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由葡兄等讨论想到苏联进入满洲合理,祝大家春节快乐! -- 真离

共:💬53 🌺242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刘少奇说起,谈61人案件,刘支持北方白区党支持毛

              其实,刘少奇恶一个大贡献是代表北方白区党支持了毛主席,也可以说是提出了毛主席思想,这也是为所谓独立知识分子公知和敌对势力,揶揄的地方,意思是刘少奇提出了毛思想,并且如何如何,结果是被毛主席被搞死,核心是指责共产党是个坏人党、组织,呵呵。

              但是,刘少奇自身也是很优秀的,比如后来的绝大部分起义都是北方党组织工作的成果。和周总的南方白区党关系不大。在西安事变中,刘仁等北方党组织成员,始终还不如潘汉年等。

              其时,当时是周总势力大,这是两个白区党之间的竞争,结果就是文革中“61”案件,周总打击了刘少奇势力,这个是毛主席游说张闻天,通过中央同意的,刘少奇执行的。康老也给了这个事件很大的支持,结果搞刘少奇的屎盆子居然就扣到了康老和四人身上,也是邓派的可笑之处了。

              核心是利用这些入狱多年而没有投降的老党员,使用他们继续工作,审查当然麻烦,但是也有合理的地方。刘少奇被说可杀,就是周总的结论,这个被反文革派说成是周总违心下令,因为他认为毛主席要整刘少奇嘛,嘿嘿。

              说文革,有两派势力,一个是毛主席四人,一个就是周总,可以肯定的是虽然谢富治参与了,但是文革首都工作组就是周总的自留地,毛主席是完全说不上话的。

              当然,也有第三方,就是刘少奇实力,这里面夹杂了邓家,他们是被打击的,但是在开始,工作组时期,他们是主力,周总是旁敲侧击。

              当全国工作组解散时,人民的势力才崛起,但是仍然无法对抗工作组和联动的一体化。

              在这里毛主席知道不知道呢,肯定知道,四人知道,也许未必理解,这就是所谓周总理解毛主席,其实是自己的算盘。

              “61”案件就是周总下的重手,这个直接导致了刘少奇的辞职,但是毛主席把刘少奇放在了身边、中南海,直到林彪的一号令。

              白区党出了南方南委事件之外,其实后来北方党组织也多次被破获,大家各自的根子都不硬,但是说贡献,支持毛思想,实际上是斯大林实用社会主义,南方支持共产国际理想主义,不过因为和国民党左派牵涉太深,因此不够纯粹,所以结果效率不太行。

              北方党也有理想主义,来自李大钊,但是相对因为1927年的革命大低潮,接受教训多,更改的比较快。

              尽管上海党委中央对他们有控制,比如聂鸿钧一类的派遣人员,但是,陕北邓和苏联联系比较直接一些,也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两派势力在陕北形成了谢子长和刘志丹的对立。

              红军来陕北,是大家都知道的,徐海东来陕北的时候,就是军队系统的策反地工和他接触,但是由于红25军的风格,产生了巨大的误会,徐海东消灭了尾随者张汉民部,其实尾随者只是想做做样子,非常可惜。

              张汉民

              总之北方白区党兵运策反效率还是不错的,所以,解放战争中成果很大。

              这是毛刘之前一体的结果,后来刘少奇翅膀硬了,自己要搞,也威胁到了周总的势力,所以,周总虽然和他不对付,但是也合作搞了高饶、彭老总。

              彭老总的意思是,浮夸风等说明周总那批不行,换我们(我们可以代替刘少奇对抗周),这点和长征时期很相似,只不过是林发起的,在59年的庐山会议,林总澄清了这点,这事不是彭老总搞的,就是我的主意。

              毛主席说,你俩都是傻子,斯大林去世,国际派嚣张,赫鲁晓夫不是斯大林的人(已经很明显了),你老彭和刘少奇都不是周的对手。

              为何毛派总有小内讧,因为各种因素总是被官僚主义侵蚀,刘少奇就是典型。所以王光美出狱后感谢毛主席,不向某派低头。

              王光美走后,李讷让儿子帮刘源处理后事

              王光美一直都十分崇敬毛主席,曾多次与家人一起前往毛主席的故居,缅怀这位逝去的伟人。另外她对毛主席的后代也十分关照,她特意叮嘱过刘、毛两家的孩子,说自己是两个家庭仅剩的长者了,希望两家孩子能够一切都好。

              她身体力行地关心着孩子们的生活,李讷离婚之后过得很不好,她知道后便拿出稿费帮助李讷度过了最难的时光。

              为了缓解李讷的孤独,她还时常带着保姆去串门,耐心地开导李讷。在王光美以及其他亲友的开导下,李讷逐渐从过去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1985年,李讷经人介绍认识了王景清,两人接触一段时间后便决定结婚,看着李讷有了新家庭,王光美十分欣慰,在之后的日子里也一直关注着李讷的情况。

              在王光美的引导下,两家孩子确实亲如一家,刘少奇的儿子刘源在工作之后还时常抽空去探望李讷,这种关心才是李讷最需要的。在王光美去世之后,李讷叮嘱儿子王效芝,要尽自己所能帮刘源叔叔打点好一切相关事宜。

              母亲去世后刘源悲痛不已,这时候李讷一家人始终陪伴在他身边,无论是精神上的支持还是各种琐事的打点,都尽力做到了最好。

              王光美去世

              这篇文字是作为王光美大度对待毛家写的,小资文字,但是反映是王光美的心思和心意,也许刘源不太懂,因为他跟邓关系不错。

                记者(杨澜):那您挨斗的时候,您站在台子上,他们硬要您穿上旗袍还穿高跟鞋,高跟鞋是让您穿上还是挂在您脖子上?

