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怕富不怕穷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7 🌺36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似曾相识

          以下又要长篇胡说了。

          早先的好多帖子和回复,其实都是这件事情。也就是通过规定本质,绝对化现象,形成一种结构,而这往往是二元对立。

          最典型的就是性别问题。

            

          男/女人的本性如此,所以男/女人只能如此。

          就像之前回复的:

            

          比如,将男女关系或者男性问题归结于生理因素,将某种建构作为本质,强调多种因素的构成,唯独漏掉主观选择的可能,进而只有一个结果——

          结果就是女性只能选择远离,比如“所有男性都会家暴”。男性可以合理的推卸责任,比如“那只是生理(无法控制)”。

          进一步讲,这种看法只强调了人的动物性,男女之间就只剩下丛林中的捕食关系。女性除了躲着男性,还可以成为“男性”,获得猎食的权力。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但问题是,这种理解和真实经验是不符的。再怎么灌输也总会有人发现问题,并拒绝这种立场。又或者模糊地认识到不妥,将其悬置,只是作为一种(讨论的)可能。所以并不担心“好”的缺席。

          只是孩子是没什么能力分辨的,成年人也没什么精力去区别的,发现和解决也总是需要时间的,中间的浪费和错失就不重要吗?

          更何况这些专家,多半是收了钱的。

          ---

          结构思维还会有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意识到至高善存在的同时,也规定出了逻辑上的对立面(不管是否同一级别的陈述),这个对立面,同样可以作为一切意向性活动的基础,进而陷入所谓的“善与恶的永恒斗争”。最早回复编号兄的就是这种“永恒结构”。

          然而善恶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就像孟子的性善,是先天固有的发展可能。而性恶,只是社会现象,是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简单地说,善是自然的,恶是社会的。即便恶的基础是某种天生的生理缺陷。不是非善即恶,而是明知故纵方是恶。

          表达的很不好,意思是说,善和恶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标准,不是非此即彼。也不能双遣而无极。向善是一场没有终点,永不停歇的运动。

          进而,问题并不是恶,而是善。比如否认最高善的存在主义、拉平最高善的多元主义(这不是说善是唯一的)。或者把善想的太容易,毫无想象力,甚至无法理解。这点在日常思维和文化工业里表现得淋漓尽致。相比之下,对于恶的可能反而是花样出新。

          太容易……就是懒惰。没有认识基础却想当然以为费力,觉得只要把握了对立……只要不恶就是善。然而那可能是一辈子都不会有可能的事情。是说,善对于个人是调适性的东西,不是参与某种绝对。(而意识形态的功能是,告诉你这样是对的。)

          又胡扯了许多。简单说,不需要知道善是什么,追求什么,只要反抗了就是善。也就是善的缺失——为反抗而反抗。

          没有什么比这容易了。

          ---

          自己还是个书法家、大文豪

          我觉得这才是大问题……可以观察到古代所有思想家,基本上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而现在已经完全脱离……人们学的是什么?欧式文法,啰嗦冗余的新白话文?还是用外国人名学汉字的假造故事?

          语文是一切的基础,可以一通百通。不只是表达能力,还是理解,是为生民立命、是塑造生命的品质。粗陋的说,就是小学通义理,内在启明性。

          然而现在都是什么东西?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语文没学好——本人的回复。

    • 家园 我们不相信的那些故事

      我小时候听我妈说,有个人懒到了极限,他妈出门前给他在脖子上挂了张大饼,没曾想他只把嘴边的饼给吃了。等他妈回来,他已经饿死了。

      我不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我曾经认为这故事比童话故事还要离谱。

      我认识一个熟人,天天抱怨“文凭压死人”,因为他是个中专生,评级加薪都没他的份。其实现在弄个XX级文凭,只是要费点功夫,花点钱。这个熟人十多年“专注”于抱怨,就是不去弄文凭。

      有个佛经故事,说有一个人吃了三个馒头吃饱了,吃饱之后大发感慨:“早知道是这样,就不必吃前面两个馒头了”。

      我第一次看时,已经有了经验,所以没有笑。但读完大笑的人,恐怕不少。这些大笑的人,自己就是这样,一边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边后悔自己前面走了弯路。

      一个人去买瓦,结果瓦让驴给踢破了,他反而觉得驴比瓦有用(厉害)。

      这也是一则佛经故事,我读时也已经有了经验。仍然是有很多人读了之后大笑不止,一边崇拜希特勒厉害。

      一叶障目这个故事,第一次读时,我不相信。

      掩耳盗铃这个故事,第一次读时,我不相信。

      刻舟求剑、削足适履、皇帝的新装……第一次读时,我都不相信。

      这些故事都是真的,并且自己就干过。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人不学,不知义。不学习的人,一定是“不相信什么”,一定是“相信什么”。这其中,最为要紧的,就是一个不学习的人,一定不懂人——“我”是不是人?

      我后来学“乖”了,每当我冒出不可思议之感时,便要自问:“是谁在思?难道不是自己?既然如此,难道不是自己想错了?”

      我后来想,编这些故事的人,应该是高手。他就是要编得如此离谱,要不然你不会记忆深刻。为什么要让你记忆深刻呢?希望你悬崖勒马啊。

      让人记忆深刻,是门学问呐。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西方人喜欢把重要的事,刻在石碑上。中国人呢?中国人是写在纸上的。这俩有什么不一样?

      刻在石碑上,好比一个人吃一顿能管一个礼拜。写在纸上呢?好比一个正常人,一日要吃三餐,天天如此。

      哪种方法适用于人类?显然是后一种。为啥?真的需要解释?好吧,那就解释一下。

      你吃一顿能管一个礼拜,你搞不好就忘了去干活了,等你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对吗?

      你天天都要吃饭,你能忘了要干活吗?

      所以说,中国人的祖宗是大智慧,懂人呐。

      我是长大了之后读了一些书,才知道古人的学说是如何流传至今的:每一朝每一代,都有一群人,专门抄书。有官办的,也有私家的。专门抄书,这活,不是人干的。好比你看打字员,他就很痛苦,因为他完全是一台机器。有这么多人,把自己当成机器,古人的学问,才传承至今。只能说明,中国人懂事,尽义务,担责任。

      我知道 了这件事之后,就不好意思吃喝玩乐了。人家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去哪涌泉呢?做为一个人,我不能知道了之后,还没脸没皮的假装啥也不知道吧。

      周处以前不知道 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结果村里人听说他死了,那叫一个高兴。他回来一看,就知道自己活错了。这叫无知。

      有的人,那就不一样了。比如人家跟他说,你不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不如你绣个花体验一下,他体验了之后便说:“我他妈的再也不绣花了。”这叫无耻。

      我其实一开始是颇感震惊的,我没有想到,一个人可以无耻到这种程度。后来还得承认自己想错了,有的人,他的无耻程度,需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才有可能沾点边,要不然,你下巴都能惊掉的。

      一个人,无耻到了一定程度,他必然是不会学习的,学,也学不会。为什么?学习,总是要跟着前辈学的。然而无耻的人,想着自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回头又从石头缝里蹦回去,就跟躲猫猫一样。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虚心跟前辈学习呢?这是其一。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 想得到,前辈当中也有歪嘴的和尚呢?

