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生家庭之痛 -- 鹿鸣溪谷

共:💬201 🌺975 🌵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也说说自己的感触

这是重复发了,楼下回qxxx那个河友的帖子。

现在人都讲人权了,算是个代沟吧。虽然赞同现在这个潮流,可怜的是老一代人他们年轻时不是这么被教育的啊,养儿防老,君君父父,难道是他们的错么,错的只是时代变迁的太快了。

作为子女,对父母还是要多一层同情,既同情他们的时代,也同情他们的年老冥顽不化吧,这些其实人人都会走过的路。自己能够做到哪里就做到哪里,道德大棒就都省省吧。

在老人问题上,对得起自己良心就好了,不要强求每个人的观念都一致,毕竟这个时代变化的太快。

在情分这个事上,不是一个单纯逻辑问题,楼里leafwind的帖子掰开揉碎了,道理不能讲的再清楚了,但是情毕竟是情,这里有时不可能用逻辑去分辨的,只能走心。

家园 谢谢

不参与这个帖子的讨论,我还真不知道,竟然连尊敬父母这样起码的规矩很多人也不认可了。我弄不清这究竟是不是受西方影响太多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观原来不是这样的。

说句得罪人的话,我觉得不敬父母的人很多都是比较自我的,难当大任。连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是也能说否就否了,那这个世界上还有啥不能轻易就否?这个世界上,还有谁对你的恩德能大过父母给的?

配偶吗?他在你成年之前根本不认识你,你和他是一个互助的关系;

兄弟姐妹吗?他们也各自有一家人,能给你多少?

朋友吗?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朋友;有利则聚,无利则散,互相帮助或者互相利用,算不上什么恩德吧;

同事吗?恐怕连朋友都比不了。

如果可以轻易否定父母的恩德,那更有大条道理否定其他这些远不如父母层次,这样心态,算不算有些不够厚道呢?

家园 好吧

我很庆幸我父母爱我一定超过他们自己.我一直觉得这事常态(因为我身边的基本都是如此)。

家园 老兄,你太刻薄了。你家里父慈子孝,很大原因估计你父母

通情达理。

关中农民的帖子,你看过没,虽说是一面之词,但摊上那样的父母,你有自信能处理好么?

家园 不能以普通人之间"互不欠情"的回报关系比较父母关系

我也觉得不能以普通人之间"互不欠情"的回报关系比较父母关系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继续,他们携带你一半的基因

生儿育女是动物本能, 子女,乃至子女的子女的生存,本身就是父母的重大利益.

不能以普通人之间"互不欠情"的回报关系比较父母关系。

任何社会,子女成长后,不可能在实际物质,乃至精力上同等的回报给父母,但是同样,或者类似的东西, 又都给于了他们的后代, 这种恩情代代相传,保证了物种,文明的延续,所以无论哪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会在面临老人和小孩的选择中, 本能地选择小孩, 这不但是本能, 也是合理的,不应该成为道德陷阱。

古人说"无后为大",不是没有道理。到现代社会,就发展成, 父母养育子女是应该的, 而子女对父母的回报就全看关系如何了, 看父母是不是在最简单的养育之外, 是否做得更多而赢得了子女的爱和尊重, 他们的第一优先,是也应该是他们的子女。

通宝推:脊梁硬,
家园 谢谢你同意

任何社会,子女成长后,不可能在实际物质,乃至精力上同等的回报给父母,

也为现在的父母悲哀

父母养育子女是应该的, 而子女对父母的回报就全看关系如何了,
,我开始有些明白为什么有越来越多丁克了。

家园 自然规律而已

-- 也为现在的父母悲哀

这个谈不上悲哀吧,自然规律而已, 期望同等程度的回报的父母事实上是和自然规律对抗

-- 开始有些明白为什么有越来越多丁克了

这个永远也不会成为主流,成为主流的族群自然就被淘汰了

家园 何不食肉糜,

看到这儿就看不下去了:

譬如你今年30岁,你父亲60岁,他供养你到大学毕业,也就是说到今天这一刻为止,你生命的三分之二时间,是你父母在供养你;而到今天这一刻为止,你一天也没有供养过他们(因为他们自己有工资,也有精力照顾自己)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那么幸运。我小姨父12岁辍学,14岁就成了养家的主力(开拖拉机拉石头)。50岁不到就累得无法劳动了:走路的时候漆关节咔咔直响,医生说是干活太多,关节的软骨层被磨没了,做的好好的生意只好关掉。好在在我和我妹妹的帮助下,撇下了两套铺面,一年可以租2万块钱,就这还要供养老人、帮助兄弟姊妹。

我妹妹师范毕业,18岁工作,工资大部分交到家里的时候,我父亲还是民办教师,工资只有我妹妹的40%;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工资252块,导师给的补助200块,比我妹妹的工资还要高。我上大学的时候除了每学期的一等奖学金200块,还拿了一个国家级奖学金1000块。我的一些亲戚给了我一些帮助,但是这些帮助都是要我自己还的。有个远房的叔叔,给过我300块钱,我到现在还在还那份人情(昨天还打电话邀请他来玩)。