                王光美:那个我现在说不太准了,好像是上我家来,我还住中南海的时候,车子就开到中南海府右街西门,进来几个人,说要翻我们家。我出访的衣服都放在一个小套间里,我平常用不着就放在那里,衣服、鞋子什么乱七八糟的,他们好像挑了一些,在裤子上给我套上旗袍,是来接我的这些造反学生给我穿的。

                记者:您一下在30万人面前,他们非常侮辱性地给您戴上

              乒乓球这种项链,您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您害怕吗?

                王光美:我不害怕……反正我多少有点精神准备,我觉得真的,少奇还是特冤,本来少奇是一直帮毛主席的,他都不出名,从我接触来看,他凡事都以党中央为重,毛主席并党中央,报头都是这么写的,内容都是他自己整理的,而且送主席去

              医院,他起草主席的东西,因为我是他的机要秘书,从我这儿过吧,我觉得他特尊重而且全是为主席着想的,怎么发回来就全都不对了呢……这时候,江青又蹦出来,用主席的名义打刘少奇,是这种状况。

                记者:所以您心里有这个冤,所以就不服气了?

                王光美:冤,我就横出去了,只能我横出去,我不能把少奇横出去,恨,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应该恨谁,反正是挺为难的,因为我一看,薄一波等几个我挺尊敬的领导干部都一个一个给弄成这样,我要说上几句什么话,我不是检讨的。

                记者:您还顶人家了?

                王光美:是,我还顶他们,那时候我也有点愣劲。

                记者:文革前您跟江青的私交也不是很多吧?

                王光美:是不多,因为她是毛主席的夫人,我很尊敬她,她不给我打电话,我不敢给她打电话,真有一次,为了她上苏联治病的事吧,我给她打电话,电话是毛主席接的,我就紧张得不得了。

                记者:您觉得江青她对您有没有这个嫉妒的成分呢?

                王光美:不好说。我跟少奇出去是组织上批示的,她跟主席不能一块出去,第一不带她,也跟不了。关键不在这儿,就是后来她搞样板戏,她想通过样板戏抓领导界,她对文艺界演什么戏有很多很多意见,她来跟我说。那时候我是少奇的秘书,我觉得我接触谁特别是接触这些负责人,有什么话我都跟他讲,回来汇报,当然我们俩生活在一起,也有这条件,我跟他说了,少奇就不吭声,只说你别管了,我就不管了。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就听卫士长说少奇约了江青谈了话,对江青说你别跟光美谈这乱七八糟的事情,说了她几句。

                记者:那时候恐怕也只有他敢说江青吧?

                王光美:就是,也就是少奇,江青就怕少奇,少奇他是负责态度,其他人哪敢批评江青什么?

                记者:江青自杀死了以后,您当时感觉是什么,因为这个人跟您有很多恩怨呢?

                王光美:这个呀,还不是私人恩仇,江青确实给党带来很大破坏,她损害党的利益,危害党的事业,这一点她真是该死。至于她为什么死,我听人说她用袜子缠着椅子腿,因为我们一般人手里都没有什么东西,她就用袜子接起来,勒在这儿,因为她已经绝望了,她觉得没有希望了,所以就这样。

                记者:批斗回来以后,少奇他有没有安慰你?

                王光美:少奇没法说,他一说就等于对这运动的性质表态了。

                记者:那旁边没有人的时候不能说两句吗?

                王光美:我们旁边不可能没有人,他警卫员就不止一个。警卫人员后来也成了造反派的基本成员。

                记者:您对少奇有没有动摇过?

                王光美:没有过。少奇实际上是一个很重情的人,在文革中,他不愿意连累小孩,跟我谈过,说你应该划清界限,把孩子带走,这样可以保护家庭。但是我非常坚定,从来没有过动摇,在那个时候,稍微有一点动摇,绝对不会有那种表现,我那个时候有点不顾一切了,完全站在少奇一边,而且他不说话的时候,我都是替他辩护的。

                记者:您们是不是经常一起被批斗?有一次斗完了以后你还拉他的手了?

                王光美:是。那个时候是在我们家里,然后是中南海的批斗。一开始外面全都围攻中南海,逐渐演变到这个地步的,家里贴了大字报,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他态度也不敢特别好,一些很同情他的工作人员都抓起来了,后来电话线也给拔掉了,他没法再跟中央联系了,然后造反派来了就揪斗他,推推搡搡,打他。我们一个关在后院,一个关在前院,我见不着他,我被推出来的时候,看他在挨打,心里很痛。我当时也被按着头,到最后他喊得比较厉害的时候,我便冲过去抓住他的手。

                记者:您为什么会突然拉着他的手?

