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峡到底应该蓄多少水? -- 悠然见南山
光说可能有什么用?
结果一个工厂的方方面面全涉及到了。其中工业建筑就学了一年。印象深刻的,自己画建筑图,有个兄弟把男女厕所之间的隔墙忘记掉了。
杭州这里的开发区在下沙,是典型的河口冲淤地,搞项目时候满耳的液化、液化、液化;其他桐庐、建德几个县都是山区,古老的石灰岩地区,风化也很常见,于是天天节理、节理、节理。个人在现场的感觉,风化岩层中的节理面,多半也是灌了一肚子泥浆才出问题的。
不知道怎么直接引用你的文字,只好把您的文字Copy上来,用引号表示,我的回复对应在下面
“我说过太沙基提出这个公式吗?”
---下面这句话也是你写的“要不你写封信去求太沙基他老人家改一改这个公式?”算是我们理解歧义吧。
“我只说滑坡,你看到我提到崩岸了吗?我说这是最基本的公式,如同数学的1+1,有错吗?它既然只是1+1,那肯定不能指望它解决所有问题。这个公式首次提出了有效应力对土结构的影响。你所说的那些非线性公式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你能否认吗?还有,谁告诉你这个公式只适用于饱和土?谁说的你马上可以扇他耳光。这是通用公式!”
--错误!这个您恐怕得扇自己耳光了:对于非饱和土或者岩石,Terzaghi的有效应力原理不成立,原因是非饱和土或者岩石中的Skempton孔压系数B远小于1,有效应力应力原理只有在B接近于1的时候才成立。大学本科土力学教材只涉及总应力和饱和土的有效应力,但一般也提到过Skempton孔压系数A和B,以说明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的成立条件。看您其他帖子,应该是搞结构设计的,对土工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如何测定土的强度,您还需要多了解点。
“我不认同你说的有效应力不适用于岩石边坡。正如你说,节理面有可能控制边坡稳定。很多情况下,节理面的力学性能更接近于土,而不是岩石。”
--如前所述,岩石的孔压系数B变化范围大致在(0.2-0.8)之间.三轴试验如何判断材料已经达到饱和?B要达到0.95以上。所以岩石不能套用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的确,很多情况下充分发育的节理面的性质接近土,但也有很多情况下节理面的性质接近软岩。
“你说水库蓄水后,继续提升水位会使原有边坡更稳定,没错。那你想过,提升水位会增加新的库岸边坡吗?你想过蓄水后他还会排水吗?这时候是什么情况?你对三峡每年三十米的水位差又有何评论?”
--第一次提升水位出现新的库岸边坡,但这些边坡或者滑动或者稳定,第二年还是新边坡吗?三峡水位还能每年都增长?不明白您说的蓄水后排水是怎么回事,我上个帖子已经说的很清楚:暴雨或者水位突降会在边坡内产生渗流力F = k x i,其中k是渗透系数,i是水力坡度。这是边坡稳定设计中必须考虑的。
“三峡库区有很多碎石带,他们已经被库水淹没。最近三峡工程引发了4.1级的浅层地震,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提醒一下,这些碎石是天然的,不要指望他们的尺寸是一样的。”
--大型水库诱发小震级地震是很常见的,三峡是第一个吗?边坡设计中需要考虑地震力,这个地震力是按照设计震级,远远大于你说的4.1级。如果大震都稳定,小震反而不稳定了?设计中留的安全系数就是为了弥补考虑不到的问题。至于碎石尺寸不一样,不明白您要表述什么。
“你说没有见过用这么简单的公式去判断边坡稳定。那我问你,在考虑库岸边坡稳定的时候,你用什么公式去算抗滑力?规范上说行,你说不行,你比规范牛!从你这句话,我就可以判断你在土力学上是半桶水,你承认不?还有,我作为2002级岩石力学的硕士研究生,对你轻易否认有效应力在岩体稳定上的作用感到惊讶。不客气的说,你的基本功很不扎实。”
--国内计算边坡稳定的规范不止一个,多说一句,“政出多门”一直是国内岩土工程界的传统。但不管哪个规范,推荐的土质边坡稳定分析方法都是基于条分法的各种改进形式。注意了:这是土质边坡。三峡库区地质构造充分发育的岩质边坡你能套条分法去计算?至于亮专业资历,您还是省省吧,我2002年之前就已经指导岩土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了。
(修正说明:判断饱和的孔压系数用B、而不是A表示。原文中我误记为A)
液化最早是在新泻地震中引起岩土工程界的关注。液化容易发生在完全饱和的粉细砂中,一般国内工程设计中考虑的液化都是和地震相关。但是,广义的讲,液化也可以指砂土达到强度峰值后软化直至达到稳定残余强度的过程,也就是静态液化。无地震条件下,水诱发的边坡失稳主要是两条:边坡浸水后抗剪强度降低,边坡内产生渗流力。流沙不是液化,液化是与土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上升相关。
河口冲淤处的砂粒级配范围窄,地下水位高,是液化易发生位置。对于风化岩层,大型节理面的强度往往控制了整个边坡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旦因为浸水导致节理面强度降低到临界值,滑动就会沿节理发生。您在现场中观察到的很有代表性。
您要是再配上点图就更好了。
看来黄万里先生对鹅卵石的担忧是正确的
多年, 还是知道什么叫大坝的。
老黄那点事, 问问那些老水电,几个人相信他?或者说几个人看得起他???