      稍有良知的人,必然是肯学习的,也必然是多少会学习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不需要别人多说,他就知道 ,学习是义务,也是责任,他是前辈的后辈,他是后辈的前辈,从前辈到他这里,他得学对,从他这里到他的后辈那里,他得教对。他当然谨慎,他当然严格。这都是必然会发生的。

      我个人,不排斥这些无耻 的人。并且我还发现,这样的人,总存在,就跟每天要吃饭一样提醒我得干活。这是好事啊。难道不是?依我的想象,有外星人,在地球上放了一个无形的巨石。某个时间点,这巨石就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蹦出好多人形生物,然后这个缝就给关上了。过了一段时间,石头又裂开了缝,这些人形生物就从缝里蹦回去。外星人估计是掌握了什么黑科技。

      你又不相信了吧?哈哈哈。你肯定不相信这则故事的。

      • 家园 省事

        没良心的人,他不想尽义务,不想担责任,他就不可能谦虚,不可能谨慎,不可能严格,所以他有个什么想法,正确的可能就很小了。但他也不可能一点都不对,100%的用头撞墙,他总是有痛感的吧?所以他多少能对一点。

        这样来看,他的生活就必然所谓的幸福指数极低。然后就慢慢佛系了。

        我很“佩服”这种人,因为我完全做不到。准确的说,我拒绝这样。你想啊,这就好比有一个人,他的痛觉神经被挑断了,他完全不怕痛,他是不是自觉天下无敌呢?所以被人戳了三刀六洞,他也“毫无惧色”,然后不就流血流死了?

        这,难道不是一种地狱级的活法?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进行地狱级的学习呢?我只能这么理解:左边也是地狱,右边还是地狱,还不如变成痛觉神经被挑断、不怕痛的“天下无敌”,这样,省事。

        我是不是找到“七寸”了?对,一切,都为“省事”而服务。

        我仔细观察过这些人。比如他们有了尿意,可以憋好几个小时,因为去一趟厕所太费事,不如憋着省事。我高中有个同学就这样,后来憋成了尿结石。

        又比如他们原先计划炒三盘菜,其中一盘需要配点香葱,可是买菜的时候呢,“忘了”,于是“算了,就这样吧。”重点是,下次还是如此,可以说,次次如此。

        我还听他们讨论一些问题,比如他们认为洗脸 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一会就脏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洗呢?还浪费水,不如不洗。快递小哥对此事最为了解,他们说“送快递的最佳姿势就是不要看主人的脸”。

        我有一次实在忍不住,问他们:“这人,终究都是要死的吧?你说这人也奇怪啊,把人生下来,又会死,还反反复复的,不比洗脸还要麻烦?为什么要生儿育女呢?”

        他们兴奋的叫道:“大哥,你说得太对了!我就是这么想的啊!只是,认同的人太少,我就没好意思往外说。”

        过了一会,他们又补充道:“大哥,你说,是不是其实大家都是这么想的?都搁在肚子里,只是没说而已?所以……”

        我把话接过来:“所以其实大家都一样,哈哈哈。”

        于是聊得很开心,很欢乐。

        又不相信了?所以你需要展开想象 的翅膀嘛。

        反正我个人,是完完全全的把传宗接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当成人生的意义的。我认为,这就是直线。前面也说过,我养独角仙时,被“深深的刺痛”了,为了活下去,怎么都值了。雌雄“大战”几个小时,双方精疲力尽,就是为了受精、产卵。我从头看到尾,看得我百感交集:我不能连一只虫都不如吧。想必,我的前辈也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大伙说,孙悟空是不是有点痴呆?他不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么?为什么要跟着个弱智的唐僧去西天呢?

        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多省事。

        又从石头缝里蹦回去,更省事。

        “大哥,这次你又说对了。我其实一早就这么认为的,只是没好意思往外说!”

        • 省事
          家园 附:我是个超级简单的人

          其实我的思想“定型”,很简单。

          一个嘛,我不想欠别人的,问题是我被 生出来,就是一种恩惠。所以,总得干点嘛,要不然,晚上睡不着。后来发现我还不起……这个账根本填不平。那怎么办?干点算点。

          二个是我不习惯屎的味道,坚决不习惯,就算天天吃。在这个问题上,我就跟头犟驴似的,谁也不可能让我习惯。我连嘴上都不认,更何况心里呢?

          所以我一直都有心理“负担”,总是欠账,总在吃屎。

          后面就比较容易了,这叫内忧外患,是好事,否则我就安乐死了。或者用时髦的话来说,这叫变压力为动力。

          我特别喜欢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八个字,真他娘的是真理。我这个人,一向不服,这也不服,那也不服,但是这八个字,让我彻底的服了。

          跟有些人对我的猜想不同的是,我是个特别简单的人,我就两个起点,不想欠账,不愿意吃屎,然后孟子跟我说了八个字,我就通了。

    • 家园 “服”会让一个人变成一台永动机,而我就是

      读过《左传》的人都有一种感受:里面随便拎一个 人物出来,自己就只能膜拜。难道不是这样?

      我经常吹嘘,有的人在我面前是透明的,内心活动我提前就知道了,先这么着,然后那么着。这是我瞎吹的?这就是实力差距。一个人,远强于你,一定能看透你。

      我女儿说:“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什么一次都不能骗过你?”我说:“你,不尽义务,不担责任,你不学习,你在我面前,就是完完全全的透明。你更加愚蠢的所在,就是你到现在还不明白,你没有资格在我这撒谎,你不配,你能力太低,你只配跟我说实话。你连你姑姑的孙子都不如,他都知道进退,知道实力相差太大。”

      所以为什么包公断案如神?实力超群啊!看某鼠辈一眼,就知道个七七八八,当然断案如神。

      我以前也老说,说蒋介石就是送给毛泽东打,因为在毛泽东眼里,蒋介石就是透明的,蒋介石想什么,要怎么干,毛泽东已经提前知道 了。就这,你还是对手?

      没听说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八个字吗?拿你身边的人当参照物,然后脑补出高手是个啥样子?你这个脑子,能脑补正确吗?你能脑补正确,你这个脑子,得到什么水平啊。你还像今天这样,被 天天毒打?

      人家是泰山,你是鸿毛,你完全读不懂他,他看你一眼,你的一生的际遇,他已经了然于胸了。这就是区别,人比人,气死人。

      所以说,人家古代,真算命,靠的就是这种差距,什么测八字,什么抽签,全是鬼把戏。当然了,人家水平太高,装个神弄个鬼,你反而更信,这有什么想不通的?

      有的人,死了,叫可惜,有的人,死了,叫怎么才死呢。

      所以我说了嘛,别说圆级了,连及格线都不到,正因为如此,连抱大腿都不会,都不知道 哪个是真大腿。天天拿自己这个鸡蛋往钻石上撞。吃药都没有用。就这,还抱怨?社会还不够慷慨吗!太差,太差了,太差啦!