                王光美:我就觉得越是这个时候,我就越应该证明,越是跟他站在一起,我们当时都分开住了,他们把我拉到后面院去了,那时候隔着三个院,中后面是童小鹏的院,童小鹏搬走后,我住后面。都隔离开,只是在斗争会上能见到,然后中间休息一次,到我们书房去喝水,我就心疼他,给他点水喝。然后他喝了一杯水,就这些点滴的印象,难以破灭,因为无缘无故真狠呢。

              王光美采访

              毛泽东外孙女撰文悼念王光美 讲述毛刘两家交往(3)

              2006年10月26日 06:29

                我和光美奶奶的接触发生在近几年,多为各种聚会上。最重要的一次就是2004年5月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的毛刘两家聚会。作为仅存的开国领袖夫人,时年83岁,德高望重的光美奶奶是大家共同敬佩的长辈。多日不见,老人惦记着毛家姐妹的身体,我妈妈和李讷姨关心着老人的安康,两家人在光美奶奶召集下走到一起。这是毛刘两家相识近80年来,三代人首次共聚一堂。中国两个有特殊经历的家庭的聚会因此具有了历史意义。

                那天的欢宴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出席者中,刘家有光美奶奶、刘源叔叔、刘亭阿姨及与光美奶奶亲如姐妹的老保姆赵姥姥;毛家有妈妈、李讷姨、王景清姨夫、效芝表弟,再加上我。话昔日友情,论世态风云,谈美好前景,欢声笑语不断。

               现在我才知道,光美奶奶是抱病出席的,多年来她一直用羸弱的身躯与病魔抗争。那天,光美奶奶很少说话,也很少进食。妈妈很感不安,就问刘源叔叔:老人不吃东西怎么行!刘源叔叔安慰妈妈说:回去后会吃一些她喜欢的麦片粥,不必担心。席间,妈妈和姨妈多次关切地询问光美奶奶的身体和起居。老人笑着说:“你们俩身子都弱,年龄也不小了。但比我还是年轻得多啦,所以更要多注意才是。”她向毛家姐妹举杯:“你们多保重!”随后转向我和效芝:“祝孩子们有出息!”毛刘两家聚会,成为老人生前得以了却的一大心愿。

                2004年10月,在刘源叔叔启发下,我采用外公诗句为题,撰文《山花烂漫时情谊别样浓——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聚会侧记》,记述了两家意味深远的团聚。文章发表后,无论身在国内还是海外,几乎所有感受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沉浮冷暖的人们都在谈论这则消息。大家又一次领略到光美老人的超凡大爱,由衷为毛刘后人之间的理解与同情,为继往开来的和谐中国而高兴。

              孔冬梅谈毛刘两家

               现在我才知道,光美奶奶是抱病出席的,多年来她一直用羸弱的身躯与病魔抗争。那天,光美奶奶很少说话,也很少进食。妈妈很感不安,就问刘源叔叔:老人不吃东西怎么行!刘源叔叔安慰妈妈说:回去后会吃一些她喜欢的麦片粥,不必担心。席间,妈妈和姨妈多次关切地询问光美奶奶的身体和起居。老人笑着说:“你们俩身子都弱,年龄也不小了。但比我还是年轻得多啦,所以更要多注意才是。”她向毛家姐妹举杯:“你们多保重!”随后转向我和效芝:“祝孩子们有出息!”毛刘两家聚会,成为老人生前得以了却的一大心愿。

                2004年10月,在刘源叔叔启发下,我采用外公诗句为题,撰文《山花烂漫时情谊别样浓——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聚会侧记》,记述了两家意味深远的团聚。文章发表后,无论身在国内还是海外,几乎所有感受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沉浮冷暖的人们都在谈论这则消息。大家又一次领略到光美老人的超凡大爱,由衷为毛刘后人之间的理解与同情,为继往开来的和谐中国而高兴。

              央视报道(原谅之意)

              鲁豫采访,更恶心

              王光美:毛泽东“刀下留人”保住性命

                江青把王光美打成了“大特务”。中共“九大”之后,林彪下令判处王光美死刑,要“立即执行”。

                判决书送到毛泽东那里,他批了“刀下留人”四个字,才算保住王光美一命!

