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茗谈147:智慧的七根柱石 -- 本嘉明

共:💬446 🌺3908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句话真是莫名其妙

            你知道不知道,在《劳动法》下,每解雇一个工人,必须按工龄补发遣散费(每年合一个月工资)?

            这是保护劳工的规定,有什么错?就算一个工人工作了三十年也不过两年半的工资而已。剥削了人家几十年的剩余价值,到头来把人家一脚踢开的时候连让人家暂时过渡的遣散费都没有,还有良心吗?

            就算是在美国,虽然联邦劳动法没有规定要给遣散费。但很多州都规定要给数目不一的遣散费。而在企业倒闭时,破产清理优先顺序里,员工未付工资和福利也是高于债主和股东利益的。而美国大多数的大企业都设有遣散费,在解雇员工(不是员工违规被开除的情况)的时候都会偿付这笔钱。这笔钱本身也不是完全由企业来出,而是企业保险或基金的一部分。

            • 家园 我没有说这是错的

              但这代表着企业必须准备一笔数百万元的遣散费,即便关门,也要这些善后费用。

              那么,如果有机器人,也不怎么贵,你会不会用机器人最大限度地取代工人?

              中国的中央级别产业政策,唯一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就业。大批机器人上岗,不是和这个首要任务冲突的吗?中央考虑过没有?怎么平衡?这才是我的疑问。

    • 家园 【原创】川总需要一个敌人

      我在上一个帖子 (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4226180) 里谈到川总的政策走向。从他的内阁组成来看,川总就任后的政策走向将是优先降低或废除各类环保规定,削减福利,反移民,反最低工资,反公立学校。这些“松绑”的目的是降低政府开支和削减人工成本。川总要制造业回归,不降低美国的人力成本,跨国公司是没兴趣陪他玩的。而使用高盛出身的金融掮客为财长和商业部长,则是为了使用非常手段(例如让股市“熔断”几次)来消灭量化宽松造成的流动性以造成国债下降。

      然而,仅仅这些并不足以让制造业回归美国,也不足以振兴美国的经济。美国制造业回归最大的障碍是人力成本。即使川总削减福利,反移民,反最低工资为各大公司“松绑”,美国的人力成本仍将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

      自小布什到奥巴马实行的策略是直取中东,扼住世界能源的咽喉,通过人为提高能源价格来提高美国以外各国的制造业成本和运输成本从而迫使制造业回归美国。这个策略在初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高企的能源价格同样压在美国国内(虽然美国国内的能源价格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高能源价格同时又给了俄罗斯巨大的利润使之在普大帝的治下逐步恢复实力。十六年以来,随着中国在能源市场上四处出击,能源做为遏制中国的手段其效用大为降低。

      面对中国巨大的制造业能力和上升势头,美国开始了扶植中国以外制造业国家的策略。其中又以印度为主要扶助对象。下图是2000 到 2015年美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的统计:

      点看全图

      对比同期对中国的投资:

      点看全图

      可以发现在2000年美国对中印直接投资的比例约为 4.7 : 1, 而到了 2015 年这个比例下降为 2.63 : 1。同时,印度不失时机得在前两年推出“印度制造”的口号意图成为制造业大国。美国则在近两年一直占据对印度直接投资的首位。其扶持印度,对抗中国之心昭然若揭。这和美国当初扶植中国对抗日本制造业如出一辙。

      然而,这个策略虽好,仍然是有缺点的。一是缓不济急。中国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印度。二是印度缺乏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得外国投资往往不能取得如期成效。例如指责中国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往往说其工程是豆腐渣工程之类。但印度的政府却腐败到了连豆腐渣都吃得一干二净,投资被全部贪污根本没有工程造出来的程度。要把印度扶植为对抗中国的对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主要的问题是扶助印度并不能解决美国国内就业问题。即使用印度打败了中国制造业,不过前门驱狼后门进虎而已。这已经为过去三十年的经验所证明。当初日本的制造业压得美国喘不过气来。而扶起中国后,日本是完蛋了,但中国变成了比日本强大十倍的巨无霸。在日本“买下美国”时期,美国国内仍然有完整的轻重工业体系。而到了“中国制造”,美国国内已经没有完整的轻重工业体系了。

