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我国民用客机深度报道—0 -- 桥上

共:💬42 🌺8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谢谢你的花

我是新来的。以前是天涯资深潜水员。天涯现在已经变成5毛和jy的角斗场,基本上看不到什么有价值的讨论。

河里的气氛就好多了。

言归正传。继续说大飞机,先不说高铁,别歪楼了。

大飞机现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高端的是两家,但是还有老毛子和巴西(当然也有中国)也有很不错的飞机制造工业体系。尤其是老毛子的发动机技术可圈可点。

我们的大飞机计划2016年就要上天,这个时间点,几乎可以断定,制造能媲美劳斯莱斯的发动机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产业升级是一个过程,产业升级也不是以某个具体产品的研发成功为标志的。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有战略核心竞争了的产品体系。

具体在大飞机项目上,先把飞机造出来,发动机的问题慢慢解决,这并不代表说发动机不解决,我们的产业升级就不能完成。

毕竟这个世界能造优质民用发动机的就劳斯莱斯和ge两家。(老毛子的其实也不错,但是西方世界利用种种规则壁垒,不允许它进入国际市场)。

以前听过一个数字,2010-2030年,中国需要2000架以上的大飞机以及数千架小飞机。现在祥凤已经试飞,进入市场应该就在这一、两年中。大飞机如果按计划2016(或者推迟一点2020,这是可以谅解的)那么仅仅国内市场就基本可以养起这个项目(还有广大的亚非兄弟呢,别的不说,我们完全可以在某次非盟-中国大会上搞一个中非适航标准,绕开欧美)。

有了足够的利润,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足够的利润会是技术进步的最大动力。(上绞刑架都愿意,别说投资搞发动机了。谁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别人从自己碗里抢肉吃)

以前我们用买飞机做杠杆,平衡和欧美的关系,已经如果能用卖高铁和飞机做杠杆来平衡国际关系,那将会不止是平衡和欧美的关系,简直连中国-欧美,中国-亚非拉,欧美-亚非拉的关系全平衡了。善莫大焉?

如果这个战略真能实现,何苦斤斤计较一个发动机呢?实在不行,收购劳斯莱斯行不?

家园 谢谢
家园

我倒不是斤斤计较于发动机,但是对您关于利润的说法小有不同意见,当然做起来才能最后谈利润,前一段恐怕国家要补贴很长时间,这也是必经的阶段。我觉得世界市场只够一家大飞机制造商生存的,美欧两家都有政府补贴,因此靠外国发动机不一定靠得住。小飞机像翔凤人家不看在眼里,用人家的发动机也是利益捆绑的手段,大飞机可是命根子,到时候看吧,看人家怎么衡量,是放你出来,让发动机作为拴住你的手段,双方拴在一起,他掌握核心技术,还是像对付苏联那样,在适航证上卡你,恐怕不容易。

家园 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不过我比你乐观一点

大飞机这个东西不是袜子和裤子,和cpu一样,是牵扯帝国主义国家最后的技术壁垒的。

所以,他们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压制中国的大飞机。好像前两天看新闻,空客的某个官员说c919将不是空客的对手,对这样的话,我宁可视其为虚幻的麻痹对手之言。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市场手段和平对付大飞机的办法似乎只有两个,一个是发动机,另外一个是适航证。这两个其实我前面都说到了,不过没有明确说出我设想的应对办法。

首先,是发动机问题。发动机肯定要搞,而且要快搞。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必然是高中低通吃的。任何东西我们都要学会自己造,甚至要把大量的东西留给自己造,才能解决我们庞大人口的就业问题。但是在造不出来的情况下,我不认为tg会寄希望于劳斯莱斯或者GE放咱们一条生路。生意还是要做,他们的发动机也可能会买的,几万亿的外汇摆在那里,不用就浪费了。而且世界上还有一个发动机的制造国,俄罗斯。欧美俄三家竞争。该买的发动机还是能买到的。

结合发动机的问题,我对适航证也是很乐观。大不了前期不进欧美市场。前文我说了,搞一个中国自己的适航证体系,把非洲黑兄弟、东盟、阿拉伯世界最后还有俄罗斯全都拉进来。加上我们自己的几千架的量,足够支撑一个中国的大飞机计划了。

非洲、东盟、阿拉伯都好说,估计你会质疑为什么俄罗斯也会加入进来。其实这很好理解。俄国人有发动机,但是一直没有办法打入世界市场,其原因在于,他的情况和我们不一样。俄国的问题是轻重工业不平衡,他需要到欧美还有中国市场买轻工业产品,但是欧美自己有飞机不买他的,中国这些年倒向欧美,用飞机做平衡器也不买他的,穷国家只有资源没有钱,而俄国自己也有的是资源,所以也没办法和穷国做这个买卖。(当然,世界上的大飞机交易都是附加政治交易的,俄国这些年也没有本钱搞政治交易)。所以对俄国拿发动机卡我们是不用担心的,他现在最头疼的事情跟20年前中国一样,就是想办法搞出口创汇。而油价现在这样不愠不火的样子,俄国很难受的。(普京这几年明显没有油价140的时候牛气了。)