              叶永烈文章

              1980年,当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追悼会上为刘少奇致悼词时,满头白发形容憔悴的王光美出现在会场,令所有参加者无不动容。

                饱受折磨的王光美并没有表现出对迫害者的怨恨。相反,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宽容。还在文革初期,有人教她只有六岁的女儿当着她的面唱打倒刘少奇的儿歌。但是,王后来说,“我不想去追究,如果要追究的话,这个人就要倒霉了。”

                2004年秋,在王光美的精心策划下,毛泽东、刘少奇两家人的后代相聚北京。

              改开洗脑文

              王光美及其子女: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人民

               采访全部完成后,宋文郁和我动手写初稿,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星期,共4万来字,排出大样送王光美和刘氏姐弟审阅修改。他们花了很大心血,非常认真仔细,字斟句酌,核对事实,补充修改,最后由源源定名为《胜利的鲜花献给您》。

                大家都很清楚,这篇文章分量太重,必须送审。问题是怎样送审、找谁拍板,我们想走条捷径、打个“擦边球”。考虑到源源他们上面的“叔叔们”多,能不能由源源他们几个孩子出面,直接找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王任重同志,恳请他尽快审阅,能有文字批件最好,口头默许也行,再送团中央审就好说了。源源他们都赞成这个办法。

                我们正准备送审,1980年3月1日下午2时半,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同志打电话来说:“听说你们又抓了一篇大稿子,是专门写刘少奇在‘文革’中的事,送来我们看看。”总编辑关志豪和宋文郁立即赶去汇报有关情况。启立同志是团中央老领导,干校时和中国青年杂志社人员在一起,大家都很熟。他和蔼而又认真地说:“要发表这样重大的文章我们要过问,立即送文章清样给我和(李)瑞环同志看看。”我们立即照办。当晚8时,电话又通知关、宋到团中央第一书记韩英处谈“刘稿”事,启立、瑞环同志在座。听取了我们情况汇报之后,韩英肯定地说:“书记处同志认为,青年社抓这样的稿子是好的,因为事关重大,一定要按规定送中央主管部门审稿。”并决定,由关、宋陪启立和瑞环同志一起亲自拜访王光美。

                当时,毛主席纪念堂刚建好,少奇同志也还没有正式公开昭雪平反,特别担心这篇文章发表后,会引起青年人和群众对毛主席不满,怕出事、顾虑多是可以理解的。当晚9点半到王光美家,由启立和瑞环同志向王光美说明,团中央领导支持发表这篇回忆文章,因为事关重大,应按规定送中央主管部门审稿。王光美表示理解和赞同,同时也讲道:“我本人和孩子们至今都是非常崇敬毛主席的,写这篇文章是非常慎重、非常认真的,实事求是地告诉人民历史真相,不会影响对主席的敬仰,请大家放心。”最后商定由平平和源源出面送审。

                我们急切地等待着送审结果。3月6日,源源打电话告知,任重叔叔已看过文章,基本通过。我们怀着满心喜悦赶到刘家,看到任重同志退回的送审清样,还有一封短信,全文是:

                平平、源源:

                看了《胜利的鲜花献给您》,总的来说是好的,可以发表。

                一、文字找个秀才再压缩一些,重复的地方要删去。

                二、有个地方把事实再查清楚,我注上了。

                三、我边看边改了几字,供参考。

                最后请光美同志过目定稿即可。

                祝你们化悲痛为欢乐。

                任重

                三月二日

                我们把批文抄件带回社里,大家都很高兴。编委会立即调整刊物版面,让摄影记者刘全聚去刘家拍摄照片,还专门设计了刊物封面,青年印刷厂的师傅们加班加点改样排版,确保这期刊物按时出版发行。同时,我们把任重同志的信和准备情况,及时报告给启立和瑞环同志,请他们放心。

                就在我们连夜加班,正要签字付印时,情况突然有变!源源来电话说,刚刚接完任重叔叔的电话。任重叔叔说他看完文章后睡不着觉,反复考虑,这篇文章分量太重了,里边渉及的一些重要事件他都不知道,尚需仔细斟酌。为了慎重起见,他请示了华国锋主席。华主席认为这样的文章还是缓发为宜,要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是把文章中少奇同志挨斗的残酷场面和去世时白发一尺多长的情景删去,还是可以发表的。

                我们一听,全傻眼了。可是,既然是送审,已有明确指示,就必须严格执行。幸好我事先早准备好一篇文稿,是郭晨、裘之倬根据安源老工人回忆和有关资料编写的《少奇同志在安源》,我重新改写过,并请王光美为本刊写信,讲“文化大革命”初期,少奇同志驳斥一些大字报和文章歪曲安源罢工,表达对安源人民的深厚感情。因为《工人日报》也提出这个要求,当时工人日报社的社长、总编都是从中国青年杂志社调过去的老领导,两家关系一直都很好,便写给两家同时发表。

                第3期付印安排妥当之后,我们又赶到刘家商量怎么办。大家一起分析华主席的意思,“缓发”缓到什么时候为宜?删改又删到什么程度方可?这篇回忆文章本来就是要写少奇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悲惨遭遇的历史真相,如果删去挨斗场面和被迫害致死的情况,这篇文章就失去价值和意义了。我们不干,刘氏姐弟更是非常激动地表示:宁可不发表,也决不同意删改!要是删改了,以后还怎么用?!态度十分坚决。

                可是,大家摧心剖肝,辛辛苦苦忙了整整三个月,难道就这样算了?不!不能前功尽弃。党中央准备在5月份隆重举行少奇同志追悼大会,我们提出再次力争全文发表,如果实在不行,就另辟蹊径,以记者采访少奇同志子女的名义,用访问记的形式重新改写一篇,既不影响以后全文发表,又能赶在追悼会前表达儿女们对父亲的缅怀和爱戴。源源想了想,觉得也只有这个办法较好,大家都赞成先试试。

