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些零碎的影评 -- 南方有嘉木

共:💬180 🌺21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您说得很是

我总是以我之眼读书评人,阿壳也经常这样批评我,呵呵

家园 我当年还特意找了《侠女》来看,呵呵

基本上来说,李安在武打设计方面并没有超越胡金铨,像竹林、京剧鼓点等,都是胡金铨的原创,李安不过是运用了现代的技术将之做得更漂亮,但在我看来也用力过度,所以显得造作,而张艺谋的《英雄》那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我觉得导演的审美情趣以及观众的共鸣和地域文化、个人气质可能都有关系。张艺谋本是个扯着嗓子唱秦腔的西北汉子,学江南文士做西子捧心状立马就显出别扭来。如果把美的概念放大些,他的《红高粱》和《活着》等就有一种直接打到观众脸上让人不可抗拒的苍凉之美。这种美和《卧虎藏龙》是两种气质,李安的性情也无法将之表达。

中国美学这个词语本身没什么意义,它包蕴着很多复杂,甚至看似矛盾的内涵和指向

----这也是我使用“中国美学”这个词语不免感到忐忑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几千年下来,还是有一些美学特征被概括出来的,我以前看宗白华还有《中国美学十五讲》,就觉得不管我们的文化构成的复杂性,就审美方面,还是有一些被广为认同的基本概念的,比如:游鱼之乐与蹈虚蹑影,水流花开与静里春秋,逝者如斯与刹那永恒,枯槁与物哀等。也可以说这些美学概念已经被符号化了,就像对日本美学的认识常以桥、白砂、松竹菊等予以表达。但符号化本身可能正是美学概念内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确认的明证。从这个角度说,我觉得李安的《卧虎藏龙》在表达中国美学方面是成功的----但是,我并不以为就是最好的,只是现在更好的还未出现而已。

怪兄以市井文化的小传统和知识阶层的大传统构成分析框架,一下子把九霄兄给框住了。呵呵,要怪只能怪我图方便顺手拉了“中国美学”这个大词来说事,我想当我和九霄兄使用这个词汇的时候,心里自然联系想见的便是古典诗词里头塑造出来的那些意象,因为这样的联系太直接,使得我们忽略了其他表达,但并不是说九霄兄轻视或忽略市井文化的美学。就好比以周星驰的《功夫》来映照李安的《卧虎藏龙》一样。

家园 九霄兄切出来的这个镜头

也是整部《卧虎藏龙》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也正是因为这个片段才改变了我对这个电影的恶感。很有我刚说的刹那永恒和无言之美的感觉。

家园 这一段讲得很有见地

我觉得导演的审美情趣以及观众的共鸣和地域文化、个人气质可能都有关系。张艺谋本是个扯着嗓子唱秦腔的西北汉子,学江南文士做西子捧心状立马就显出别扭来。如果把美的概念放大些,他的《红高粱》和《活着》等就有一种直接打到观众脸上让人不可抗拒的苍凉之美。这种美和《卧虎藏龙》是两种气质,李安的性情也无法将之表达。

家园 还有

我LP很喜欢有一个镜头的背景里面有个渔人在河上撒网,我一开始都没注意到。这个细节的布置是很匠心的。这一类可以说道的挺多的。

国内很多电视剧里面,古代的街面上许多行人晃着膀子悠闲地走来走去,这种布景就不对头,这些导演真该看看清明上河图里面的街景。当然成本是一方面。

家园 周黎明评价李安时,

喜欢用“理智和情感”这一分析框架,李安电影里头的理智和情感对立构成的戏剧冲突其实也是好莱坞似的。在《卧虎藏龙》里头通解是俞秀莲和李慕白这一对代表“理智”一面,而玉娇龙和罗小虎这一对代表“情感”。但其实正如怪兄指出的,这部电影真正的“理智和情感”或曰“理智和欲望”的冲突存在于李慕白和玉娇龙之间----混身湿透的玉娇龙在水中问李慕白,你到底是要剑还是要我----这句话一出,这片子苦心经营的中国意蕴被破坏地干干净净,马上瞥见《American Beauty》和《洛丽塔》的风姿来,说实话,王度庐如果看到他笔下的玉娇龙说这样的话,估计要吐血的。

压抑的情欲,竟然以这么直接的方式表达,在我看来,已经和赤膊上阵没有本质区别了。

他们心领神会地接受好莱坞主流文艺圈赋予他们的“他者”形象

----立马想到怪兄以前说得这段话:

文化就是意义。而意义就是在不同中产生。

.............

