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来说说我在西藏工作的经历吧(4)谢绝转载 -- 潘俊卿
您说的那个山东某沿海城市,城市规划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规划,
海边二百米的地几乎都卖光搞房地产鸟,哪象厦门,滨海大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然,毕竟不是前线!
再说那个城市的快速路,倒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快速路不快,早已众所周知,号称移动的停车场!
现在的材料,很多把重点集中到了政治性争议(比如说什么因为故宫和城墙是封建社会余孽什么的)上了。但实际上最终决策拆城,并非是由于这些政治性观点。而是由于上面说的那些实际化的论点。周公恩来并非一个非常左的人,单是列个什么封建社会余孽这样的大帽子,是吓不住他的。而现在的材料很多都集中到这些方面,倒给人感觉当时的领导人都是土老冒,而犯非常愚蠢的错误。
我写这些材料,其实就是说明,拆城这个决策,不是好主意,但是当时的决策人,有不得已的难处。但这个难处并非是现在那些材料中列出来的政治性问题。
快速路刚建好的时候还成……
理性的态度是同情而不同意.
我想楼主抛砖挨砖也不亏了 : )
很多早就成了又脏又破的大杂院,破坏的不行了,并非您想象中的样子了。所以,留出有特色的保留,其他的拆了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城墙,我感觉对交通的影响太大,现在去德胜门外大街看看就知道了,在德胜门那里就是一个瓶颈,这还是从德胜门箭楼两边分出去,不是走的城门。所以很多人认为说保留城墙,掏洞走马路,那样的话基本是不可能的,可以参考的例子就是西安。
城墙的拆与留的抉择中,交通是核心因素之一
讨论城市交通问题,首先要明确模式
北京现在的交通问题其实是模式问题
人口密度这样高、人口规模这么大的城市是不能靠快速路、主干路、小汽车来解决的,关键还是要靠轨道与公交,这个是国外经验已经证明了的
最近这些年才回到建轨道这条路上来了
至于老城保护的问题,其实tg把首都选在北京,就注定了北京的老城保护是个大问题。你说的建国初各部门跑马圈地、人员安置,这些问题都是从定都于北京而来的。
梁思成的方案其实还是没有跳出把首都选在北京的老框框
如果向华盛顿、巴西学习呢?如果让北京成为纯粹的旅游城市呢?
当然有人会说,看历史问题,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环境。
但是,对于土共来说,历史环境倒是其次,关键是态度。土共在改革开放之前,对知识与经验的蔑视的态度,同时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敬畏的态度,是造成许多灾难的根本原因。北京的老城保护只是诸多灾难中的小小的一个而已
只是讨论,在城市规划这个问题上面,永远不要标榜自己客观,会被历史耻笑的
建国初首都、工业城市的定位》》北京人口大规模的膨胀》》交通、生活问题显现》》模式选择错误》》道路等设施新增与改造》》拆城墙与老建筑》》老城风貌受到破坏
回到根本,当时的老北京是否适合作为首都?做中国的哥廷根是否更加合适?
建新城有问题,那如果把武汉(假设)之类的没有多少文物需要保护的城市作为首都呢?
参与讨论的筒子先考虑考虑这些问题吧。
梁的意见是:拆迁重建等成本加起来,新建比拆迁的综合成本要低
说到底还是个态度问题
对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要保持敬畏的态度
对知识与经验要保持尊重的态度
对决策要保持科学、慎重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是我们搞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应该具备的品性
北宁平绥平汉津浦四大铁路的汇聚点,交通上沟通东北西北华中华东,政治上联结华北、东北这两个TG的基本地盘,经济上背靠东北工业区,军事上有苏联可依托(当然12年后变成芒刺在背),不选北京还选谁
毕竟在腹地,南京大屠杀和中苏交恶后的问题都可以避免,交通也是很便利的
话说当年中苏交恶以后,从蒙古起飞的图22半小时就可以到北京了
那时候苏联是“老大哥”,越靠近苏联才越安全呢。
建都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牵扯到历史和现实的很多因素,武汉虽然地理位置居中,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暂时没有战争的威胁,人们考虑的更多是建设问题,而且武汉历史上并没有多少建都的历史,再加上长江对交通的阻隔已经洪水威胁,所以武汉很难入选。
各种机构太多了,各自跑马圈地,其实现在这个问题仍然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