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孩子回国比较一下才明白大陆学生比海外华人的小孩平均差了十万八 -- forger

共:💬201 🌺1045 🌵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再后来到我们的时候也是原生态

                的学习方法。小地方信息也闭塞。无非就是课本+两本练习册,一些习题加模拟。能整明白的自然明白了,整不明白的的确很难。我那时候和数学课代表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各奔前程后还经常书信电话来往加网聊。我们性别不同,成人后还一起睡过,单纯得可怕。也许这就是同学的奥义。毕业班的时候学校把尖子聚拢,但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资源倾斜,授课老师也不是每个都被大家认可,主要都是靠自己和童鞋之间偶尔互助一下。坐在我前面的同属一个战斗小组或说梯队的两位童鞋很有代表性。a君语数英物理化学都很不错,最后顺理成章上了985,他的同桌数学流弊,经常能把大家做不出的压轴题整出来,可惜语文英语太渣,高考没考上本科,可惜了。我们班60人,重本率接近70%,可以说很流弊了,在高考方面。

              • 家园 现在补课的目的不是学新知识,是卷赢身边人
              • 家园 你这明显就是没和英语母语的人接触过

                你用你自己学母语和学外语的经历去判断,基本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会说自己母语好。

                你母语的词汇量不是靠学的。3岁小孩要是没上学可能一个字也不会写,但是他的词汇量可不是零,有可能已经几千了。 所以你读书,发现认识的很快,因为这个词你用过,不是障碍。

                我家孩子也没有特殊补课之类的,都是2年级左右看哈利波特。 他当时论会写的单词,大大不如我。但他能看这些书,因为他看见不会的,大概试着拼出个音出来,这个词听过,知道什么意思,就基本不影响阅读了。想象一个中国小孩,要是给他一本汉字的书他能看懂,把汉字全变成拼音,他能不懂吗? 我拿我的学习经历说,背汉字记汉字还是一个需要花一些时间的学习经历。英文对于母语的人来说,从小学习需要花的时间少得多。

                你的he/she is/was错和母语的人错法是不一样的。他错了可能他不知道/忘了这个人的性别。你错了是因为汉语不区分,你强迫自己要在说英语的时候加上这么一条。英语母语的人,说的时候就会想着是男是女,is 和 was对英语母语的人来说是两个词。他说错可能是他不知道这个事情过去没过去,而不是像我们一样需要想着把词“变一下”。对他来说,没有变的概念。 至于音调,我想你是没有接触过汉语初学者,发音,音调,词汇都很困难,还硬要和你交流时的痛苦。简单的说,要是音调随意发还不影响交流,那是不是可以取消音调呢?难度立刻降低四倍,皆大欢喜。显然不行嘛。

                互联网我举例子,就是想说如果外来词越来越多,汉语就不可避免的愈发拼音化。 很多词并非按照汉语字义组合在一起,而是单纯针对外文的音译/义译。 就像当年学C语言,很多书上都大量出现“野码”这个词,其实就是wildcard的一个不太成功的翻译。好在后来出了通配符这个比较好的翻译。以太网,万维网的都是针对英文的逐词翻译,我只是看汉语的话,其实并没有理解它想表达什么。互联网这个词就比较好了。起码知道是一个互相连结的东西。

                通宝推:潜望镜,
                • 家园 真正的拼音文字更支持你的观点

                  英语可能受法语的影响多,很多字的读法和写法要转换一下,所以有音标一说。但是德语还有其他一些语言,读法和写法完全一致。掌握了发音规则后,只要曾经听过某些词汇,就可以在书本里认出来,所以小孩很早就可以开始阅读。

                  • 家园 所以德语书写效率低下

                    在给计算机软件做国际化/本地化时发现,德语(还有俄语)都非常长。一般在开发时就给文本框留的位置就是英语的1.5倍了,但到了德语版还是经常不够,不得不再加长一些。有时候还要折行。

                    而中文据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最短的,首先是字符数少,而且是少很多,再加上没有空格,即使单个汉字比字母大很多(据说平均是2.5倍)总体上也是最短的。

                  • 家园 英语母语孩子的学习方法

                    我近距离观察了我家孩子老师是如何教的。

                    拿一些书,让孩子读。不会的去问。你觉得你都会了就去给老师读一遍,老师问几个问题,你都答对了老师就给你下一本书。每本书很薄,大概就是小说的一章吧。 一个学期根据个人进度,读个十几本或者更多。孩子们读的时候,也会出现读错,不该发音的地方发音这些问题,老师部分纠正。

