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也说“一个山东人发牢骚,突然感觉有点道理” -- 亡命之徒
北京来的女生比她低八十多分,还有一个天津来的女生也是。
那些人既然不愿意去外地,就不要来外地的重点大学,就在他们一线城市读个一般本科或者本二好了,否则不是浪费教育资源么。
再者,我本来举的就是实例,没说这个是白纸黑字的一向政策吧(而且我说的是“貌似”)?但即使是个案,本也是不应当发生的。
99年文科重点线摆在那里。而且在我所了解的案例里,不只是重大,川大,华工,武大,浙大,南大都有此类事情。并且在案例中,有这么大幅度降分的只有北京上海天津的学生。至于是不是有什么统一政策,我不知道,不知我这样说是否明确一点
我在别的帖子里说过,北大清华给北京的预留是嫌多了,因为他们的钱主要由国家给。
那又如何?
好吧,既然是国家给的,那么就不多收学费了,是吧?那么,山区孩子是可以上北大清华的,应该还可以上中科大。但上不起复旦,上不起南大,上不起浙大。
他们的成绩够上复旦浙大南大也没用,因为他们是外地考生,要多交一年几千上万的学费。
因为穷,他们比别人少一大半的选择,他们只能考虑本地高校。
地域不平等仍然存在,不过多了一条——如果你有钱,你可以摆脱地域约束……
再问,安徽省高校少,但考生不少,高分考生更不少,这部分高分考生要想入学,势必大量去外地就学。但,安徽的穷学生更更不少。
于是穷学生的出路就是:
1,拼命考最高分,去北大清华(全省全年不超过100个)
2,拼命考高分,然后用高分投考本地二流大学,帮爹妈省钱。
3,高二起全家去外地打工纳税一整年,然后该考生要能保证高考时一定能考上打工地点的高校。
4,卖血去外地读。
这是强辩吗?我只是告诉你,你以为很简单很公平的法子,放在中国可能引起什么样的后果而已。所以,现行办法是不公平,但解决不是这么轻易的事情。
至于上海科技大学跟我说的有什么关系,好端端的就扯出来了,现在都没这学校了……
只是,由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工业大学合并而成的上海大学——也就是你很看不起的,认为没外地人会报考,不需要考虑怎么招生的那种学校啦——是一本。
而且,外地考生报考很积极的。
所以,你可能不在乎,但在乎的人很多。
没有国家政策等总体环境,不会出现如此的不平衡,也不会有北京上海的学生到外地重点大学都可以很低分数录取的情况。
外地高校为啥给北京上海那么多名额,可以想象的原因就有北京上海生源回原户籍所在地容易啦,从而能影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啦,之类之类。可恕我直言,对于国家来说,这样的做法是短视的,危害是整体的,长远的。
退一万步讲,高校喜欢大城市考生,等等等等,就“现实状况”看,这些没什么问题。但即使按你说的情况,即使是要优惠,怕是也不应该优惠到了我说的重点线都还没到还差几十分就可以被录取的情况。
不错, 再引入配合国家体系的为优秀学生提供教育贷款的制度, 我们就最大限度的在现有条件下摆脱了目前存在的大部分不公平(而且是相当的不公平)。
美国学生上哈佛耶鲁大部分也是靠贷款的, 别以为美国家长们人人都能准备那4年二十万的学费。 只要国家有心, 这本不是难事, 这些贷款也远比房贷优质得多也有意义得多。
俺说的也就是三四年前的事情吧。
再说96个人里面十几个已经很不倾斜了好吧,按其他四所的比例,96个人里面至少应该有35-40个左右本地的。
这两学校的录取分数可差的大了,现在的中学生特别现实,基本上北京学校在北清人之下就是北邮和对外经贸了
01年的时候北邮也应该已经遥遥领先你提到的合工大和武汉理工,领先你所说的其他学校了
山东的怨气重主要是考生多,这个基数大
湖北我也觉得没什么好抱怨的了,985、211各个档次一应俱全,招生规模也大
安徽的委屈程度跟湖南差不多吧,安徽的中科大招生少,但是顶尖,湖南的两所985招生数不少,但水平都是985中的末流
美国人当然不会家家出那么多学费,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贷那么多款。哈佛耶鲁(这还是私立学校,跟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一种类型)这种一本万利的教育投资先不说,对于中等的学生,你认为他们是会贷较低的学费上本地大学,还是贷三倍的学费,去外地上大学?
