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苹果已死,脸书当立? -- 大山猫
正好今天有篇新闻,Watson now officially fighting cancer, from the cloud
大山猫有空去翻翻吧,Siri现在还是个玩具。微软,google等无疑是在做自己的研究,不过外面人看不到也没办法。
照现在的芯片架构,运算能力与功耗有很大相关性,只有电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手持设备的运算能力才有突破的基础。
Jeopardy每一类都有一个很明确的线索,比如答案是国家的首都之类的的,Waston有了这个线索,又有那么长的搜索时间,要答出来并不困难。你可以想象,一般人如果可以随时Google,回答Jeopardy也能取得很好成绩。可能达不到竞赛的水平(因为人打字读答案是要花时间的),但正确率会非常高。
至于治疗癌症什么的,超级计算机用来做癌症方面的研究,至少有30年历史了吧。本猫的一个教授,其主要成就就是用计算几何研究这方面的东西。
IBM现在大概是在超算方面要被Intel全面压过了,所以现在不断出来做PR。就和当年IBM抢着要和Intel同一天发表HKMG一样。只不过Intel是给大家看成品,IBM是给大家看Paper。Watson很快吗?No。Waston很便宜吗?No。IBM难道转行做癌症研究,有现成的想法和算法拿出来给大家发财?No。Hmm......
至于Siri,本猫只能说,在这方面Apple还是走在Google前面,而且Apple已经拿出来大规模测试几年了。它不是一个玩具,它是移动设备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这里面说的几层观察基本上就是大公司的现状,我的观察当然是在美国公司,不过看来问题是一样的。Google自然没有这个问题。
总结两句,IBM的营销队伍的确从政治上很成熟,策略上也有一套班子做着从方法论到技术架构上的至少是比较前端的理论工作,总体来说IBM对于大公司内的IT气候有着很扎实的了解与掌握,甚至有时对于决策的人事权都能产生影响。微软以及其他小型乙方公司基本上只看到非政治因素以为的部分而屡屡失手。
从根源来说,还是IT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为IBM这样的营销策略制造了机会,因此才有的未来IT项目更多的出现整个外包给IBM或类似的乙方去做,公司内的控制更少,或者就是走SaaS路线,采用租赁形式使用现成的软件服务来支持不关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经营。
Siri目前的水平上回答这样的问题,比如“Is that rain?"
而Watson能够回答的是这个水平上的问题,"Who's the author that wrote,‘It was a dark and sotrmy night’?".
Watson可以说就是一个聪明的数据库,但目前是针对某一个领域内的,因此从医疗到金融,都是潜在的使用对象,只要对一个领域内的数据进行training就是了。
Siri以后的发展当然也可以进入这个方向,但是目前只是对普遍问题的一般回答,只是在语言识别的层次上稍微有了一点智能的样子,但是没错的是以后有很大的前途,甚至已经有人预见移动终端的未来不是app而是Siri这样的智能终端可以做到目前app所有的事情,或者说移动平台就是Siri为基础的样子,但是这个还有一段时间。
两者目前的确都不存在真正的创造性智能,比如除了回答一个问题外可以提出一个比较复杂的解决方案。但是watson比Siri可以对付比较复杂的问题结构,也就是说对语义的掌握更高,也可以说是数据量更大,而Siri对数据的控制上因为是外包搜索的,因此限制了它对深度问题的回答。目前的水平上还没有什么用处,潜能是存在的,只能看Apple后面的发展了。
昨天开始,我的Nexus7开始出现了著名的自动关机问题。就是说当电池显示到达20%左右时即出现如同电池到达0%一样的关机现象。在安卓的论坛里,这个问题自从最新版的OS更新以后在google的Nexus系列的手机,tab上普遍出现。
也许是软件问题,也许是硬件问题,或电池问题,这个且不论,这里提出的就是个产品质量管理问题。苹果的质量问题也出现过,但是这么放任其发展,或者让消费者因此去等下一代产品,在苹果那里还没出现过。换句话说,苹果产品的质量问题都是轰动性的,而安卓的问题却都是自生自灭式的。
奢侈品的品牌在成为时尚之前,是需要有一个口口相传,直到被顶礼膜拜的过程的,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个短时间就能形成的。苹果在成为与人体器官等价之前是走过一段不短的普及过程的。如果说2008之前的苹果产品还是小众产品(ipod已经很大众了),那么iphone出现之后至少也有两代产品的小众时间才发展到有人卖肾的地步。之后的事情反而简单了,就是说苹果真正成为名牌产品不过是在iphone被大众接受之后的事情,之前的产品不算名牌。
名牌产品之所以叫奢侈品,在于价高,在于有超过其他类似产品的素质,这些素质不完全是高科技的先进程度,或着爬科技树的程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素质的对产品质量可靠性的信任度。其价格甚至随着这个信任度的被广泛认可进一步的反应在市场的价格定位中,因此我们看到的苹果产品价高坚挺,实际上反映的是市场对品牌的充分反映。
从本质上讲,信任度是品牌之本,尤其对使用上有一定耐用性的产品更为重要,比如白菜这种菜就没有什么品牌的概念,因为消费者没有信任度的需要。中国货在沃尔玛中几块钱一件的卖,品牌也不重要,因为上当了扔掉就是了,下一次是不是还记得这个牌子都不重要,反倒是沃尔玛的整体信任度受影响,可能经常买到劣质品的结果就是少去沃尔玛了,当然这个假设,沃尔玛的质量还是不错的。
