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困境中的角色 -- wqnsihs
只不过“房地美”将矛盾发酵、放大后转嫁给全世界,中国的地方政府是转嫁给当地老百姓。房地产本身不是什么高技术产业,技术门槛其实并不高----资金门槛当然高,但对于国有和部分有背景的私营企业来说,在近些年中国房价一路飙升的形势下得到资金并不难,甚至空手套白狼也不是神话。由于房子对于民生的不可替代性和特殊性和以及地皮的不可再生性,不客气的说,这与发国难财并无本质区别,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国难而是老百姓有难。假设盐、粮食、药品等也可以这样操作的话肯定也能赚大钱,只是那样的话会大乱----毕竟住相对于吃来说有较大弹性,老百姓的忍受性相对大一点。
经适房失败的地方不是这个本身是惠民的政策,但经适房变化为可自由交易的商品房太过简单那就是失败了!
经适房估计原意是设计为类似于限价房的性质,但他的发放方向却是很复杂并没有一个定义严格的资格标准!拆迁的可得,收入达标的可得,通过一些行政审批程序某些需要照顾的人可的,居住面积达标的也可的……反正得到经适房的办法太多了,呵呵
但单单在房改政策里把各类惠民政策获得者的资格定义严格化也是不解决问题的,中国人办法多呀!呵呵
我觉得要改变至少一点:只要是政府给了补贴的优惠房要转变为可交易的商品房至少10年,在转变年限内只可以与政府交易但给予免税的优惠!政府定期公开公布由政府控制的各类优惠房资料给社会让那些符合资格的人申请
经适房变商品房出售获利容易还能不出问题?!呵呵
降低了银行(政府)和人口的大多数(没有多余的钱同时拥有二套房的人)的风险。金融大鳄小鳄是属于有信息,能量和能力的一类,所以风险也在可控制范围。
最受负面影响的是小的私人投资投机者。
联合(保护)大多数,打击少数。只要国家和大多数人(对唯一的居住房只是心里的涨涨跌跌)不受或者损失不大,那么接下来的手段就好使了。
不光是物业税,交易差额也收税,持有过多房产也收税。具体执行当然要再看看才能说效果如何,但这架势一亮出来,至少普通百姓们应该不会头脑发热的继续往上冲了,能保护这些人的利益,那些有钱折腾的人神仙打架,爱怎么折腾都随便了。
的20%收取,这一政策或将率先在济南实施;而对多套房产在保有环节上征收“房产保
有税”,或将在上海试行。
这个其实就是自己骗自己而已,就好象尤太人把钻石忽悠成永恒爱情的象征一样。
其实嘉木有没有想过呢,你自己觉得把每一个细节都照顾到了才是最完美的婚礼,可Mr. Murphy早说了,这世界就根本没有什么是完美的。
所以婚礼的关键是对面的那个人,到底是不是可以一起走过一生的Mr. Right。明星富豪们结婚都是设计师定做,风光无限,又如何呢,离婚率还是比一般人高的多。
不过也没有办法,男人女人在这个问题上实在很难有统一的意见的。我也是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
重庆又要大建廉租房和保障房,又有12万亿投资的计划。钱从哪里来。
粗粗计算一下,12万亿差不多是整个上海的住宅总盘子。(假设上海户均拥有价值200万的房产,以600万户计算)。
难道三少爷开银行的?
长期也好短期也好
股指并不能保证持续或者总体上涨的
所谓沪深300指数
如果谈历史谈统计,你就不能事后诸葛只看某一段
取不同的滑动平均长度后
平均而言都多少时间是在上涨多少时间是在下跌多少时间基本没变化?
我可看不出有什么必涨的规律
同时不能只看均值不看方差
市场波动大的时候你能不受影响从众?
其实以上分析也没什么用
不了解内部运行本质
只靠统计做出的预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自然和社会中都是如此)
忙总是从大前提出发
在庄家出老千刮钱的本质下
什么样的指数都是可以做出来的
是指数反映(众多)庄家
而不是指数约束庄家
当然,你可以不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如果内外需不明朗,再多的钱进来也就是下一个泡沫。
这几年变化比较大。喜酒办一顿的几乎是不收礼。按传统(女方办3顿、男方办5顿)收礼的还多些。
现在官员也乖了,不看这些钱,办喜酒也是几乎不见收礼,搬家更是别想收钱了。
民间现在做寿是分钱,1、2百到最多的2000多,有些人家分的少了还被人说,害得很多人都不敢做寿了。
丧事也是要分钱,1、2百到最多的2000多。搞的一些经济能力不上不下的人很累。
至少我这几年没怎么见官员借次敛财。
讲中国人在非洲的情况,并不仅局限于农业。还看到一些老美的留言,一些人挺欣赏中国人的吃苦精神,也有人惊呼下一个超级大国正在出现。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对朱总整治银行的批评就没了。真要洪水滔天的话,利益集团的某些家伙当替罪羊难免,彻底的话(变天),以后还怎么发财。看来我的分析对的,地方大吏倒逼中央
政变,也没有动中国人的奶酪。再说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他们没有理由乱来,个人和国家都得利,都皆大欢喜。再说其国民太懒,他们也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