所能动用人脉、所采取手段招数、寡廉鲜耻之程度---本地区官吏闻所未闻、瞠目结舌。

          异地任职官员,外地过来老板因招商引资与连片开发而深度融合,竭泽而渔。走一任领导丢一屁股窟窿,补丁摞补丁,最终把地方经济生态、政治环境破坏污染直至生存艰难。

          再说乱作为:

          环境整治两季禁烧综合治理截访接访、检查评比考核画票验收、日记材料档案版面信息外宣------请问这些是人干的事吗?纯粹TMD扯淡!

          最后说不作为:

          政府吏治用目标责任、经济收入、考勤签到、审计纠风来控制---治标不治本;

          党委党建尸位素餐放任自流,组织涣散,党员比群众还自由散漫。

          吏治与党建不作为是以上乱作为、积极作为根源。

          不该干或不懂得事情因为利益驱动跑得飞快刹不住车;

          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基础根本却没人关心。

          招商引资不死,地方经济不立,党政吏治难清

          ----------------------------

          地方党政抛弃基层,上级党政撂荒地方,如此循环,

          可怜!可悲!

          上头各级大老板们已经无可无不可

          咱这些非主流民间时政经济评论员妄议谤毁

          有点不务正业呀!

          通宝推:sywyang,
      • 家园 题外

        我是经过马列毛洗脑的那一代人。我始终觉得实事求事的,客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才是认识解决实践问题的好办法。在这么些年粗浅的工作经验中,固然常有落后的经营管理致使企业受损的情况,也不乏引进,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受损的例也子。实际工作中,也是往往初看,深入调查,实际操作,三者之间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还是“把国外的先进理论和中国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时俱进”。所以,搞实际工作的,必须纵横多走走,搞理论的,希望也如是。

        通宝推:刹那芳华,秦波仁者,
      • 家园 回本先生的要求

        本先生是我到河里很快就关注的河友,行文总是有理有据。这次意外肯指导后进,很是惊喜。

        我首先承认,《县级央企》一文中,所说的各种现象,是存在的。第二,我所认知的,仅限于工农企业,对三产,不了解。

        先来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说不恰当,是因为它不是县的,也不是大型企业界,算一个小企业而已。我工作的第一个企业,是属于当地龙头地产企业的一个下属企业,集体。筹建于92年,投产于95年,08年搬迁,2015年4月卖出。年产销值约1-2个亿。当时投资约1亿多,主要生产塑料制品。在这个企业的设立,其中很明确的一点就是圈子地。整个生存过程中,企业本身一直处于盈亏平衡之间,请注意,是企业本身。它的作用:

        1,解决了百多就业岗位,背后就是百多个家庭。

        2,养活了一条小商业街,约二十多个店。

        3,其他消费。4,当地税收。

        5人才培养,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二十年间,人来人往,在该厂工作过的车间主任及以下的人中,不完全统计,走出去的(不是在本公司系统内调动的)而且从事本行业及相关工作的,在较大企业(自定义10亿/年)高管的,有4人,在一般企业(自定义1亿/年以上)及相当单位坐管理者的,不下二十个。成为企业主的,不下三十个,其中亿元以上1个,5千万级别,约10个。当年的一大批班长,工人,很多成为成为了行业内的骨干。

        6,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培养出当地一个产业。很多跟风上的企业出来了。

        回到县级央企。没有人傻瓜,没有人不把钱当钱。

        一个企业,能不断扩大,过程绝不是扔钱下去那个简单。在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技术的换代和管理的提升,否则它也扩大不了----这个道理很显然的,估计不用多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说一个劲扩张的企业,没有带来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是不客观的。(不扩张就死的,典型的应该是超市这个行业了吧?也没人说它不是;现在的各种烧钱企业,如各种XX+,才是真正的本业不赚钱靠股票等投资赚钱吧。)

        第二,关于资金累积问题。会计学告诉我们,流地资金刚好为零,是资金利用率最高的。借债投资,这不就是股票发行的最基本原由吗?所以这一点也好象不能说它们不是,要说的话只能说现代企业制度是错误的。银行贷款,那家大型企业不要向外借款?只不过各种各样的模式罢了。所以这个好象也没什么不对。

           第三,利润率问题。就是因为利润率低,才扩大规模呀,规模取胜,好象也是个常用的手段,好象也没什么不对。

           第四,创新问题。一则,如果是发明一种新的东西或组合才叫创新的话,显然不可能每个企业都有创新能力。二则每个创业都按上面那个意义来创新的话,那么创新的意义就变得很小了,不能全人类共享,浪费了。三来,不是全新的才叫创新,改进和改良也算是吧?哪一家企业在发展中没有自已的三板斧?回到上面第一点,没点进步的企业,它根本不可能扩张。

           第五,这类企业倒了怎么办?能有不死的企业?沉舟侧畔千帆过。谁都希望企业长青,但便如欧美日,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名企倒了,难道它们也是央企?

           至于其他的关于经营方式之类的,哪都一样。你不能看他和县长喝酒,说他不对,他和客户喝酒,就说这是正常的交流。按这道理,我们的总理,俄国的普京,都是乱搞的,因为他们也和人喝酒。

           所以。本大提出的那几个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说句诛心的话,是和尚摸得阿Q摸不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至于所提出的出现各种与官员间的不正常现象,这个不是必然会产生腐败的,虽然基本上大概率的有类似现象。本大也承认存在“这类企业,就是“县级央企”,它是私企,没有红帽子,交税很老实,对当地社会的贡献大,跟领导的金钱关系也够清白,就算中央派下来黑面包公巡视,也没有任何理由为难人家。”,但为何会对“它就是县委书记的“央企”,呼之即来,得心应手,”不满?换个说法,这类行为不正说明企业关心社会,回报社会?如98年这边缺堤,关键时候,有企业直接开泥头车装上砂石冲下去堵口,直接沉船堵口,08年地震时有企业马上停工,各种设备无条件求征用,这种行为不值得表扬?无非本大潜意识中认定官商之间必然存在黑幕。

           关于政协身分,一则我们是政治协商制度,而上屋建筑的基础是经济,所以只有搞经济,也就意味着涉足政治了,只是大小不同涉及层次不同,这个没什么好批评的。

           所以,县级央企的运行模式不能说不正常,也不是罪过。如本大所言,县级央企不一定都是坏事。我们要关注的,只是官商勾结祸害百姓,官商勾结造福百姓,那倒真的是喜闻乐见了。

        通宝推:ghui,打铁的,尚儒,决不倒戈,敲门,本嘉明,
      • 家园 做大规模融资-赖账,投机失败就跑路,是多数大企业共同模式

        做大规模融资-赖账,投机失败就跑路,是多数大企业共同模式

        所谓“花不完的钱,还不清的债”

        房地产是集大成者,而且政府方面控制和抽头,另外技术含量相对低,基本是官商的禁脔

        因此对打击诈骗之类不积极

        镇压讨薪也就这几年才被盯住不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