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浅谈金融危机的溯源 -- 西瓜子
他的观点是,当任何一个体系财政不能支持体系的运行的时候,系统就崩溃了。
我们当然可以引申开来,不仅仅将探讨的角度限于财政,军事、政治等方面不足以支撑王朝时,帝国就崩溃了。呵呵。
倒也有道理,现代西方文明,由信奉新自由主义的盎格鲁-撒克逊集团(结合了犹太集团)来领导。
他们坏事做尽后,竟然能够泰然自若,甚至得意洋洋。如果我们追溯他们的来源,会发现他们原是北欧海盗的后代,那么我们对此行径不应该感到奇怪。
司马迁2000年前写匈奴的语言,恰恰就是对他们的文化的完美注解:“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
他们本来就是强盗,血液里面流着强盗的血,自然遵循强盗逻辑。
人类文明的竞争,是看实力,不是看道德,呵呵,俺倒把这个基本原则忘记了。
获得重大战略利益——>割取部分收益,回馈公债——>公债信用上升。
事实上,看近代(1500年以后)历史,有机会最早这么做的是俩牙(葡萄牙和西班牙)。
俩牙,最早建立了遍及世界的殖民地体系,成为当日事实上的殖民地支持的霸主。然而众所周知的是,俩牙把掠夺来的财富用于既得利益阶层(贵族)的奢侈享受,却并未转化为资本。
更加有讽刺意味的是,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金银,通过商品交换,大量流入英国、荷兰,反而成为了英国、荷兰工业家的资本。
究其原因,是俩牙国内的资产阶级力量太弱,根本不够资格向贵族要求分享利益。
何以知道西班牙国内资产阶级力量太差?很简单,看他能生产多少东西就可以稍窥豹斑了。
西班牙国内工业生产能力太差,面对这些大量流入的金银,根本不能制造大量的产品与之对应。
俩牙贵族拿到这么多金银,全部用来挥霍,没有用在发展工业上。货币供应量(金银)暴增,而产品供应有限,其后果即是:西班牙国内(后来又传导入西欧)剧烈通货膨胀,激化了西班牙国内(以及后来西欧)的矛盾。这些金银,在西班牙手里转手,就进了英国佬的手里了,呵呵。
俩牙,最早建立了遍及世界的殖民地体系,并且从其中获得巨大利润。然而众所周知的是,俩牙把掠夺来的财富用于既得利益阶层(贵族)的奢侈享受,却并未转化为资本。
仔细想想,或许可以这么解释:
没有人喜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益,即使是未来的收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当日已经牢牢占据了先手,牢牢控制了殖民地,看起来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挑战它。它为何要这样麻烦,“割取部分利益”,与别人分享?
而英国呢,日后的最重要的殖民地皆来自几个冤大头:如印度、加拿大、路易斯安娜等地皆在击败法国后获得;今日之纽约则是约克公爵击败荷兰,从荷兰手中取得;地中海门户直布罗陀则从西班牙手中割取。
所以,与俩牙轻松取得殖民地完全相反,英国的殖民地(以及建立在殖民地基础上的霸权),是在与荷兰、法国、西班牙的连年征战中获得的。
我们读近代欧洲历史,就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战争史,而且每次战争都必然有英国参与。所以,时势逼迫英国必须搞到最多的钱,而且这个资金流要持续,以支持其夺取霸权的战争。于是聪明的英国人,选取了信用体系来实现这个目标。
此外,英国的工业家阶层,掌握了巨大的经济实力;控制了有力的政治武器(议会等)。这样就有效地制衡了王权,有效防止了无节制的重税政策、对公债的赖帐行为等。这样才保证了公债的信用和可持续性。
俺将目光转向差不多同时代的明朝,就清晰看到了专制王权对信用制度的毁灭作用。朱元璋的明朝曾经多次“恩免”官员的债务:朱皇帝一句话,商人借给官员的资金就蒸发了,好厉害的魔术,呵呵。
虽然明朝晚期江南商品经济已经很繁荣,但是俺相信不会发展出对工商业经济至关重要的“信用”制度。
近代西方经济中的许多重要机构建立都与犹太人有密切关系,这些被驱赶的犹太人逃到了新教的英荷两国,两牙是自断筋脉。西班牙传统的工业制造基础其实不弱,这是摩尔人时期的底子,但西班牙没有利用美洲的金银把这些发展到新军工产业,而让这些钱被外国赚走。
信仰迫害的作用,在欧洲历史上非常关键。
当新教徒在佛兰德尔被迫害时,信奉新教的大批技术工人就跑到了英国,英国纺织工业崛起。
1686年路易十四取消南特赦令,对新教徒加以迫害,大量技术工人因此跑到国外,得利的是英国和荷兰。
很相像的是,1930年代欧美经济危机,大批技术人员进入苏联,老毛子沾了大光。1940年代,欧洲打得翻天覆地,美国人收容了欧洲的各路精英。1990年代,苏联解体,大批科学家带着技术跑去美国。
然后一群聪明人也明白了别人垮台对自己的好处,开始主动搞垮别人。
于是老米1997年搞垮了东南亚,拿走了大量优质资产:东南亚的“人才”,它是看不上的。
所以,俺看来,“守株待兔”,等着对手垮台,也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其实,在孙子兵法里面,这叫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要想别人崩溃的时候,别人家里的人才为自己所用,就必须保证自己没有问题。
好像现在中国处在这个“不可胜在己”的位置,这次能拿到什么呢?俺在仔细观察。
