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讨论一下,习总会不会去旧金山参加APEC -- 湍流VII

共:💬785 🌺5686 🌵1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革的效果会比严打还好

                                                                                连经济犯罪包括诈骗,职务犯罪包括贪污受贿一起严打。

                                                                                不要说经济犯罪、职务犯罪了,就连公知都能扫干净了。玩弄女学生的叫兽、剥削博士生的导师,通通送到牛棚改造。

                                                                            • 家园 方平老弟提供的数据和我的感觉差不多

                                                                              我印象里治安真正好起来,连小混混、车匪路霸都不多见的时候,大概是在2000年以后,与加入世贸的时间有重合。

                                                                              ---------------

                                                                              说两个身边的事。

                                                                              当年我的同宿舍室友是北大的法律硕士,听他说,当年他们在法院实习的时候正碰上严打,当时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听领导传达今天政法委要求枪毙几个人,明确数量后他们的工作就是回去翻卷宗,按罪行严重程度排列,罪重的排前面轻罪的排后面,然后就顺着往下数,数够领导要求的枪毙人数为止。

                                                                              至于这些罪犯的罪行够不够死刑,那真是想多了。我第一次听说可以这么判案,完全颠覆了过去的观念,觉得这不就是古书里说的草菅人命吗!所以印象特别深。

                                                                              第二个事情,大约在90年代中期,我过去做过一段时间进出口贸易,有个朋友(某省经贸委主任的孩子),这个朋友有一次在北京跟人谈生意,在某饭店请客,订了间比较显眼、牛逼的玻璃包房,大概表现得比较牛逼了点,结果被人看见并记住了。当天晚上,就在酒店门口,被一帮不认识的人蒙头一顿狠揍,把脾脏打破了大出血,结果赶紧去手术摘除脾脏,差点没命。这是在首善之区的首都。外地也差不多,我有一次做生意去沈阳(也是90年代中期的时间段),当地陪同的一个公司领导吃完饭陪着去唱歌,没有包房就在大厅里唱,同去的朋友中有一位歌唱得不错,连唱了几首,然后就有临桌的客人看过来,陪同的当地领导就让我们同去的朋友别唱了,让给别人唱。后来他解释,东北这个地方民风剽悍,你老唱会有人不满意的,弄不好会来打你,犯不着。

                                                                              ---------

                                                                              由此可见90年代的治安都不咋样。

                                                                              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就是现在各个城市基本不见乞丐了,这是过去多少年、国内、国外都避免不了的现象,突然就没有了。我的猜测是与今上的扶贫政策有关,大家基本都能生活得下去了,就没必要不要尊严。

                                                                              结论:表面是治安问题,实际是经济问题,严打看着声势浩大,其实没有多大的用。

                                                                              通宝推:史料推理,梓童,秦波仁者,方平,
                                                                              • 家园 早有研究,河里陈郢客也提过

                                                                                在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社会大概都会有极度混乱的一段时间。

                                                                              • 家园 你说的这还是90年代死刑,已经放松很多了啊,还没说80年代的

                                                                                抢劫几毛钱的都不行,曾经有段时间抓刀具,抓菜刀的。

                                                                                还有联防队员抓搞对象的,人家好好的谈着恋爱都要被抓。

                                                                                就这还说老百姓没想法,这得多丧了良心啊,这又不是啥秘密!!!

                                                                                这就和清理阶级队伍时期说坐了毛主席画像就被处死是一个意思啊。

                                                                                然后呢,90年代的民运说严打的这种行为也是中国人劣根性和跟毛时代一样,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因为,因为坐毛主席图像而处死的极少极少,只是个借口,但是83年严打因为抢劫几毛钱而定重罪的比比皆是,处死的也不少。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按照朱国华的标准,今天多少高干子弟,富二代得处死?

                                                                                嘿嘿,懒厨先生是真不知道吗?真不懂吗?还在那里炫耀无耻,真没意思啊。

                                                                                @懒厨

                                                                            • 家园 见到悖论两字难免手痒,容我杠两下

                                                                              1、这种“严打”,从方式上看就是延续“大跃进”到”文革“的“运动式”的搞法,如果认为“严打”是有民意的且有效果的的,“舆情不需要翻转”,既然“民意”、“舆情”那么重要,那么当然不必翻案,而且还该继续下去;

                                                                              群众支持严打的前提条件是治安恶化,一旦改善,前提条件就不存在了,自然无需继续下去,这个逻辑说得过去吧?

