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革后到底是不是“经济濒于崩溃”? -- flyingcatgm

共:💬120 🌺9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

  南京文革前期是中熟米(秈米)紧张,大米(粳米)随便买,当然是在定量限内。文革后期反过来了。

  秈米便宜(价格也就相差百分之二十几),出饭多,但吃口不好,粳米相反。

家园 这组数字有意思,要消化一下
家园 比较有趣

通货膨胀没有是知道的,收入其实也没有增长,文革那几年根本不涨工资,我父母一个月二十几块钱挣了十来年。

消费水平是人均每年的数字吧?感觉171块很高呀,大部分家庭应该达不到。农村不知道,我家里,76年的时候四口人,年收入也就是500块。虽然是城里面比较穷的,但是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这个水平的。我爷爷家,他一个人一年四百多块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呢,想象不到人均171块的消费是什么样子。

要么是平均家庭年消费?那就要看家庭里面的人口数量了,人口那十年增长了不少呢。

家园 嘀咕一句

“和文革前相比,文革结束时的生活水平是大大下降了,至少在城市里如此。 ”

说这种概括性的话还是小心为好,最好还是说自己的例子。

家园 还有一个例子

不是本人经历,是父辈说的。文革前鸡、鱼是不要票的,因为价格高很少人买,供应不困难。文革后期开始凭票供应。

家园 那本《汇编》是否可靠很成问题,田纪云说

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是这样说的:“1977年6月,党中央派我到安徽当第一书记。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又是‘左’倾错误的重灾区。‘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推行学大寨的那一套‘左’的东西特别积极,农村问题特别严重,农民生活特别困难……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个房子样子,门窗都是泥土坯的,桌子、凳子也是泥土坯的,找不到一件木器家具,真是家徒四壁呀!我真没料到,解放几十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我不能不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能算是社会主义吗?人民公社到底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我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怎么能不犯愁啊?”“人民公社化后发生的三年困难时期,到处浮肿病,饿死人。据了解,光安徽省的所谓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左’了那么多年,几乎把农民的积极性打击完了。”(见1998年4月30日《中国经济时报》)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可能是万里之所以成为农村改革闯将的基本原因吧!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田纪云

陈云说:

3月21日至23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陈云在会议的第一天发言,着重批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调整的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勒紧裤带搞建设的路子走不下去了,必须下决心解决长期以来的生活欠账,才能调动人们搞现代化的积极性。

首先是农业严重落后和农民普遍贫困的问题。1978年国内人均粮食占有量大体停留在1957年的水平,人均棉、油占有量则低于1957年的水平。1978 年,进口粮、棉、油、糖花了2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5。农民1965年从集体分得收入52.3元,1976年为62.8元。全国至少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得温饱。其次是城市职工生活欠账累积的问题。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有所下降,住房紧张、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等等。

××××××××××××××××××

作者:金春明

文章来源:《文化大革命简史》

党史专家金春明在他的《文化大革命简史》的349页中介绍说:

“十年之间一共损失高达5000亿元,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79年,我国全部国营企业(包括工农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城市公用事业、建筑业)的固定资产原值为4892.5亿元,文化大革命十年相当于败掉了全国亿万人民三十年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一份家当。”

该书350页中介绍:

“从吃的方面看,粮食人均消费量1966年为381斤,1976年为383斤,比最高的1956年409斤分别低28斤和26斤,食用植物油人均1966年为3.5斤,1976年为人均3.2斤,1956年则为5.1斤。从穿的方面看,1966年棉布人均消费量为20尺,1976年为23.7尺,而1956年则为29.2尺,1968年每人平均只发9尺布票。从住的方面看,一五期间住宅建设投资占非生产性投资的百分之9.1,而文革中只占百分之4。”

1979年12月20日,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说:“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经济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三十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百分之八十,超过了全国三十年固定资产的总和。”

《大动乱的年代》,王年一著,该书625页

引自温相专栏:【纪事】文革败光了建国以来的全部家当

http://www.fyjs.cn/bbs/read.php?tid=56154&fpage=0&toread=&page=1

家园 南京是因为苏南物产丰富,陈云说过全国的局面

3月21日至23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陈云在会议的第一天发言,着重批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调整的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勒紧裤带搞建设的路子走不下去了,必须下决心解决长期以来的生活欠账,才能调动人们搞现代化的积极性。

首先是农业严重落后和农民普遍贫困的问题。1978年国内人均粮食占有量大体停留在1957年的水平,人均棉、油占有量则低于1957年的水平。1978 年,进口粮、棉、油、糖花了2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5。农民1965年从集体分得收入52.3元,1976年为62.8元。全国至少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得温饱。其次是城市职工生活欠账累积的问题。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有所下降,住房紧张、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等等。

×××××××××

许家屯回忆录说,他一直支持江苏搞社队副业和小化肥,江苏在70年代后期物资比较充足,陈云还特的说“我反对你们江苏搞小化肥是犯了错误……”【大意如此,原文不记得了】。

家园 请google“80年代 价格闯关”

印象里涨价离谱的几年,一个是80年代中,一个是9394,

80年代中的经济风波的后果就是8×8,94年后是前总理鼓吹的软着陆……

国库卷利息都是10几%,89年是14%!

