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龙场悟道说起 -- gb2312

共:💬32 🌺68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从龙场悟道说起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是王阳明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廷杖四十,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前夕所做的一首诗。

此诗气度恢宏,非常适合即将远游的朋友励志壮胆。

先说说龙场吧。

据《王阳明年谱》记载,“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蛇虺魍魉,蛊毒瘴疠”这绝不是古人的夸张说法,而是事实。举个列子,阳明哥在龙场第三年,曾经写了一篇《瘗旅文》,这篇文章里面记载了一件事:一个吏目带了一子一仆去上任,路过龙场,阳明哥本来想去问问北方的消息,但是他们走的太早没赶上,到了中午的时候,听说蜈蚣坡那死了一个人,边上有两个人在哭泣。到了傍晚的时候,听说蜈蚣坡那死了两个人,边上有一个人在哭泣。到了第二天,蜈蚣坡那只剩下三具尸体了。——真是残酷的旅程。

据《明史》记载,“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可见,当地少数民族兄弟很多,也不知道是民风彪悍还是民风纯朴,个人感觉,这主要还是在你自己够不够硬,你够硬他就是民风纯朴,你要是软弱可欺,他立刻就要发飙了。

龙场这个地方,属于现在的贵州市修文县,现在有22个民族。当然,那时候还没有修文县,修文县是清朝的设立的,起这个名字估计也是受了阳明哥的影响,阳明哥谥号是“文成”啊。那个地方也没有驻军,后来的敷勇卫是崇祯三年才设立的,可见,朝廷对这个地方的控制力有多弱。

沟通也是个问题,当地少数民族兄弟语言不通,也不是全不通,“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语言通的都是亡命徒,不知道在内地犯了多大的案子,才流窜到龙场的。

龙场驿丞,也就相当于现在边远山区的邮政所所长,官不大,但估计是当地最大的官,王所长将何以自处呢?

“旧无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王阳明年谱》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明史》

史书上记载的很简单,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王所长刚到的时候相当凄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当地人帮他盖的房子。可是凭什么啊?难道语言通的亡命徒和语言不同的少数民族兄弟,都像天使一样乐于助人?阳明哥是怎样和这些人打交道的?我觉得阳明哥有个优势,就是身手够硬。

《年谱》记载,在阳明哥15岁的时候,“出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询诸夷种落,悉闻备御策;逐胡儿骑射,胡人不敢犯。经月始返。”

在现代人还在家里准备中考的年纪,阳明哥已经“逐胡儿骑射”了。真功夫都是生死搏杀中练出来的,关起门来练,最多也就是高明点的健身操。阳明哥是怎样和亡命徒以及少数民族兄弟讲道理的,史书没有记载,大家可以自己想象。这过程一定是相当惊险,也相当精彩,不如拍一部《仙剑奇侠传前传之龙场悟道》如何?

阳明哥官不大,而且刚刚受了气,降了职,挨了揍,廷杖四十的伤估计还没好利索,但是,在龙场代表的却是大明的尊严和秩序,不可以不自重。盖房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沟通,要分工,要协作,盖房子的过程就是建立秩序的过程。当地原来也肯定有秩序,自然部落的秩序,或者亡命徒混乱邪恶的秩序,但阳明哥要建立的却是大明的秩序。没有一个稳定的秩序,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还悟什么道?

要说阳明哥在龙场盖得房子可不少,“以所居湫湿,乃伐木构龙冈书院及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以居之。”这不仅仅是满足住房需求,我觉得这既是一种教化,也是一种娱乐。教化和娱乐相结合,才称的上“乐道”。佛祖不是也说过:“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看看人家,娱乐的多高端,大气,上档次。

依靠武力,钱财,或者聪明才智,可以建立短期的秩序,但不足以维持长久的秩序。长久的秩序需要信念和信仰来维系。如果没有真正的信念,既不会有真正的教化,也不会有真正的娱乐。没有信念的教化必然是虚假的,没有信念的娱乐必然是低俗的。

一说到信念和信仰,好多人总往宗教上扯,好像没有宗教就没有信仰,这是外国人的偏见。我觉得,一切能使人们快乐幸福的生活下去的信念,都可以成为信仰。阳明哥经历了种种磨难,在龙场确立了自己的信仰,简单来说,就八个字:

“居夷处困,而悟良知”