                                                                              2、从”大跃进“到”文革“,一开始也是群众热情非常高,”舆情“支持高,既然“民意”、“舆情”那么重要,那么当然也不必翻案了

                                                                              问题是到了文革后期,群众热情是否低位徘徊呢?民意,舆情还支持继续搞文革吗?如果民意反对继续搞文革,是不是翻案就顺理成章呢?

                                                                              何来悖论?

                                                                            • 家园 这个事实正好可算在你的专业上,其实这也不是啥秘密,就是邓路线

                                                                              不敢违背而已,所以大家深缄其口而已。

                                                                              这个事情,从民间到高层,其实都有议论,只不过我们日常听不到你么这些高层的议论罢了。

                                                                              我奇怪的是身在海外的懒厨河友居然听不见、看不见,也是有意思。愣梗着脖子说没有人有看法。这也算是西西河一个奇景吧。

                                                                              你也别说没用,严打之后死刑犯数量还是有所下降的嘛!!!!!每次严打之后,死刑犯都会随着严打结束而减少,嘿嘿!

                                                                              所谓打击罪犯的舆情都是邓制造的嘛!!

                                                                              1983年邓公途径唐山,遭“菜刀队”围攻:北京的面子也不好使...

                                                                              2023年8月30日 甚至在得知车上是小平同志以后,菜刀队仍然狂妄的叫嚣:“谁敢来唐山,我都会叫他有来无回,就算是北京的面子也不好使!” 看着菜刀队越发狂妄,甚至一副要称霸唐山的模样,小平同志深刻意...

                                                                              搜狐网

                                                                              1983年,邓公途经唐山时,遭遇“菜刀队”抢劫,后来怎么样了?...

                                                                              2023年8月5日 随着轰轰烈烈的八三严打行动结束,共缉拿唐山市菜刀帮600余人。至此,危害一方的菜刀帮终于走向了穷途末路。 不怕沙鱼翻恶浪,就怕征程千里路 当时在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不仅有菜刀帮这...

                                                                              搜狐网

                                                                              源自唐山的那场1983年全国大“严打”:非常时期,非常手段_...

                                                                              2010年11月18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山的“菜刀队”凶残嚣张,甚至拦截了邓小平去北戴河的车队,才使邓下决心严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的唐山“菜刀队” 刘复之从司法部调任公安部任部长后,针对当...

                                                                              手机凤凰网

                                                                              刘复之与1983年“严打”【2】--党史频道-人民网

                                                                              2013年12月16日 他们举例说,唐山市有一个流氓团伙,多次手持菜刀,抢劫行人财物,侮辱妇女,人称“菜刀队”,群众又怕又恨。政法机关认识不一致,这伙歹徒还逍遥法外。 1983年7月19...

                                                                              人民网

                                                                              1983年“严打”: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纪实台-中国网络电视台

                                                                              2010年11月18日 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特大凶杀案震惊了中央领导。还有一种说法是唐山的“菜刀队”凶残嚣张,甚至拦截了邓小平去北戴河的车队,才使邓下决心严打。 刘复之从...

                                                                              央视网

                                                                              1983年是多少犯罪分子的死期_凤凰网

                                                                              2022年6月13日 唐山警方在一个月内抓捕归案“菜刀队”成员600多人,处决50多人。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你可以在中国看到各式各样的恶性案件,有光天化日之下抢夺哨兵枪支的,有围殴警察的,甚至有当街...

                                                                              手机凤凰网

                                                                          • 家园 呵呵,来来来,我给你说说你心心念念的干校啊,刚好找到了资料

                                                                            五七干校是“文革”进入“斗、批、改”阶段所催生出的特殊学校。1968年,根据毛泽东“广大干部下放劳动很有必要”的《五七指示》,全国掀起了在偏远农村新建五七干校的热潮——18个省区共创办了一百余所“五七干校”,先后下放十余万干部、3万家属和5000名知识青年。此外,各省市地县还办起了数以万计的基层五七干校。 1969年春节刚过,中央、省直各单位陆续来到沙洋创办“五七干校”。一些原准备将干校建在东北的中直机关,因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爆发,中苏关系紧张,出于备战的安全考虑也转移到了沙洋。当时,在沙洋创办“五七干校”的中央国家机关及部委有:全国人大、政协、八大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主义学院、中华职工教育社、统战部、外交部、财政部、二机部、

