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炖,焖,烩,扒 -- 燕人

共:💬26 🌺10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炖,焖,烩,扒

    可以想象春节这几天的伙食,按我父亲的话来说,那是大有改善😜。改革开放50年,至少有一件事确定无疑,那就是饮食水平的进步。

    点看全图

    记得在国内过春节的时候,母亲总是准备很多炸货,有炸鱼,炸肉丸,炸素丸,炸豆腐。吃的时候,除去单吃的糖醋鱼,糖醋丸子外,加上蔬菜和白豆腐冻豆腐,可以炖着吃,焖了吃,烩热了吃。我最喜欢的吃法是把全部种类的原料混在一起烧。烹饪的手法多样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觉和味觉感受。

    点看全图

    炖,焖,烩,扒都是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饪方法。烩,扒用于熟料的再制作。炖,焖则多用于生料。以前经济不发达时期,北方各地尤其以炖为主要烹饪方式,因其制法简便,只需要极少量成本较高的油脂原料,与烧菜炒菜不同。下锅稍炒即添水煮至软烂即可。焖则是地方性的词汇,与炖相通,与烧也是相通。鲁菜系老北京风格的菜名如黄焖鸡实际上应该视为烧菜,但是因为使用酱油较少,导致与红烧鸡块颜色不同而言。另有一个名菜栗子烧白菜则是焖菜,根本不能加酱油的。

    点看全图

    如果硬拗炖焖在理论上的区别,可以说炖焖所实现的菜肴口感不同,加水量也有差别。炖为多量水甚至没过原料,煮极烂,如炖鱼,炖猪肉,炖牛肉,炖排骨;焖则适量水,软即可。山西河北吃焖饼焖面,只加少量水,半煮半蒸,将原料焖之软熟而不是软烂。广东人说红炆,其实就是红焖,也即是红烧。传统上广东人另有一种生炆,则与北方的炖的做法相类。

    点看全图

    杀猪菜是比较有名气的东北农家风味炖菜。日常居家比较典型炖菜为猪肉炖粉条,白菜炖猪肉。20世纪末期大连餐馆兴起一种“乱炖”,猪肉粉条白菜豆腐一锅炖。但是猪肉是已经烧制入味的。这个菜主打一个软烂香醇的口感。东北用酸菜做炖菜原料也很常见,如酸菜炖猪骨。辽南地区则讲究炖鲜边,即酸菜炖海蛎子(牡蛎)。

    点看全图

    老北京菜系中的砂锅系类应该算是华北特色,是北方火锅和江南暖锅的中间物。老北京食谱中有一种炉肉即烤猪五花肉。砂锅炉肉是以炉肉为主料,白菜和冻豆腐为辅料,在砂锅中慢炖至软烂,蘸火锅味碟如韭菜花腐乳汁芝麻酱等。这个做法已经不是通常的炖焖了。

    烩是北方菜系的术语。将熟料混合加热勾芡即是烩法,如莲子烩鸭丁,烩饼。地方方言对烩有不同解释。比如河南烩面,实际上与烹饪的烩法并无关系,而是与烩字的古义相关,“烩”者“会”也,物料混合。有一种说法是“烩”字甲骨文的写法是米和菜肴同煮。如此的话,来自意大利的菜饭Risotto被老上海西餐厅翻译成意大利烩饭是有道理的。

    点看全图

    据记载山东孔府七十六代掌门人孔令贻(1872年11月29日—1919年11月8日)喜欢吃"渣菜",即是宴席中剩菜混在一起杂烩吃,说是甜咸酸辣啥味都有。府里也不能让他吃剩菜,所以专门给他烧制一个“炒杂烩”,原料包括红肉块,汆肉丸,松肉,炸山药,炸豆腐,白肉片,素丸子,酥鱼。。。熟料烧烩而成。这个菜因为社会经济原因,过于偏门而并没有成为鲁菜经典。山东民间特色的大杂烩如酥菜,原料包括白菜,海带,猪肉,鸡,鸡蛋,鱼,藕块等,被收录到1975年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菜谱山东分册。但是酥菜是炖菜,不是烩菜。