求异才是文化的旨趣所在。身份认同,分别他者是文化存在的意义。当然进一步的目的是获取利益。

----这两段话互相映照,前者是后者的例证。

家园 网上比较流传的一个解读是

为李慕白殉情。

家园 我对章子怡恶感,是因为

我心里有一个玉娇龙,章子怡的气质实在太小家子气,一个如此骄傲本心真净的九门提督之女被她演绎地非常cheap,只一味地骁恨斗勇,像个要苦苦往上爬证明些什么的小女人。而且章子怡的眼睛太不干净了,她的眼神总是充满了我要,我要,我要的那种欲望和执着,所以她说什么本心一类的台词的时候,显得非常讽刺。玉娇龙不该是这样的,我心里的玉娇龙是个内心非常干净的女孩,骄傲以至于清冷,非常本真,忍受不了虚伪和掩饰的人,尤其她付出成长之代价后,其气质应趋近清极不知寒,小章不要说演绎出这种境界,估计她都不屑于去理解这种境界的。

家园 你可能误会了

压抑的情欲本来就是东方主义的视角之一,李安很顺从,而且手段很专业的展示出来。好莱坞也有所谓的多元文化,但那些多元都是平面化,符号化,换句话说就是标本,李安是这些标本中最好看的那个。

这段话是我回复嘉木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137898 这是她的话。这么说的原因是我感觉在我和她有了一定程度的共识,才做的引申。

这不是论证,如果说论证的话,是很薄弱的,比如说,红楼梦也有压抑的情欲,那么红楼梦也是好莱坞了?当然不是。如果在论证时这么说,近似于循环论证,我虽然也会犯这种错误,但万幸的是,还没常犯。

你的话很有意思,请别介意,你说的包括法国电影,理解起来的话,法国电影应该是好莱坞最大的反动?如果你是这种观点,在我看来,也是被法国给忽悠了。

一般来说,将法国电影视为欧洲电影的代表,原因是因为上世纪5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电影新浪潮运动。影响至为深远。

当然说到艺术性,值得一提的还有先锋运动,各种纷繁芜杂的主义流派,诸如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等等等,都在当时的电影实践中得到运用,但是其兴也勃,其败也速。昙花一现般的消逝了。为什么呢,因为电影和别的艺术形态不同,它受到更多的社会因素制约,经济,政治,文化,宗教以及技术发展都会对电影产生影响。

在新浪潮运动出现之前,法国电影工业已经从战争中走出来,而电影界的反美呼声是其主流,48年的时候,法国正式开始限制美国电影在本土的上映。当时的法国电影开始恢复传统的制作模式,一般称为“片厂化”。这种“片厂化”可以看成是更早的好莱坞模式。换句话说,就是用“僵化”的“法国好莱坞”对抗“美国”的“好莱坞”。

说到这里应该插一句,“好莱坞”本身是一种文化形态,绝不是如你所说,是放给头脑简单的美国人看得电影作品。源生于美国的“好莱坞”本身是种很开放的文化体系,霸道傲慢是一方面,开放是另一方面,要不那么多号称搞艺术的文艺青年扎堆往好莱坞跑干嘛?一方面当然是为了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好莱坞,相比之下更加有活力。比如说李安,为什么卧虎藏龙要去美国拍,难不成是觉得美国人民没体验过醇正的中国高雅文化,就送艺术下乡?电影归根到底是种商业体制,如果艺术片也能卖座的话,资本家会是最高雅的艺术拥趸。

“法国电影新浪潮”如果细分的话,可以分为“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它首先要革命的目标并非是好莱坞,而是法国的“优质电影”,相反在“新浪潮”的重要理论阵地“电影手册”中不乏对好莱坞的溢美之词,很多导演也直接以当下好莱坞批评法国好莱坞,当然,大家都不好意思谈钱,谈钱多俗啊。

法国的新浪潮运动集中体现了很多革命性的电影观念,其影响迅速从法国蔓延到欧洲,乃至全世界,而好莱坞的电影人也迅速接受了“新浪潮”的电影主张,并且落实到电影实践中。资本市场的吊诡正在于此,如果说把电影公司老板吊死能卖个好价钱,所有的电影公司都会把董事长送上绞架,而对于当时的好莱坞来说“革命,造反是最好的产品”,受到“新浪潮”影响成才起来的好莱坞电影人,正是当下好莱坞的中流砥柱,名单包括斯皮尔伯格,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科波拉,还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考诸法国新浪潮运动,可以看成是人类电影史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运动,它的影响改变了整个电影工业的面貌,而这并没有真正撼动好莱坞的文化霸权,而革命成果也被好莱坞吸收利用,转化为好莱坞电影工业进步的能源。

当新浪潮运动日落西山之后,这笔精神遗产,也成为当代法国电影人对抗好莱坞霸权的资本,然而必须要指出的是,这种对抗主张和“新浪潮”所革命的对象——“优质电影”如出一辙,说到底,不过是出于自尊罢了。当代法国电影真的和好莱坞制作有本质的区别吗?我看未必。

文化战争就是如此。欧美、中美的文化争端,其成败归根到底还是综合国力使然。说到这里,还是不得不提日本,日本实在是个非常奇怪的文化现象。记得看过一本书,说有个文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试图找出日本根本的文化精神,或者说秉持的普遍主义为何,最后得出个结论,它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普遍主义。任何理念都能长出“和样”,简直就是个文化黑洞。

家园 小章演的都很表面化

除了父亲母亲,别的无论什么角色,都一个味,狠咻咻的。不知道导演就是看中她的狠,还是她只能演出一种味道。

家园 你说的对, 其实是大家看到同样的东西, 感觉却不一样

我觉得她大闹酒家, 最后飞身一跃, 是心高气傲, 少年心性, 对李慕白产生好感, 而非教她武功的玉面狐狸, 是她心存正义的一面. 至于那样的眼神, 李安说是"禁忌感, 神秘感". "清极不知寒"也许不是他的本意, 或者是他见到小章同学之后早已放弃的想法.