                    写的话,很多孩子拼写不对,老师不刻意纠正,鼓励为主。但是每过一年就要求严格点。大概4年级左右对拼写要求就比较严了。

                    看出拼音语言,基本上就是记住读音。 从读音推断出拼写(要是德语就不用推断了)。很多成年人也是先试图拼出一个单词,然后用电脑纠正。大概就是我们的拼音输入法。所以汉语的字形,对于一个非母语的人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东西。

                    英语为母语的小孩,一般是熟练掌握几百个生活中常用的句子。各种儿童读物往往就是这些句子稍微变化一下。所以即使有个别单词不认识,也不影响他们猜一下,继续阅读。儿童读物往往又很贴心的把这些单词注释一下。

                • 家园 小孩子从婴儿开始都是听觉记忆好过视觉记忆

                  我们常说”从记事起”就是大脑发育到开始视觉记忆多于听觉记忆,一般三岁前的事常常忘了。古人让儿童背诗习画是对的 促进大脑发育。

                  在网上看过 有许多人记得出生那时刻的感觉和情景,还有婴儿不会走路时看到的事情,都是在自己急切的情况下。

            • 家园 哪个结论草率了?

              是?

              汉语比较落后

              还是?

              因此无论从语法,还是构词,汉语都是世界第一的语言,

              如果说两个都有些草率,那第一个也比第二个更草率一些。仅从语法一点出发,也没有详细论证,得出如此一个宏大结论,确实太草率了。由此称之为逆向种族主义,还是很贴合的。

              • 家园 有没有可能是并列第一?

                汉语肯定是第一流的语言,如果允许第一是并列的,那我觉得说汉语是第一也没没什么大问题,可靠性还是很高的。

              • 家园 都草率

                不能说汉语落后,应该说:古代汉语,特别是甲骨文阶段比较落后。但是语言是活的。汉语其实不断的进行自己的拼音化:形声字这个相对比较“反汉字”(相对其他造字方式)的形式最终成为绝对的主流,占90%左右。 现代汉语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相当拼音化的。

                第二个也很草率,甚至自恋。我们当然觉得汉语好,但我们只占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是不认可的。现代汉语语法是很新的一个东西,清末才有。过去很多语言研究者认为汉语没有语法。至于构词,由于中国在近代科学发展中的缺失,对现代词汇的贡献不多。 很多还是从日本舶来的。 我举了一个例子:蓝牙。这个词完全就是西方文化在汉语中刻下的一笔。根据汉语的构词,无论如何不应该把蓝色的牙用作连接这么个概念。 这种类似的例子还很多。物理里面的单位,牛,法, 安,这些都直接是西方的人名,和我们汉语几乎毫无关系。

                假如中国是第一个发明智能手机的国家,第一个广泛被世界应用的手机系统叫鸿蒙。那英语里就出现一个类似homen(我造的)的单词。为了解释这个单词,就要解释鸿蒙是个什么意思。这就是汉语构词,乃至文化对世界的一个影响。你有这么几千个影响,不先进也先进。

                • 家园 “蓝牙”类似“花雕” -- 有补充

                  “蓝牙”原本是北欧一位国王,后来被用做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的代号,可以看成是商标一类的东西。

                  丹麦语的Blåtand翻译成英语就是 Bluetooth,因此这位国王又叫哈拉尔蓝牙王(Harald Bluetooth)。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有诸多版本,一种传说是因为这位国王很喜欢吃蓝莓,导致牙齿都被染蓝了;也有史学家推测,是国王的某颗牙齿坏死了,在外观上看起来是蓝色的。

                  1996年,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公司计划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共同开发一种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开发小组希望这项无线通信技术能像蓝牙王一样,将不同工业领域的工作协调、统一起来。因此,这项技术就命名为蓝牙。而蓝牙的标志正是古代北欧文字 ᚼ和 ᛒ的组合,也就是蓝牙王Harald Blåtand的首字母HB的合写。

                  中文里类似的东西也不少,如花雕指某种黄酒,茅台指某种白酒等等。

                  .

                  汉语其实不断的进行自己的拼音化:形声字这个相对比较“反汉字”(相对其他造字方式)的形式最终成为绝对的主流,占90%左右。 现代汉语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相当拼音化的。

                  形声字和“拼音化”没多大关系。形声字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总不能说那时候就开始“拼音化”了吧。现在通常的看法是"汉字是音形意的统一“。

                  中文的"字"对应的是字母文字的Word,主要是表意,两个字及以上的词语对应的其实已经是字母文字的短语甚至句子,所以常用汉字几千就够了,而英文要几万。所以说汉字效率高是肯定的。现代最大的汉语字典也就几万字,而英语已经超过一百万。

                  .

