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如今的经济形势的想法 -- 本嘉明

共:💬93 🌺789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篇是说了明白话

        我对经济是个门外汉。理论从来读不懂,再说现实完全不搭啊。

        这篇和下边辉汉如雨的回帖,是印象中西西河这个版块说的最明白的贴子。其它云山雾罩的看不懂,就宝推这两篇吧。

        县级央企真是说到一些基层的根子上了。还有一个切入点,就是城投/建投。这个ATM机就更有意思了。

        • 家园 您能宝推一次

          说明我今年还是有所进步滴嘛。自我鼓励一哈。

          城投,我以前说过一点,现在更不敢多嘴了。

          陈经的“官办经济”,很多自信满满的解释,我是不大赞同的,但他指出中国经济与国际上任何一国都巨大不同,这是对的。

          这种“特异性”,一部分是正面的,一部分是负面的,但最大一部分(中间的灰色部分)是很难看出好坏的,“县央企”就是亦正亦邪。

          但问题在于,西方经济学,根本不是针对中国经济的“特异性”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现在内阁拿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硬套中国国情。其中有些经济原理是普世的,确实也适用于中国;还有些至今还不适用,是西方理论的问题(比如过于简单化,过于推崇经济人的理性)还是中国太落伍(中国人的脑筋有毛病)?我们不知道。

          但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不消除“县央企”现象,很多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就无法适用------牛奶是好东西,不能拿来浇玉米地。主席干革命,不是等莫斯科发展出适合中国的新理论,而是实事求是,根据中国革命的条件,自己“裁剪”马克思列宁的理论,裁下一片就试用,摸索,碰壁了就掉头,重新裁,这么奋斗几十年,到1949年好不容易裁成一件褂子,还一边袖子长一边袖子短(重政治轻经济),真的是好难。那时候,哪个哈佛教授跑来帮忙出主意写报告了?

          消除“县央企”现象(就是“千里侯”“百里侯”逐级拥兵自重的现状),在近期根本是不可能的(宝能系不是跳得这么高,中央还真没有借口去关注它)。所以佐利克那个报告,最后很可能还是回到故纸堆里------周天子喜欢的东西,诸侯会喜欢吗?当然那些个鼎是例外。

      • 家园 您忘了,您所说的这类县级央企最大利润来源就是土地增值

        对本大是极为崇拜的,提几点看法拾遗补阙。

        没有私人老板不为挣钱而办厂的,大多数老板都知道,办厂就是爬上虎背,上去容易下来难。不为了挣钱干嘛自己办厂?还不如去打工,或者做投机生意。

        我听过过这样的县级央企(下面简称“县央企”),他们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仍然保持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照章纳税,税额巨大且增长迅速。即使账面利润几乎为零,然而产能的迅速放大,在可预期的税额巨大增长的诱惑和中西部以低廉地价为卖点的招商引资竞争态势的双重刺激下,即使县级领导与“县央企”老板关系一般,也避免不了地方政府会有以比同等区块更低廉的价格,超出“县央企”实际用地需要却依据“县央企”狮子大开口索要的数量卖给企业工业用地的冲动。

        虽然利润低,如果地理区位合理(也意味着土地增值保值能力强),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可能不太弱。

        首先,等同地区同行业的后来者也要发展时,发现地方已经没多少现成、或者说没多少低廉的工业用地了。因此同地区同类行业难以新增规模较大的竞争者。

        其次,当地政府会为了保持政绩,会以各种方式返还地方税收,增加这种“县央企”的账面盈利。

        第三,这种“县央企”会把一部分自己用不掉的厂房租给外协加工厂或者其他厂商,增加盈利。

        第四,银行在经济低潮期也有业绩考核需要,所以会以比一般企业更低的实际利率(贷款利率是统一的,但银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利。)贷款给这种“县央企”,因为有土地厂房可以抵押。

        第五,这种“县央企”的土地厂房设备购置较早,等这两年经济进入新常态时,他们的银行贷款基本已经还请。只要熬下去,等市场回暖,还会有挣钱的机会。因此,他们的薄利、甚至于零利润策略就可以熬死无数的竞争对手。

        第六,万一这种“县央企”到了山穷水尽时还可以断臂求生,也就是卖掉一部分土地厂房来获得庞大的现金流,从而延长几年的经营寿命。当然,大多数这种情况下,老板会选择停业出租厂房,而不是赌一把企业会翻身的可能。

        所以说,原教旨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结果就是会两极分化,原因很简单,越大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越强。