      愚蠢,就是不知道 自己有多愚蠢。

      可悲,就是被 人卖了替人数钱,还到处替人树碑立传,指着杀父仇人说这是他的亲爹。

      我练了这么多年,不过学了个万分之一,已然感受 到逍遥自在了。我以前,不懂这些事,还讥笑人家“朝闻道夕可死”,心想,这个道,能好到这个程度?死了都甘心?慢慢才理解,确实是“神通”。我就总想,我要是能从九牛上面拔一根毛下来,我能从真龙那弄一块鳞片下来,我这剩余的人生,我就只活一天,我也知足了。因为我已经彻底明白了,在未来,80岁的人,铁定像捏蚂蚁那样的捏今天20岁的人。

      我是真笨,连根毛,都弄不到手。有什么办法?没办法,只能笨鸟先飞。

      我不过是摸了一下毛,我他妈的发现我的脑子居然比我以前要好使多了,灵光多了。我去,我为什么今天才知道 这件事啊!我他娘的肠子都悔青啦。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有个屁用,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我还是只能早起,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我估摸着,毛就别想了,一根都弄不到,鳞片那种高级货,不属于我,我只能去蹭,多蹭几下。这就是我的造化,我的命。

      觉得我在瞎吹是吧?实话告诉大伙,有好几个老师,人家是真心研究教学的,跟我打过交道之后,产生了“绝望感”。啥意思?我就仿佛是天生会教书的。这是恭维吗?所以说,老庄孔孟是什么水平,无法想象,只知道,这些人,是“不用之人”,没有人用得起,只能摆着,只能当老师。

      我这个女儿是一点都不学习的,从来就不是学生。就这,我随便点拨她几句,她就能考上高中。所以说,同志们,你们可能,完全的,不知道,那个“道”,是个什么。

      我不过是在“道”的身上,蹭了几下而已。那我要弄到了一根毛,那会怎么样呢?脑补去吧,可劲的脑补。

      自我吹嘘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想告诉各位,那个“道”才是你真正的老师,你跟他学,只有受益的,不可能 吃亏的。

      我以“道”为师,不过蹭了几下,我连体重都能自动调节,岂止是脑子比以前好使呢?身体与大脑是不分家的。有人说我尽搞玄学。好吧,玄学,爱学不学的。

      给大家解释解释,为什么实力差距大到一定程度,相对 的高手,能直接看穿相对的低手(当然,还要考虑绝对值,简单说,首先得过及格线)。

      这是因为“道”就是直线路径,修炼,就是要找到这条路径,在没有找到之前,必走曲线、折线。所以低手走过的路,高手已经走过了。原理是非常简单的。

      可是,为什么年龄相当,高手能这么快排除那么多曲线、折线路径呢?无它,效率极高。比如,他根本不聊闲天,他的脑子,异常“干净”。这个效率,高不高?这是显然的。再比如,他会左右互搏,自己跟自己对练,所以,你思考一个问题,需要一个月,他三天就已经跑完了。效率高不高?还有一个,高手首先掌握了“双功”,也就是事半功倍,他只要开始用脑,效率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最后一个,高手的内耗极低,什么心情低落啦,什么雀跃啦,这些都是内耗,高手少得很。这也意味着效率非常高。简单说,都是活80年,人家相当于你活8000年。

      我要是能活1万年,我敢打保票,我必然能搞到一根毛,肯定的。所以很多人他根本听不懂,我为什么时常冒出想多活的念头。有的人,活着就是受罪,他还巴不得死。他懂吗?你看,这就是铁证,他不明白,我为什么不想死。

      这又是我瞎吹的?爱因斯坦的大脑已经被 人研究过了,人家说爱因斯坦的“通道”,就像今天的悬磁浮。有的人脑子里的“通道”,就是泥泞小道。

      高手跟低手一样,都会犯错,区别 就在于,人家把错误给迅速犯了,迅速给剔除了,都“来不及”实施,就给修正了。

      这也是能预测的原因。都是80岁,高手张三,相当于低手李四8000岁。换言之,李三吃了8000年的“盐”,李四才吃80年的“饭”。张三当然能预测李四。并且由于张三的效率高到惊人,他还喜欢“乱逛”,一般人不去的角落,他也去过了。所以张三,能“超”预测李四。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不够及格线的人,是最好预测的。因为他们的效率极低,所以他们往往只走一条路,他们没有资本到处尝试。这也是很简单的道理。

      张三,是真的能给李四算命。因为李四的命是啥样的,对于张三而言,就跟写好了似的。

      我为什么老说一句话?想不被 人骗,得先当骗子?骗子,就是在走曲线、折线。你想找到那条直线,你必然是先当骗子。我为什么说,我读历史,只读出来一个字,骗?还需要我解释吗?

      我讲的才是一般高手。最高的高手,他不去试的,试就已经代表笨了。他活80年,相当于你活8万年。他判断你,就是你必然是个骗子,因为他只知道直线,只要不是直线,必是骗子。效率更“可怕”。所以人家看你,就跟看草履虫似的,你都还没有进化呐。

      他还会像你一样,天天生气?怎么可能呢?你在显微镜下看草履虫,跟它置气?有郁闷感?不开心?所以人家根本不会产生波动。差距太大啦。

      人家这个身心健康度,那是你能想象 的?还需要去做体检?还要吃药?

      绝顶高手,就是“我是对的”,“你们全错了,不讨论,没必要。”到了这样的境界,你想象 一下吧,多自在。

      所以人家庄子的那个文章,那么的飘逸,你能学得去?你能模仿得了?人家是真的自在,是真正的无忧无虑。

      庄子,还比不过老子。我还实话告诉你,我都不敢读《道德经》,我怕把自己烧脑烧死了。

      有的人吧,吃了两只螃蟹,就觉得这是人间最好吃的了。哪里懂得,这就是屁呢。把个屁当美味,这就是有些人的造化。

      我很怀疑,人类的最高智慧,快于光速。信不信由你。

      这有的人,真的没得药可救。他还嘴硬,他说:“我觉得螃蟹就是美味,我很知足的,我有什么不对的?我一吃就很高兴。”

      第一、高兴就是内耗。

      第二、高兴多久?占比多少?咋多数时间欲哭无泪?

      跟这种人,无法交流。

      没听过人劝吗?“你是没有品尝过啥叫真正的好,正如你从未见过绝世美女,所以你不明白,只要见过一眼,就再也忘不掉,你一定会后悔的,你恨不得把自己切成八段,为什么当年这么蠢呢?”

      有人说,“我生活圈子很小的。”真的?手机你拿了没有?拿了之后是不是睡不着了?还嘴硬,没得救。

      实话告诉大家,什么“我生活圈子小,我啥也不知道 ”这种邪念,我十年前就思考过了,我完全知道 怎么去对付这种邪念。所以我十年前就预测到了今天的人,会是个什么样子。

      就那么点小心思,我都知道 怎么对付。有的人太聪明啦。想当鸵鸟?我把沙子给你挖走。看你装,装到什么时候。要你哭,哭得死去活来,恨不得天天抽自己大嘴巴。如今这些人,在网上,不就是天天抽自己耳光,叫别人“欣赏”吗?

      一只草履虫,还想跟人斗?

