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帝魔探险记 -- 晨枫
俺也来报个道。
Grace也是化工的,呵呵,俺这个骄傲啊。
俺也来顶一下。
不过,这么些个照片实在是认不出是化工了。
这么多化工的校友,心里胆子壮啊。
化工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发展的还真不行啊。
呵呵。
就是公交车走单独的封闭的道路网格。和地面交通不混流。
这个造价比地铁便宜,适合不同流量的需求。不同路线可以混编。
这个理念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好像中国没有城市搞过这样的实践。
02年,CCTV有一个介绍南美国家的专题片介绍过哥伦比亚的这个公交系统。
如果在地面,这个线路全封闭的话,占地的浪费会比较严重,似乎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如果架空的话,就跟轻轨差不多了。国内的很多城市有公交专用道,跟这个的思路类似,但不封闭。
你忽略了两点:
1、换乘距离加大变相增加站台的容量,人流高峰时刻,站台容量是不够的。
2、人流不是刚体的,不是一个塞子状地前进。电梯台阶会把人流拉长的。前一班车下车的乘客还没走完台阶,后一班车就可能到了。
还是那句话,亲眼看过就了解了。
我还记得说先施因为是继香港广州开的,所以一楼还是早茶。永安开了以后注意到上海人没有早茶的习惯,所以一楼直接买小商品。其他还有很多竞争手段,记不清了。
电视有个台专门介绍这些历史掌故。
在书店里介绍老上海,特别是留存至今的上海老建筑,名人故居的书很多。不过我觉得如果有时间自己去走走看看更好。
还有一个好去处,就是东方明珠下面的上海城市发展陈列馆。
载客量大不说,坐着也比公交车舒服,对汽车的运行也没什么影响。至于线路交错,也没问题。
6路,25路,这些都是老资格的无轨电车了。不过无轨电车确实有点不合时宜了,速度慢,还要架空线,现在的趋势是减少。世博园里现在用充电式的公交电车,如果续航能力能提高的话,应该是替代无轨电车的好选择。
增加站台容量但不在实际站台,那就是说,增加的那部分容量不能用于上下车。那样的话,要么增加列车靠站时间,否则这增加的容量没用。增加靠站时间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要增加单列列车的拥挤程度,还要降低列车之间的密度。更好的办法是缩短停靠时间,但是增加列车密度。
用电梯把人流拉长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亲眼看过了。
那里面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展览(在地下层?)我很多年以前看过,不错,现在东方明珠下面也有啦?还是搬过去的?
是轨道卡住自行车的轮子,出了很多事情。不过那是文革期间了,人人都骑自行车。现在骑自行车的人少了,或许问题不那么大了。
全封闭高架,有三条线,是进站买票不是上车买票,除了跑的是汽车,其他都跟轻轨一样……票价极便宜,估计政府补贴不少……
东方明珠那个什么时候出来的我也不知道。
不过东方明珠那个主要是侧重于旧上海的城市面貌。里面旧街道,旧商店,旧公交车的模型,都很有趣。里面那个上海知名老建筑的照片和模型(比如皋兰路的张学良住宅),晨大应该有点兴趣。
不过反帝反封建的题材就没有多少,只有一处介绍“包身工”。
我是2002年去的城规馆,科技馆、大剧院、博物馆都是那一次去的。
在世纪公园旁边。城规馆老是从人民广场经过,但是没有进去过。
金茂2007年去,东方明珠和城市历史馆是2009年去的。
大剧院我倒是1998年看过它的落成首演《天鹅湖》。
博物馆90年代去过一两次,上个月又去了一次。上博的青铜器和瓷器都是不错的,我觉得是他的精华所在。现在也是免费了。不过我觉得他里面走动的多是穿警服的保安,聊起天来他们也是懂一些的。但是跟西方博物馆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比起来有点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