(待续,最后一句,特别推荐给已经远游的朋友)

通宝推:遂爰2012,心远地自偏,朱红明,witten1,strain2,唵啊吽,可以攻玉,钻石象,被明月兮佩宝璐,SleepingBeauty,38楼208,里海虎,范进中举,删ID走人,少侠请留步,无无名,桥上,履虎尾,贼不走空,franky9,陈王奋起,
家园 此文当宝推之!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关闭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3;铢钱:20。你,乐善:4;铢钱:-28。本帖花:3

家园 伤该好利索了,他杭州布局伪做自尽,又去了南京
家园 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李瑞环

想不到王所长还有这么凄惨的经历,那我算幸福的了,当地人还是能利索的说普通话。

当年我们的tg干部们开赴亚非拉的时候,脑补起来同样悲壮,都是tmd的脊梁。

这样的工作让今天的人类很难理解,承受巨大的苦难而有生之年看不到成绩与荣誉,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这个工作不是人类可以胜任的,也只有思想升华了的人类(神)才能看到这里面的价值和意义。

必须具备铁汉柔情的素质,也就是矛盾体,铁汉为阴,柔情为阳。

做群众工作的人,外人只能看到他柔情的一面,要带着感情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始终眼含热泪。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孤身处异域,玩横的是活腻歪了。但是他能隐隐约约的feel到他钢铁般的内在。阴不在阳之对,而在阳之内。发射架上的大炮最有威慑力,君子引而不发,外柔内刚,一旦阳刚外显,就是生死瞬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真正强大的人,一辈子都不显现阳刚杀伐之象。

据说忙总在缅甸做群众工作,不知道近况如何?强大外部势力的存在将极大的抵消感化的力量。

家园 【原创】从龙场悟道说起(2)

阳明哥不是神,也不是圣人。他也知道龙场之旅是九死一生,也动过干脆不去上任,就此“隐遁山林”的念头。为什么一定要去送死呢?

《年谱》记载,有一个道士对他说:“汝有亲在,万一瑾怒逮尔父,诬以北走胡,南走粤,何以应之?”

这句话大意就是,你不愿意支援边疆,就此隐居,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刘瑾可以诬陷你叛国投敌了,你就不怕连累你的老爹吗?

这个道士很可能是虚构的人物,但这个顾虑是真实的。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能从虚构的人物中看出真实的历史和情感,从只言片语中体会到事件背后的种种艰辛,种种波折,种种取舍,读史才算入门。

虽然是九死一生,为了不连累老爹,阳明哥还是准备上路,这就不难理解,阳明哥去龙场之前为什么一定要去南京看自己的老爹,这次不去,以后就不一定有机会了。阳明哥去龙场之前其实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俱,能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惧”

这句话自从被金大侠在《神雕侠侣》里面引用之后,就广为流传。要我说,别听和尚胡扯,正是因为爱,我们才无惧生死。

《年谱》记载阳明哥在龙场 “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墩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

这段话看着有点眼熟,不禁让我想起来佛家的传说:释迦牟尼经过了种种磨难之后,坐在菩提树下,诅咒发誓,如果不能大彻大悟,就不起身,七日七夜之后,睹明星而悟道。

我觉得,释迦牟尼最终的觉悟,和菩提树关系不大,和七日七夜的静坐的关系也不大。释迦牟尼当时坐在哪棵树下,哪颗就是菩提树,七日七夜的静坐,也不过是把往昔的种种磨难融会贯通,往昔的种种磨难才是成佛之根本。

同理可证,阳明哥的悟道和石墩的关系不大,和“日夜端居澄默”的关系也不大,往昔的种种磨难才是龙场悟道之根本。

“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只有直面生死的人,才能超脱生死,阳明哥以前直面生死的机会不多,在龙场,想来机会不少。

现在市场上关于阳明哥的书很多,几乎都想解释阳明哥在龙场悟了什么道,我想说的是,没有经过阳明哥的种种磨难,种种抉择,怎么可能知道阳明哥悟了什么道?等你经过类似阳明哥的种种磨难,种种抉择之后,那就不仅仅是阳明哥的道,也是你自己的道。

个人感觉,学者之中,钱穆先生的评价最中肯:“盖阳明良知之学,本自生死中悟得,而后人欲平易承当”