      既然喜欢光,就要主动去得到光。

      与其垂涎欲滴,不如“操家伙上”,“归我了!”

      达到了人生最高境界,那一定就能实现今天无数人的梦想:我就是对的!全是我的!

      这才是真正的神,人之神。

      奋斗吧!你毕竟还活着。不到死,你没有资格拒绝成为人之神。

      前进吧!朝着黄金、美女、帅哥前进,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大自在,奔向真正的无忧无虑。

      总结一下:

      人,只有知道了好与歹,才知道 进与退。我就是因为瞄见过一眼,“从门缝里见过光”,所以,没有任何事,可以挡得住我前进的决心。我见过“道”,所以黄金美女,对我而言,如粪土。就这么简单。

      向往,是因为你真的服,是因为你已经知道,哪怕只是“沾点仙气”,也足够你享用一生了。有了这样的向往,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挡得住你,包括你自己。

      向往,会将你的欲望推到顶格,集中于一处。你自然,就会一步一步,接近它,它,就是“道”。

      向往,必让你“身不由己”向前进。有了真正的向往,你就拥有了真正的、无穷无尽的动力。你已然完成了做人的第一步,你做人,就算“入了门”。

      找到它,不论在你眼中具体是什么,找到那个“你看过一眼,就愿意为它肝脑涂地”的、并且让你做出绝不会后悔的你此生的最后一次抉择、属于你的“道”。

      找到属于你的“道”,你会变成一台永动机。请相信我,因为我已经做到了。

      • 家园 “论证”老庄孔孟是正版“人学”大师

        所以老师为什么成了最顶级的?

        因为老师的“道”,就是教学生,授业解惑。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学生是不是就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不是大家喜欢?老师还教学生做人的公式,这个公式会有人拒绝?难道不是相反,人人都想要的?所以,老师是解决“如何解决问题“的人,必多助。

        所以为什么最顶级的成了老师?还需要解释么?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哪种“道”最多助?

        有一种“道”叫【我要成为世界霸主】,有没有人教?有多少人教?有很多人教,但全是骗子。因为教这种的人,他自己就想当世界霸主,他能跟你说真话?韩非子就是这么一号主。

        有一种“道”叫【我要让所有人对我羡慕嫉妒恨】。我去,这能学吗?学成了,就成了全民公敌。

        有一种“道”叫能解决一切问题。是不是一定有人教,并且一定教的 是真的?不解释。

        为什么说要先学做人?不学“人学”,你上来就错了。就跟惠子似的,一开口就输了,你一学就必败。

        如果你走的那个“道”,是人人都要的,谁弄到手,都不影响别人,还能与人分享相关经验,你是不是就自动同时解决了个人和社会问题?但如果你不学“人学”,你咋知道 这样才是最有智慧的呢?是非常道呢?

        那“人学”谁才懂呢?

        所以说,找了一个真正的“人学”大师,你的一生的一切问题,都一下全部解决了。从一开始,就给解决了,并且是给彻底的解决了。这就好比做数学题,前面列对了公式,后面叫easy,叫自在。

        “人学”大师,上来就给你授大业,解大惑。

        严丝合缝吧?我就能给你严丝合缝的论证,为什么一开始就要跟“人学”大师学。我凭什么就能严丝合缝的论证了呢?我跟“人学”大师学习了啊。所以你看,跟“人学”大师学习,就是必然自洽的,人生自洽。

        那你跟猪学老师学,能人生自洽吗?

        猪学老师说,“你跟我学,我包你有本事”。于是你学了。学了之后发现,自己怎么到了屠宰场呢?不是学了就有本事吗?猪学老师说,“我教你的本事,就是长膘的本事,你当然要进屠宰场啊。”他自洽了,你的人生,成了悖论。那么,这种猪学老师能一直自洽吗?不能。你就算学成了猪,你最后也要用死告诉其它人,不要跟这种猪老师学。失道,寡助。这种猪学老师,最终,无法自洽。

        你看,学了“人学”,就是不一样啊。多么的自洽啊。所以,我说,我算是活明白了。有没有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谁教的?孟子啊。

        “不对,我的老师,讲的不是你这个意思。”

        “怎么不对呢?你的老师,是歪嘴的和尚,他本质是个猪学老师。”

        是不是又严丝合缝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谁教的?孟子啊。

        “不对,我老师也不是这么教的。”

        “因为你老师还是个猪学老师啊。”

        孟子为什么说生于忧患呢?因为他提前就知道 了,一定有猪学老师当二道贩子教你。所以你一定会忧患的,你都进了屠宰场了,你能不忧患吗?

        孟子为什么说死于安乐呢?因为他提前知道 了,还有的 人乐于当猪,当猪当出了自豪感,说自己贡献了肉。

        我只想问你一句:孟子算不算正版“人学”大师?

        服不服吧?人家这个脑子。把老庄孔孟的话传下来的人,服不服吧?人家这个脑子。

        十六个字,只用了十六个字,就讲清楚了关键法则和你将遇到什么。

        关键法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你将遇到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后加两个字:孟子。意思就是说:这十六个字是我孟子说的,我就是对的。

        孟子对不对?所以人家做到了啊,“我就是对的,不讨论,没必要。”这不全对了?

        反正我服了,我五脏六腑服了,我每一个细胞 都服了。我心悦诚服,我就跟他们学。

      • 家园 为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我如果说,我算活明白了。算不算自吹?

        我活明白了,就是因为我已经搞懂了做人的公式。

        你有欲望,你肯定会有,你的欲望不可能消灭的。和尚说他没有欲望,所以他的欲望已然推到了顶格,你听不懂人家的话。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否认?你为什么要说“我一普通人我没啥欲望?”你为什么要说“我不比我周围人差多少?”否认就是撒谎,骗自己,巨傻。

        所以做人的公式就是,我有欲望,那么我这个欲望总不能一天一个目标吧,然后每次都是路转粉,粉转黑吧。粉转黑你必后悔,你一后悔就说明你前面是错的。怎么就对了呢?你的欲望得跟某个存在捆绑,这个存在让你终身无怨无悔。

        所以,混个肚圆,对于2000年 前的人而言,或许是一个终身无怨无悔的目标,搁今天,可能吗?pass。某个美女或者帅哥,你觉得真的会无怨无悔吗?不说别的,这是实体,你有,人家就没有,人家会要你的命。所以,一个比较明智的目标,就是虚体,你有,人家也能有,不冲突,不矛盾,自然不争抢。难道不是?

        你的那个目标,即便是你无怨无悔的,但如果是一个实体,特别是唯一的实体,你就是天下所有人的死敌。这就叫失道寡助。如果你的那个目标,是个实体,你弄到手了,然后你不要了,你后悔了,你更是该死,你死了人家还要鞭你的尸,跑到你坟头撒尿。

        但如果你的那个目标,是个虚体,你弄到,不影响别人,并且你还能分享怎么得到的相关经验,是不是得道多助?

