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逃兵? -- 胡舟之
电影终归是电影,也觉得前面的一段太过夸张了吧.有两点问题: 一是新兵刚到.马上就上战场,连一点训练都没有.这倒可能理解.毕竞当时情况已十分紧急了.但一到马上就冲锋.连一点组织都没有.发了枪就冲.这就有点问题了.起码分个班.排什么的.到前线来不及了.难道在火车上的时候也应做吧.
二是督战队的方式.这事肯定有.但是这放式就有问题了.一次冲锋不成.就用重机枪扫射我想这根本是起不到督战的作用吧.有重机枪怎么不用在对敌上? 电影的效果看起来是双方用机枪扫身苏军的士兵了.这哪是打仗.
就因为那小子带头逃跑。
不过看把林彪嫉恨的,多少年都忘不了。
但要是说扫射恐怕就不可能了吧,大规模的溃退谁有办法,用朝鲜战争时期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的说法:撤退?!我们只不过是换一个方向进攻。
要是当场苏联人打仗就这水准,那希特勒早在莫斯科过年了。
丑化苏联,朱可夫就是那个形象吗?督战队要是那样的话前线士兵早就哗变了
这十三分钟的戏如果把各单元分开,再不限定时间地点,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真实事件来。但组合在一起再放在当时的环境下就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苏联有没有组织临时新兵上战场?有,当然有。就在斯大林格勒城内,苏联人还组织过工人旅,共青团营之类的部队上战场。而这些部队往往死伤惨重而又起不到多大作用。
苏联人有没有白天用渡船向斯大林格勒运输部队?有,近卫十三师就是白天渡河参加战斗的。
苏联人有没有部队是在接近前线时还未武装完毕的?有,近卫十三师下火车时还有部分部队只装备了刺刀。不过在渡河前苏联人已经从其他部队调集武器将近卫十三师武装好了。
苏联人有没有对德军发动过徒手冲锋?有,基辅战役时就出现过打光弹药的苏军对德军部队发动过徒手冲锋。
苏联人有没有使用督战队?督战队有没有向自己的部队开过枪?苏联人在危机时刻使用督战队的记录很常见,如果败兵不听督战队的命令,开枪也时平常事。事实上世界各国都是这样。
这十三分钟电影的所谓历史真实性就是这样。下面我说一下不真实的地方。
苏联人有没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把新兵部队运过河参加战斗?很遗憾,至少目前为止,我一直也没有找到这样的记录。当时城内情况危急,苏联人不大可能放着有经验的部队不用,故意派新兵部队上前线。
苏联人有没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让尚未武装的部队渡河?同样的,我也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记录。事实上当时各部队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的后勤部队都很少,而这些前出的后勤单位也不大可能存有大量的武器(弹药还是有的)来武装新来的新兵部队。
片中瓦西里这样的部队会不会上战场?老实说,如果不是完全绝望的情况下,苏联人是不会让这样的新兵部队上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情势虽然危急,但始终说不上绝望。瓦西里这样的部队被运过河去上战场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新兵部队不是说其士兵都是些新兵。而是从部队组织构成上看,这支部队彻头彻尾是临时拼凑而成,完全看不到做为军队“骨骼”的连排班长们的身影。从片中看瓦西里们的指挥者就是拿着大喇叭挥舞着手枪的政委和督战队,没有看到任何一级的指挥员出来履行他们的职责。
督战队会不会象片中那么使用?不会。督战队的职责是让败退的部队重返战场,不是杀光败兵。象片中那样就知道开枪射击的主儿,自己就得去内务部报道。
导演这么排片,应该有其艺术或意识形态上得考虑;但我是把这十三分钟当无厘头喜剧看的。
另外说一句,“胸前中弹的是英雄,背后中弹的是逃兵”这种说法是没有上过战场的人的臆测。战场上迂回、伏击的事多了,谁也没有把握能够保证自己始终正面对着敌人。
贺胜桥战役的时候
吴佩孚组织了大刀队 机枪连督战
结果溃退的士兵向着督战队一个冲锋就让他们靠边站了
想想也明白
督战队的火力能比得上对面的敌人吗
分析得好!好在公平!
美国人拍片有他们的特点,巨大而无声的感染力就是其一贯风格,润物细无声啊。
由于西方对苏联的见解与我们大不一样,所以就仁者见仁吧。他们一般把苏联描绘成恐怖,黑暗的国家。苏联的光辉的一面他们是视而不见的。
我想起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当年画的“丁丁在苏联”,里面居然还有满清的打手!西方的印象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我看过“动物庄园”,苏联是有其黑暗的一面,但是苏联在二战中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是不容怀疑的!
记得是黄克诚回忆录中提到的。
军队能有坚强的战斗力,铁一般的纪律是必须的。不过美国电影里的那些纯粹是为了丑化苏联罢了。
想想也是.这正是"妖魔"化的"高明"手法.
的人,不难。
你做战术躲避动作(找弹坑),是不会找到自己的出发阵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