(李安)章子怡和书里描述的、我想像的及剧本里的玉娇龙都不一样。我本来想做内心刚烈、外表很小姐的玉娇龙,但章子怡本身的气质和我设想的完全相反,她的长处是性感、轻柔,看到她完全想不到阳刚的一面。不得已我只得转向,顺着她的特色发展,走性感路线。因为她给我的困难特别大,所以在调教她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刺激。玉娇龙好比是创作里隐藏的那条龙,代表着心性的不稳定外,同时与中国人的禁忌——性欲有关,因此也落实了竹林的想法。在我原先的设想里,竹林戏只是打。以前大家只在竹林里打,没见过人到竹林上面打,我则对此有所幻想。后来整个竹林的色调——绿色,加上她跟李慕白的迷离情愫,才有了如今的新方向。因为前面两女对决的戏,杀之兴起,已经酣畅淋漓地实打了四分钟,之后的竹林再打下去也怕腻味,因而想到走“意乱情迷”的路线,这都是因章子怡而得到的启发。

家园 《卧虎藏龙》的中国文化意味

你的话很有意思,请别介意,你说的包括法国电影,理解起来的话,法国电影应该是好莱坞最大的反动?如果你是这种观点,在我看来,也是被法国给忽悠了。

我也不是说法国电影是好来坞的反动,根据我有限的感性认识,法国的电影和好来坞电影有一定的区别,但作为现代电影也具备一些共同点,比如最基本的吧,长镜头/蒙太奇等等是电影共同的语言。就象欧洲轿车和美国轿车,你说有什么区别,区别是有点,但都是现代汽车,都是四个轮子,谈不上欧洲轿车是美国轿车的反动,但是设计思想什么的总归有些区别 罢了。

常常有人说《卧虎藏龙》是好来坞式的,或者说是迎和美国人口味的,以我看,这两点说法都没有什么有力的依据。这个问题其实并非是一个口水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拷问《卧虎藏龙》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和对中国电影工业的启发。我个人感觉这个片子包含浓厚的中国文化味道,同时它是在美国的现代电影工业的模式下制作和发行的,是一个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电影。这部电影在大陆电影界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大陆导演并没有能够成功复制李安的成功,也就是说中国的电影人还是没搞清楚《卧虎藏龙》,对上面说述问题的回答是错的。

张艺谋开始以为《卧虎藏龙》的成功在于武打,于是他也去搞武打,于是有了《英雄》和《十面埋伏》,遭到一顿嘲笑,于是他反省了,奥,原来是把文化给打没了,于是他又去搞什么《黄金甲》,这部我就没看了,别人的反响不咋地。《雷雨》是有文化,可生搬硬套能行吗。冯小刚就更没文化了,硬充,真难看。《无极》大概就是无趣之极的意思吧。

《卧虎藏龙》到底怎样具备了中国文化意味,我以前的那个帖子提了一点,其实可以做一个更大文章的,从各个方面详细展开,可惜我现在已丧失了对此作品的热情,付诸不了行动了。

家园 嗯,我的个人看法吧

电影产业作为一种文化商业工厂,成功与否,所谓的"艺术性"倒在其次.关键还是看整个社会环境。新浪潮也无法动摇好莱坞的霸权就是明证。

中国电影的问题说起来很复杂,缺少必要的文化自信可能是个重要原因,然而文化自信的缺失又和整个社会和历史背景,息息相关。这个话题太大,很难展开。

说点小的,其实我倒觉得冯小刚不错,毕竟他形成了个人风格,并且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的见解和摸索。和其它只懂得借鉴所谓“世界电影”的著名导演还是有区别的。喜不喜欢就在个人了。

嗯,娄烨也不错,算是中国电影人中少见的技术流。可惜了。

姜文很好,很聪明,真的很聪明。

家园 不好意思,上午事多,没来得及回贴

你的见解我很有同感.

其实我就是个普通的电影爱好者,谈不上什么专业分析,我觉得,毕竟感觉最重要吧.

事实上,我回这么多字,也是因为九霄的贴中,对文化做出的高雅,低俗的区分,这是我很不能认同的.所以在忍不住多说了几句,我倒没有让别人认同我的观念.我也是个凭感觉的人,在我的感觉中,所谓的低俗文化,比所谓的高雅文化,能带给我更多的身份认同感,毕竟我的电影观赏是从空气污浊,人声嘈杂的录像厅开始.

家园 唉,李安,

连批评都说得这么含蓄,可见这个人有多压制自己。

你再好好想想他这话,可是认同小章的演绎?完全是无奈的迁就和妥协呵。

且让我们想一想大闹酒家飞身一跃换了林青霞会是怎样地清越傲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