    • 家园 《子非鱼》详解

      讲讲《子非鱼》。

      要看明白一件事,我主张,至少要两个层面来看,一局部,二整体。

      《子非鱼》的局部问题,显然就是所谓的逻辑问题。它的整体呢?嗯,好像不太好说,那就先放着。

      惠子对庄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呢?”惠子这话,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因果关系:若A不是B,则A不懂B。

      这一句话一说出来,惠子就输了。

      是输在因果关系是否成立上吗?显然不是。

      为什么说惠子必输呢?我们不如试着来想一下,让时光倒流,重说,不输,该怎么说呢?

      好像不知道。

      所以我们要研究一下庄子是怎么赢的。庄子回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怎么赢的?惠子怎么输的?

      怎么来思考这个问题呢?

      我的办法就是:我要让惠子重说,说了之后,庄子无法说出原话。

      惠子说:“你跟鱼是异类,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还能按原话回答吗?不能。

      也就是说,惠子的原话是:若A不是B,则A不懂B。

      我替惠子重说,说的是:若A与B异类,则A不懂B。

      比一比就能发现,惠子的原话太“宽”,不像我说的这么“窄”。

      “我碍着你什么事了?”为什么对方能反击?

      “我碍着你吃屎了吗?”为什么对方无法反击?

      所以,如果惠子说的是:“你跟鱼是异类,你怎么知道 鱼的快乐?”庄子听了之后回道:“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 我不知道 鱼之乐?”

      谁输了?庄子输了。

      惠子输在说话不严谨,给了对方空子钻。

      这是第一轮。

      第二轮,惠子说:“我不是你,所以我不懂你;你不是鱼,所以你不懂鱼。”

      这一轮,输得更惨。

      为什么?

      惠子不懂庄子,庄子不懂鱼,这两句话不能同时出现。只要同时出现,就是自相矛盾。既然惠子不懂庄子,庄子懂不懂鱼,惠子都是不知道 的。其实,庄子在前面已经提醒惠子了:“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 我不知道 鱼?”惠子还没明白过来,似乎非要输个明白,输得大家都看懂为止。

      我们知道 有一个矛盾故事,其实,很相似。卖家说,“我的矛天下第一无盾不破,我的盾也天下第一无矛不挡”,一哥们儿问:“用你的矛戳你的盾,哪个厉害?”

      这个卖家吧,脑筋确实不行。太好反击了:“我看你的胳膊很有力,我看你的大腿也有力,你能不能用你的胳膊跟你的大腿比一比,看看哪家强?”

      我为什么要用我的矛去戳我的盾呢?这不是疯了吗。

      庄子最后一句话,其实没有什么太大意思了,大概表达的就是“兄弟,我知道你喜欢辩论,但是吧……今天天气不错啊。”

      现在我们倒回去。惠子还是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 鱼之乐?”庄子还是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 我不知道 鱼之乐?”

      惠子突然意识到自己让庄子钻了空子,他想补救,他说:“你跟鱼是异类啊,我跟你是同类啊。”能不能挽回败局?

      不能。若我是庄子,我就说:“咳,早这么说不就好了么?”不还是让我揶揄了?

      所以惠子一开口,就输了。

      惠子这个人,是诸子百家当中的名家的代表人之一,喜欢与人辩论,有两把刷子,但要是遇到庄子,嗯……怎么比方才恰当呢?好比说惠子觉得自己武艺高超,一把大刀舞起来水都泼不进去,结果庄子走过来就把惠子的胡子揪了一下。

      这俩是好朋友,也就是斗嘴玩,既不是在讨论自然学科的人鱼交流之可能性问题,亦不是在搞所谓的哲学沉思。

      为什么会说是斗嘴玩呢?

      假设,真的是庄子说“你看鱼好快乐啊”,惠子说:“你跟鱼是异类,你怎么知道 鱼之乐?”

      细品品,这多无趣啊,你说这干嘛呢?

      要惠子真这么说,我替庄子做主了,断交,再见,byebye。

      人家就是随口一说,你还怎么着?要把话说得密不透风,自觉自己特厉害?无聊,无趣,没意思,再见。

      人家这个随口一说,又没讲什么国家大事、国际风云,不就是出来游玩,心情不错嘛。

      所以呢,这二人,整体就是斗嘴玩的。前面那些分析啊,并不是二人真实的感受。

      我们所谓的剖析,不过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在某些场合下,说话要严谨些,思维要严密些,因为你的对手有可能 要你的命。

      居然有人说,《子非鱼》其实在讲重大哲学命题。嗯……我只能说,说这种话的人,水平太高,我告退了。

      我前面说,矛盾故事那个卖家脑子不大好,只是从字面上而论的。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可能 性就多了。那个发问的,难道不是牛二?我这个卖家一看,行了,我也不跟他斗嘴,我走还不行么?

      我个人所见,矛盾这则故事,编得不怎么样,有抖机灵之嫌。

      我其实想表达的是,发问的人,他已经把主动权拱手相让了,对方是否还击,是对方说了算,对方会综合所有要素来决定怎么办。

      我也想表达的是,矛盾故事最后一句话,“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大概可以说是对的,类似于“惠子不懂庄子,庄子不懂鱼”。只不过,前面那个故事,好像是多余的。

      这是因为在我看来,那个“牛二”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杠精,他自以为聪明,但是留出了空子,人家可以轻易“破防”,用杠精之术还治杠精之身,将议题从“最好之矛与最好之盾定义冲突”,偷换成“自相残杀”。

      韩非子这个人,就是太聪明,太聪明的人,就总是把别人当傻子看。

      • 家园 为什么说庄子是吃素的,但你不敢动他?

        我们中国现在搞的教育,【对于很多人】,往难听里说,是猪学。什么意思?学的都是怎么长膘的本事,然后呢。然后等着过年呗。

        这是因为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 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只能“混社会”。而“混社会”,就必须要学“人学”,“人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识人之力】。

        有一次,我跟我闺女说:“要是庄子现在还活着,他要招个扫地的,我今夜,不,我现在就去应聘。”

        我闺女惊讶万分:“啊?扫地,这……”

        我瞪着她,“咬牙切齿”的说道:“扫地怎么了?要看是谁给扫地,给庄子扫地,如同我抱了鲲鹏的大腿。”

        女儿不解:“你不是说,做人不应该抱大腿吗?”

        我:“第一、那叫理论上,你是这种不抱大腿的人吗?你手不释卷啊?第二、你抱的都是假大腿,比如迷信权威、迷信多数人、迷信所谓的官方声明、迷信法律,无所不迷。”

        庄子如果真的招聘“私家保洁”,要是我跟我女儿这样的人竞争,我必胜。因为庄子看出来了,我比他们懂事,他们还在琢磨,“扫地是不是名声不太好,是不是薪水太低?”我是一听到消息,立刻就动身。

        我为什么会立刻动身呢?

        “咦,你不是说过,你永远不会抛弃你女儿吗?”

        我跟其它人一样,一开始,也只是听说了庄子的大名,去拜读《庄子》,我读过之后,也确实认为《庄子》好看。但是,仅此,“证据不足”,光是这些,不足以“证明”庄子是鲲鹏。于是,我读了《子非鱼》,这则短文,我研究了五六年。最后,我确信,庄子是鲲鹏。

        在有些人看来,老庄、孔孟,不过是“嘴把式”。荒诞。老庄、孔孟,都是【讲】正理的人,要把正理讲清楚,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是不可能 做得到的。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到一定程度,他是非常容易“转行”的,比如,给某国君当个高级参谋。为什么?思维严密,应变极强。所以,他想出来点子,对方很难破,对方的点子,他很容易破,他就算犯了错误,他也很容易扳回来。这样的人,哪个国君不爱呢?