        通宝推:白玉老虎,烤面包的胖大叔,本嘉明,
        • 家园 我不觉得“县级央企”就一定是坏事

          因为他们不按牌理出牌,逼死了一大批国外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的出口报价,可以打到(接近)成本价,等于是当雷锋,给全世界提供生活用品,自己连工钱都可以不要。

          所以原先有一些轻工业品生产能力的小国,比如意大利西班牙等,都被碾碎。

          但,这批“县级央企”的持续发展能力,肯定是不足的,因为既没有研发资金,也没有研发兴趣。本质上,它们是僵尸企业,夕阳企业,苟活企业,自己没有能力盈利,政府挪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银行贷款,廉价土地,政策照顾等)来反哺它们,它们却无益于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维稳的,向后看”的企业组织,全民资源的消耗黑洞。它们未来几年里能不出事,已经是上上大吉,指望它们成为发展的引擎,是不大可能的。

          我所接触的国内制造业企业,一个大问题是人员流动性太高,技术人员不断跳槽。如何让技术人才安心在一个企业做得久一点,这不但是老板们要花精力的事,也应该是政府要有所作为的一个大事。“县级央企”在这一方面,也不是一点不重视,而是没有力道可使,只能随它去。

          • 家园 记得忙总提起过,国家对普通民企的要求

            就是解决就业问题,原本就不指望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

            而且,所谓“县央企税额巨大且增长迅速。”只是针对县一级财政而言的,对国家财政,民企贡献比重其实很小。

            • 家园 忙总的说法是典型的精英意识膨胀

              re:记得忙总提起过,国家对普通民企的要求就是解决就业问题,原本就不指望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引擎。

              ---------------

              我不知道忙总的原文是什么,或上下文的意思是什么。

              就你的引述,是典型的精英意识,少数精英带领国家前进,大多少民众,如果不是负担,也是也有可无的存在。

              回到毛泽东的思想,是少数精英创造了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如果是精英创造了历史,普通民众是可有可无的负担和包袱,有没有可能精英自己单独成立一个国家,比如瑞士,瑞典,挪威,然后成为全球超级霸主,统战全球?

    • 家园 改革

      在这轮改革中,体制内的,100%都是被改革的对象,要么服从国家利益,投入到改革中来;要么继续维护自己的小圈子、小利益,等着被革掉。一个在中高层里混了那么长时间的没这点觉悟,还想挟己力以令总理,实在是悲哀,同时也显出改革的难度和小团体利益的坚固,这批人还是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不能上大位,是心胸眼界使然,同时也是国家人民之幸。

    • 家园 然而还是要走新路

      过去的路好走,也有成功经验,但是总是走过去的路是不行的。本届总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总理,他要解决的问题远比楼市股市出口进口甚至经济增长重要。结构改革是痛苦的,是缓慢的,但是只有结构改革,才能保证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所以还是不能走老路。

      以下内容请自行参考。

      世界贸易组织不允许缔约国以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特别禁止采取倾销和补贴的形式出口商品,对倾销和补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了具体而详细的实施办法,世界贸易组织主张采取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公平的竞争。

      巴塞尔协议Ⅲ

      厉以宁表示,长期超高速的经济增长给经济带来的害处很大,不仅会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并造成产能过剩,同时还会因此错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

      详情请见

      厉以宁九方面解读经济形势:结构比总量更重要

      • 家园 你说的新路是什么

        你说的结构改革后国企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是多少。

      • 家园 厉先生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我不是金融界的,对于<巴塞尔协议>不太懂,但听行业里的人士说起过,《巴塞尔III》在监管的技术细节上,对此前的巴塞尔体系有一定的颠覆和倒退。我是这样理解: 首先是金融业发展太快,面貌一新,90年代的监管政策落伍了,更早的老办法可能又适用了;其次是表内和表外的统筹和平衡,肯定要兼容世界各国的诉求,而各国的金融发展很不一致;第三是《巴塞尔III》对大型银行的放贷能力有所压抑,肯定要给人家一点回报和安抚,留个眼透气嘛。

        但这说明一个道理,新款的不等于对,老的不等于错,第二年否定第一年的做法,第三年又回到第一年的做法,这都是可能的。因时制宜,实际工作中需要什么,我们就用什么。

        具体到外贸,我只说3点。

        一,今年中国外贸出口形势非常严峻。基本原因,第一是国外市场萎缩(油价下跌,各国都没有走出2008危机,等等);第二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迅速(原料成本倒已经在下跌,比如钢材价格,但人工费用影响更大)------这样两面夹击。

        这两个因素,短期都不会消失。而外贸顺差对于中国经济很重要,是中国高速发展的托举力。骑自行车过独木桥,速度过慢是不行的,一定的发展速度,是党的一切。停下不发展,找个树荫坐地下换跑鞋(在最理想环境下调结构),党最终是不能忍受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家都是一边急行军一边啃窝头的,到你怎么就不行了?说不好听点,你到底是换鞋还是打混?