钱穆先生在为了保存中华文化的种子,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非常艰难。一年暑假,余英时去看他,看到的情况是:天极热,钱穆先生又得了很重的胃溃疡,躺在一间教室的地上休息。余英时问他需要什么?钱先生说想看王阳明文集,余英时赶快买了送去,感觉整个新亚都是空的。

钱先生当时的情况可以算是“居夷处困”,不禁想要看看阳明哥来振作精神,不知道那句评论是不是他躺在教室的地上想到的。

接着说阳明哥,阳明哥内心强大,身手过硬。可是随从们顶不住了,“从者皆病”,史书上没讲原因,估计可能是水土不服,蛇虫叮咬,或者干脆是被亡命徒打伤的。不过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心理问题。

阳明哥就想了很多办法:“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抑郁,则与歌诗;又不悦,复调越曲,杂以诙笑”

估计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

阳明哥:“今天我给大家露一手,熬一下俺们家祖传的粥,我爹最爱喝,中了状元。我喝得不多,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大家都来尝一尝”

(画外音:王氏状元粥就这样诞生了…)

阳明哥:“今天给大家来段诗朗诵”

阳明哥:“不要愁眉苦脸的啦,今天我说段单口”

阳明哥:“我刚刚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要高歌一曲…”

一段时间以后…

众人:“阳明哥,俺们已经没事了,求求你不要再唱了”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可以让自己在任何逆境中健康快乐的生活下去的动力源泉,并且能够影响周围的人,给别人也带来快乐。

一切诗歌,音乐,文学,艺术都是信仰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信仰,那么一切诗歌,音乐,文学,艺术都是没有灵魂,没有价值的。

通宝推:光头佬,可以攻玉,泉源,宏寺,朱红明,hwd99,决不倒戈,witten1,strain2,老虎尾巴,唵啊吽,姬水飞熊,繁华事散,无无名,删ID走人,里海虎,jent,南方有嘉木,dingzi,回旋镖,SleepingBeauty,无用,
家园 能否讲讲他格物致知的部分?对这部分比较好奇。谢谢
家园 能否讲讲他格物致知的部分?对这部分比较好奇。谢谢
家园 你的话怎么说得那么好呢?真是好

一切诗歌,音乐,文学,艺术都是信仰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信仰,那么一切诗歌,音乐,文学,艺术都是没有灵魂,没有价值的。

家园 难怪红歌没有前人唱的好听

一切诗歌,音乐,文学,艺术都是信仰的表现形式,如果没有信仰,那么一切诗歌,音乐,文学,艺术都是没有灵魂,没有价值的

家园 【原创】从龙场悟道说起(3)

再说说阳明哥和少数民族兄弟的关系,那是非常的好。不是假好,是真好。不是小好,是大好。

前面已经说了,阳明哥身手够硬,而且硬的非常广泛。 “上马可以挽弓退敌,下厨可以烧火做饭”,还能治疗抑郁症,真是吾辈之楷模。现代社会,不需要大家都去练功夫,无论是医术高超,还是技术精湛,都可以算作身手够硬。无论什么地区,什么民族,对身手够硬的人,都会给予足够的敬意。若能待之以诚,沟通其实不是太困难。

身手够硬和待之以诚这两点缺一不可,天朝总爱强调待之以诚,也不想想,如果你就是一个待宰的羔羊,再诚恳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美帝喜欢直接动手,可是民风彪悍的地区一个也没真正搞定。

阳明哥是怎样和少数民族兄弟增进友谊的呢?这是个迷*v* .《明史》上只记载了“因俗化导”几个字,估计写《明史》的人也不是很清楚,就凑了句套话。《年谱》上面也没有说,估计是弟子们也不好意思说。想想也是,无论是阳明哥和少数民族兄弟大打出手,还是和少数民族兄弟把酒言欢,或者大打出手之后把酒言欢,在当时都不算光彩的事迹啊。

阳明哥是真正的强者,真正的强者不需要欺负弱小以展现自己的强大,也不需要欺负下属来体现自己的权威。又没有架子,牺牲自己娱乐大众的事也没少做,完全不是古板的道学先生,这样的人自然会把周围的人凝聚起来。

