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一航官网发布大飞机最新进展 -- 纪琮

共:💬48 🌺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漏首,虚幻怎么上不去了?

以前我每周都去你的专栏潜水的

家园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漏首,激动啊!送花吧
家园 漏爷回来了。
家园 好啊,以后直接在河里就可以看到漏斗子的文章了。
家园 欢迎漏首驾临。
家园 漏首大架光临,一定要花。
家园 此上飞非彼上飞,今上飞非昔上飞

不要贬低Y10,10的意义重大

不客气地说,即使在今天,只要Y10还能够飞起来,中国的大飞机或航空工业至少可以争取5到10年的时间。

不要以为中国有了J10,航空工业就如何,(决不是贬低J10)

而是两10具有同样的意义(是巧合还是有意,序号都是10,不同的是一个上天,一个落地)没有两10,就无法撑起航空工业。

中国现在要做的,就是拣起10,只不过是新10。

航空部早该换人了,从航天调两个还不够,结构要动,人也要大换,才能够把脑子换过来。

家园 漏首也跑这里来啦

稀饭的阵地怎么就没了呢,太可惜了。

家园 一飞院算好的了

上飞那才是一塌糊涂

顺便说一句 一航内部知道造出来也是既落后又亏本的玩意 所以对ARJ乃至大飞都是能敷衍就敷衍

现在精力都在大军飞上 那可是空军急着要而且全包了不愁卖不动的东西

家园 Y10一开始就是大错误 原本的计划可是轰六改民后来呢

原本的计划可是轰六改民 目标是发展一种类似图204的飞机 一个成本不高、水平跨越不大、技术风险不大、能尽快搞出来填补空白满足需求的东西

基本上属于比较正确的定位 而且立足于实际水平和需求

并且未来还可以继续向图214发展改进

结果呢 给改成按“大航程的能显示中国大国气派的首长专机”为目标 完全就是走错路了

没错 我们需要而且应该发展大飞

但是 就算80年代准备咬牙坚持把大飞搞出来 也应该而且必须另起炉灶而不是继续完成那个首长专机Y10

发展那个Y10结果就是

首长专机 不敢用

退而求其次 当民航 还是鸡肋

再退而求其次 当军用运输 还是鸡肋

再再退而求其次 当民用运输 还是鸡肋

最后彻底丢下

技术上的可以继续搞 但整个设计就应该全部推翻 重新搞方案

如果当初按原计划搞 80年代肯定搞得出 而且这个东西可以飞一段时间干线 并且改进成图214水平 至少可以在中国的支线市场活到2015年

那才是我们需要的大运接力棒

家园 你说的原计划和后来改变的,

已经涉及到官僚勾结和政治层面的事情了。作为周的专机只是一个项目需要的政治理由。

历史的原因我也不想多探讨,但感谢兄的回复。

我只想对你回复中说的,依照原计划的话,飞机不但照样飞不了,而且不会比Y10的结果更好。这里要涉及的远远不是技术那么简单的事情。何况,就技术上来讲,轰六改民用的难度也不比Y10小。民用飞机不是象运输机一样光能飞能降就可以了,有的项目对轰六来说还不如推倒重来。之所以在开始选择时,机体参考了BOING,也是有这个道理在里面的。

其实我在前文中只想说两点:

1、现在的上飞早已不是以前的上飞,两者无法相提并论。

2、Y10的意义其实并不亚于J10,本应该还在其之上,可叹的是出现的早了些,没有在正确的时候。

家园 我只能说 我晕了

就技术上来讲,轰六改民用的难度也不比Y10小。

这是哪个宇宙世界的航空技术?

图104是苏联55年就搞出来的 和轰六一开始就是孪生兄弟好不好

只不过轰六有现成全套图纸罢了

都能自己改进轰六了,模仿人家十几年前的老套路反而不行?

TU104 到TU114 再结合吸收B707的经验仿制TU204 进而TU214这个路线对于继承苏联工业援助和技术转移的中国才是靠谱的

完全转向去学校欧美那种精密体制的飞机 结果就是质量控制和精密控制完全是空中楼阁,想做都不知从何做起。

你干脆说我们那时候有能力自己造一协和飞机出来得了

尤其是发动机上的问题

Y10的发动机再过10年也可靠不了 只能用进口B707的备件凑合

而AM-3发动机(即轰6上使用的涡喷8的苏联原型)我们已经可以稳定批量生产了

也可以采用翼吊4台斯贝mk202的方式,斯贝也是现成的

在当时已经基本掌握轰-6的制造技术的情况下,这个图-104改方案在技术上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至少比后来的运10要少)。这个档次的飞机大致相当于波音737-200(如果采用4台涡扇9的话,那么这个图104改的外形看起来就应该是尺寸缩比到85%的运10),如果在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正好可以赶上80年代中后期中国民航大规模淘汰伊尔-18、三叉戟等飞机进行机群更新的机遇,与运-7-100同时成为中国民航的骨干飞机。这个指标是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完全可以实现的

而Y10的发动机等他解决了 黄花菜都凉了

我得说你对航空口这块的技术问题完全连门都没摸清在那里

家园 就发动机而言

如果您是行业内的,请问问当初为Y10配套的发动机的进度,也是上海的。历史无法重复。

我其实一直不想说的另一点就是这个发动机,更痛心。这也是Y10和轰六改的区别意义之一。

如果您是三机部体制内的,很多事情就会明白了。

有些事情是要跳出来看的。

不和您争了,您要是觉得我说的不对,您保留您的意见,我保留我的观点如何?呵呵,这几贴俺都有点上火,请见谅。

家园 实话实说 发动机上进步其实比机体大得多

表面看是基本走完发动机研制工作的全过程

也的确

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成品附件、轴承、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毛坯均立足于国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不过呢

不同大气条件起动的可靠性、外来物对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燃油调节器可调范围试验以及发动机装机对性能的影响

居然提出来了要做,最后却没人敢去做这几方面的测试

没有这几个测试,谁敢打包票说这是真的能用的发动机?

不过总的来说是有成果的 后来很多技术实际上随着各攻关人员返回本单位,其实技术都带回去用在各项目上了。

至于机体 基本上不存在可以工业化生产的整个生产线体系的建立 犹如实验室制造和大批量生产的差距

基本上 在我看来 整个Y10的研制完成度顶多算30%

发动机大概可以说完成40%了 不过发动机在受到工业和科技落后方面的制约更大。所以最后差不多都得再有10年才能真正完成。

时间啊,中国民航工业需要的是一种1984年以前能够实实在在批量生产可靠使用的干线飞机。图104改那种出来,总比伊尔-18强多了,而且比进口新波音飞机便宜的多,那就行了。

(技术风险上跨10年和跨20年的差距,那是很大的不同了)

PS向您道个歉 昨天这几帖火气大 不礼貌了

家园 中航或许是军机

留在中航的,基本都是玩军机的,据说也要上马军用运输机。

商飞主打民用,保不齐以后大中小全涵盖,中国市场大着呢,自己这块自留地种好就足够了。

张董金总都是原国防科工委的,自打国防科工委被工信部收编后,这二位就去了商飞,这说明航天科技现在的领导干得不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