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请记住一个名字——冯思广 -- 西楼客
新闻里关于冯思广的行为,全是后座的教练员说的。我记得原话是:“我感觉前作也在配合我推杆”。我很怀疑后座的推杆完全是为了自身弹射的安全,而前座有没有推杆死无对证。但是目前的说法把飞行事故描绘成英雄故事了,活着的人就皆大欢喜了。
也没啥大不了的,中国航发许多问题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早期装备涡喷7的机型已经退得差不离了,是涡喷13的可能性极大。
惯性不是力,所以没有什么合力是向上的说法
弹射主要靠的是弹射座椅的推力,水平了这个力就整个是向上的嘛,否则会产生一个向后的分量,减少了向上的分量,当然向上的加速度、速度、行程(即弹射高度)都相应减少;至于飞行员由于惯性保持的在垂直方向的分速度,因为当时飞机速度很低了,应该意义不大。
呵呵,被指出物理概念错误。重新说一下。
假设弹射座椅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极短,在一瞬间给飞行员提供一个巨大的垂直于机体的动量。飞行员本身随飞机运动,有一个沿飞机飞行方向的动量。两个动量共面并垂直。
如果伸出左手,拇指打开和食指垂直,那么拇指就是弹射提供的动量,食指就是沿飞行方向的动量。两者的矢量和(矩形对角线)就是是飞行员出舱一瞬间的总动量。
重力为常量,忽略空气介质阻力,那么我们可以转动手腕,感觉一下飞机俯仰角度变化对弹射的影响。我还是觉得如果是仰飞,不用改平。
初中物理,惭愧。。
不干动量甚事啊,木有动量守恒之类的参与啊
我觉得这个受力分析不复杂,选哪个工具都可以,所以一开始说的比较不严谨。其实说穿了就是:
如果飞机往上飞,你突然跳出机舱,那将被往上扔啊,何况还加上一个弹射。虽然是向垂向弹射,但这是“无害”的,两个运动方向不会彼此抵消。
故而有此一问。
但是居民区就悲剧了,这些应该是有预案的。
另,传说这种状况下歼教7也不是那么容易拉起来
说了一次又一次
飞行技术数据是一回事,当时的环境是另一回事。要全面考虑。
比起拉起以避开居民区,如此做更是堪称英雄。
假如现在是机头垂直向上,你觉得和机头水平向前哪个弹射效果好?
我做不出物理题的时候就爱想极端情况。
如果垂直向上飞,100米/秒,那么飞行员在出舱的瞬间,具有向上的速度100米/秒;如果弹射速度也是100米/秒,那么飞行员同时获得平行于地面的速度100米/秒;速度和是141米/秒,方向是斜上45度。
如果改平呢?完全一样。。。
居民区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大片,人家尽量不要冲到边缘,你想越过边缘到中间?
飞机的速度是水平速度,飞机又不是小石头,是一个很大的气动面,怎么转化500高度?俺觉得我们大学里面普及航空知识太差了,其实大伙都蛮有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