    点看全图

    演进版李鸿章杂烩

    早年美国流行的中餐菜肴有一个李鸿章杂烩,说是李大人喜欢将各种熟料混在一起吃。他是安徽人。从安徽淮河流域开始,自然物产就比较丰富,饮食方面也有表现,如将多种食材混合的食法。1958年轻工业出版社中国名菜谱安徽分册所收录有一个㸆三鲜,是猪五花肉,鹅腿,青鱼三种原料分别预成熟后纳入砂锅中慢火炖至软烂,即是一个例子。1975年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菜谱安徽分册将这个菜的原料鹅腿改为鸡腿,这个配方被后来的菜谱沿用。显然鹅腿比鸡腿难得。1975年这部安徽菜谱收录了很多如此混合原料的菜肴,如鸡犬蹄(狗肉为原料之一),三鲜羊肉。三鲜羊肉主料为羊肉,配料有鱼丸,海参,熟鸡肉,吃法如老北京砂锅。

    点看全图

    美国演进版李鸿章杂烩

    1988年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名菜谱安徽分册正式收录了李鸿章杂烩,且给出典故来历。说李鸿章在美国期间宴请洋人。预定的菜不够,李鸿章要厨子想办法。于是厨子就来个大杂烩,把厨房里的各种熟料都烩一起端上席。谁想到洋人偏喜欢这个调调,美国中餐名菜“chop suey杂碎”因此诞生。安徽餐饮行业洋为中用。菜谱中所列原料包括:鸡肉,海参,火腿,油发鱼肚,水发鱿鱼,腐竹,蛋黄糕,鸽蛋,鱼肉,笋片,冬菇,猪肚,干贝。配料为菠菜和咸鸭蛋黄。这些个原料比如今西方市面上中餐的chop suey杂碎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点看全图

    真正的烩菜集大成者是上海菜系的产物,也是时代演化的结果。1958年轻工业出版社中国名菜谱上海分册除去八宝辣酱外,并未收录受北方烩菜影响的菜肴。但是1975年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名菜谱上海分册中就收录了一个虾仁什锦,所用原料包括油发鱼肚和水发海参,规格高于八宝辣酱。到1988年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名菜谱上海分册中,虾仁什锦演进成为全家福,但做法和配料完全一样。如今的全家福更演化成汤菜,如上图。

    点看全图

    扒是鲁菜的专用术语。熟料排列整齐美观后,原样下锅烩制,调味勾芡后翻转至盘内保持原样,讲究的是一个手法。扒菜以软烂肉食为主。“扒”者,软塌塌的样子也。最知名的扒菜应该是德州扒鸡,言其口感软烂。菜肴上著名的扒海参,白扒鱼翅,扒牛肉条(上图即是)等等。

    通宝推:宏寺,林三,zwx650,西安笨老虎,很高兴,我还有机会吗,普鲁托,onlookor,真离,
    • 家园 老兄再探讨一下“焗”?

      百度百科里说“焗”是“利用蒸汽使密闭容器中的食物变熟。”感觉不大对。盐焗也好,芝士焗饭也好,似乎都跟蒸汽无关?

      • 家园 百度百科这个词条解释是不全面的

        百度百科这个词条给我以AI文的感觉。前面的定义和分类比较完善,但是烹调技艺段落却是未能反映其定义和分类。

        “焗”字是火字旁。直观上感觉应该是与“炒”,“烧”之类做法类似而不是蒸煮之类。但是“焗”是广东方言,地方用法与普通话中文文义会有差别。百度上另有一词条“翳焗”,广东话意义是比喻天气酷热如同在蒸笼中。在这个词条下有一句“焗是将锅盖严焖煮烹饪方法,西餐常用的烤箱,称作焗炉。”此说较为合理。