但是我却有个亲身体验到的例子,有个在网站叫做meritline.com,直接从中国大陆向北美发货,价格低廉,送货时间虽然长但是免费,经常被一些deal网站当作deal打广告,慢慢的买到产品经常出问题,我个人的估计是质检下来的次品,结果就是这个网站本身的品牌被当作劣质品的代名词,再也没人问津。
在价格超过几十块钱以上的产品中,这个信任度的问题就开始重要了。不谈什么时尚不时尚的问题,就是在品牌的确立过程中,一个产品的价格中会有很大一部分是消费者付出的“保险费”,因此越是名牌产品这个“保险费"的部分占的比重越高,当然这个也是消费者的消费口味的个人选择,与消费能力的关系。
在Nexus7与ipad mini的问题上,我个人的感觉是google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因此其信任度不如ipad但至少要比安卓市场上的其他大部分产品可信度高,而性能上有超过ipad mini的部分,因此其价格在低于ipad的情况下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看来,对苹果产品的与其他类似产品的差距还是低估了。中间的差价其实是很有市场基础的,换句话说安卓,包括google的承包上,Asus等制造的品质,与苹果产品比,已经在价格上反映的很充分了。
中国市场上iphone产品的占有率低,有着很大的原因在中国消费市场的不重视品牌的信任度成分,反而比较看重的是品牌的“保值”效应,换句话说,名牌在中国人的心中与买金条是一个性质,代表的是财富的表现作用(比如做生意的很在乎门面),与财富的固定效果(比如不会很快贬值)。但是对于品牌的形成原理与其真正的内涵反而不那么在乎。这个在中国产品不容易出现名牌的现象中可以得到很大的表现,任何注重信任度的管理都不会得到市场对于“保险费”价格的认可,这个消费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我也没有结论,也许是长期被“名牌”欺骗的结果,也许是中国文化的信任机制与西方不同的原因,总之中国市场的消费口味与西方市场有很大的不同。
苹果推出低价版,只能是自己割肉,因为它卖的是一整套系统,不能出现性能短板。现在说的低价版,也就是用个塑料壳什么的,那个能减少多少成本?成本不下来,售价下来了,花街又不答应了。帮主可以不理花街,大厨可没这个实力。
苹果要从这个困境里出来,根本上要摆脱卖硬件这个坑。这一点,连Elop都看得很清楚 - 苹果是卖ecosystem。苹果自己从Apple II一路走过来,当然更清楚。至于iTV什么的,最后都是这个ecosystem的一部分,但是本猫认为只能是很小的一部分。
上星期偶尔得到http://counternotions.com/这个网站,感觉这个评论人的水平算是比较高的。
这里有个回复很有意思,是对 “Is Siri really Apple’s future?”的回复:
不得不说,这个回复的人比较犀利。其实Google Now说起来不如Siri,我个人的体验,但是从长远来看,在这个领域上苹果与Google争,这么说吧,Siri的语音界面用的是Nuance,Nuance是Kurzweil创立的公司,Kurzweil刚刚被google给hire去了。
用户本身并不理解也不关心人工智能背后的复杂性,他们关心的是实用性和使用性。够用和使用方便养成用户习惯后就会拥有巨大的惯性. 和当年搜索引擎形成的自然垄断一样,谷歌首先在实用性和使用性上形成了口碑和用户习惯, 要在算法上或者计算中心架构全面超出谷歌赢得客户就很难了. 就和每次微软视窗和办公室新版大改用户界面,都会引起反弹一样.
在一个金融资本的帝国里,居然有一个做实业的能够独自做得这么大。在反逻辑的华尔街,苹果的股价当然要合乎逻辑被砸下去。
确切地说是企业用户。iPhone和iPad都是专门为个人消费者设计的产品,一开始并没打算面向商务用途,但目前却被很多企业当作员工标配列入预算。这和苹果计算机当初的遭遇简直一模一样,苹果也看到这出老戏重现。那么新一代产品是否因此做出调整?这是重大战略问题,因为企业用户对产品性能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要求。我个人倒是乐见一款ePad (e is for Enterprise),去除一切娱乐功能,强化通讯,把硬件和外壳做得更牢靠,电池续航更长。在这一市场,黑莓与苹果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微软仍然有机会追上,反而是谷歌我没看见什么针对动作。当然,平板机和手机是否一定能在办公和商务活动中成为主角,目前不好断言。
不知道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
本猫就用过LDAP+PAM,Linux。AIX/Solaris/HPUX应该也可以。
Oracle/Sql Server都有自己的用户/组的。
不为其他,事实上现在企业中BYOD的可能最多的是idevice,一个重要因素是安全,另一个是主管们带头,主管们的科技水平可想而知,不让2岁或70岁使用互联网的水平,但是后期仍不乐观,因为。。。
微软最近宣布不开发ipad上的office。同时自己的surface开始进入企业用户。微软现在其实对企业用户的掌控因为office的原因,远超其表面上相对与IBM等“企业级”应用的落后局面,甚至几乎是企业用户的死穴。就靠office与exchange这几颗救命稻草,微软翻身的机会就比苹果与google打入企业的机会大得多。
但是微软的事没法预测,微软以前的机会也多得是,但是多数都打秋千了。再蹉跎几年,google的doc,gmail基本上就可以代替微软office了,不过现在office365涨势不错,仍然还是老用户的作用,这个市场惯性很难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