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同样是系统集成设计,为什么喷运十不喷C919? -- 脊梁硬
80年代中,没有哪个活神仙能够猜到中国日后有财力进口这么多的飞机航材。。。。
事实上,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发现资源、开发资源、抢夺资源,保卫资源
所谓资源不足,那是政府领导人无能,而不是借口。
运十下马,也没耽误领导人花大价钱买专机。你的观点不成立。
80年代中,跟买专机的年代,财政收入没法比吧?
造大飞机用作普通客用的时候,你说,凭什么老百姓的命不值钱?
造大飞机用作领导专机的时候,你又说这是搞特殊化
正反都是你有理。到底要怎么样?
后进国家刚起步,安全性上肯定比不上别人家成熟的技术,产量上也达不到普通民用需求。这个时候,国家领导把这当专机,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也是对科研制造人员的鼓励与鞭策。不然你让谁来坐?
就不能认认真真拿这钱去搞个高空台?
花钱去搞大飞机,总比进口小汽车脑筋正常点。至于造高空台,还是拿榔头去敲,有关方法,这里扯得够多了,不想再扯,总之目的就是造飞机
我要说的就是前几架国产大飞机的定位问题。定位成国家领导人专机,没毛病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举例北京212,是嘎斯吉普的改进型。
北汽生产212的最大年产量也没有突破5000俩。美国二战期间就造了50万辆。让北汽去做要100年。就冲这个产量,共军永远也别想机械化。
别看这车质量出了名的烂,那时属于极端紧俏产品。。。。
上海轿子,生产33年总产量才8万辆。也是极端短缺产品。合资后桑塔纳93年的年产量10万台。
现在河里年轻人大多没在老国营厂里工作过,不理解节奏慢是什么样子。
81年,高空台一期工程主体设备安装到位,然后上头要缓建5年,74年高空台研究室有128技术骨干,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事业在山沟里奉献了十几二十年,高空台缓建,哗啦一下跑得剩下不到60人了。
刘大响只能自己动手收尾,抽老技工加入工作组,自己当组长,领着科研人员,再请一些农民打杂,把高空台维持了下来。
熬到90年代,收尾工作终于完成了。
运十主要设计原则:
...
三、开始研制时,按国际航线班机的要求进行设计,待飞机研制出来后,再根据上级要求,改为首长专机或其他型别飞机。
四、运十飞机是一架国际航线飞机,要按国际民航适航性的各项要求进行设计,选定美国民航手册(CAM-4b)作为主要依据,不足部分参考英国民航适航性要求(BCAR)及国际民航(ICAO)的有关要求。
五、由于苏联1953年强度规范已不能满足,运十飞机强度规范的选用,考虑以英、美规范为主,不足部分按苏联1953年规范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