对于一个中国山区孩子来说,你认为他会贷5000一年上本省高校,还是一两万一年上外省高校?除非这个外地高校去上了以后保证出来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资在刨开该地生活费以后的节余还能比本地高很多很多。
也就是说,这个办法只是换了一种绳索把考生禁锢在本省,摆脱这种禁锢的办法,以前是靠努力学习,现在是靠多出学费,多背贷款,或者全家去外地打工。——而且还要国家能拿出这么多贷款,房贷虽然没什么积极意义,好歹还算商业贷款。助学贷款几乎是慈善型的,很多学生不还国家也就算了,最多呼吁呼吁诚信。这个“算了”的数字就要因为外省考生加倍支付学费翻一番,而且还只能满足少数学生的需求。
何况,这个办法还不解决各省愿意不愿意为高校做冤大头的问题。
比如浙大的17亿经费。按浙大一年招5000个学生来计算,全部公平招生以后一年或者能招到4500个外地考生,就算5000个都是外地吧,四年这5000人能多交多少学费?最多一两亿。但你若招5000个外地考生,浙江省大概一个子都不想额外给你的了,这中间的几亿亏空,该浙大卖血了。
中国的教育资源再怎么分配都是老大难,根本原因是资源本身稀缺稀缺又稀缺。你提的办法只能说是一种很理想化的解决手段,在资源本身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想实行根本没有那么容易。就好像美国的法子能在美国推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充足的教育资源,如果请美国大学把该方法在同样资源稀缺的全球推而广之,中国学生同等条件报考美国大学,其中,考美国公立大学的多交三倍学费,考美国私立大学的不必,如何?
俺看到北邮和合工大的排名也吓了一跳,这俩学校在俺们省招生分数线能差几十分。
09年北邮综合排名91,合工80,俺列举的其他几所都是前50……
北邮主要占便宜的一个是地域吃香,另一个是有几个系非常出挑,全国数得着的水平。但其他系十分水。那几个好的系就把北邮的分数线冲上去了。
像LZ同学那样的成绩,上北邮的招牌系其实是划算的,但没上成北邮的招牌系,被调剂到不相干的系里去的,窦娥冤了。
合工大是吃亏在地域上,实际上这学校还是有两下子的。
公正来讲,北邮是比合工大有前景多了,但去北邮上人力资源管理,真的不如去稍微不那么火的学校,起码专业不受气……
——————
补充一下,B+是工科类的划档(07年的好像,那时候北邮综合86名)。北邮工科总评跟合工差不多。
我初中就近入学,非重点,实验条件不算好但两人一组也还可以保证,跟重点中学比起来也就是实验室条件差一些而已。实际上中学实验也用不到什么昂贵的器材,做一个中学化学实验根本花不了什么钱。没有实验条件的学校能有高中资格吗?很难想象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课程还可以不做的,不做实验也许更多是态度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
原来这都是TG的阴谋啊
我妹妹也是安徽省重点毕业的,她们当时的班主任是华东师范的毕业生。
按说华东师范的毕业生虽然很牛,但俺妹的学校是安徽最好的高中之一,出过无数状元。这样的学校如果是在上海或者江苏,也不是华东师范的毕业生想去就能去的,搞不好还要硕士学历啥的。
但她们老师就觉得特委屈,上课或者和家长谈话都会带出这个意思来。
微言大义啊
这个外地学校招生真的有点赌运气,连名校也是的。
江苏发生过不止一次中科大断档,居然还发生过复旦断档(复旦在江苏超级吃香)。俺们当年有个笑话,说有个学生,报南京邮电学院(还是气象学院的?),没录取,调剂到复旦,录取了……
降到控制线以下的,我印象里一流大学都是坚决不干的,当年中科大和复旦在江苏断档以后都宁可放空计划,当然这样做当地招办会很愤怒很难缠,所以不是底气很足的学校也许会降下去吧……
等于上海一本分数线(文科)!
也就是只要一志愿填了复旦又肯调剂,有错杀没错放的!
我记得是05年吧?
那次泪奔了多少曾经的复旦落榜生啊……
如果是断档,那我就明白为什么会比一本低分还被录取在一本院校了。
但是话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重大也好华中理工也好,有本事“硬当模子”一记,学中科大和复旦在江苏断档就断档么。不坚持自己的分数线去降格以求,拉到学生了还不爽人家分数线低——这不是自找么。
好像是这原因吧?
公平不公平的各有看法,对于山东人来说觉得按区域配额不公平,可是人家别的地方的还觉得要是都按分,高等院校90%都是山东人,人家还觉得不公平呢。
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像这种情况就是客观环境决定的,发牢骚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