        那么,你今天怎么抓外贸?老实讲,能维持旧貌,维持原状,留住老的(制造业三资)投资,已经是上上大吉,但基本做不到也。

        二,大家都知道纪录片《超级中国》,用英文讲,就是super China,实际是“super power China”,这个Power,是什么?买,肯定是Power,顾客是上帝嘛。但卖,做到规模了,也是Power,店大欺客,旅店是卖服务的,怎么就能欺负住客了呢?买和卖,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平衡的,那么卖的Power,在功率上讲,应该和买的power,是抵消的,只是以前白白浪费了,就像一条河流了千年,你不建水坝,那些(水力发电的)电能不还是白白流走,水漂都没见一个?

        抓外贸的手段很多,就是政策工具箱里还有一些工具。但“主动影响出口流向,兼并/重新配置卖方话语权”,中国政府似乎还没有想到过,以前一直是放鸭子,市场自行调节,企业们能卖得动就好。

        这个“主动整合出口力量”,国内用什么政策工具,就不违规,不在国际上触犯众怒,这是专家们的活儿,我插不上嘴。“稀土配额制”,不就是一个例子?

        但不去整合,肯定是浪费了很大一块推动出口的“正能量”,这个我可以肯定。而且这个搞好了,还有效配合了大宗货物进口,保障了进口的安全性。

        三,从<巴塞尔协议>的一步三折可以看到,不是东西越新越好,很多外贸产品也是如此。很多轻工业品,不需要产业升级/技术革命,你拉倒吧,只要认认真真做好,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现在这些制造设备足够用了。举个例子,五金产品,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但中国产品的品质不如美国名牌,为什么?因为在北美,建筑施工里面细分,有木工,有泥瓦工等,这些人对同一件产品(比如榔头),使用强度差异很大。北美名牌的榔头,不管用在哪个工种,都不会崩口子,这就赢得信誉了。这些名牌榔头,也是中国生产的,可见在同样的设备/材料条件下,客户购买意向不同,产品也就不同,跟产业升级不升级,企业转型不转型,创新不创新,没有关系。日本大批为大制造企业配套的微小企业,20来年没有成批更新设备,难道今天日本的终端产品的品质下降了?

        从这点来讲,厉先生这套“唯结构调整论,唯技术创新论,唯转型升级论”,是不全面的,书斋里出理论,容易这样,搞出一招,激动得很,认定能治百病。说起来您也下去看了,也接地气了,但跟长期在产业界工作,那个深度是不同的。

        我们吃饭的碗,2000年来要不要创新?卖碗的店换成淘宝,跟做碗的厂,关系不大。柴米油盐,很多生活必需品都是如此。外贸制造业只负责造碗,不必苛求创新到什么程度,要看实际的市场需求。搞企业,搞产业,是做实事,四面八方,各种工具各种办法都要上,有利于大方向就行;老板椅可以坐,小马扎也可以坐,舒坦就行。现有的东西不要轻易否,老土的东西不要轻易否,到巴塞尔III不是又绕回来了?治大国若烹小鲜,“唯新路论”,本身就是断了自己很多小路/近路/土路/后路。忙总对现总经理的态度,我是不赞成的,但他说的话,未必每句都是错的------搞理论的站在岸上,他泡在水里,水性不好早淹死了。”三句话,必有我师”,老资格如厉先生,也要秉持开放和谦虚的心胸吧。

        • 家园 然而你没有看懂厉以宁的意思

          一,今年中国外贸出口形势非常严峻

          是的,所以要结构改革

          党最终是不能忍受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家都是一边急行军一边啃窝头的,到你怎么就不行了?说不好听点,你到底是换鞋还是打混?

          还真的就不行了。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人变了,还在想过去二十年好好的怎么就不行了这说明后知后觉啦。

          我插不上嘴。“稀土配额制”,不就是一个例子?