              毛泽东与刘少奇分歧来龙去脉

              学者忆采访王光美:以为她会恨毛主席 但她很客观豁达

              在1966年10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还说:“不能完全怪刘少奇同志、邓小平同志。他们两个同志犯错误也有原因。”“对少奇同志不能一笔抹杀。”他还有针对地说:“对刘、邓要准许革命,准许改。说我和稀泥,我就是和稀泥。”毛主席对少奇同志也是很关心照顾的,少奇同志提出要到群众中去锻炼,毛主席劝他:“你年纪大了,就不要下去了。

              ”建工学院造反派“勒令”少奇同志去“检查”,毛主席立即批示周总理“我看还是不宜去讲。请你向学生方面做些工作”,从而保护了少奇同志。

              点看全图

              1983年年底,王光美在湖南参加完刘少奇诞辰85周年纪念活动后,又专程来到毛主席的故乡韶山。

              对于毛主席,王光美一直都非常尊敬。她的家里,一直挂着一张与毛主席的大合影。所以,王光美想要趁此机会瞻仰毛主席的故居,怀念故人。

              几十年了,毛主席的故居没什么变化,而王光美的心境,却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变的是,她对毛主席的感情。

              临走前,王光美留下了一句饱含深情的话:“深切缅怀毛主席,您的学生王光美!”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李讷生活困难,生病住院。王光美得知后,带着家里的阿姨,亲自前去看望。她还亲自帮助李讷收拾家里、打扫卫生,与她聊天,宽慰她。

              李讷独自一人没时间照顾儿子王效芝,王光美得知后,便主动带王效芝去玩,教他学游泳。而王光美的游泳技术,是当年毛主席教她的。所以,游泳这件事,就成为了他们两家之间,传递了三代的共同语言。

              而李讷与姐姐李敏,也会找时间去看望王光美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辈。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王光美的行动多有不便,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一去看望这些让她牵肠挂肚的晚辈了。但是,王光美心里又很惦记这些孩子。

              改开后王光美照看毛家孩子

        • 家园 支持你的观点

          因为电视剧功勋 能文能武李延年篇,看了不少资料。其中一些战术内容参考了教学片南征北战。这才搞清楚了南征北战的历史背景。在苏中七战七捷后,解放区一路被压缩。南征北战中国民党所谓的南北对进中。解放区最危急的时候一度被压缩在南北60到70公的狭窄地区。《南征北战》中最为经典的是抢占摩天岭的战斗,原型是华东野战军二十八师八十三团三连。战斗结束后八十三团三连被华东野战军授予“摩天岭连”的光荣称号。

          • 家园 粟裕的华野各地出击确实值得赞美,中间也有粟裕的失败,南麻战役

            等。

            但是失败也是有道理的。不像陈毅根本不懂军事。

        • 家园 你是左派,但是你这是被改开洗脑的成果,因为建国初,大家都

          看到了历史过程,所以周总吹牛大别山大家并不认可。

          这是周总树立的典型,邓是受益者,所以问文革粉碎后,他处于有利地位。

          可是邓自己不严肃,好大喜功,疯狂自吹自擂,结果就是今天这样了。

          他们太不可信!

          • 家园 推荐看一下河里王外马甲的旧作

            战场上的蒲公英。

            有关山东七月分兵以及挺进大别山的部分都写得非常详细。

            当年在挺进大别山之前,共军的面包和西瓜被国军沿铁路线压缩到山东海边,几乎丧失了回旋余地,离被国军歼灭真差得不远。

            不仅仅是前面河友提的在经济上给解放区解绑,在军事上,挺进大别山这破釜沉舟的一招也帮助了日后的华野脱离险境。

            中野可以说是靠自己啃骨头带来了关内战局的逆转。

            • 家园 问题在于中野没有啃硬骨头,是华野在干事

              粟裕部,陈唐部。

              应该说陈毅帮助中野是真诚的,一贯的。

              中野是一路南走,这不是硬骨头。

              这么大的部队距离被歼灭还远,所以毛主席的说法是增加回旋,歼灭敌人。大别山仅仅是选项落脚点。

              毛主席是在刘邓能力和水平和环境下做的建议,可以前出大别山,因为刘邓军前出是自行的操作,不得已的南逃,因为正北是傅作义,他们不敢面对,陕北没有空间,东部是华野,这个也是毛主席的建议,联合消灭敌人,为此一直盘算刘邓指挥粟裕,但是刘邓不敢做。