        所以呢?所以君子并不会投至某个诸侯帐下。这还需要解释吗?一旦跟定了某国君,其它人都要杀你而后快。自然,就被 人“供”了起来,黄金、美女,压根就不操心。然后呢?然后收几个学生。

        所以,如果庄子能收我给他扫地。我愁吃吗?我有安全问题需要考虑吗?我出门跟人说:“我是给庄子扫地的”,人家就会说:“久仰久仰”。问题是,我不配呀。

        这就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刚刚某人问什么来着?说我跑得快,把女儿给忘了?果然学猪学出身的。我这一溜烟跑过去,应聘成功了,我女儿以后就可以跟人说:“我爸给庄子扫地。”人家怎么说呢?“您先请。”

        顺道说一句,国君的本事,自然也包括了【识人之力】,也自然比一般人,比他的卿大夫,要强许多。比如国君经常举办“辩论会”。为什么?光是写文章,不足以判定老庄、孔孟是“超级赛亚人”。辩论,是实战。在实战中再看一下,就能确认了。

        所以为什么要读“对话”呢?

        也顺道说一句,老庄,没人请得起——连这个念头都不会产生。

        没有【识人之力】的,又会怎么样呢?

        必定不服。不服又会有什么结果 呢?主动“碰瓷”,非要用自己这个鸡蛋跟钻石叫板。结果 呢?结果 两头亏。如果他有一定的识人之力呢,比如发现跟对方“斗嘴”一招就分胜负,那还不立马叫大哥啊。所以说是两头亏,大哥他不知道是大哥,他还要跟大哥叫板。

        学猪学的,都特不服。要不然,过年哪里有肉吃呢?

        最后回答,为什么说庄子是吃素的,但你不敢动他?一众国君都不吃素,只吃荤。谁敢动庄子,他们还不飞也似的杀到了,然后以此“绑架”庄子?

        补充几句:

        有的人,只会看表面,不明白,“不用之人”和“无用之人”区别在哪。比如,有大把的人认为老庄、孔孟是“无用之人”。荒诞。老庄、孔孟是超级人才,基本上,没有人用得起,最后就成了“摆设”。真的是“摆设”吗?并不是,他们有收学生。他们留给后人的,除了“严以律己”的精神之外,还有他们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洞察力。能从他们的学说里,捡到一根毛,也是一辈子的造化了。有的人,能力过低,不能从他们的书中,获得一丁点营养,却大言不惭的说,这都是垃圾,无用之书,可见,不自知,到了怎样的程度。没有【识人之力】的人,确实也是无法认清自己的啊。

        讲个笑话。说,有个人去买瓦,没曾想,装好之后往家走的路上,让驴一脚给踢掉了,落到地上“粉身碎骨”。这个人一开始很是郁闷,后来一想,“驴要比瓦厉害,我赚了啊。”

        看来,此人学的不是猪学,而是驴学。果然高级。

        做人,是有很多层境界的。做人做到一定境界,就没事可做了,只好去当老师。有更高境界的,连老师都当不了,实在没有可教的学生,只好写一本书,然后死了算了。

        或者这么说,有的人,你一看,他是支蜡烛;有的人,你一看,他是支火把;有的人,你一看,他是月亮;有的人,你一看,他是太阳。有的人,你看不见他,因为他就是光,而你就生活在光里面。

        • 家园 加强版:为什么说老庄孔孟是超级人才

          估计有人实在无法理解、无法想象“思维严密、应变极快”意味着什么。那我就展开说说。

          将“思维严密、应变极快”形象化,就是一个圆。圆不是西方人所说的完美,而是不多、不少、恰如其分。一个人的思维达到了圆级,说明一切在他面前都是透明的,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吗?

          我本人,在自然学科领域,只是小学生,没有发言权。但是据一些人透露,确实是如此。“人学”学到一定程度,确实有利于搞科学探索。我只能借由“推理分析”来理解这一点:

          不妨将自然想象成一个人,这个人非常沉默。他不主动说话,从不。将这个场景转换到人类社会内部问题,你是不是觉得他就高深莫测,你不敢轻易去碰他?

          那么这个人,他是不是完全不说话呢?说话。他往往是被 动说话。比如你观察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其实可以理解为他是被动说话。为什么说是被动呢?因为需要真正的人观察到,留心,对吗?这不类似于你问,他答吗?只要他说话,就能了解他。所以叫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于人类而言,难道不是觉得自然这个人是个大骗子吗?总是上当吗?说明什么呢?说明研究者的修养不够高,“人学”距离圆级尚远。

          所以,说老庄孔孟,他们“思维严密、应变极快”,故洞悉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宇宙,是站得住脚的。其实,案例并不少,比如微积分的创建者之一莱布尼茨,据说就是从易经中得到巨大启发。有的人,他自己学识太浅,总是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民族主义者在想方设法的吹嘘自己,把子虚乌有的事说得跟真的一般。这些人能力太低,会这么想,其实是“合理”的。我们中国一些搞基础数学研究的,也屡次提到,中国古人的思想,是巨大的宝库。难道也是民族情怀的表现?

          要知道,老庄孔孟,也只是学生而已经,我们中国人公认的祖师爷,是河图洛书或者太极图。正如我前面所言,水平越高,废话越少,字数越少。这就是明证。就三幅图。你看不懂,不是他没有营养。

          估计是有人不服的?“我看不懂,是我水平低?哦,你看得懂。”《子非鱼》你看懂了吗?别说你能看懂在这么几句话里就实际上已经暗藏杀机了——夺取主动权,你能看懂其中的逻辑问题吗?不要怪我“打击”人呐!

          按武侠小说的写作风格,难道不应该是这样:惠子晚上回到家中,回忆起白天与庄子的对话,他辗转反侧,焦躁不安。突然间,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居然在初春的晚上,从额头上滴下了豆大的汗珠。惠子越来越清醒,也越来越紧张,他已经明白,庄子要取他的项上人头,易如反掌。

          估计有人会说:“就算你说的有理,与我何干?”

          怎么会“与你何干”呢?你不是人?你是人,你就有义务,你就有责任。你的义务和责任是“水涨船高”,21世纪的你,不是混个肚圆这么个简单要求,你培养孩子,也不是只要一个肚圆。正因为你有这样的义务,有这样的责任,你必须学,你必须朝着圆级前进。否则……

          看看我们人类的历史进程吧,还没有注意到两个显著的趋势吗?

          一、脑力工作者越来越多

          二、寿命在增长

          这两条结合起来,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人类,极有可能部分的解决老化问题,同时,有相当部分的执行工作会交给机器人。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在未来,一个80岁的“老人”,其思维活跃程度,远远超过今天20岁的人,他,有大用。

          “什么?80岁,比20岁还活跃?”