前面讲过《瘗旅文》,从这个事的侧面也可以看出,阳明哥的消息非常灵通,当地的风吹草动,大事小情很快他就知道了,可见少数民族兄弟很信赖他,愿意主动向他通报消息。而且,最后是阳明哥冒着瘴毒把这三个素不相识的人埋葬了。真正的强者不需要欺负弱小以展现自己的强大,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展现着自己的信念,展现自己的强大。就像阳明哥自己说的:“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虽然语言不通,习俗不同,但是最根本的人性是相通的,人们怎么能不对这样的人肃然起敬呢?同时,这也是一种教化,真正的教化,不言之教。

还有一个事,可以做直接的证据。《年谱》记载,“思州守遣人至驿侮先生”,思州,在明朝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田氏土司控制的地区,直到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因世仇而长期相攻仇杀,又因两家争砂坑地(朱砂水银矿)有隙,朝廷召二人入京议和,两家不从朝廷调解,俱革职籍没逮办,废两宣慰司,以其地分置思南、思州、新化、黎平、镇远、石阡、铜仁、乌罗八府,共三十九长官司,府设流官(即知府由朝廷任命)。至此,田氏土司势力统治黔东地区二百多年之历史遭到瓦解而结束。

可见,这个“思州守”是朝廷任命的市级干部,专门派人到龙场去欺负阳明哥。原因史书上没有讲,可能是这个“思州守”看阳明哥不顺眼,也可能是在完成刘瑾交给的任务。其实,原因不太重要,只要你做实际的工作,总不免得罪人,总不免有人看你不顺眼。你就是发心做好事学雷锋,也会有人说你是为了名,为了利。你要想做大事,比如改革,那一定要得罪很多人,不得罪很多人的改革就不是真改革。

接着说这个“思州守”,派了一大票人去龙场砸阳明哥的场子。史书没写有多少人,但既然是砸场子,总不会只有三、五个马仔吧?结果呢,后果很严重。“诸夷不平,共殴辱之”,少数民族兄弟看不过去了,直接抄家伙,造成了很严重的群体性事件。

由此可见:

1.龙场真的是民风彪悍,少数民族兄弟完全没把市长什么的看在眼里啊

2.少数民族兄弟真的把阳明哥当兄弟,欺负阳明哥的事那是决不能忍啊。

3.阳明哥真是高人,真正的高人,遇到找茬的,都不用自己亲自动手。

再说这个“思州守”,“守大怒,言诸当道”,我看到这句的时候一下就乐了,丢人现眼,还好意思说。看来这位市长大人除了欺负邮局的工作人员之外,对少数民族兄弟一点办法也没有。稍微有点自知之明的话,也该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自己一个市级干部,无论是存在感还是影响力,都远远不如一个的邮局的工作人员呢?

章太炎评价阳明哥心学时曾说过四个字:“自尊无畏”。

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来的,由自己的信念,意志,行为凝聚而成。我国家民族,亦当以此精神,屹立于世界之林。愿以此四字,与诸君共勉。

通宝推:心远地自偏,无无名,strain2,pattern,唵啊吽,可以攻玉,老老狐狸,不远攸高,
家园 这个不好讲啊

“格物致知”本来是宋儒提出来的概念,阳明哥的“格物致知”和宋儒有很大区别,所以一般称“心学”或者“良知之学”以示区别。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不好讲,我自己觉得积累还不够。还是留待,以后,徐徐,图之....

家园 好像是听胡适讲的,咱的东西,上手起点就太高,西人就不至于

比如孔孟、王阳明,牛的一塌糊涂,结果后人只能景行行止,难以超越而故步自封

西方那帮带头大哥牛是牛,可后人也有超越的地方、机会,看看亚里士多德、牛顿、苏格拉底啥的

王阳明心学按说传播方式啥的已经挺先进了,结果还是一代不如一代,为啥呢?

家园 好文,准备买套书来看看。

随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家园 胡适大谬,恰如其名, 胡乱适用

中国传统的礼,让后人不敢对先贤质疑,于是文明之火才不能如指数增长般越烧越旺。

所以五四才喊出:打到孔家店!所以1966年毛润之以开国之君的身份喊出: 造反有理,所以1974年毛润之还要批孔。自儒家确定地位以来,上下尊卑是中国文明的祸根。西方社会也有上下尊卑,但那时基于实力的尊卑,强者尊, 弱者卑, 和中国有大不同。

多说几句。

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取得了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儒家强调礼,实际是强调秩序,主张仁,实际是劝说统治者、上位者对下位者,对敌要宽宏。在乱世初定的时刻,孔子的学说有无比巨大的优势,中国利用巨大的人口优势奠定了世界强者的地位。