                                                                            三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为了防止您眼睛出现问题,我这里给您加重了啊)

                                                                            农林部、石油部、铁道部、中央民族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024部队(总参)、274(总后)等。湖北省直单位有:省革命委员会机关、省公检法、粮食厅、水利厅、林业厅、文联、长办、武锅、大桥工程局、武汉大学、湖北工学院、冶金学院、华中农学院等。

                                                                            下放到沙洋“五七干校”的干部及家属有2万余人。其中不乏政坛要人、文学巨匠、社会名流: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社会学家费孝通,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中央统战部部长张执一,原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副部长章含之、杨文昌,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黄火星、江文,公安部副部长胡之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克木,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财政部常务副部长吴波,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原国家农发办主任韩连贵,原青海省委书记扎西旺徐,作家冰心、冯亦代,画家周绍华,数学家罗声雄,社会活动家吴文藻,驻英国大使查培新,驻芬兰大使张直鉴,驻联合国副代表张义山,李宗仁先生的最后一位夫人胡友松,中国藏学研究奠基人于道泉,中国著名的刑事诉讼法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教授崔敏,中国藏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尧,财政部研究所所长贾康、财政部行政法规司司长李林池,中国建设银行执行董事俞二牛,原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旺午、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蒙美璐等同志都到沙洋“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学习生活过。 干校的组建一般首先来先遣小组,经过洽谈、选址、建校等前期筹备后,学员们才身背行李,拖家带口,分期分批来到沙洋,户口、工资、粮油及其他物资供应关系也一律转到“五七干校”。各干校的学员、家属、子女不管年龄差异、性别不同,都按解放军一样要求,按连、排、班建制统一编队。

                                                                            1972年底,中央国家机关及各部委在沙洋创办的“五七干校”开始陆续解散,但到1979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后,沙洋“五七干校”才全部撤销,学员被安置,“五七干校”的财产移交、带走或变卖给沙洋农场和当地人民公社,沙洋“五七干校”结束。

                                                                            经历了短则3年、长达7年多劳动锻炼和农村生活的干校学员陆续回到北京和武汉。(这块肯定是瞎说了,干校从来不是一直在干校而不回单位的,不过,没关系,后面继续说)

                                                                             五月七日到了,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发出了著名的“五、七”指示,此后全国响应,“五、七”干校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对于“五、七”指示和“五、七”干校,在有过这段经历的人们中间认识是很不相同,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有人将干校比作“牛棚”,恨之切切;有人则觉得住干校收获多多,是一段难得且值得回顾的生活经历。作为曾经的干校学员,我曾写过一篇回顾文字发表在中国政法大学离退休处办的内刊《夕阳红》上,现重新发表于此,说说我对干校生活的一些点点滴滴的感受,并用以纪念五月七日这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

                                                                              往事回顾

                                                                              ——忆北京政法学院五七干校

                                                                              任中杰

                                                                              看了庚红同志的两篇《安徽“五七干校”的那些趣闻轶事》和程滔的“引言”,也勾起了我回顾五十年前那段“干校”生活的兴趣。庚红用“趣闻逸事”作标题,透着一种对当时生活的愉快回顾(至少说不上痛苦),很不同于某名人大学问家的《牛棚杂记》。我没有读过《牛棚杂记》,无权评说这本书的内容,不过我知道“牛棚”,“文革”初期是指红卫兵关押“牛鬼蛇神”的地方,把“五七干校”比作牛棚,可见作者对住干校不是一般的不满,而是恨之切切!不过当年各单位干校的学员可不是什么“牛鬼蛇神”,应当说当时大多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高校教职员(毛主席的女儿也在其中)都住过五七干校。看来将住干校感觉如住“牛棚”的人并不多。我们学校这些干部教师,从五十年代后期起,就没有间断过参加工农业劳动,去广西、四川、河北搞“四清”,访贫问苦、扎根串连,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其艰苦程度要远超过五七干校,恐怕很少有人有干校生活苦不堪言的感觉。

