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同样是系统集成设计,为什么喷运十不喷C919? -- 脊梁硬
WXMAN说他认识,搞商飞的人你认识吗?W说他也知道?
那你知道他对两者的评价吗?他骂过高铁吗?
所以像你这种除了当主子的狗会出来乱咬,回去会舔屁沟子的货,别在我贴子后面丢人。。。。
波音在重型后勤系统(Heavy Logistics System, CX-HLS)竞标失利后,迅速转往了747。这华丽的一转,让人不服都不行。
这种速度,反应,如何放在运10上会怎样?
这在今天也值得琢磨和效仿啊。
ARJ21和C919应该有后手啊。尤其是ARJ21,与其苦撑于与高铁竞争,不如在别的出路上试试,如公务机。
先进不先进,先搞起来再说。如果轰六可以搞,就用轰六,先把各个分系统经验值攒起来。运十目标定得太大,不知道当时怎么决策的(总理用机云云,也就骗骗底下人,真拿这个决策太搞笑了)。
1)运20与919并列发展,所有子系统经验都可以互相帮助。这就是规模效益。
2)919没有像波音和空客一样走弯路,而是直接奔着最佳结构去了。这点就比运十顺很多。
ARJ是特例,以前留下的废物利用。
比一般的公务机打大,但比757和737小。
成为卖点也是有可能的。
上面的事情是真是假?真的如此不堪?
吴苕溪文章有另一种记述,不知是不是同一次失败,若是,不知哪个说法正确。
起落架,翼盒结构,成型工艺,做动元件,非关键电子元件,还有好多。这些地方的制造工艺都可以通用。
航空工业一大特点是工艺先行,有了工艺技术就有了一切。
同时上两个型号可以把工艺研发费用减一半。
鲜明例子是波音研发完毕重型军用运输机后就很轻松做出747,因为大飞机工艺现成的。
就看愿不愿意了。
涡扇6下马说是因为有斯贝了。可是斯贝花了大价钱引进就扔仓库吃灰了。
说涡扇8落后,攻关时候的工艺,材料研究成果也得了一堆国家科技有关奖项。好歹1000小时试车和150小时适航性试车都通过了。改成的船用轮机也是当时中国性能最好的。就这么完全废弃了真是无法理解。
当年搞这种项目,都是全国企业一起协作完成的。不光是一个汽修厂自己闷头搞吧。
加油机和预警机上马时想起了运十平台。什么是战略眼光,这就是。
图204也一直在改,记得我们也买过几架,好像改装了当测试飞机了。
想想毛熊现在也真惨,一年也就能生产几十架飞机,只有苏联时期的零头。
当时缺领军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