          准确的说,是厉害。两院院士采访没看过吗?都是80、90岁的人,哪里有一点迟钝?今天一些20、30的人,比得了吗?为什么说,不是活跃这么简单呢,为什么说是厉害呢?机器人这一块忘了?外骨骼呢?肌肉老化部分的解决了呢?

          所以说,在未来,80岁,从哪个方面,都会把今天20岁的人,按在地板上搓,只需搓一下,就成了肉泥。

          为什么会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

          因为“人学”的学习成本非常高。就这么简单。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学做人,就是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七十年磨一剑,一旦磨成,砍瓜切菜。

          我们如今搞的教育,是速成教育,是快速养鸡、养猪,它终究会翻篇的,我们一定会重回“人学”之路。

      • 家园 主动权易手

        来看一段对话,是发生在我与某好友之间。

        对话的展开是因为我提到了马云,说马云这两年在家写检讨书。

        有位朋友说:他功劳很大的。

        我说你错了:这恰好就是马云被 暴击的原因,胜骄。躺在功劳薄上,必胜骄。

        这位朋友不甘心,又说:他能东山再起。

        我又说:你又错了。你这种东山再起,本质是败馁的表现。你并没有真正认错。

        朋友仍然不甘心,说:照你这么说,败一次,就满盘皆输?

        我说:要不然为什么说立足最坏,争取最好呢?这不是我规定的,谁胜骄,谁就失去了主动权。后面,只能看运气。

        朋友继续不甘心,说:越王勾践怎么说?

        我说:你还是错了。他是赌赢的,他没有走正道,吴王也没有,双方都在犯错,吴王犯的错更大。很多人读历史, 不会做思想性实验。我敢说,勾践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在赌。可是,我有办法证明吗?没有所谓的事实证据。

        朋友最后 一次出击: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我说:失败有两种,一种是客观,一种人的问题。我讲的是人的问题,只要你胜骄,必失去主动权,只要你败馁,必失去主动权。

        朋友就不说话了。

        我补充道:我只讲正理,好比我只谈两点之间的直线路径,剩下的,全叫曲线、折线,全叫赌。概念的厘清是非常重要的。我讲正理,不代表我不是赌徒。关键在于,如果我是赌徒,却自认为走的正道,我必死无疑。

        顺带讲一讲,主动权的“易手”问题。

        在矛盾故事中,卖家首先失去了主动权,因为他定义最好的矛无盾不破,同时定义最好的盾无矛不挡,二者不可能同时成立。所以,主动权到了“牛二”手中。但是“牛二”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试试?”把到手的主动权,又让了回去。

        在《子非鱼》中,惠子说的话太“宽”,“主张,若A不是B,则A不懂B”,直接把主动权送到庄子手里。庄子回:“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 我不知道 鱼之乐?”庄子这一答,是接过了主动权,并且牢牢把握 了主动权。这可比前面的“牛二”高级一万倍。

        庄子的回答,十分精妙,他不仅接过了主动权,也可以说识破了惠子的漏洞,并且还顺手挖了一个坑,误导惠子,惠子以为自己还能把主动权夺回来,于是说:“(对呀),我不是你,所以我不懂你;你不是鱼,所以你不懂鱼”。结果输大发了。

        所以说,遇到高手,你不仅自己把主动权送到对方手中,对方还会利用这一点,误导你,你必须吃大亏。高手之高,就在于他能扩大胜果。

        我在之前提到印度僧人的辩论赛,其中提到了提婆和外道之辩。他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要比乒乓球比赛还要快——一般观众只是看个热闹,看不出来乒乓球比赛中双方都在夺取主动权,一个球打下来,其实主动权易手了好几轮,其中一方,有一次被对方带进了沟,就会输球。所以,我这是“纸上谈兵”的谈主动权易手,在实战中,这个节奏完全不够用,容不得你慢慢琢磨。

        所以简单的说,高手就高在,他做事,一向是“双功”:不仅能发现对方的漏洞,接过主动权,并且顺手还给对方挖个坑。

        我个人认为,提婆要比庄子稍逊。因为提婆挖的坑,是制造出心理波动,当提婆对外道说:“你是狗”,外道想必心里咯噔了一下,“糟了”,后面就乱了阵脚,一错再错。而庄子的回答,让惠子产生了“扩大胜果”之感,惠子并没有意识到庄子已然识破了他。庄子的“操作”,至少我个人,只有仰望的份。

        为什么我要读《庄子》。一则《子非鱼》,就明白 无误的“证明”了庄子是顶级高手。庄子看起来是吃素的,你去搞他试试。

    • 家园 人类一自吹,上帝就发笑

      假设,有这么一个星球,叫A球,另有一个星球叫B球,A球围绕B球公转,如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就公转而言,所有的都一样,唯有一条不同,地球公转100周,A球才绕B球转1周。

      问,若A球上有人级生物,会怎么样?

      答:活不了,都被 烤死了。

      又假设,公转一样,自转不同,地球自转100周,A球自转1周。问:会怎么样?

      答:还是活不了,还是被 烤死了。

      再假设,A球距离B球,是地球距离太阳的100倍,A球围绕B球公转1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100周。自转相同。

      问:会怎么样?

      答:不知道 ,估计不会被烤死。

      显而易见,这和时间无关。时间概念,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的,是一种工具。

      或有人问,如果没有时间概念,怎么判断张三比李四跑得快呢?

      答:若路程相同,二人同时起跑(即同时在起点处“消失”),若后来,张三和李四,非二人同时出现在终点,必有一人快,一人慢。

      若所谓的时间相同,另有一人在起点处大叫“跑”,后来,第四人在跑道某处大叫“停”,叫停时,只能见一人,其中有一个跑得快。

      现在问题来了:假设,在深邃的太空,有一外星文明,他们也发明了时间这一工具,是不是有可能,跟人类发明的时间工具不一样?

      如果是真这样,两种文明所发明的时间工具不同,究竟是咋样一个不同法呢?

      比如,人类发明的时间工具,1秒就是多少沙子刚好漏光,而外星人的1秒,则是人类沙子的3倍。

      这二者不同吗?

      并没有什么不同,本质是一回事。

      所以,人类发明的时间工具,是稳定的匀速运动,对吗?外星人有没有可能 发明一个变速时间工具?人类为什么要发明一个匀速时间工具呢?

      貌似显而易见的,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尺子一般的工具,这样就能找到吃的了——这又是因为地球公转和自转,大略可以说是稳定的。

      假设,这就是公理——为什么我在前面会提到公转和自转的问题呢——是不是有可能,有这样一个A球自转,且围绕B球公转,刚好,接近于恒温?四季温度相差无几,白天黑夜也相差无几,那么这个A球的外星人,会发明空调、暖气吗?不会的。如同南美洲的原住民,他们早就知道 了圆,可是没有用武之地,所以用来做玩具了。

      所以我一看那些星际旅行的科幻片就发笑:所谓冬眠技术,那是人类发明了空调、冰箱的衍生物。搁我前面假设的A球外星人,人家根本不会发展这类科技,他们要实现星际旅行,会怎么做?有可能 他们会大力发展试管育婴技术。直接发射一艘飞船,上面全是精子和卵子,到点开始受精、培育,开到地球时,正好年轻气盛,跳下来就砍瓜切菜。

      这么来看,假设真的有外星文明,那么人类,对于整个“人级”而言,无疑就是个笨蛋,因为人类只知道“人级”的一丢丢知识。

      我为什么不屑于看科幻小说呢?换汤不换药。市面上多数科幻小说,越看,思想越禁锢。我都不用写科幻小说,随便聊几句,就有人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脑仁太小了。

      我现在提出一个更为“可怕”的问题:凭什么说高等生物,一定要生活在规律中?非得是某星球自转且围绕另一球公转模式吗?