老黄是反对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曾经有个教授嘲笑老黄说: 不修大型水电站,老黄就不要用电,整天喝酸雨水
水电工程嘛,实践性那是相当强悍的。 论证三峡可行性,那是很早就开始了. 至少我知道高速水流试验台,泥沙试验从1950年代就开始的事情了。
卵石? 老大,你能给我发个打捞执照不? 开采长江卵石,沙石那利润老鼻子大了
地质灾害和疫情cai是三峡的命门吧
到河湖边细沙质河滩上,靠近水的地方,快速走过去很硬,但站住不移地方摇晃或不停地颠,脚下就会越来越软。
到江苏启东一带海滩上有个旅游项目,用脚在海滩上不停地颠,脚下就会变软并有贝类浮出滩面。
《唐六典》述五行,有禄命、驿马、湴河之目。人多不晓湴河之义。余在鄜延,见安南行营诸将阅兵马藉,有称“过范河损失”。问其何谓“范何”?乃越人谓淖沙为“范河”,北人谓之“活沙”。余尝过无定河,度活沙,人马履之,百步之外皆动,澒澒然如人行幕上。其下足处虽甚坚,若遇其一陷,则人马蹻车,应时皆没,至有数百人平陷无孑遗者。或谓:此即流沙也。又谓:沙随风流,谓之流沙。湴,字书亦作“埿”。蒲滥反。按古文,埿,深泥也。本书有湴河者,盖谓陷运,如今之“空亡”也。
--地震液化引起工程界注意后,按惯例,我国的科研人员在《梦溪笔谈》中也找到了对应记载。黄河岸边也有您说的这种现象。饱和砂土骨架中充满了孔隙水,脚不停的颠,相当于对饱和砂土施加循环剪应力,超静孔压(超过静水头的孔隙水压力)随之上升,上部压力逐渐由孔隙水承担,作用在土骨架上的有效应力接近零,液化就发生了。
建议你好好看看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生态二字是kq给加的)的规划
还有胡四一的这段讲话
知道决策层顾忌什么了吧?
还有就是三峡工程马上就结束了,有些人的财路没有了。要想办法从国家那里搞出钱来,三峡的问题自然大得很,要继续花很多钱。
厦门南普陀寺后山上都是几间房大的圆滚滚的大石头,鼓浪屿日光岩顶上也是圆的,看起来不象是水冲的。
还有大别山中的天柱山上,出露的许多岩面表面都风化成黄豆大的碎石。
这些地方好象都是花岗岩。
花岗岩硬度很高,是较难风化的岩石,风化速度很慢。花岗岩因为是火成岩,内部没有自然节理,水分很难深入岩石内部,所以水在花岗岩风化中起的作用不大。花岗岩风化的主要作用来自日晒引起岩石表面的温度变化,因热胀冷缩不均匀而产生裂缝,然后逐渐剥落。由于花岗岩的自然风化主要是由外及里一层一层剥落,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块的花岗岩一般外形都是浑圆的。
要么如njyd所说,“你给解释一下这个公式怎么证明了水库三峡滑坡的唯一原因。”只见你提几次那个公式τ=c’ + σ'tgφ',我找一圈没找到你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