              粟裕当然也不认可,因为刘邓的畏敌十分明显,所以粟裕一直不愿意离开华野进入大中原。战术能力也不行,等等。

              就是这种情况下,中野进入了大别山,被吹成了多厉害。

              那时期,东北进展不那么快,华野几次帮助中野尾巴打仗都没有成功,中野一味南逃。所以那时很艰难,进入大别山同样艰难。

              为此粟裕构思了豫东,需要中野帮忙,当然也需要陈唐配合,许世友配合,但是不那么顺利,然而豫东战役达到了目标,当然,笨狼河友坚定认为豫东战役是失败,呵呵。

              老话术是有问题的,矛盾很明显的。

          • 家园 你这种没有体系支撑的帖子

            发了只会降低你在河里的credit。河里的文史大牛要么不来了,要么在潜水,不愿或不屑跟你对阵。

            我是这方面的外行,就说一点吧。刘帅为《星火燎原》丛刊亲自撰稿《跃进大别山》,邓小平对原文一字没改,标题加了两个字,就是《千里跃进大别山》,这篇文章的撰写时间是在1956-1957年间,是跃进大别山这一段历史的定论。当时可不是周邓的一言堂,这篇文章如果有严重失实的地方,在毛那里肯定是通不过的。

            《星火燎原》丛书出版工作始于1956年,是中央军委批准发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征文”活动的结晶,毛泽东为丛书题写了“星火燎原”书名,朱德作序,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亲自阅改稿件,邓小平为丛书题词,彭德怀、贺龙等军委领导亲自组织征文工作,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530多位开国将帅和省部级以上领导,数万名官兵、复转军人和地方党政干部踊跃撰稿。

            你的结论和《千里跃进大别山》这篇文章有明显的冲突。你又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去驳倒这篇文章。我猜测你也没有足够的能力驳倒这篇文章。那你反复挑战的结果,会让你其它的结论也会受到牵连。

            通宝推:自由呼吸F0,北纬42度,
            • 家园 建国初是周总势力大,要不然也不会文革,维持中央一致无可非议 -- 有补充

              但是周总把毛主席打压太多了。

              跃进大别山来自刘邓失败的中原战场,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毛主席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也是事实,对方辩友列举的电报也一再提到了消灭敌人,总体战略思想和目标都是歼敌。

              最后也化成了一句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跟毛泽东学用兵智慧:“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此文只专注谈毛主席只转移,是错误的。

              但是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个思路,这也是对红军时期保卫中央根据地的周亲苏派战略错误的反弹和改善。

              所以,核心是消灭敌人,这需要很强的战争和军事能力。周总的意思大概是和大部分人差不多,以为有了共产主义、苏维埃、组织,土改等就够了。

              但是这是不够的。远远不够,一定的军事能力还是很有用的,这意味着你可以有主动性,及时的控制战争时间,而不是拉长时间,因为你在准备和完善自己,对方也是在这样,他们国民党拥有更多的资源。

              从今天也可以看出来,反腐也不是那么容易和那么快解决问题的!!

              比如,济南战役,许世友就要干济南,粟裕要吸引援军,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粟裕是总指挥,许世友不听他的,虽然,毛主席多少部分的支持了许世友,但是毛主席的意图也是吸引援军,而不是网上看到的那些结论,所谓的说是必须要干死邱清泉部,或者占领济南。这些目标是死的。

              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核心就是消灭敌人,或者达成高层次的战略思想,比如牵制或者让某些部队按照自己的思路行动。而作为国军,杜聿明确实想推动援军救济南,但是部队因为豫东战役损失很大,所以,并不积极,包括黄百韬的部队,在豫东战役特可是很积极的。这就是葡萄老兄的毛主席的一盘棋。

              由于杜聿明去了东北收尾辽沈战役,这个事情就完事了,由此,王耀武也主动选择了失败。

              毛主席对于这些都是掌控的,也是有应对的,当然,某些环节失误,结果也是不错,也还行,比如杜聿明离开了,许世友攻下了济南。

              其实毛主席一直在创造和寻求合适的机会决战,夹生饭也只是毛主席的客气,那是着呢客气,前提是他对人民军队能力的把握和方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而这些只是简单的用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来说是根本不够的,其实也是为了掩盖周总群体的失误。

              你以为毛主席没有准备,其实毛主席真有准备。

              否则你虽然是外行,如何解释粟裕城南庄会议的解释,粟裕究竟是对谁解释?是对毛主席吗,让粟裕因此获得了华野的指挥权。

              你怎么看呢?这不是军事问题啊,谁支持粟裕?陈毅还是饶漱石?

              解放战争第三年全军歼敌116个旅,各野战军任务是如何分配的呢?

              中央令华野两个月歼敌10个旅,陈、粟仅用一个月,莱芜歼敌两个军

              「“四史”记忆」为什么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历史的转折点?

