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我国制造业发展阶段和产品生命周期评苏联援助的作用 -- 邦德

共:💬95 🌺8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进步慢的原因很多是盲目迷信苏联权威和封闭的国际环境

国企当时上下很多权威迷信所谓苏联专家意见,还有就是我们和苏联发生故障后相当时间内是双重封闭!

进步慢的原因有内部有外部,所以我说的是:

第一我们不要对苏联援助感恩戴德顶礼膜拜

第二中国人还是有勇气有办法自立于工业基础这个领域的

第三我不认为某些人拿着儒家处世原则看待国家之间关系是很理智和聪明的!

我们的先人尽管有这样那样缺点,可是撑起中国脊梁的不是苏联那点援助,是我们自己!

家园 我算好了某些八零后又要拿不思进取国企说事,呵呵

我列举了一个盲目迷信苏联权威的国企下马例子,有个小八零后就拿着这个不思进取国企受害者这个帽子往这里扣!

呵呵,

第一我不是国企员工,没有受益于国企(自然谈不上受害)

第二碰巧我的人际资源很多都是国企和教育机构还有外企,所以我对历史有一定了解

这里我简单探讨一下国企问题:

1)国企技术进步不多原因很多,有一些是过分相信苏联资料,不知革新进取,有一些是我们的内部业务纷争涉及到留学哪个国家的

2)国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改革开放后,西方投资者要么扶植代理打掉国企市场,要么改制变化国企性质,很不巧我们很多国企没有意识到这也是战争,最后国企是披着不思进取保守僵化亏损连连的恶名被大部分改掉了

最后,我再次强调:

1)我们没有必要对苏联援助念念不忘,这是我们已经支付合理的甚至超额的代价得到的平价产品,有用但感谢就先感谢我们的先人---志愿军战士和千万一线工人工程师

2)我们还在为这些苏联援助支付这战略代价---东海台海南海诸多问题,如何化解是要靠今天的我们尽快成长,而更没必要对苏联感恩戴德,第一我们没有像韩国篡改历史,第二苏联的继承者显然也没把这些感恩戴德的苏粉太当回事,因为这就是交易

3)我们近代历史上失血很多,很多人心理上本能有一种依附外国强者迷信外国权威的习惯,这样尽管很不好,我还是期待大家能平等直面我们的伙伴---近代史伤害我们最多的同时也是援助最多的苏联

家园 钱学森和邓稼先咱们导弹专家梁总的历史你没有读过

当年,蒋公可是全面亲美,西南联大的学生成堆往美国名校送!

钱学森能和冯卡门一起接收纳粹德国的飞弹全部资料,呵呵,这样等级的资料,你就知道为何我们周总理为何要拿好几个美军飞行员换一个钱学森了

还有两弹功臣邓稼先,你知道他在美国读的专业和当时国府送他们留学的目的吗?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拼搏,祖国啊!

人力资源,海外几千万华侨呢?

不知,您的历史在哪里就学的?顺便向你的历史老师问候一下,感谢他屏蔽成功!

家园 巴西

del

家园 你不倾向苏联,老美就不进驻台湾了?

说了老美进驻台湾在先,抗美圆朝在后。

自己是非先后不清楚,逻辑没有。

还好意思指责别人,我还说你是苏联黑,崇美狂!

家园 老美通用汽车连换螺丝的学问都不想教给上汽,还指望他给你培养工程师

忘了老美80年代玩的“和平典范”项目了?

除去留学美国的一些人,

中国广大的军事成就的人才底子是苏联培养出来的。

原子弹,导弹主要是站在苏联资料和设备的基础上的。

光有个钱学森就行了?

即便是钱学森也说过,和美国日本打过交道,苏联的援助的确是大功无私。

家园 哈苏到这种份上就很可笑了

您无非就是想说没有苏联,中国军事工业一无是处呗

什么苏联基础,那是在苏联援助装备我军成制式装备后了!

当然前提您似乎选择性遗忘了,我们是先靠了苏联这个边,做了投名状之后才有这种奖赏的,而且请您看看东欧那边好不好,大家都有份拿着国家主权和战略矿产和食物换来的,哈苏的以为这些都是赏赐吗?

还有通用的例子(什么时候合作的)和和平典范例子(时代背景)就更可笑了,人家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你举国已经是美国颜色革命的最终目标,人家不会给你一点利用空间,当时因为中国人复制和吸收的本领已经举世闻名了,怎么印度没有这种待遇,你想过吗!

你有朋友在苏联吗?知道什么情况吗?举例子时候能不能分析一下!

我再说一次:

因为我们当年靠向苏联(军事政治还有教育),这些代价到今天还隐隐作痛,我们的先人做了当时该做的(他们没有多少道路好选),要感谢不是感谢苏联,感谢我们的先人!

钱学森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什么背景啊,那他用的怎么多半是欧美同学会的啊,你要不调研一下,看看国家这几大款是欧美留学主持多,还是留苏的多啊!

巴西
家园 巴西似乎也算后发完整工业类国家了,还有南非

巴西,南非,以色列,瑞典这些国家似乎都算有规模的军事装备制造国家,葡萄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啊

家园 航天两弹还有海军导弹都是欧美留学做总师吧

欧美留学生对国防贡献小吗?

家园 全球导弹的基础都是德国的v1v2,和苏联关系不大啊

苏联给咱们的也是钱学森在德国战败后看到的!