      那么在此情况下,美国的策略是什么呢?从到目前为止的表现看,川总本人其实只是一个表现欲极盛的大嘴网红。他的内阁选择和治国方略其实都是出自他所谓的“首席谋士”班农之手。

      班农否认别人给他的“白人种族主义者”的称号,自称是“民族主义者”、“贸易保护主义者”。其经济和政治策略除了上述的废除各类环保规定,削减福利,反移民,反最低工资,反公立学校,等等“松绑”政策,还包括提高关税,建立非关税壁垒,打贸易战等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然而搞贸易保护主义对于现在产业空洞化的美国极易造成物价飞涨、通货恶性膨胀。而被断了财路的各路大佬未必就肯卖川总的账。到时候制造业没有回归,美国经济就先崩溃了。

      那么如何才能迫使大家接受贸易保护主义呢?

      这就需要为美国制造一个敌人。

      所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美苏争霸时代,美国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与苏联争霸中去。不论是核武器军备竞赛还是宇航计划或者常规局部地区战争,都要求美国必须拥有一个完整的轻重工业和科研体系。同时美国的产能在美国势力范围里内循环。于此同时,在意识形态上全国高度统一,以反共反苏为第一目标和政治正确。像什么同性恋、堕胎权之类统统都是细枝末节。

      自苏联崩溃后,美国成为独霸。没有一个国家会正面挑战美国的独霸地位。虽然美国仍然不能完全说一不二,但各国最多只是在暗地里给美国下绊子,设圈套,例如让美国陷在中东这个泥潭里面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上下自然产生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思想。自冷战结束后,美国从一个能上月球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连载人飞船都没有的国家。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倒退。

      因此,对于美国极右翼来说,为美国制造一个敌人是当务之急。但是这个度又要掌握好,不能真的搞出一个核大战来。因此,川总还没上台就横挑“一个中国”原则,要和俄国重开军备竞赛等等“匪夷所思”的“幼稚举动”也就可以理解了。

      选择中国作为“新冷战”的对手对重建美国制造业最有利的。中国虽然是核大国,但只有有限报复能力而没有全面报复能力。中国虽然是经济大国,但还没有准世界货币铸币权。中国虽然是军事强国,但常规武力还足以自卫无法远投,无法和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直接对抗。

      所以美国必然会选择中国作为“新冷战”的对手,同时拉拢俄国保证俄国不会为中国提供全面核报复的保护伞。如此,第一可以名正言顺得对中国实行贸易制裁,提高关税。同时断绝中国在欧美的外贸市场,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欧美经济内循环。第二则势必树立起美国必须发展国内制造业的共识。出于军事目的,这些制造业必须留在国内,从而解决美国的国内就业问题。再辅以扶助印度替代中国为美国生产廉价轻工产品。则重振美国经济也不是没有指望。第三则是再一次为美国人树立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共同敌人以统一思想,树立共同奋斗打败敌人的目标。

      但是,这一切虽然在纸面上看上去很美。但归根到底的问题还是川总有没有能力在美国中期选举前的两年内将其完成且不会引发恶性通胀。时间对于川总是很不利的。不但有中期选举的两年限制,还有七、八年必来一次的经济危机。如果川总选择让高盛掮客们操纵股市来消灭美债,那么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很可能弄巧成拙,彻底引爆美国的经济。

      七伤拳不是那么好打的。

      通宝推:脑袋,otto,乔治·奥威尔,parishg,人在旅途,渔儿漂漂,mezhan,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逻辑分析比较靠谱但是也有几个硬伤

        美国的制造业回归依赖于把中国树成战略敌人的策略,这个不错,不过中国毕竟与苏联不同,一是中国不像前苏,缺乏有力的意识形态,从思想上很难实行这个战略转变;美国都知道是宗教立国,中国的文化从来就没有被西方当作对手正眼瞧过,你让他倾全国之力,这个说服力不够。