      有没有别的模式呢?我们如何去论证这一点呢?

      我还有第二个“可怕”的问题:假设有一天,第一产业被机器人接管了,那么,生活在“上层”的人类,还需要时间概念吗?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不是会因此发生巨变?

      所以,我们人类压根就不懂什么叫生命,时间,也只不过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一个工具而已。

      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我们人类才跟挂着鼻涕的三岁小孩似的,浅薄,而不自知。

      我们人类,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子的想象力,随便调调某个参数,我们就不知道 ,文明会发展成哪个样子。

      人类一自吹,上帝就发笑。

      我为什么老说,一些人不自知呢?就是这个道理了。如果你掌握了,那么调整任何参数,会有什么变化,你是知道 的。反之,你就没有掌握。比如有的人,不知道 自己到20岁时,会怎么样,也不知道 自己退休了之后,会怎么样。他还整天吹嘘他懂。

      显然,孔子是懂的,他能说出“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那就说明他已经知道年龄(当然,年龄的实际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这个参数有什么影响了。

      都过去2500年了,居然到了21世纪,愣是有大把的人,没有发现,孔子懂人,他懂参数,更没有发现,自己是个屁,瞎活。

      并且这些人,还整天讨论国家大事、国际风云,你说是不是笑死上帝?

      • 家园 历史创生论

        说点题外的。

        其实真的有,国内的科幻小说曾有飞速发育的试管人……国外也有月球(外星)基地实际上是送过去生殖细胞的。

        当然,也仅限于此。单纯从形式上穷尽所有意向并不困难,问题是形式背后……还是那套思路。

        就像之前wild007兄的评论一样。只不过是重复一下“历史”……对未来毫无想象力,就别说实践了。

        • 家园 硬盘人和内存人

          点看全图

          这是看图写作文,我们要注意一下,第四幅图不能看错,它的意思是“教室”,里面画了课桌。

          如果没有注意到第四幅图画的是教室,那么我的作文就是这样:

          小华今天真倒霉。他在学校跟同学打架,被 罚值日。等他做完值日往回骑时,突然下起了雨,他想起来早上出门时妈妈的叮嘱:“小华啊,我今晚加班,晚饭就不在家吃了,冰箱有饺子,你自己热一下就行。另外,天气预报说今晚有雨,你放学回家后,一定要记得关好窗户。”小华赶紧往家骑,紧骑慢骑终于到了家。他一口气跑上楼,打开房门,关上窗户,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你可以说,这是我一个成年人故意编写的。问题在于,小学生难道不会一看这四幅图,就立刻回想起了生活往事,然后写到稿纸上?

          我其实想说的是,很多专家认为,人类初创文字,必象形。

          比如你画一头大象,有人说是乌龟,你会直接送他去医院去。但是如果你搞一个画图写作文,有人说是这个意思,有人说是那个意思,难道不常见?

          那么专家们的看法基于什么呢?基于,对物质的认识或表达,要比对意识的认识或表达,容易。

          然而 我对人类的理解是,人类的大脑中原生整个或者部分“宇宙图”,学习是将这图上的面纱揭去。所以这意思就是说,在我看来的人类,他去理解、认识、表达意识要比物质容易。

          说得更为简单一点,有人认为人生下来是一张白纸,成长就是在白纸上作画,我这种认为人生下来也是一张白纸,这纸不是用来作画的,而要往上滴药水,让原来 的画浮现出来。

          假设说,我的看法是对的,那么显然,由于 “硬盘”读取数据的速度不够快,所以要让一部分人成为“内存”。

          我的意思是,人类是故意这么的做,否则,大家都会完蛋。

          硬盘人——他的学法就是滴药水,浮现原先就有的画。

          内存人——他的学法是往纸上作画,用完即擦。

          一张藏有真迹的白纸,确实有两用,难道不是?

          并且两种用法之间,必然互斥,难道不是?

          但若从整体上看,两种用法互补,难道不是?

          这样一张白纸,只能选其一用,产生了这个看法的同时,我们还产生了互斥之意识。可是,这只是针对某张白纸。对吗?

          如果我们坚持这一条,有可能意识到“对于所有白纸而言,必有滴药水显真迹之用,也必有往上作画之用,二者互补”吗?

          反过来说,我们坚持“基于整体,肯定互补”,是不是完全有可能意识不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不理解,难以沟通?并且互相 认为对方蛮不讲理?

          所以,“双标”不见得是故意 的。比如我们很难想象 出来,当初的郑庄公,他能清醒的看明白,他对内讲规矩,治乱平乱,他对外破坏秩序,制乱造乱,最终引火烧身。

          “波粒二象性”也是如此,波和粒这两种理论,看起来是互斥的,又看起来是互补的。

          人生下来或许是相同的,但用途不一样,我们实在说不清,为什么张三被 当成了“内存”用,而李四却当成了“硬盘”。

          一张藏有真迹的白纸被当成了普通白纸,人们会说,这是“大材小用”,这价值观是存在的,但这种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用整体价值观来看,并不是大材小用。有人接受不了后面这种价值观,是因为他只认个体价值观。

          起初,我认为是因为“待遇”不好。比如我们将“内存人”的待遇提高,可能这种“固执”就不见了。不过后来,我意识到即便提高了“待遇”也不见得能见效,因为“内存人”还是会郁闷,还是会因“大材小用”而不平。

          所以,关键在于“大用”、“小用”之别。很难通过教育,让所有人接受,“不论是显真迹,还是往上作画,都是大用。”

          因为,说到底,教育,其实是非常非常难。很多人,始终不接受,不接受这个,不接受那个。可能看起来很荒诞,但事情就是这样。

          有的人,一辈子,其实是不接受“尽义务、担责任”的。

          • 家园 关键看怎么电

            大部分人都是闪存。能当硬盘,能当内存,但是不通电就会丢失数据。

            要怎么电才可以既能长期维持数据,又能临时高速调用呢?更大的问题是,习惯了一个电压之后,再换一个电压,会不会出问题呢直流电改成交流电会不会有影响呢?

            闪存很清楚改变会带来什么,要么损失数据,要么损失寿命,或者……费电更多。无论如何总有东西会被消耗掉。

            但是你是闪存,又不是闪存里的数据(除了固件),有什么好可怕的?

            ---

            虽然数据是由电组成的,但电毕竟并不是数据。改变一下,数据又不会死。改变电压,还可能储存更多数据……但人们还是更愿意保持原来的状态,毕竟“寿命最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