家园 也嘀咕一句

父母的工资从60年到文革结束没有变过,物价指没有变多少,但东西买不到,样样要票。就我所知,在这段时间里,基本上所有人的工资都没有变。市场上要有增加的消费能力,那是新就业的人们的“十八块”(学徒工资)和“三十六块”(满师后的工资)。总消费能力或许随人口增加,但人均消费能力应该是下降了,因为满师工资再也不动了,直到改革开放后加工资。

家园 里面大概有计算方法问题吧

比如65年,我国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107.2元,生活消费支出95.1元,其中食品就有92.3元,也很不好理解。应该是进行了某种折算。

家园 你提供的这些与讨论的主题没什么关系。

主题是

文革后到底是不是“经济濒于崩溃”?

  文革损失了“5000亿元”并不代表这5000亿元都是以前的老家底,只是少增加了5000亿元。按照你的算法,文革结束时中国的家当是负数?

  人均粮、油、布的比较为什么要与56年比?文革是56年开始的?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也不只是文革开始的。

  我不会引经据典,我说的是当时的体会。文革期间中国经济是有所增长的,所以说经济濒于崩溃是言过其实。虽然这个增长很不尽人意,与正常情况下应该有的增长差距很大,但还是有增长的。

  其中工业增长相对较大,注意,是相对于同期的农业,钢、石油等重工业就算人均也有不少增长。至于轻工业,棉布可能没有增长或者下降,但化纤正是那段时间进入中国人的生活,文革前可称得上化纤的只有维尼龙(人造纤维,纤维素的)和人造毛(人造蛋白纤维),而且产量也很低。就是因为有文革期间建设的化纤工业做底子,八十年代才有可能取消布票。同样,文革前中国的大型化肥厂只有有数的几个,文革中一下子进口建设了十三套大型化肥厂,如果没有这些后来的包产到户也不会有那么好的成效。

  那段时间农业增长相对较慢,但与65年相比人均是增长的,与56年比总量是增长的。

  文革对中国来说是一场灾难,这场灾难在经济上的体现是发展相对停滞而不是倒退或毁了中国的经济。

家园 再谢谢GUO GUO

献花喜得一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就我所知

70 - 76 年教育系统至少加过两次工资,是民主讨论的,主要给那些工资比较低的加,名额也少,我的父母都没加上。

以现有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不支持人均消费水平下降的说法(见楼下FlyGeneral的数据),源于就业人口大大增加。解放后,由于免除了战乱,医疗保健的普及和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增加,但老人显然不能就业,而新生婴儿大增,有工作的人平均负担就大。到了70年代,许多无业的老人相继去世,新生人口长大后自食其力,原来的就业人员虽然没有增加工资,但整体来说平均负担下降了,人均消费水平当然应该上升。我家就是这种情况。

总的来说,人们以自己的感受来概括一般或全国的情况容易出错,样本太小。

家园 对于城镇就业人口来讲,人均消费能力下降了

但从总体上看,因为城镇就业人口比例的增加,全国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了。

改革开放以后那是不能比,文革期间是蠕动,改革开放是飞跑。

家园 因为56年以后,某人甩开陈云要自己管经济了……

5758596061是什么年份,你比我清楚,636465刚恢复,就是66-76的10年……

投资4800亿,不代表着4800亿以后就不再产出了,损失5000亿,有破坏,有浪费,是投资和产出的损失,比如“胡子工程”,不代表是预期的收入没拿到,在帐目管理上,这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请您不要混淆……

“经济濒于崩溃”“农村凋敝”“欠账很多”是管理国家的大佬们的话,不特指您感知的南京那一小部分,关于文革的定性,建议看《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

说道个人感知,偶老家农村的老人还说56年办合作社以后一直就吃不饱,直到重新分田……这种个人感知的东西根本不代表全局,所以,多看看数字,比凭印象说话管用……

而且:

该书350页中介绍:

“从吃的方面看,粮食人均消费量1966年为381斤,1976年为383斤,比最高的1956年409斤分别低28斤和26斤,食用植物油人均1966 年为3.5斤,1976年为人均3.2斤,1956年则为5.1斤。从穿的方面看,1966年棉布人均消费量为20尺,1976年为23.7尺,而 1956年则为29.2尺,1968年每人平均只发9尺布票。从住的方面看,一五期间住宅建设投资占非生产性投资的百分之9.1,而文革中只占百分之 4。”

你难道没有看见66年的数字么?56年到66年之间出现了什么,您难道不知道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