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攀比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7 🌺482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用打比方的方式,你在讲粒子,我在讲波

也就是说,我的意思是说“并非一切都是可测的”,跟技术水平高低什么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好吧,进入神学领域了。那就不能继续说下去了。

家园 上贴标题和结论是一个组合

我的意思也是“并非一切都是可测的”。可测的肯定是已知明确的,这样有点不可知论,因为显然会有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没办法测量。但是我们却知道有这样的东西存在,并且归属于心这个主体下面。所以最后以白马非马做结尾。

其实最近才看的公孙龙子,其理论的关键是,即便是同一个范畴的概念,同一个指称的对象,他也发现了可能是不同的(通变论)。而且共相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指物论、白马论)。只是没有明确指出不同在于意识层,也就是命题背后的前提预设。

可测的是人心,其实是说,人心定义了可测

家园 举三个例子

陈胜在当农民的时候就想过将来飞黄腾达,所以,秦朝的法律原则又是法不诛心,有没有一种可能,被大雨耽误行程的陈胜,在出发不久之后就萌生了造反的念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进展越来越坚定了呢?

另一个案例是某人,就叫他张三罢,被驾车的李四撞倒。李四撞了人之后,不仅没有像正常人那样自觉有错,反而从车里拿出刀来砍杀张三,因为李四喝了酒。结果被张三夺过刀反杀。这里有一个细节,还有几个人与李四同车,李四下车时这些人也跟着下车,并劝阻李四行凶。我看完这个案例之后,第一时间的想法是:张三是故意 杀死李四的。但我无法下定论。

第三个案例是某货车司机,就叫他赵五罢,一日在运土的过程中,碾死一个骑摩托车的女子,那女子当时骑行在货车边上,在前后轮之间,一般来说,这个区域是大货车司机的盲区。事故发生之后,警方追查了很久才找到赵五。赵五一脸淡定,“到底发生了什么?”赵五告诉警察,他对常走的那条路非常熟悉,那条路上有许多坑坑洼洼,所以如果把人卷到车轮之下,他也不会有所察觉。

奇怪的是,我看完这个案例后,第一时间冒出的念头也是:赵五是故意 的。同样,无法下定论。

我是阴谋论者吗?看起来很像,但我并不是。我只是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在我看来,人心极其复杂,某个事件的发生——这种事件往往跟日常活动不太一样——是N多要素,因某种不知名的原因,突然之间实现了“契合”,有点类似于“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完成了“锁定”。

由于这种“契合”很难出现,故而时常为人所忽略。相对而言,多数日常活动更多的像是机械运动,并非是原本的人之灵动的结果 。

所以,我对关于人心的分析,往往持“八卦”心态,扯几句是可以的,但从不当数。也就是说,我能列举出这样的要素,那样的特征,但具体到某人某事上,我一向的态度就是:说不清。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面的原因。我搞不清某事中的某人之人心,这是其一,其二,事情已经发生了,过去的就只能过去,人只能向前看。

所以看起来好像我跟有的人一样,也喜欢 剖析所谓的成因。实际上,并不是。我更倾向于陈述现状,然后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认为,其实人类迄今为止搞不明白细胞因子风暴背后的“真实动机”是什么。从可能性角度出发,细胞因子风暴是一次升级的机会,但即便触发也不一定会升级。这是一条捷径。

经过 了这么多年之后,我们人类持有一种倾向性的看法,感觉在主动意识之下,还有一层甚至多层我们自己都察觉不到的——该怎么说才好呢——自然意识。它深不可测。重点不在于深,而在于不可测。细胞因子风暴的启动,有没有可能是这自然意识的故意呢?

我在前面提到,是因为目前未知的某种原因,导致干扰素水平过低。这里顺带吐槽一句,为啥要叫干扰素?干扰素并非是直接干扰病毒(病毒没脑子),而是通知正常细胞,难道不应该叫防御素吗?

假设,自然意识真的是故意诱发细胞因子风暴,那么它要装出一副“与我无干”的姿态,显然,阻碍干扰素的释放是一个很隐蔽的手段。

在今天的生物学家来看,病毒和人类的关系,貌似是一把钥匙,搞清楚,人的特殊之处在哪里。

在通常人看来,病毒对人类是巨大的威胁,可是在另一些人眼中,病毒是人类的机会。

如果我们想走捷径,就得向死而求生。在一般生物学意义 中,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是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发生突变的。可是,人类并不是普通生物,人类的“突变”是不是有可能走的是另一条路径呢?