通宝推:林风清逸,林风清逸,
谢谢
家园 寒秋兄,我发觉你们的争论是有问题,首先批评你

你的意思我看到了,我也感觉到了你的立场是站在子女的角度来说话的,但是你为什么不直接点出来?而另外两位语言能力是不错的,不看你的话,他们说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楚。但是理解力可能有点问题,针对你的话他们总是把你的角度放到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上去,从而批判一番。

另外针对另外两位和你的尊重问题,我说一句,如果说父母的要求很过分,那么冷漠其实已经是一种“尊重”,不知道我重新定义的尊重你们双方是否满意?

家园 谢谢提醒

不过问题可能不在这里,譬如你就可以看明白我是从子女角度出发的,看不明白的人多数是为了合理化自己的做法而不想明白或者根本就没细看。

家园 人离不了情理法三个字。

社会太大,法管不到的时候有理可说,理说不清的时候有情可通。

家庭太小,情不能通融的时候只能讲理,理讲不通的时候才需要诉诸法律。

家庭内部,还是情分最重要。

家园 你犯了两个方法论上的错误

首先是你用试图用你小姨夫小小年纪就要养家的个案,否定我讲的子女上大学前基本要父母供养的普遍性,在方法论上属于典型的用个别否认普通;

其次你说的你和你妹妹能够给家庭回报的时间比较早你有奖学金等等,我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如果你想用这个细节否定你父母供养的话,那就是典型的用细节否定整体。

家园 寒秋兄

感觉你们就是鸡同鸭讲,夏虫不足语冰(没有贬义,就是找不出来合适的词儿了)

人和人的差别太大了,清官难断家务事。随便街上抓个人来,也并不是谁都能讲通道理的,至于老人和子女讲道理的,会更少一点:一来年老顽固,二来是觉得我是你爸爸,凭什么跟你讲道理啊,三来老小孩儿任性。所以你说好好跟老人讲道理,他们一定会听,我觉得是不成立的。

在我看来,他家的情况是孩子们长期退让的结果,孩子们心里都万分委屈,但大部分时候都满足其无理要求,也就是背后抱怨抱怨,这就已经很孝顺了。

家园 分岐的主要来源是你对基本概念的混淆,

分岐的次要来源是你的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你本质是在使用双重标准,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混淆,这是你与别人分岐的根本原因所在。

比如,你认为父母对子女的历史付出更多,所以他们间不可以是平等的。这里,你首先混淆了相等与平等这两个概念,把双方物质付出上的不相等当成了双方不能平等的依据。进而用双方在物质付出上的不相等,去替换人与人在相互关系上应该有的平等。

然后你据此要求子女给父母以“尊敬”,在你这里尊敬就这样成为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象征符号。如果你这个相等才能平等的概念成立,难道哪天我们对父母的物质付出超过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们就可以不尊敬父母了吗?或者在那天到来之前,我们就不能得到父母的尊敬了吗?说到底,还是一种不能平等待人的特权等级观念在作怪,此为分岐一。

然后,又是你自己把这种尊敬与回报联系起来,并一再强调子女要知恩图报,理由无非是要对父母的物质与精力投入的一报还一报。但另一方面,却又因为反对父母与子女间平等这个说法,认为对父母不能适用一报还一报的原则,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到底对父母要不要一报还一报呢?可见你与别人的分岐,根本就不在于一报还一报本身,而在于父母是否具有单方面要求报答的不平等权力,以维护其前期的物质与精力的投入,只不过你将这个特权抽象成为了“尊敬”这个符号而已。此为分岐二。

接下来的知恩图报就更不用说了,先得知恩,才能图报,知恩是图报的前提,而你反对这一点,你认为不用通过主观认识,哦,应该是自由心证,去辨别什么是恩什么不是,可是你连什么是恩都不懂得都意识不到的话,怎么去图报呢?在知恩图报这四个字中,知与图都是主观的精神活动好不,都是你口中的自由心证,恩恰恰是认识的结果,而不是相反,只有报才是行为事实。这里,你又在使用双重逻辑了。如果你不考虑对方的动机,那绑匪都可以说肉票吃了住了他们的,对方应该知恩图报,按你的逻辑,这是不是也应该尊敬啊,这才是叫人如堕迷阵。你看,分岐就是这么来的。

通宝推:刹那芳华,
家园 养育养育,个别父母确实是有养无育。

不是不想,而是这些父母缺乏这方面的功能。这是父母的悲剧,更是子女的悲剧。

我觉得几个河友都处理得不错。比如说关中河友,能从原先的困惑中解脱出来,在父母与自己小家庭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尽己所能回报父母,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家庭的成长环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