        二是中国人身段软,从前些年的消气外交,到中国的改开以来的政治宽松,实际上实行的资本主义立国,也彻底颠覆了共产政权专制的一贯形象。不论近年国内五毛中宣如何卖力,整体上看中国的民族主义喧哗仍然是个笑话,没有伊斯兰原教旨那样的震撼力,因此从威胁论角度上讲,也很难提高说服力。这中间的例外是习大大同志,这个人倒是不太符合改开三十年来的节奏,很可能给美国有可趁之机。

        三是印度这个国家,如果作为川普战略的一环的话,恐怕要掉链子。中国的崛起与中日的对抗,是有历史的。日本的文化根子在中国,中日的民族文化精神来源,基本上是同源的,因此日本可以做到的,中国人假以时机,可以预期的到。印度则不同,不但文化不同质,也不一定就不能成为制造业大国,关键是没有这个先例,从投资的角度讲预期性太差。反倒是东南亚诸国还还一些。

        但是川普的制造业回归仍然需要一个衰败的东亚作为催化剂,否则短时间内难度很大,一个打烂的或者收到动荡影响的东亚制造业,自然成为回归美国的契机。倒退的话,我倒倾向于认为不一定是美国要把中国树成战略敌人,这个必要性不大,西方包括美国只要从舆论上这样做就可以了,战乱很可能是东亚包括东南亚自身内部开始的。

        而在东南亚有这个体量于中国较量的自然没有,因此美国的支持与介入但是又不能与中国全面对抗,这是很需要懂一点脑筋的。而且一个不利因素是东亚及东南亚今年受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红利影响,人民普遍不好战而向往奢华,这与中东与东欧的战乱基础不完全一样,因此在东亚制造战乱难度还是很大的。

        因此,唯一可以让人忘却奢华而嗜血拼命的,中国的民族主义是一个有利因素,东南亚的伊斯兰是另一个来源,都是可用之才。而美国需要做的,只是打开他们的胃口,然后做出示弱的样子引诱他们对周边扩张的行为,同时在舆论上不间断的刺激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在周边印发战火,其他国家想不好战也没有选择了,不但美国可以堂而皇之介入,而且还有选择在幕后与幕前的自由。

        因此,中国网上今年开始的一片南海喧哗,与近年的几次民族主义热潮,应该都不是巧合,难说有里应外合之力。有些人傻了吧唧的在那里还在公知短公知长,真正的第五纵队恐怕这时是以最彻底的五毛面目出现的。

        今天正在看那个英国人拍的中美开战的纪录片,《The coming war on China》,可能是英国人看的更清楚吧,或者别有用心吧。历史从来不可精确预测,但是大致走向倒不一定非得在窑洞中才看的明白,除非被利欲迷住眼,一般人都可以看的清楚的。这个片子在揭示中美对抗上没有太多新意,但是倒是第一次重视了一个问题,就是西方传统上对中国的不了解,或者不屑于去了解,是造成中国现在被西方是为威胁的一个来源。换句话说,这其中存在许多西方对中国的误解,而且是从近代史以来逐步构建起来的,比如西方与共产的对抗等,中国都是被牵连的。因此真正的中国,始终没有机会被西方正视,直到今天。

        一个崛起的中国不能为世界带来贡献,而是被视为一个必须遏制的威胁,这不是中美夺取老大老二的问题,而是一个历史的悲剧,对中国对世界甚至对西方都是悲剧。我想英国这个片子的目的至少这是其中之一吧。

        • 家园 了解只是为了更好的对抗

          中美之间了解就能解决问题吗?第一次大战的时候,英国国王,德国皇帝和俄国沙皇是表兄弟。这还不够了解?那么为啥最后打起来了?无非是利益冲突罢了。

          世界资源是有限的。世界实际上已经被瓜分完毕。中国的崛起意味着对现行世界分配秩序的挑战。观海同志早就说过如果中国人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几个地球的资源都不够。关键是这两个国家现在都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必然走向帝国主义。

          人类的出路在于走出地球。但是资本的尿性永远只盯着眼前利益。谁都知道和平比战争好。但是如果不能主宰世界而赚取超额利润,资本就会选择对抗和战争。川总的策略无非如此而已。