              1947年4月底以前,刘邓大军的目标方向主要是豫西而非大别山。主要任务是直接配合陕北人民解放军作战和较远地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5月至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整个战局的发展情况,先后作出了三支野战军采取中央突破战术,转入战略进攻的新部署。

              当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举行。周恩来在会上总结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一年取得的成绩,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来解决的设想。

              不过当时,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的情况下,华东野战军一时难以承担外线作战、出击大别山的战略任务。与此相反,刘邓大军面临的正面敌军较少,而且国民党两翼进攻、中间防御,状如哑铃的战略体系,正利于刘邓大军中间突破,一举扭转战局。

              1947年7月23日

                关于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出大别山问题,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华东局电。电报指出: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这封电报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四卷。

              毛主席绝密电报为何称陕北“甚为困难”?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在接见二野战史编写人员时谈到进军大别山前夕的一段往事。他说:“部队过黄河后一下消灭了敌人四个师部、九个半旅,旗开得胜,那气势是很了不起的。过黄河实际上就是开始反攻。但是,反攻深入到什么程度?歼敌九个半旅,这只是一个声势,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进一步行动?我们打电报给军委,说趁势还能够在晋冀鲁豫地区继续歼灭一些敌人,吸引和牵制更多的敌人,形势很好啊。毛主席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给刘邓,写的是陕北‘甚为困难’。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实际上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

              。。。。。。

              5月4日,西北野战军取得蟠龙大捷,给陕北及全国战局以极大的震动。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在陕北王家湾发出致刘邓、陈谢、陈粟并彭习电,提出准备派遣刘邓大军南渡黄河的战略构想,这实际上是挺进大别山的最早预案。电报是这样写的:“(刘邓军)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陈粟密切配合行动;凡有共同作战之处陈粟军受刘邓指挥。”5月8日,毛泽东致电刘邓,指出:刘邓军6月10日前渡河,向冀鲁豫区与豫皖苏区之敌进击,第二步向中原进击。5月9日,毛泽东再次致电刘邓,发出“全党全军首先要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的号令。

                7月10日、13日,毛泽东两次电告刘邓,要求他们争取在陇海路北多消灭敌人,休整之后,举行陇海作战,“准备向陇海路以南发展”,争取在内线多歼灭敌人,有依托地向外线发展。然而,到了7月下旬,情况发生了变化。当时,刘邓大军久战羊山集不下,蒋介石又派重兵分多路向鲁西南增援,形成对刘邓大军的包围之势。在此紧急情况下,7月23日,毛泽东致电刘邓,电报全文八百余字,其中一段尤为精彩:“刘、邓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确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7月27日,毛泽东又致电刘邓:“望你们立即集结全军休整补充半个月,执行中央梗(7月23日)电任务”,并提议刘邓大军于8月15日左右挺进大别山,陈谢兵团提早至8月20日渡过黄河,挺进豫西,认为如此则可能取得几个星期的时间在豫西及大别山立住脚跟。收到这封电报后,刘伯承、邓小平正在鲁西南前线指挥作战,故未能及时回电。在指挥所里,他们反复研究这封电报后认为,毛泽东的建议完全正确,但是部队自南渡黄河之后,连续作战,将士极度疲劳,急需休整补充。如果立即直出大别山,部队转入无后方作战,困难确实不小。

                7月28日,刘邓大军打下羊山集,并向中央军委回电,一方面表示拥护中央军委提出的方针,另一方面又如实汇报了部队所面临的困难,希望能够在内线继续歼灭敌人,待时机更加成熟后再挺进大别山。第二天,毛泽东向刘邓、陈粟并陈谢及彭发出了一封特殊的电报,这是一份三个A级的电报,也就是前文中邓小平所说的那封“极秘密”的电报。该电前面复述了刘邓呈报的军情:“在山东敌不西逃及刘邓所告各种情况下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接着通报了陈谢的行动计划:“仍照计划八月出潼洛,切断陇海,调动胡军一部增援,相机歼灭之。”最关键的话是下面这句:“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以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这其实是一篇自相矛盾的吹捧文章。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按照这些吹牛文章可以等待的话,就抓不好柏林危机了 -- 补充帖

              就是叶剑英说的,没有毛主席,他们还要在上海开会!

              法租界开会

              当然,对于叶剑英,再怎么吹,他也是花帅,这个外号消失不了。

              • 家园 毛周一体

                长征开始后,周考验毛,毛也逐渐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然后周就甘居毛之下,服从毛的领导。

                毛、周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路线分歧,可谓毛周一体。

                文革,周也是赞成的。周保护老干部,抓业务,恰是对文革的修正和完善,而不是反对文革。

                邓上台后,也不敢说周反对文革,只把周对文革的支持歪曲为“违心”。

                以刘邓为代表的干部门的特权行为,周能看不见?

                周作为党的超级元老,大政治家,难道不知道特权和腐败会带来什么后果?

                他太知道了。周选特工,不用底层出身者,而用家境良好、有觉悟的知识分子,打入国民党内部。因为家境良好、有觉悟的是理想主义者,不会被物质生活诱惑腐化。

                周早就把物质、精神看的这么通透,怎么可能不明白特权和腐化的危害?