          因为

          今年3月,世界贸易组织裁定,中国实行的稀土出口管理措施不符合相关世贸规则和中国加入WTO时承诺。
          所以
          实行16年的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管理在2015年初正式取消。

          说到底考试不行就靠作弊是不会成为学霸的。你的出口战略,无非是拿中国人的钱去补贴外国(但是我知道你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和你什么名目没关系,只看最终结果,你打着助学贷款的旗号去送钱,那还是出口补贴)。这对世界都没有好处。

          但是西西河就喜欢这个,我也很无奈,继续吧。

          举个例子,五金产品,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但中国产品的品质不如美国名牌。

          远远比这个复杂。中国的未来在第三产业,现在要从制造业上挪开视线,中国正在面临极速的老龄化,将来没有年轻人在工厂干活了,必须要把工厂搬到其他国家,而中国人,只做技术和管理。

          这不是明年后年的问题,这是2035年中国是怎么样的问题。

          世界变了,思想也要变。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现在行不通了。结构改革是非常困难的。日本为什么老是经济起不来,结构改革这个坎迈不过去。反过来说,如果还在想我当年怎么怎么样,那日本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我知道你们都爱实体经济-----

          你的方法的确二三年内有效,加加码打打官司扯扯皮,能撑个五年吧,但是后面呢?怎么办?我补贴不够,我加倍补贴,我三倍补贴,退出世贸大打贸易战?

          就算全世界人民都原谅不遵守规则好了。

          请你思考下面的现实

          2010年到2050年,我们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4亿缩减到7.1亿。

          到2030年45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四分之一,劳动力整体老化。

          再请考虑下环境污染,能源消耗。

          除了把问题又拖了三五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然而改革的最佳时机错过了,看看日本。

          -----现在知道朱镕基大魄力大手笔大勇气了吧-----

          通宝推:渔儿漂漂,
        • 家园 巴塞尔协议III科普

          巴1确定资本构成,划分资产风险档次,把表外业务纳入监管,确定最低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

          巴2引入最低资本要求,引入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

          巴3严格资本要求,建立国际统一的流动性监管框架,加强市场约束和公司治理,缓解银行顺周期性,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关联风险。

          都是为了回答你们提出的

          现在很多银行资产,到底算资产还是负债,算优质资产还是高危资产,都不那么黑白分明,你怎么统计?

          但是你又要

          《巴塞尔III》对大型银行的放贷能力有所压抑,肯定要给人家一点回报和安抚,留个眼透气嘛。

          那只能说,又要赚钱又不冒风险,这种事情请叫上我。

          另外我不知道哪里巴3倒退了,资本充足率要求是实实在在提高了。2.5%和1%两项附加要求也加上了,一级资本充足率也提高了,资本定义也严格了。你又要防范金融风险又要放松监管,那是不 可 能 做 到的

          • 家园 加拿大财政部对五大商业银行提出要求

            要各家摸一摸底,报上去。结果头几家都拒绝,只有排名靠后的一家为了争先进,勉强答应试试。

            五大银行实质上都是央企,不是要故意对抗总理,而是实际操作上确有难度。具体到银行里每个客户的私人理财帐户,都很复杂,不可能靠“大数据”由电脑划一操作,必须靠手工去每个帐户鉴别。这等于高考时,临时需要大批有资历的老师去批阅语文考卷(因为不是全部选择题,不能依赖电脑阅卷),这是巨大的人力成本支出,况且还不一定找得齐人。

            更要命的是,目前阅卷没有鲜明的对错标准(或者说标准随时会变),所以各大银行知难而退。对各银行来说,这件事最后硬着头皮也是要办的,能拖先拖几个月再说。

            金融业已经过于复杂赌性过重,不是为了私利,谁肯那么呕心沥血去弄明白?所以官僚们永远会慢几拍。王常委管过中金公司,虽然不必亲自实操,至少看见过满地猪跑,跟大摩那个绰号“巴顿”的亚洲区总裁经常对拍桌子,算是唯一有“身在贼营”白区资历的领导,万一将来有大事,他大概齐就是中国的保尔森了。

            现在所有国家都是坐在火山口上,勉强维持着纸糊的“政府管治”,金融业尤其如此,巴塞尔就是那张最鲜艳的大红纸。原来普通群众寄希望的是“撒旦的善意”,即这帮豺狼总不会把世界彻底玩毁,经过2008一役,领袖们都绝望鸟:金融贪婪绝对有能力毁灭人类文明。

            这个领域,我们不是实操的,是在瞎子摸象,任何科普文字都说不完整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