          实行起来借口多的是,如果要搞冷战,搞点摩擦然后高调宣布制裁就是了。如果要搞热战,世界各地的热点足够了。

      • 家园 说的非常有道理,美国需要一个新的敌人

        老兄说的非常有道理,川普需要为美国找到一个新敌人,他所依靠的那一派力量需要为美国制造一个敌人。

        其实,换位思考,如果我们都是美国白人,就现在这样的局面,面对中国这样体量的制造业大国,怎么办? 仅仅靠贸易保护主义,靠高关税,靠吸引嗜血的资本家们良心发现回国投资,仅仅靠经济层面的竞争?

        不仅仅是川普和那一派力量为美国制造一个敌人,实际上,是美国这个国家需要一个敌人,美国人民也需要一个敌人,如果不重开新冷战,还有其它消弭内部矛盾团结一致对外从而挽救美国国运气势的办法吗? 跟一个核国家热战吗?

        河里的分析很多,个人学习后的体会就是: 美国想纯粹通过经济上的手段很难甚至不可能扭转局面,所以不可避免要通过其它政治军事外交手段全面对抗,幻想中美下一步矛盾和斗争能够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也许是不切实际的。 美中之间的新冷战,也许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的中国体量太大,已经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努力躲在欧洲俄罗斯后面了。

        天时、地利、人和, 现在的美国虽然都欠缺,但是,新冷战一开,以美国的宣传洗脑功力,有可能迅速收获人和,再辅以拉拢胁迫中国周边国家,建立环中国的军事基地群,站稳地利,剩下的,就是静候天时,也许不用等太久,中国国内各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就可能被集中引爆,30年来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有可能集中爆发。。。

        悲观地想: 和平时代也许走到了尽头, 我们已经享受了太长的和平,也许不应该再对未来的和平继续抱有幻想。

        新冷战的大形势下,海外华人日子恐怕不好过啊。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没有那么复杂

        他根本没有能力一次做那么多事情,得罪国内外那么多势力。

        唐纳怆可以做的,是:一,企业松绑(主要是减税);二,做一两件“大快(白)人心”的事,惠及少数白人,去去社会的戾气,使得还没有受惠的其余白人,普遍对他抱有幻想。

        中国的发展,不靠外债,因此企业的税负(包括“不是中央同意开征的,各类地方性费用”)是主要税基,是发展的资金源(另一个资金源是挪用国民存款,超发货币就是主要方式)。所以企业的负担是减不下来的。

        而美国有“寰球铸币税”,也敢大举借外债,所以真要痛下决心,是可以对企业减税的,减税后国库收入流失,靠举债填补个几年。

        就是说,中国是没有野路子横财的,美国则有横财支撑,两家斗富(军备竞赛等等),未必一定是中国赢。

        至于美国劳动力成本高,从提高劳动效率等等很多方面看,美国有机会用“(人员)少而精”的方式,把本土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竞争力补强,怎么做的细节我就不多说了,肯定有办法。当年罗姆尼竞选时,共和党的智库应该有点准备了。

        现在全世界很多人,非常轻视唐纳怆,这种轻敌的心态,作为最最“临深履薄”的中国,切不可有。

        通宝推:otto,ccceee,
        • 家园 减税是九转还魂丹?

          如果真这么有用,为啥不早用?为啥别人不用?

        • 家园 减税是没有用的

          美国的企业税对于大企业来说几乎为零。像GE、苹果之类的大企业几乎是不交税的。川总本人也不交税。可也没见他在美国国内多建几栋大楼之类的。

          美国的公司税率理论上可以达到39%。但实际上没人真的付这个税率。各种优惠减税政策到处都是。最终结果是2015年美国公司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例从1952年的32%降低到2015年的11%。如果看一下美国的税收比例构成,个人所得税的比例变化不大,1952年为42%,2015年为46%。变化最大的是社保税和增值税,分别从1952年的10%和13%变为34%和3%。

          如果真要减税,毫无疑问应当削减比例最大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税。但社保税理论上动不了(实际上我认为完全没必要征收,但这是另一个问题了。)而最合 TOP 1% 口味的就是削减个人所得税了。