        查1958年中国名菜谱广东分册,明确使用焗法的菜肴不多。一是众所周知的盐焗鸡。用热盐覆盖生鸡,盖上锅盖焗熟。一是西汁焗乳鸽,做法与北方的烧类似,将乳鸽先炸后稍煮。还有一个葱姜焗文庆鲤。这个菜的做法与北方的红烧鲤鱼完全一样,只调味手法是广东特色,加入了陈皮。

        与“焗”类似的一个广东传统方言烹饪术语“煀”,本质与北方的”炖“同类。1958年中国名菜谱广东分册收录了一个瓦罉煀水鱼,普通话即砂锅炖甲鱼。“煀”法多见于水产原料的烹饪,对主料的预热处理最多是油煎而不是油炸,更多是将葱姜等爆香后下料添汤,故是“炖"而不是"烧"。

        1958年以来的中国名菜谱广东分册中对烹饪术语的使用,既有传统的“焗”,“煀”,”炆“,更多的是炒,烧,煎,炸,炖,烩等常见的普通话术语,表明了自清朝以来全国范围的烹饪文化的推广和同化。

        如同老兄所举的例子,”芝士焗饭", 广东之外的消费者对广东焗法的最强烈认知,应该是盐焗鸡和”芝士焗X"。”芝士焗"或者奶油焗都是广东对西餐手法的学习和引入,在烤箱中用上火grill猛烈加热使食物发生美拉德反应以增加香气和颜色,与”焗"字的粤语本意恐怕有所变化了。

        通宝推:onlookor,桥上,zwx650,
    • 家园 一种新做法是火锅底料炖菜

      自己备那么多种佐料很麻烦,不如买好的火锅底料,把菜做在一起,相当于炖菜和火锅的现代化南北融合了。

    • 家园 没想到这么多人爱吃剩饭,同好、同好!

      我对大杂烩的喜爱一是因为简洁,少了些程序,二是一筷子夹下去啥味都有,妙不可言😄

      炒杂烩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各种食材的烹饪可能时间不一样——这个熟了那个可能还是生的。所以,烩剩菜是个好办法。

      为剩菜干杯!特别是过年😁😁

      • 家园 珍珠翡翠白玉汤
      • 家园 颇有些名菜创始之初都是用的“剩菜”

        佛跳墙、大盘鸡都是。

        • 家园 佛跳墙是官府菜的顶峰

          可不是剩菜来的。

          下面这段是1980年代烹饪史书籍就有的记录。经因特网演化,现成为佛跳墙起源的说法之一。我估计你看到的“佛跳墙因剩菜而来”的说法是因特网兴起后出现的。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20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尝后,赞不绝口。问及菜名,该 官员说该菜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意,名“福寿全”。

          后来,衙厨郑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口味胜于先者。到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即以此菜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 ,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同时,在福州话中,“福寿全”与“佛跳墙”发音亦雷同。从此,引用诗句之意:“佛跳墙”便成了此菜的正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手里那套58年的《中国名菜谱》第十辑可不是这么说的 -- 有补充

            第十辑实际出版年份是1960年。

            点看全图

            正相反,佛跳墙之名在先,福寿全在后。而第十辑里面这个方子,正是来自聚春园,想必他们不会搞不清楚来历:

            点看全图

            佛跳墙的来历我是八十年代在书上看到的。大意是烧菜之香,引得一墙之隔的和尚扒墙头探看。至于是官员烧剩菜还是乞丐烧剩菜,我不记得了,总之是剩菜。乞丐烧剩菜这个说法我是现查的,想来福建的乞丐应该讨不到山珍海味,那应该还是我记忆中的官员烧剩菜可靠些。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查了一下《中国名菜谱》88年版,另有一说,与燕人老兄所说相近 -- 补充帖

            但没有提到“福寿全”。

            点看全图

            说到佛跳墙,我以前说75年版和88年版的《中国名菜谱》没有收录佛跳墙,是我看书不仔细,凭印象回忆有偏差。75年版是收在“其它”类目下了,88版回到了第一菜的地位。

            误导了给我送花宝推的各位,惭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