                所以,毛发动文革,周是支持的。事实也是如此。

                文革就是毛周共同发动的一场无产阶级路线对资产阶级路线的镇压。这一句囊括所有。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周毛不是一个级别

                  毛比周仅仅只大5岁,但毛周不是一个级别的。

                  1924年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执委国民党。而此时的凯申公仅仅只是会议列席代表,毛在国民党中的地位远高于凯申公,周却仅仅只是凯申公手下的军校政治部第二任主任。国民党虽然不堪,但是确实是中国国民党,是具有和外国势力对价的中国势力。

                  毛是自带股份的创党元老,但是中共虽然叫中国共产党,仅仅只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陈独秀虽然很愤恨,但是苦于没有经费(后世认为,南陈、北李都没有参加一大冥都是因为当时各种革命活动的经费问题),毛主席曾经在章士钊处借的两万大洋,所以毛周的大部分活动大概没有外部支持,也就少受外国掣肘,也就能自己探索革命路线。也自然是党内边缘势力。周只不过是在一个跨国公司的分公司中比毛的地位高,毛在国内的地位远比周高的多。毛独立自主的思想从开始就有的,自带创党股份,却不是大股东委托的经理。只有公司快要破产倒闭、有联系不上大股东的时候,才勉强不经理们认可。

                  除了毛,那些拿着国外赞助的、住在上海租界的领导人自然不认可与共产国际大相径庭的毛路线。也正是这些人糟蹋了毛建立起的根据地。遵义会议并没有确立了毛,而是在没有外国势力指导下(联系不上了),面临生死存亡的直接压力下(当然,也可以像南昌起义转兵广州失败后,离队,像西路军失败后的主要领导离队),接受、认可了毛。

                  王明回国后,这一系拿过、吃过人家的领导人(包括周)又觉的有大腿了可以抱了,纷纷支持王明。直到共产国际解散,没有大腿了,断奶了,才又回来支持毛。

                  就是针对博古,毛也是肯定了他鉴定的革命立场,并没有追究其历史罪责,何况周。毛就是能把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人都团结都身边一起干,这一点不服真的不行。但是,这些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的作用不同(文革中说有些人只是党的同路人)

                  周最大的成就就是真正认定了毛(7大上,不是遵义会议上),不论对错(他自己认为的)都跟着,一直跟到死,这大概就是毛周一体的依据。

                  其实,周及其官僚系统一直就是毛革命的对象,同时也是革命、经济工作依赖的对象,这就又导致了毛周不一体的差距。革命哪有一步到位的,毛在7届2中全会上说了,取得全国的胜利,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可见,后来的革命换很漫长。斯诺第二本关于中国的书名叫“漫长的革命”。各种自我教育、开门整党不成功后,发起的文革,前无古人,周自然是跟不上,好在一直在跟。针对漫长的革命,毛也说了,还要很多次,过七八年再来一次。最近的疫情大家都知道疫苗,其实文革当时就说了,试一次全国性的演戏,也是在个管理系统打疫苗,过段时间再打加强针。

                  很多人认为周系人马最强,某某某是周的人。其实,在7大后,解放前和解放初镇反前,全党都是毛的人,因为,有谁不听毛的,就会被国民党割韭菜。之所以后来又是周的人,那是没有国民党割韭菜的残酷环境了,不听毛的,也没有生命之忧了,而已。

                  没有了性命之忧之后,各种活思想就又都活起来了,觉得在某些问题上可能比毛还强。这不是几个人的问题,而是大部分人的问题。周没有思想,只有执行力,在不能深刻领会毛的思想时间里,自然和大部分人的思想是一致的,也就成了大部分人的共主了,而已。

                  周只是大部人思想的代表,不是大部分人都是周的人!毛周不是一体,是有级别上的差异的。漫长的革命会也是螺旋式的上升,也可能有反复,但是革命的种子已经散下了。

                  通宝推:李夏禾,hattie,大胖子,
                  • 家园 南昌起义失败丢掉部下逃命起,周就成不了共主了

                    南昌起义失败丢掉部下逃命起,周就成不了共主了

                    还有陈粟,来山东摘桃子,指挥无能战事不利就把老婆孩子送大连,跟济南战役前王耀武把老婆送走什么区别?怎么吹知情者也不会服气的

                  • 家园 确实大部分是周的人,因为思路一致,利益相近,周认可毛是基于现

                    现实!!

                    每次选择对抗都错,产生了心理恐惧。

                    嘿嘿嘿。

                  • 家园 周恩来被低估了

                    毛是董事长,周是“副董事长+总经理”。二人的能力、地位也就仅仅差了那么一丁点而已。

                    • 家园 不论个人能力

                      周是总经理,但不能误以为是副董事长。

                      周的思想基础代表大部分人的思想、几千年的传统思想。他的个人能力超群,这是另一方面的事情。他各种传统思想的代表,不是大多数人都是他的人。谁在那个位置上谁就是代表。

                      毛的思想的逆天的思想,大多数人逼逼无奈时是能够理解的,但是,在无压力时,能理解、能坚持的只有少数人。

                      周氏不理解也能自身坚持。

                      • 家园 再说一次,大多数人都低估了周

                        “”周的思想基础代表大部分人的思想、几千年的传统思想。……他是各种传统思想的代表,不是大多数人都是他的人。谁在那个位置上谁就是代表。”

                        恰好相反,周和毛是一样的热血青年,既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又是冷静的现实主义者。只不过毛做事刚猛,周做事柔韧。

                        但大多数人都把周误判为能力强的好人、乡愿,,原因还是改革后的洗脑宣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