                  最后说说之前帖子里Wildcard的那个问题,其实严格来说“通配符”对应的不是”Wildcard“而是”Wildcard Character“,而后者有时简写成”Wildcard“或者”Wild Character“,“Wildcard”这个词本来指纸牌类游戏里的“万能牌”,是“Wild Card”连在一起形成的,中文里对应的应该是“百搭”,所以即使没有造出“通配符”这个词语在中文里有“百搭符”直接对应。

                  其实这里反应的主要是文化现象而不能说明语言本身的优劣,这种借用和指代在汉语和其他语言中都有很多。

                  .

                  再举个例子,计算机英语里一般把大写字母叫Uppercase,小写字母叫Lowercase。来源是当初印刷厂把大写字母的铅模放在上面的格子里,小写字母的放在下面,所以这两个词就成了大写和小写字母的代名词。实际上大写字母的正宗叫法应该叫Capital。当然这个词的来源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通宝推:落木千山,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再补充一个反例:News(新闻) -- 补充帖

                  初看起来这个翻译还比较贴切New就是新嘛。但实际上News和New没有任何关系。这个词起源于英国刊登新闻的公告板,为了方便,在板上分别列了四栏分别表示各个方向的消息,用字母N,E,W,S来表示,也就是北东西南的首字母。后来News就成了新闻的代名词。

                  而”新闻“这个汉语词则老早就有了:

                  唐李咸用: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

                  宋苏轼: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所以这俩词像只能说是巧合。

                  • 家园 News的起源好像有另外的解释

                    我在这个网站找到的解释,很明显和New有关。

                    https://www.dictionary.com/browse/news

                    Origin of news1

                    First recorded in 1425–75; late Middle English newis, plural of newe “new thing, novelty”; modeled on Middle French noveles (plural of novele ), or Medieval Latin nova (plural of novum ); new, novel 2

                    维基百科上也有类似的解释。

                    The English word "news" developed in the 14th century as a special use of the plural form of "new". In Middle English, the equivalent word was newes, like the French nouvelles and the German Neues. Similar developments are found in the Slavic languages – namely cognates from Serbo-Croatian novost (from nov, "new"), Czech and Slovak noviny (from nový, "new"), the Polish nowiny (pronounced noviney), the Bulgarian novini and Russian novosti – and likewise in the Celtic languages: the Welsh newyddion (from newydd) and the Cornish nowodhow (from nowydh).[1][2]

                    • 家园 您说的是正确的

                      我说的可能是在《英语报》上看来的,后来也没有求证。

                      但这个说法起源地也在英国,历史很可能也很长,可能1640年前就有了。

                      这个解法实际上是“俗词源”( folk etymology)现象,后来主要用作笑话,但也(因此)有方便记忆的作用,这也许是国内有些读物喜欢这种解释的原因。

                      而且这个词在英语里确实有些奇怪:从构词上看像是复数,但词根new却是个形容词,不符合英语构词法(但法语里却可以,所以一般认为这个词的词源是法语nouvelles),所以有段时间这个词不被认为是复数,这也可能是我上面那个说法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词后来还有一个的俗词源解释:"Notable Events, Weather, and Sports"。这个解释出现的比较晚,也没上一个流传广。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俗词源解释是Newspaper: ‘North, East, West, South, Past and Present Events Report’

                • 见前补充 5005640
                  • 家园 汉字不能算词

                    汉,这个字有意义。但是更多的还是汉字,汉朝,汉族,汉语这算是一个词。

                    以词为单位的话,英文词典,初级的大概8万个单词,中级的大概25~50万个单词。 汉语词典,我查了一下,大概是36万个词。生活中常用的词,具体多少不知道,但是估计几万个应该够了。

                    汉语的词的趋势也是逐渐变长的,一个是两个字组合被占用了,再一个人们倾向于宁可长点,但是争取无歧义。未来不管英语汉语,词变多,变长是难免的。

                    语言最终还是记录声音的,这基本决定各种语言之间,只要不是原始人的语言,在效率上不应该差别太大。

                    汉语书写独立于读音是一个优势,确保了书同文。即使到了日本,朝鲜,越南还有余波。想想欧洲那么大的地方,分裂成几十种语言,进而导致独立的民族认同。汉语不管进步还是落后,对中国人是有恩的。要不然增加多少战乱,在这里发文的我们的祖先还能不能存活都是一个问题。

                    汉语我认为最大的缺点是入门门槛偏高,这也导致中国古代文盲率奇高。 所以我认为主贴说的筛选是有一定道理的。新中国搞的简化字,推广拼音,普及义务教育,看起来这个门槛也不是不可以克服。

                    通宝推: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