可是一成不变的秩序,抑制了内部争论,就好象内燃机,内部的燃烧变弱了,输出的动力也就小了。到了宋明两朝,抑制作用愈加厉害。 最后居然喊出“存天理, 灭人欲”这样的口号。人的过分欲望当加限制,但喊出这样的口号,无论如何到了上纲上线的地步,已经过犹不及。

所以到了王阳明,他自创心学,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进一步,提出良知就是道,良知就是天理,他的传人更是变成了“人欲即天理”,八卦一下,最后泰州学派变成了中国性解放的先驱。

王阳明实际上开响了反抗儒家的第一枪,不过比较隐蔽。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王阳明不能认识到个体的欲望不是真理, 王本人是部分认识到这一点的,所以他用“良知”来裁剪个体的欲望,但是,何谓良知,先验的, 不变的? 王没有办法自圆其说,后世解释颇多,但始终难以说清楚。

在我们今天看来,事情很简单,天理者,人欲也,乃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欲望和利益的规则也。道德的本质,致良知的本质就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行为准则。

所以后世哲学家,只有毛太祖深得真谛。一句为人民服务, 封禁了千百年后来哲学家们的悠悠之口。加上有利于人民这个致良知的根基,心学就转换成了唯物主义学说, 有了新的活力。个人认为,所谓毛泽东思想与其说是马列学术,不如说唯物化的心学,所谓马列主义的中国化,毛氏把马列教条任意翻洗,合则用,不合则弃,圆转如意,挥洒自如,毫无拖泥带水之意, 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邓氏在太祖多年的耳提面命下也早就把这一套学的炉火纯青,白猫黑猫论表面上是实用主义,但如果把能抓到老鼠看成是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都迎刃而解。当然, 邓氏的私心杂念太重,导致了自己的实践变了形,这是另一回事。

总结一下,我的粗浅理解,没有不变的天理,没有不变的道德,致良知而格(矫正)天下, 这就是王阳明的哲学。

通宝推:李根,三笑,喝点红茶上会网,hwd99,大司农,西安笨老虎,可以攻玉,老老狐狸,
家园 中国哲学的两王

鬼谷子,王诩,阳明先生,王守仁,应该是中国哲学,最值得发扬广大的思想。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家庭伦理,构建社会秩序,不是先人的水平太高,而是先人的灵牌太高,随着时间的流逝,灵牌越来越多,因此,祖辈虽然已经死了,却仍在精神思想上压着后人,让人喘不上气。而活着的人,天地君亲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种伦理纲常,又在现实生活中束缚着后辈,被虐待的儿媳,熬成了婆婆,又会虐待她的儿媳。

王阳明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成就,可以看做对儒家的反动,也可以看做儒家的重生。

抛弃了家庭的伦理纲常,而强调人性,可以看做对儒家的反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明王朝的崩溃,是经济文化军事的全面破产。

心即理,致良知,却又使得儒家在仁,义,理的玄虚与教条之后,又找到了真正的秩序之源,因此,可以看做儒家的重生。

恪守家庭的伦理纲常,是一种他组织行为,而孔子的仁,孟子的义,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主动的追求秩序,是一种自组织的行为。

王阳明的致良知,在俺看来,就是在具体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实现自组织,主要表现就是职业化精神,和专业化精神,这也是王学在日本影响很大原因。

儒家的根本是对秩序的追求,这种秩序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不过王阳明之前,主要都是追求外在,而王阳明却将儒家对秩序的追求,转向了内在,更应看做儒家的重生。

儒家的涅槃,只能从王阳明再出发,而不应回到孔孟。

鬼谷子的思想,根本是承天,最能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主要是在宏观方面。

王阳明的思想,根本是入微,代表中国最为缺乏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可以看做微观方面的自强不息。

毛主义的根本,则是主动的能动,自强不息实现了主动,厚德载物实现了能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集大成者 ,又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糟粕的反动,正因为如此,才被中国社会糟粕的传承者所不容。

中国文化的根,只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分别代表主体精神,和载体精神,而真正让这个沉睡了两千多年的根,重新焕发生机的,唯有毛泽东。

中国要崛起,只能从毛泽东再出发。

通宝推:李根,fisherx,赤脚学生,三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