          问题是美国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减税之后 TOP 1% 必须把这部分钱投入美国本土经济。川总本人也不会傻到通过这种法律。即使通过也是没法执行的。所以越是减税,其实反而越是造成资金外流,产业进一步空洞化。

          共和党这招减税在里根时代能有一定作用是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完整产业链仍在,同时没有投资国外的渠道。苏东国家无法投资。日本,欧洲是竞争对手,而且人工并不比美国低多少(工资低但福利高。)亚洲当时中国印度等等的市场和投资环境还不完善。

          到了今天内外环境已经完全变化。如果还搞这招却不辅以新冷战,那就是抱残守缺刻舟求剑了。如果美国的极右翼都是这种水平,则美国就真没指望了。

          通宝推:脑袋,年青是福,
          • 家园 里根减税是以高通胀为代价实现的

            如果没记错财政赤字增加了一个量级。我有同事第一次买房子就里根时代,房贷利率17%。其余各种贷款利率可想而知。

            现在川普真想重复里根政策,财政赤字再去增加一个量级?里根时代已经造成产业外逃空心化,显然这种利率下除了金融炒作实业不可能有竞争力。还是川普再让产业外逃一批,美国制造业彻底成为高阶无穷小。

            • 家园 【原创】不是高通胀而是高额赤字

              一般来说,经济衰退伴随通货萎缩。但里根的前任卡特时期却是经济衰退加高通胀。称为“滞胀”。

              这并不是从卡特开始的,而是从尼克松时代就开始了。1973年,通货膨胀率1月份是3.6%, 到7月就翻了一倍还多,到11月更是到了8.7%, 此后一路上涨,到1974年7月达到11.5%。尼克松8月份因水门事件下台。水门事件的深层经济原因在此。后来福特败给卡特的原因也不仅仅是他赦免了尼克松,而是经济情况继续恶化。1974年11月通货膨胀率达到12.3%。此后虽然下降,75年上半年但始终在9%-12%之间徘徊。

              卡特上台后经济略有好转,但滞胀仍在。到1978年年中再次逼近8%。此后一路攀升,到1979年11月达到13.3%。所以里根上台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选民对卡特失望。

              里根执政的前两年继承了卡特时代的高通胀,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14.8%。里根对应的办法是搞赤字经济,以军工开支作为经济火车头拉动内需,最后在1983年初成功将通货膨胀率降到了3.7%。此后一直维持在不超过5%的水平上。

              对比尼克松和川普,可以发现这两人有很多共同之处。尼克松的经济政策有所谓的“尼克松振荡”。主要策略一是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美元和黄金脱钩,另外提高关税保护美国国内企业,同时冻结物价和工资90天以保证平稳过度。这当然断了很多人的财路。他被水门事件搞臭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对外政策来说。尼克松虽然结束了越战。但前期表现出来的却是所谓的“疯子政策”,极度好战。他下令进攻柬埔寨,扩大了越战对象。而在1969年,他下令美军在全球进入一级战备,让战略轰炸机带着热核武器在苏联边境附近巡游,做出攻击势态,向苏联表示要打世界大战,打核大战。

              所以当时世界舆论对尼克松的评价也是“unpredictable”(不可预测)。但后来的一系列事实表明,苏联和越南没有被尼克松吓到谈判桌上来。而尼克松放了这一连串烟幕之后却屁颠颠得跑到北京去朝觐太祖去了。

              所以基辛格对川普的种种“出格”举动毫无反应。盖老人家早几十年就见识过了。那次差点世界就毁灭了。

              川普是不是准备复制尼克松的“疯子政策”?很难说。尼克松搞“疯子政策”的代价是美国经济衰退,陷入高通胀。自己则身败名裂,灰溜溜得下台。不过他也成功得把美国从过度对外扩张里拉了出来。结束了越战。

              搞这种战略撤退,以尼克松之老成干练还差点搞成核大战。一叹。

              通宝推:年青是福,
              • 家园 高赤字花钱,只会引起物价上涨

                真正原因,是邓放弃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美,使美国军事支出增长速度降低。美国财政赤字,并非来自宣传的军事上开支大增,而是增加对老百姓补贴。