熊仔老板的老板的老板就是越南女的,上次和同事开玩笑说买越南新娘,就被劝忌口了。
咱们用的windows 开发者里面有个重要人物,就是马来西亚的。
咱国从落后走出来的,就不笑话其他落后国家了。韩国例外。
比如拆迁征地,说你的店值几万就是几万,所谓大富翁,大多是胡雪岩的角色。
这个当然是人才,而且中国缺的就是这种人才。
不过每次大危机,各国抢夺的人才,重点是有利于国家产业升级的人才。
另,大寒冥国不属于人类,哈哈。不讨论。
中国的体制特点,用黄仁宇的话来说,是“早熟”。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他们的体制,是由各个利益集团博弈——>取得妥协,平衡各方利益——>发展成熟的。
所以对比西方的制衡体制,中国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无制衡”,一切由执政党内的“精英”集团按照宏观目标调整。
好处很大,陈老大的“官办经济”非常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其好处和意义:后进国家赶超先进列强,突破列强的压制,其实只有这么一条路可走。
然而,这样的体制,必然造成无制衡。则不能协调各阶层权益,更别提博弈——>达成妥协——>决定利益归属了。
各阶层收益,由统治阶层决定分配比率,这个是完全违背商业原则的。以此去操作商业社会,无异南辕北辙。
金融更加需要各个阶层博弈的背景。否则不能保证投资可以获得合理回报,如是,则抽去了金融正常发展的基石,所以中国的股市俺是一点不抱信心的。
这个信心不是说股价的涨跌,而是特指金融的责任:为整个社会各个实业部门融资。
在这个畸形的操作思维下,中国金融必然仰人鼻息,国内企业要实现高效率的融资,必须利用国外融资市场,这样的后果就是继续在金融方面受制于人,被人吸血。
当然在目前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还在继续前行,我们梳理一下这些有利因素:
1.国内廉价劳动力、廉价能源价格提供低成本。
2.非常高的储蓄率:在融资方面,还可以暂时提供资金支持。
3.国外提供广阔的市场:不过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这个“广阔”也在打折扣:2007年以前,大约是欧美二者合计占中国出口的40%,而俺刚刚看到的资料:2008年前几个季度,欧美合计占中国出口30%,日、东盟约各占中国出口的10%。
如此,目前参与国际分工,分得的利润,暂时还足以维持中国发展模式,所以,中国政府也乐得将金融暂时依靠在老米身上。
但是,当中国工业化完成,急需国内自己建立高效率融资体系,却发现根本无法从国内高效率融资的时候,巨大的实业就会“反噬”中国经济本身。
继续看看这些因素:
1.中国产业升级的状况下,廉价劳动力还能维持多久,还有多少工作可以由非熟练的廉价劳动力来完成?
2.在:
(1)国际能源价格高涨(虽然最近有回落,但是比起1990年代及以前,仍然高得吓人)的情况下
(2)在国内环境污染无法忍受的情况下
廉价能源供应政策所支持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经营方式还能维持多久?
3.在国内储蓄不足以提供足够融资,以支持越来越庞大的中国经济的时候,我们还要依赖美国提供融资么?如果选择这条路,那意味着绝大多数利润,要流入他们的手中。
即使是现在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只有大企业才能获得银行贷款;只有大企业才能上市,从股市融资。那么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如何获得融资?我们没有看到中小企业版融资市场,没有看到企业债,只看到他们的唯一一个选择:足以拖垮其资金链、而且已经拖垮很多企业的民间高利贷。
其时,我们的巨大的生产能力将会面临如下尴尬:
1.没有市场:国外市场萎缩(已经出现),国内购买力不足(因为劳动力价格太低)。
2.原材料价格太高。
3.融资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根本得不到国内融资支持,必然难以为继。
这时候,即是中国巨大的生产能力“反噬”的时候,其时,我们再也不能以“官办经济”、“金融保守”为荣了。
其时,也是巨大的、被长期压制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时候,亡党、亡体制、亡政权都不是危言耸听。
不过是日本模式的复制.如果更早一点,还可以追溯到德国.这种模式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但是,确实是只能用于赶超而不能用于开创.当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占据实物生产中心的时候,也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矛盾体现出最尖锐的时刻.巨变肯定会发生,仅仅是以什么方式而已.
俺也是看了关于俾斯麦的经济政策,才发现这个相像之处的。呵呵。
美国1930年代大萧条后,认真整顿了金融秩序,才迎来了美国金融霸权和全球霸权的建立。我想,中国要真的自立门户,必须也要来这么一下子,也要搞倒一批影响中国竞争力的利益集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