以上,只是“说说罢了”,你可以理解为“头脑风暴”,因为我并不想把这件事描述得特别严肃。

我的意思是,你可能从书中读到,某位化学家,经常冒死品尝一些化学试剂,然而总有“奇迹”出现。但如果你就这么去效仿,挂掉的几率为100%。

正因为我是这么看世界的,所以我在有的人看来,很是“儿戏”,但另一些时候,又叫人觉得“杠起来真是烦人”。

我这个人其实超级简单,最重要的问题:人之特殊到底是什么,到今天也没有答案,那么我们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所谓的理论,都是“凑合”着用。

既然如此,历史,全是浮云,我又何必“当真”呢?

唯一的真实,就是向前走,活下去,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你们都知道的,我是反唯物主义论,当然,我也不支持唯心论。我啥也不是。

家园 曲库里面有200首相同的歌,用的是随机播放模式,这是真的

曲库里面有200首相同的歌,用的是随机播放模式,这是真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没有提供单曲循环模式。那你又知道为什么没有提供单曲循环模式吗?因为程序员认为只有傻子才单曲循环。

家园 关于封建主义

现在的老师还真不敢轻易打学生。有骂的被传到网上就停职的。也许是老师们想开了,爱谁管谁管,糊弄过去得了。像张桂梅那样的老师,就是打了我也100%支持。

通宝推:太伤脑君,
家园 可能是这样

1、历史事实和心理事实。史实之真是通过我们的认识来确定的,因此,从理论上讲有无数种可能,有无数种真相。所以具体的可能是不得而知的。况且,即便是证明了这个念头,也依然需要通过我们的认识来解读,也就是说,依然是无数种可能。

2、线性因果。外在因素,离合变化。有待于缘,难说注定。线性关系只是基于目前认识的一种最大尺度近似,很难说真的存在这样的关系,很可能依赖于一个或多个更为强效而不得知的前提。但这种说法可能向相对主义,容易忽略主观选择的可能性。事实上个人是可以把握至少两个环节的。

现在某些女性主义对性别问题的看法也掉进了这个误区。比如,讲男女关系或者男性问题归结于生理因素,将某种建构作为本质,强调多种因素的构成,唯独漏掉主观选择的可能,进而只有一个结果——

3、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we may understand why, in spite of full recognition of its inadequacy, the preferred Chinese name for the undivided should be the Way. If we ourselves would prefer to think of it as absolute Reality that is because our philosophy in general has been a search for being, reality, truth, while for the Chinese the question was always 'Where is the Way?' Chinese thinkers want to know how to live, how to organise community and, at the very end of the pre-Han period, how to relate community to cosmos. As for what is real, what exists, visible to the eye, audible to the ear, solid to the touch, what questions does it raise?  ——《[URL=https://hk1lib.org/book/2660839/b4402b

]Disputers of the Tao[/URL]》 P222-223

其实和前文想说的一样,他们都是由一个东西奠基的。认识、意识、人心……诸如此类,都是一回事。

  

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

但物是死的,选择在人。

———

题外:其实个人一直反对唯心之类的说法。某种定义下的唯心的确存在,但绝大多数时候,唯心实际上是线性史观的表述,也即我们已经突破……所以那些属于唯心的,没有任何意义。进而,我们在使用唯心这个词的时候,包含了这种“界定”。很容易演变成口水话。

家园 不是一个命题啦

上面说的“无数”、“有待”和“前提预设”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可测说的就是,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命题,来证明他的真假,比如“曲库里面有 200 首相同的歌,用的是随机播放模式”我预测到了这点,由于这个命题为真,所以我认为是可测的。这种说法没有任何问题。

因为他本来就没有要判断背后为什么或者更进一步的前提。或者说他本来就是有具体限定的结论。而我们在讨论可测的时候,往往会定义一个包含自身或者没有具体内涵的概念出来,进而可以通过不同级别的概念来让问题无法成立。所以从根本上来说,首先要定义,可测与否说的究竟是什么,不管是测量方法还是测量对象。

然后再到“一个组合”那贴的不可知论,就是这里所说的,受限于认识很可能不知道而无法知道的东西了。

其实就是一个词“待待无穷”(庄学名词)。

尽管从概念界定来说,待待无穷很可能是高阶逻辑之类的玩意,但实际上和阶没关系,主要在于如何定义,也就是上文说的意义层,也就是人心想的是什么。因为多数时候,这种人心指的并不是某种具体的实体,而是概念构建出来的、某种实在的可能性。

所以上贴最后说,可测的是人心。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讲,是人心决定了可测,所以可测的是人心。

家园 每每论及此处,我猜 你跟我一样,开始“痛恨”起人类的语言

人类的语言似乎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说得越多,陷得越深,越发觉得说不清楚,不得要领,仔细回看自己的发言,又找不出来漏洞在哪里,真的是“我的表达能力不行吗?”