                • 家园 【原创】所谓的里根经济学有四条

                  所谓的里根经济学有四条:

                  1。减少政府开支

                  2。减免所得税和财产增值税

                  3。减少政府监督为企业松绑

                  4。抽紧银根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这四条中,政府开支不但没减少而且大为增加。里根通过增加国债来应付开支。国债比例从1980年的七千亿美元增长到1988年的两万亿美元,几乎增长了三倍。而军事开支是其中增长的大头。下面是美国1950至2010年军费开支占GDP比例:

                  点看全图

                  这里可以看到里根上台后军费开支迅速上升到 GDP 的6%。这绝对不是军事支出下降的表现。通过增大政府开支,尤其是军费开支,里根成功得拉动了内需。当然,这是在美国当时仍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的前提下完成的。

                  所得税率和财产增值税率大为降低。这对富人有利。例如最高所得税率从70%降低到了28%,财产增值税率从28%降到20%(里根之后又继续降低到15%)。里根的理论是富人减税后可支配收入增加,则富人会加大消费和投资从而刺激经济。我以前说过,这个理论的致命缺点是没有任何规定说富人必须要消费或再投资,也没有规定富人必须把钱花在美国。但在里根时期,由于东西方冷战和各国投资环境的限制,美国国内尚保存完整的产业链,在西方,富人的确没有比美国更好的投资和消费选择了。所以这的确对美国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造成的长期影响是美国开始加速两极分化。罗斯福时代开始的抑制富人,通过税收来重新分配财富的政策正式告终。可以说美国现在的 TOP 1% 在里根时代得到了巨大的养料。

                  为企业松绑其实里根没干多少。主要的松绑政策都是他的前几任开始搞的。里根毫不客气得把它们据为自己的功劳。这些松绑政策的效果不一。但对华尔街的松绑是共和党的最爱。于是在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崩溃,道指一天掉了22%。这在当时是自1929年股市崩溃后最大的一次崩盘。西方其他股票市场受其影响纷纷雪崩。虽然不久股票回升,但西方各国深受其害,纷纷在几年内进入了衰退,这最终导致了老布什时期的美国经济衰退。

                  抽紧银根这件事里根干得还不错。他和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Volcker)合作,顶住了当时来自左右两边的压力抽紧银根将通胀率稳定了下来。当然,代价是当时的美联储基准利率高达20%。而当时的10年国债率只有15%(也就是说,理论上美联储不应当买国债,因此货币发行量降低。)当时银行利率极高,闹到没人敢贷款消费。结果汽车销售商抬着装满积压库存汽车钥匙的棺材向沃尔克抗议。

                  里根经济学归根到底还是凯恩斯主义的一种。能在当时起作用,还是因为美国当时有完整的制造业。政府增加开支并减税辅以合理的金融政策的确是可以救一时之急的。但从长远来看,里根经济学抛弃罗斯福-约翰逊资本主义的财富再分配原则,从而造成美国迅速两极分化,为现在的美国贫富对立和撕裂埋下了种子。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里根经济学与里根时代成功并无直接关系

                    参见 里根时代成功原因与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 -- 西西河

                    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4199089

                    所谓里根经济学,只是骗人的工具。

                    我说的是美国军费增速下降,并非说不增加。另,你的数据是从那儿来的。数据来源很重要,网上和媒体上误导数据太多了。我一般引用美国经济分析局,参见bea.gov

                    • 家园 这个就是BEA的数据

                      我说的是美国军费增速下降,并非说不增加。另,你的数据是从那儿来的。数据来源很重要,网上和媒体上误导数据太多了。我一般引用美国经济分析局,参见bea.gov

                      里根时代军费开支猛涨并不是什么秘密。数据在美国各政府网站上都有。美国总统每年的政府报告里会附加历年统计数字,这些都是公开的。

                      你要BEA的数据,可看下图:

                      点看全图

                      此图显示里根时期(1980-1988)军费占GDP的比例上涨。我原文那张图不过把里根时期标注得更明显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