家园 歼十飞机关键突破的关键人士(百度公开资料搜索)

宋文骢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毕业后,他历任一航成都所研究室主任、副总设计师、副所长兼总设计师,一航成飞常务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

  宋文骢先后参与了歼七、歼八、歼十等多个飞机型号研制,是我国惟一担任过两代国家重点型号飞机研制并走完全程的总设计师,此外还先后主持和参与研制改进我国轻型全天候中、高空高速歼击机和轻小型全天候战斗机。

薛炽寿,一航成飞原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1956年,他告别上海,走进了西北工业大学。五年后,又来到了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四十多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从引进原苏联飞机进行仿制、改型到瞄准世界先进航空技术,自主设计、研制开发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使薛炽寿成为我国航空工业的资深专家。

杨伟,生于1963年5月,籍贯四川。198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现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担任歼十双座型飞机和“枭龙/FC-1”飞机两个型号的总设计师。

家园 呵呵,你怎么不说老美支持老蒋这个原因呢

哈哈,老美和中共都清楚,我们新中国的领导基础和阶层,你在历史上怎么还要扮清纯啊

我们先人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领导,美国支持老蒋在先啊,您总是在历史问题上选择性失明啊

我提醒你:哈苏不能忘了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什么是你的民族利益,什么是你的阶级立场!再说苏联也解体了,哈哈

家园 部分军工相关院士及其背景,看看有几个留苏

慈云桂:学部委员 计算机专家 教育家 我国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和第一台亿次级巨型机研制者

1943年 湖南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当研究生。

任新民:学部委员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 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1937年,他又考入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造兵系,毕业后,担任过兵工厂技术员、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助教和讲师等职。

1945年6月,任新民公费赴美国工厂实习,随后考取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8年9月,被美国布法罗大学聘为讲师。

庄逢甘:学部委员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空气动力学家 我国空气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梁守槃:学部委员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 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193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

文圣常:学部委员 物理海洋学家 教育家 我国海浪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194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钱七虎:工程院院士 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专家 教育家 我国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地下飞机库钢筋混凝土防护门设计者

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5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

朱起鹤:科学院院士 物理化学家 教育家

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1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化学系博士学位。

王兴治:工程院院士 飞行器总体设计专家 著名反坦克导弹专家 是中国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杨士莪:工程院院士 水声工程专家 教育家 我国水动力噪声研究的开拓者和水声专业创建人之一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李 明:工程院院士 飞机自动化设计专家 我国多种型号国产歼击机的总设计师

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郭桂蓉:工程院院士 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 教育家

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5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徐滨士:工程院院士 机械工程专家 教育家

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顾懋祥:工程院院士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家 主持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及我国第一艘单水翼艇

1939年考入香港大学机械系,1945年毕业于上海雷士德工程学院机械系。1947年9月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专攻造船与轮机专业,1949年获工程硕士学位。

陈火旺:工程院院士 数理逻辑学家 计算机专家 教育家 中国第一个Fortran编译程序设计者 银河Ⅰ软件系统总体设计师

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65年赴英国学习,1967年回国。

高伯龙:工程院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 教育家

1951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

赵伊君:工程院院士 光学专家 教育家

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彭先觉:工程院院士 原子核物理学专家(应该是留苏)

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庄逢辰:科学院院士 火箭发动机和工程热物理专家 教育家 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喷雾燃料学科体系的奠基人

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机械系。

高玉臣:科学院院士 固体力学专家 教育家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力系,1966年清华大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

宫先仪:工程院院士 水声工程专家 我国核潜艇和新型常规动力潜艇三代主战声纳的领导研制者 我国潜艇声纳的奠基人

1938年生。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水声专业五期毕业生,同年到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工作,1985-1987年期间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做访问学者

顾金才:工程院院士 岩土工程与防护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专家

1965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

郑颖人:工程院院士 岩土工程专家 教育家 我军地下工程的学术奠基人

1956年9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1961年9月至1962年9月,在同济大学进修地下工程专业。

潘德炉:工程院院士 海洋遥感专家 我国海洋水色遥感科学和遥感模拟仿真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物理专业

邢球痕:科学院院士 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

1953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军工”固体火箭武器专业、

细心的邢球痕与吴一正等,凭着扎实的学识和严谨的精神,发现了图纸与工艺文件中的20多处错误,他又与同事一起,一一将错处改正,保证了工厂加工产品所需。

卢 柯:科学院院士 材料科学专家 纳米技术专家 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1985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

陆 埮:科学院院士 天体物理学家 教育家 在天体物理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刘怡昕:工程院院士 火炮设计专家 教育家 我军初级指挥院校第一位将军教员

1959年入哈军工炮兵工程学院学习,1964年毕业

宋文骢:工程院院士 飞机设计专家

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徐玉如:工程院院士 船舶与潜艇操纵性能研究专家 我国第一艘深潜救生艇主要研制者之一

1966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

马远良:工程院院士 水声工程专家 教育家 中国水中兵器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1956年进入原西北工学院鱼雷设计专业学习。1958年7月至1961年元月,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水声工程专业学习,1961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水声工程专业,并留校工作。1981—1985年于英国拉芙堡理工大学进修水声信号处理。

家园 火箭之父是齐奥尔科夫斯基
家园 这些学校都是苏联援建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