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货币政策委员会部分成员三年观点汇总 -- wqnsihs
但是显然并没有汲取教训,仍然有点投机。
最近在看老子和孔子。这两应该是外星人。西方怎么可能理解呢?
[SIZE=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SIZE];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这话说得简直就是直指心扉。西方以利益为基础的文化是理解不了的。
西方的制衡其实说穿了就两个字:利益。
而中国人的文化早就超越的这两个字,老子论的是道,孔子论的是理,这才是天下之本。这才是真正的制衡社会的基础。所以中国人才可以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不断的转换着自己的生活,工作的方法,可以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做到无论世事如何艰难都不放弃希望。这其实是建立在中国的文化对这个世界准确和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有什么可信度比较高的写袁世凯的书吗?
都还算客观一点,但也附会较多。我知道袁世凯能干是从别人的传记,例如《梁士诒传》《熊希龄传》《唐绍仪传》等等看到一些史料才慢慢明白史料是如何根据政治需要加工的,如何歪曲真相的。
多谢忙总指教
没有节点考核,没有过程控制,没有预案准备,一切都在纸上和嘴上,高喊什么理想,描述什么美好的远景,都是不行的,是幻想。
这两方面,我很赞成。我再加一点:经济。人民普遍生活富足,目前国内的很多问题就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人的话是有道理的。
什么时候方便,能详细谈谈历史,关于中央的决策在:
1、80年代中后期怎么一步步走向经济危局中的?
2、90年代怎样一步步导致全面破产、合资,西化---“接轨”的?
你说得已经不是制衡的范畴了。
我小小的往回拽一下,无论是曾兄说得中式制衡或是西方的制衡,利益/文化何者是外在表征,何者是内在驱动,其实不好一概言之。
他并不亲德.但据说他后来认识到,如不作出选择,德国展示肌肉时,他可能是第一个沙袋.之后再加上他本人的野心,和意大利的实力,搞成这种下场.另外,当时的美国还是无法依靠的吧.一个是老欧洲体格还在,还有骄傲的资格,另一个是美国的政治气氛.
但他的思想也是与时变化的.能力在他们那上下几代人中不是很强.至于手段,政治人物如果放到显微镜下,按常人的道德眼光,都会有问题.
的东西去交易个人富贵,这不是理想主义,这是卖国贼。
但是,英法的绥靖政策也是不得已。如果说他们在希特勒进入莱茵兰的时候果断些还能遏制德国的话,以后他们就没有机会了。英法实在是被一战备德国打怕了。 墨索里尼的悲剧主要还是因为他的野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下芬兰。芬兰虽然和苏联深仇大恨。但是鉴于美国的立场不明,一直没有完全倒向德国。在二战期间向苏联宣战的情况下,依旧不想成为德国的盟国,而是德国的共同作战国。所以后来才能得到英法的同情,签订不沦为苏联控制的条约。和芬兰相比,意大利不但作战能力奇差,而且战略上也相当不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