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油品与节能:《液体燃料的性质及应用》读书心得 -- autoeagle
几分钟以内对数据合理性进行判断,模型太复杂了,需要的参数太多就没办法算了。风阻没考虑,这是个大失误。考虑风阻,实际效率还能高一点。
一吨的车保持时速100达到油耗百公里5升是可以实现的。一些车辆的实测数据里面有。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匀速。否则没办法估算了。实际路况上,上坡下坡起步停车加速减速的,油耗必然高上去。
你提供的这个数据太老了,二十年前可没有百公里五升的车,特别是美国。现在都有百公里一升的概念车了。英文资料里面应该有新的数据,懒得查了。
发电的效率可不怎么高。国内火力电站发电的能量效率也就是30%上下。考虑到这个,电动机整体的能量效率也就下来了。
环境保护也好做。而且电力可以便捷的传输。最典型的电力机车比内燃机车的有效载重要高,没有庞大的内燃机和复杂的转动系统。电力调速和调整功率比内燃机调速便捷多了?
电的主要问题还是携带不方便。
不过现在技术准备好象也差不多了,大约能看到民用了。
如果你还记得误差分析原理,就知道不能这样估。误差传递太厉害,一些参数影响太大。比如你考虑风阻(一般超过胎阻的1/3),就会得到效率45%的结果,明显与热力学原理不符。或者摩擦系数20%误差,都会得到很成问题的结论。
数据方面,不管概念车到什么程度,市场上的主流技术变化不大,20年来前桑塔纳的路测油耗大概是9升多,现在捷达在同排量车里还算省油的。一吨自重,1.6升排量,厂家标称百公里五升目前中国还没有。
这是发改委的综合工况测试结果http://www.ce.cn/cysc/auto/hytx/hyxw/200608/03/t20060803_7992230.shtml
就算是QQ之类,一般实际上也跑不了百公里五升。至于百公里1升的,先看看车重和功率和百公里五升是否一个等级。
采用的0.05这个数值太大了。
刚刚wiki上看了,应该是0.02-0.03。
这样再计算的话,就是百公里5升汽油,能量175MJ。
一吨的车,滚动系数0.025,需要能量25MJ。你说的风阻占三分之一,那就加上50%,37.5MJ。
这样效率就是20%。
100km/hr时汽油油耗百公里5升,自重将近一吨的车是有的。
Kia Picanto 1.1的,自重920公斤,综合油耗百公里6.9升。
Yaris T1 3dr, 1.0的,自重1吨,综合油耗百公里6.6。
Fiat Panda4X2,1.25,自重1吨,综合油耗百公里6.9。
这样的综合油耗,百公里匀速的时候基本上油耗就是5升。
我自己开过综合油耗标称百公里8.9的车,开长途实际油耗达到过6.4(四千公里综合下来的)。
我这里叫petrol,大部分英联邦国家都叫Petrol,除了加拿大学美国人。
油品里面另外有gas oil,是燃料油的另外的名称。
中文的汽油的来源,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否则柴油也能叫成汽油了。
我贴的数据来源,如果将实际行车才会出现的怠速损耗和制动损耗去掉,效率也是20%的样子。
prius车重1.25吨,城市百公里4升,高速百公里4.5升。
这个车可以认为把怠速损耗和制动损耗基本上去掉了。
petrol这个词是由 petroleum 衍生出来的,而 petr-这个词根是“石”的意思。所以petrol强调其来源是石油。
而gas其实是gasoline的简写,gasoline指挥发油、轻油。是根据炼油工艺而得名的。早期炼油,主要目的是获得煤油代替鲸油和蜡烛做照明用途,所以煤油Kerosene的本意是词根Keros是蜡的意思,而UK直接就叫 paraffin oil,很土。而gasoline是原油中能收到的最轻液体组分,闪点太低,过于易燃,混在煤油中很危险,必须去除。
因此早期分馏炼油,就是将这些组分加热为气体直接排空,由gas和line两部分组成的,指气体排空线中排出的成分。后来点燃式内燃机的发明,才使gasoline变费为宝。
而柴油Diesel其实是燃油中的较重组分,其英文名是纪念压燃式发动机发明人Diesel。当时他用做燃料的其实是花生油,这个不好称为汽油,呵呵。
在我国发现大庆等油田之前,我国汽车燃料严重不足,往往背一个大气包装煤气,这种烧煤气的车辆其实使用的是汽油发动机。当前油价高涨,也有不少车辆改烧天然气,这些车辆使用的也是汽油发动机或更科学的称为点燃式发动机,煤气,天然气和汽油均难以通过高温高压自行发火燃烧,必须通过点火器点燃。
柴油的替代燃料是生物柴油,比如菜油,花生油之类。由于西欧燃油税太高,不少用户向他们的柴油小汽车里加植物油来省钱,不过这是违法行为,不能提倡。在柴油发动机,也就是压燃式发动机内,没有点火器,通过气缸压缩产生高温,超过柴油自燃点发火燃烧,由于柴油馏分较重,在这种高温高压下还有相当组分没有气化。
petrol就是汽油。呵呵。
在英联邦国家加油,你说gas,我估计没几个人懂。
除了加拿大。
这就是习惯用法。
“美国运输部研究表明,燃油燃烧产生的化学能,最后只有12%转换为机械能,用于克服风阻和轮胎摩擦方面,而其中29%冷却散失,33%被尾气带走,发动机内部摩擦消耗7.5%,泵气损失5.5%,传动变速3%(注1)。这些损失如果能减少1%而转换为机械能,就可以达到8%以上的实际节油效果。”
冷却、尾气、内摩擦、泵气,想不通这些能量损失会和燃油添加剂有任何关联。如果从下面提供的图标看,如果添加剂只是提高了燃烧能1%的话,这1%中的88%还是被耗散掉。能导出“8%以上的实际节油效果”,其中有偷换概念的嫌疑。
燃油添加剂到底是在减少能量损失还是增加总能量输出???
“发动机内燃油燃烧一般不完全,通过各种方法促进完全燃烧,也有相当的节油效果。”
之前的化油器时代也许是的,燃烧不完全最直接的表现是车尾冒黑烟,但发展到现在的多点电喷居然还有燃烧不充分就奇怪了?另外“促进完全燃烧来节能”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燃烧室的温度,如果不能提高燃烧温度,绝对不可能有多余的能量转化过程。
《液体燃料的性质与应用》到底是那里编的?解放军后勤工程大学?中国石化出版社?
他的意思应该是添加剂的作用就是从那88%里扒1%下来加到那12%有效做功上,这样同样数量的燃油就能多跑1%/12%,也就是节油8%...
好像说得通的...
用燃油添加剂扒“冷却、尾气、内摩擦、泵气”?上帝也许能扒,但添加剂肯定不能扒。
把上帝干的事安到添加剂身上,这就是偷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