                                                                              “五七干校”其名称来源于毛主席的“五七指示”。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对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作出批示,指出“军队应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冶、学军事、学文化、又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型工厂,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四清运动,又要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工、军农、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紧接着毛主席又要求全国工、农、学、商各行各业都应办成这样的大学校,以一业为主,兼学别样。毛主席批示后很快从中央到地方都办起了“五七干校”。毛主席提出这一主张,是基于他对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向共产主义过渡历史阶段任务的深刻认识:要使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群众知识化;要消灭工农、城乡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三大差别;要培养一专多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为摆脱“奴隶般的旧式分工”创造条件。虽然我们的干校离主席批示的要求似乎还是有不小差距的,这是因为作为干校领导的军宣队并没有在如何实现主席批示要求上下功夫,只是换个地方边劳动边搞运动,为最后解散做准备。我们是解散后在安徽分配,军宣队那些人其实也面临解散(转业)和分配,但他们多在北京分配。正因为这样,五七干校结束后,大家对军宣队的领导多有不满。但是尽管我们的干校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我总觉得收获还是不小的,有这样一段经历,应当是人生的幸事。

                                                                              五十年过去了,人老了,对不少往事的记忆己十分模糊,下面仅就脑海中仍留有较深印象的一些人和事做些粗略回顾。

                                                                              原北京政法学院在安徽濉溪五铺农场办五七干校,从1971年春至1972夏一共持续了差不多一年半左右时间,主要干了两件事,一是参加劳动,二是搞运动。除此之外,我有印象的是还组识过几次颇受欢迎的参观活动。

                                                                              这次活动收获是多方面的。当然主题是批林,除了自身思想认识的提高外,还做了宣传,可以说是双丰收。再就是与社队干部和社员群众较深入的接触弥补了因我们干校设在一个地方国营农场,接触面较窄的不足。特别是与那位大队干部一起生活,听他聊家常,讲村史,不仅受教育,而且长知识,增加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特别是他讲的暂时困难那几年的一些故事,可以说使我对造成困难原因的认识更全面了。天灾的确是重要的客观原因,而“人祸”(浮夸风)也应是重要主观原因。他照顾我们生活,一日三餐都是他做饭,什么烙馍、红薯粥等很具当地特色,真得感谢他。当地上海插队知青不少,这个生产队男男女女就有十多人。虽然在农村的劳动、生活要比在上海家里艰苦得多,但他们的精神面貌是向上的,他们加入我们的批林宣讲队伍,对我们帮助很大。我曾去他们住的地方参观,他们把我当“战友”,他们说:“我们都是走的五七道路,我们都是五七战士。”我见他们宿舍堆了一大堆红薯干,他们说这是他们的劳动所得,准备春节带回上海。这种东西在当地的地位远低于米面等细粮,可到了上海,碾成面可比白面更受欢迎。与这些上海知青交往,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对我个人竟然还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因为离开干校后我先后在安徽大学和北京体院担任学生辅导员和政治课教师的工作,工作对象不少都是知青,在安大还都是些上海知青,有了这段与知青交往的经历,对我此后熟悉工作对象,无形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我觉得还有一样值得说说的事情,就是参观。干校一共安排了三次参观活动。两次农业、一次企业。第-次去的是安徽省农业学大寨的典型──郭庄。郭庄的领头人叫郭宏杰,文革期间曾从郭庄书记升至安徽省委书记。文革后不清楚为什么倒台了。郭庄原先很穷,土地是盐碱地,后来学大寨精神,依靠集体力量艰苦奋斗,改良了土地,由穷变富,被树为安徽学大寨的典型。我们参观,现在仍留有印象的是看了大田、养殖场和还处在规化阶段的新村址。当时觉得的确搞得不错,庄稼长势很好,社员的积极性很高。唯一觉得不很好的是他们讲在最艰苦的时期曾组织社员外出乞讨。我们多数人都认为这不应作为经验宣传。随着文革被否定,郭宏杰倒台,郭庄也就没有多少人问津了,不过前不久我从网上发现,一批曾在郭庄插队的上海和合肥知青,他们仍然没忘那段在郭庄的插队生活,没有否定郭庄当年艰苦奋斗干出来的成绩。他们写回忆录并出书怀念郭庄,感恩郭庄的乡亲对他们的关怀、帮助和照顾。看来无论对郭宏杰这个人物的是是非非怎样定论,对郭庄当年的成绩都不应轻易否定,因为那是郭庄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我们参观的另一先进生产队的名称我记不得了,只记得那也是一个用科学方法改造盐碱地的典型,是一位老队长顶住了单干风,拖着多病的身体带领大家战天斗地,取得了成功,而他自己却倒下了,再也没有能起来。生产队的负责人领我们来到一块麦子长得非常茂盛的田边,田角处有一个十分普通的土坟头,这就是老队长的安息处。社员们深深懂得老队长的心思,让老队长看着这倾注了他心血土地上长出来的茂盛庄稼,他好安息。