中国不一样,中国需要穷国的资源,可以用飞机换资源。同样可以用轻工业品换俄国的发动机。

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合作伙伴,他必须,也只能给中国提供发动机。毕竟每年数百个大型发动机对俄国来说,可是正儿八经的面包和黄油。

同理,一旦我们加大互利条件,甚至可能把俄国也拉进这个市场里面来。

附一句:

我对你说的世界市场只能容纳一家飞机公司的说法不太理解。如果方便的话,请指教一下。

家园

不敢。不过是说说我的感觉而已。

关于市场只够只够一家,您可以看前几年占有量,实际两家是不平衡的,一大一小,大的完全可以独家供应,因此,从供应的角度一家足够了。从生产的角度,虽然有一年数百架的量,但一个机型从研制到各种工装,都要摊进来,一个型号不象汽车,生产不了很多,而且风险巨大,摔几架飞机就摔掉一个公司的好像也不知一出了。由于每个型号产量有限,实际生产能力往往是吃不饱的。从国内看恐怕更严重,那几个飞都是巨大的厂,人非常多,还只能养。另外,就是美欧在吵架时互相揭底,双方实际都给了大量的补贴,这也说明在竞争情况下利润很薄,这也从侧面说明市场狭窄,竞争激烈。最后,您说的中俄非市场,我觉得是算账的问题,有多少航班,需要多少飞机,发展性如何,只靠这个市场能不能撑起整个型号,我不知道。不过这回是骑虎难下了,怎么样也要拼上去,没有回头路,再退下来对航空工业打击太大了。只有集全国之力往上拼。

又拉拉杂杂写了一堆,没什么逻辑,希望您看得下去。

家园 为了大飞机,欧美是连脸都不要了。

我的印象里,美国是最重视反垄断的。当初为了垄断,硬生生分拆了洛克菲勒的那个什么石油公司。这几年一直在谋划着怎么把微软拆了。但是到了大飞机这一块,一切都变了。原来美国的好几个大飞机公司,现在全部并到波音一家。就是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细看起来,美国的飞机工业整合其实和欧洲飞机工业起步是同步的。

但是,要是说这个市场利润薄,我到有一些看法。

前面我说过,飞机贸易往往都是附加政治条件的。我们的飞机,对内,是不再受欧美的胁迫。对外,是拿来和穷兄弟们换资源的。顺带打开我们的轻工业品销路。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大飞机,无论如何也要搞起来,墙里亏损墙外补。算大帐是不会亏的。

大飞机、cpu、高精度机床。我们要补的课还有很多。大飞机我跟兄弟就扯到这里吧。以后兄弟有新文出来记得给我说一声,我给你送花去。

家园 发动机GE之类的美国公司也会乐意卖的

中国不一样,中国需要穷国的资源,可以用飞机换资源。同样可以用轻工业品换俄国的发动机。

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合作伙伴,他必须,也只能给中国提供发动机。毕竟每年数百个大型发动机对俄国来说,可是正儿八经的面包和黄油。

没有理由不卖,光后期维护就赚翻了。

俄国的战斗机发动机可能还行,民用的我猜想不会经济,特别是考虑现在高油价的背景,省油是选择发动机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了。

除了发动机,材料上我们的压力想必也不小。现在的趋势是复合材料,不晓得国内这方面做的怎么样。

不过即使是核心技术都靠进口回来组装,利润也很可观了。这个一口吃不成胖子,先赚到钱是第一步。

家园 GE、劳斯莱斯卖也好,不卖也好。

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大飞机已经是帝国主义技术壁垒的最后几道防线之一了。攻破这几道防线,西方世界在我们面前也就没有神秘可言了。

大飞机省油的问题我不懂,楼主的资料,里面有介绍的。

个人认为,大飞机除了去穷哥们那里换资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解决就业。大飞机公司连带周边企业,光这一个项目估计就能解决数十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家园 国内客机需求就已经很大了

这块已经很赚钱了。现在完全进口,把一些明显可以自己赚的钱给外国人赚了,很不合算。

GE、劳斯莱斯也要赚钱啊,为啥不卖,不过肯定不便宜了。对于GE来说,卖给波音和卖给中国,不都一样吗。要是美国国会不让,GE自己就去lobby了。

客机发动机我觉得和军用飞机很不一样。类比汽车制造业。我们不是不能造汽车发动机,而是造出来的没有市场吸引力。当然飞机发动机我们可能技术上差的更多。

家园 是的,所以我一再强调我们产业升级

跟某一个关键产品的开发成功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只要我们的系统集成能力达到了,拿产业升级就算阶段性成功了。

发动机研制成功是个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是产业升级等这个米下锅。

家园 中国商飞推迟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启动工作

外链出处

原本预计今年上半年宣布启动订单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计划将这一时间推迟到今年下半年。这或许意味着C919的市场销售工作,不如外界预期得那样进展迅速。
[QUOTE][/QUOTE]

家园 希望是好事多磨吧,我还是比较悲观的,没那末容易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