                                                                              再一个参观点是淮北煤矿。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不错的体验。我去过多地的农村,也参观过不少工厂,却偏偏没有下过矿井。下井前先得换上井下工人的全部行头,带上连着有矿灯的头盔,俨然一副井下矿工的样子,下到井底后,经过很宽敞整洁的主坑道,再到分支坑道,然后进到采煤的掌子面,一路上矿上派来陪我们参观的人都给我们介绍情况,讲解坑道里的设备、仪表等的用处,讲得最多的是确保安全。可以看得出,当时煤矿对安全生产还是十分注意并高度重视的。当然井下再怎么注意通风,煤粉也少不了,所以在井下差不多每个人都是一脸黑。“煤黑子”这个词大概就是这么来的。不过从井下上来的人员第一道程序就是洗浴更衣,井上看不到有人一脸黑。矿工辛苦 ,所以那时矿工的工资一般也比较高,吃得也较好。我们参观结束后曾在在矿上的食堂就餐,伙食非常好,种类多,味道美。这次参观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江文:我与江青在特别法庭上交锋(上)

                                                                            余 玮

                                                                            2015年11月09日10:0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68年12月,在谢富治的授意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军代表、内务部军代表和公安部领导小组联合提出《关于撤销高检院、内务部、内务办三个单位,公安部、高法院留下少数人的请示报告》。

                                                                            1969年春节刚过,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厅厅长的江文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及部委的干部被“一锅端”,下放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

                                                                            直到1972年底,中央国家机关及各部委在沙洋创办的“五七干校”才开始陆续解散。

                                                                            1973年,江文回到北京,被分配到冶金部钢铁研究院任党委书记。

                                                                            吴波

                                                                              北来的大雁,一群群飞来沙洋,飞得越来越优雅,叫声也越来越响亮。北京传来巨大喜讯,周恩来宣布,落实干部政策工作,中央由中组部负责落实省委以上干部政策;国务院由总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副部长以上干部政策;军队由总政治部负责,落实正军级以上干部政策。

                                                                              在不长的时间内,有175位将军相继获得平反。

                                                                              吴波和沙洋劳动改造的同志,感到群群大雁带来了大地的春天,他们的春天也快到了。

                                                                              两年后,上面来了指示,沙洋农场劳动改造的所有人,结束监管改造,回京等待分配工作。离开干校回北京前一夜,吴波几乎没有困意,深夜了,他想了很多。

                                                                              在沙洋,转眼六年了。时光匆匆,自己也年过五十。虽然逝去了为财政做很多事的时间,想来还有后面的岁月,尽管后面的岁月也不多了,但还可以做很多事。

                                                                             第二天清早,离开沙洋的车子已到,虽然车在等,而吴波却到鱼塘又喂了最后一次鱼,到树林看了看从树苗长成的参天大树,也深情地仰望了许久沙洋天地,情绪深沉地上车了。这已经是1972年的冬天了,虽已临春,北京仍然飘着雪花,寒风飕飕,吴波回到了北京。

                                                                            没关系,沙洋中国最高法院干校,1972年,这个地方确认了,资料迟早会查到,咱们俩就继续壳。嘿嘿。

                                                                            • 家园 你是不是又给我送弹药了呢?

                                                                              1968年12月,在谢富治的授意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军代表、内务部军代表和公安部领导小组联合提出《关于撤销高检院、内务部、内务办三个单位,公安部、高法院留下少数人的请示报告》。

                                                                              1969年春节刚过,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厅厅长的江文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及部委的干部被“一锅端”,下放到湖北沙洋“五七干校”。

                                                                              你我都没有否认下放到干校这个史实,我们的争议在于当年最高法院是否正常工作,从你提供的材料来看, "高法院留下少数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及部委的干部被“一锅端”",这种描述,不恰恰说明无法正常工作了吗?

                                                                              • 家园 我从未否认过下放,只是说1975年张志新案件时高院在工作

                                                                                我给的这份文件只能证明下放回家、回单位之前有过大下放,仅此而已。

                                                                                你总是习惯自作多情,虚假混淆事实。

                                                                                严打有冤假错案,和你一直提到有冤假错案导致高院不工作怎么没关系,你讲了啥逻辑?

                                                                                不是你提1975年江华在高院处理冤假错案所以高院不工作的吗?

                                                                                你连自己的话都不承认有意思吗?

                                                                                1、我不否认83严打会有一定比例的冤假错案,我强调的是错案的比例,并没有大到需要最高法院召开全国司法会议来纠错的程度,这个对比应该是很明显的。

                                                                                我只能基于事实判断,如果有很多平反的案例,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平反,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之前错判?如果之前错了,那么说“使国家重新回到法治轨道”是否就是一个合理的说法?

                                                                                我还可以给个官网的说法: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33681.html

                                                                                十年内乱波及全国,遭迫害的人上至国家主席、开国元勋,下至普通老百姓,新中国的法治之路遭受重创。十年间积累的大量冤假错案,亟待纠正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复查和纠正文化大革命前后产生的冤假错案,让百姓重拾对国家和法治的信心。

                                                                                  1978年4月24日至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第八次全国人民司法会议。《会议纪要》提出了按照“全错的全平、部分错的部分平、不错的不平”原则,处理刑事申诉案件,纠正冤假错案。

                                                                                请问:如果最高法院文革中正常运作的话,文革后还需要开这个会吗?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推翻我引用的这个说法:“死刑核准制度名存实亡。”,毕竟,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核准死刑这锅,不能甩到最高法院去吧?

                                                                                请留意,我引用的材料来自中国法院网,刊于人民法院报 , 作者有名有姓叫陈永辉,多少算是有点分量的吧?

                                                                                你要推翻这个说法,原本也不难,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一些资料,说明文革年代,最高法院一切工作有条不紊,正常运行,这就足够推翻我引用的说法了。

                                                                                但是你自己看看你复制黏贴的材料,哪一条能够证明"最高法院一切工作有条不紊,正常运行",哪一条能推翻我引用的说法吗?

                                                                                有条不紊在这里:

                                                                                苏铁山: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张志新案

                                                                                3、1974年至1975年初,沈阳大北监狱将张志新作为从严处理的典型(因张新的“现行”言行)上报至沈阳市大东区法院,沈阳市大东区法院又将张案上报至沈阳市法院,沈阳市法院建议改判张志新死刑上报至沈阳市委常委会议研究,沈阳市法院院长张铁汉在沈阳市委常委会上汇报了张志新案,沈阳市委常委会同意改判张志新死刑,市委副书记宋光代表市委签字确认,张案又上报至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省高院院长陈一光代表省高院签字同意改判张志新死刑。

                                                                                  5、最高人民法院经过一个多月的认真复审,最后于1975年4月3日以江华院长的名义,核准了张志新的死刑。

                                                                                十年内乱波及全国,遭迫害的人上至国家主席、开国元勋,下至普通老百姓,新中国的法治之路遭受重创。

                                                                                十年间积累的大量冤假错案,亟待纠正错误。

                                                                                现在咱俩就这句话较个真,你正面回答一下到底处理冤假错案能不能导致高院不工作。

                                                                                你这个能不能给我正面一个回应让大家看看,要不然,你跳来跳去,没意思,装傻不好玩。

                                                                                • 家园 我又没说最高法院关门大吉

                                                                                  我质疑的是最高法院是否正常工作而已。回应在这:乔老师过问,我得抽空回应一下

                                                                                  向 @桥上 道个歉,赶时间打错乔字了。

                                                                                  • 家园 你质疑个啥?依据陈永辉么?

                                                                                    一味扯淡有意思么?再说严打,你几岁了,不知道八三之后还有么?还悖论,简直可笑,连改开几次严打都不知道。

                                                                                    你怎么显得自己跟个幼儿一样?

                                                                                    辽宁中院高院都工作,到了高院不工作?你是不是脑子有水?可能么?

                                                                                    你到现在也没有支持高院不工作的依据是啥好么?

                                                                                    陈永辉文只有论点,毫无论据,依据的是所谓文革初期的下放说,有意思吗?1975等于1969吗?

                                                                                    你快得了吧,狡辩没意思。

                                                                                    • 家园 说到证据,我真的得谢谢你

                                                                                      给我提供了不少弹药,帮我节省了不少时间,什么”仅留下少数留守人员“,”一锅端“,就这你都能相信当年最高法院还在正常工作,我也挺佩服你的想象力的。

                                                                                      要不你再加把劲,找找当年的判案档案,至少看看当年的流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