所以……当我们把问题深入到某个程度之后,就发现闭嘴才是最好的——那是一个人类语言无法抵达的领域。

家园 老编这篇整的好👍

该专门开一个系列,小板凳准备好了。

家园 我要开始吐槽了,同时也替你吐槽

似乎我们都能“提前预知”到词不达意,对方有可能误读,但误读之后又能发觉这误读……我备感无力。这种无力感,你在回贴中已经提及数次,其实我是一样的。

有时候我会想,我要换一套说法,用务实来替换唯物,用务虚来替换唯心,这样就必定要先说唯物和唯心,否则对方就get不到务实只是看起来像唯物,并不是,务虚看起来像唯心,同样并不是。但实际上,换了之后会更觉无力……

让人抓狂的是,不这样,就无法感受到语言的无力。不这样抓狂N多回,似乎无法抵达那人类语言根本触及不到的世界。

好吧……我只能说,我已经习惯了,其实还是会抓狂的。

家园 老乡见老乡

不过最痛恨的是学阀,明知如此,还要为了地位制造这些。

现在学术的建制大部分问题是能够解释的清楚的,但代价是一般人没办法接受的……

既然语言无法达到,又想要讨论,只好「强名曰道」了

家园 解释下「待待无穷」

「待」 依靠;依恃。

「有待」需要依赖一定的条件。与因果相近。

「待待无穷」从因果角度出发,因果链条是无限的。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原因,那么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无限推导下去…

回到上面回复,造成曲库只有一首歌在循环的那些原因,是可以无限推导的。甚至能推导到宇宙大爆炸开始的那一刻,所以根本没办法得出个所以然。

---

顺路整理一下「义成有待,物感心动」

义=意义

待=依赖

物=事物、意向 

心=道理、心理 

意义的构成必定有所依赖(于某种意向),某种意向必定基于(人所认识的)某种道理。

简单地说

一个具体命题可以通过逻辑分析来确认真假,而一个分析背后存在一组明确的前提预设。

回到上面回复,也即

1 “曲库里有200首相同的歌,用的随机播放模式”是一个命题

2 “没有提供单曲循环模式”是一个命题(前提)

3 “程序员认为只有傻子才单曲循环”又是一个命题(前提)……

---

A 想到 1 是一个命题

B 想到 2 是一个命题

C 想到 3 又是一个命题……

---

ⅰ想了 A+B 是一个

ⅱ想了 B+C 是一个

ⅲ想了 A+B+C 又是一个……

---

一 为什么能想到ⅰ是一个

二 为什么能想到ⅱ是一个

三 为什么能想到ⅲ又是一个……

所谓待待无穷是也。

以上都可以挂在「人心」这个名词下面。

问题在于「心」是无限的,「待」也是无限的。如果不事先约定,笼统的去谈论,就会有无限个命题。进而无法讨论,或者说得出一个所谓的「结果」。但是对于每个已经明确提出的命题,是可以检验得出结论的。

不可测是指命题理论上无限,可测指的是命题可以检验。

可测与否完全取决于定义,也即提出的具体命题是什么。而这是由人心(意识)决定的,所以可测、不可测其实都是人心(意识)。

----

补充:「义成有待,物感心动」的解释依据:

「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约等于现象学的意向性)

「心」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

「心」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

「心」心即理也。(约等于现象学的超验主体)

又及:这里只是「物感心动」的一种含义。比如性情好恶也是物感心动,这个心就主要是心理、情感的意思了。

攀比
家园 一个烟头引发的官场大地震

讲个故事。

张三乘坐长途汽车到A市办事,路途中无聊的他点燃了一根香烟,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将烟屁股扔出窗外时,恰好有一辆出租车驶过。烟屁股不偏不倚的掉进了出租车司机的衣领。司机慌乱之下顾此失彼,失去了对方向盘的控制,出租车一头扎进了路旁的小河。不幸中的万幸,没有人因此丧命。出租车司机只受了一点轻伤,但他车里的乘客就不太走运,这位李姓工程师因脑震荡在医院里呆了三个月才康复。李工程师原本是要去一家化工厂主持安全设施改造升级工程,这下子计划泡了汤。化工厂领导听闻此事之后,决定暂缓启动改造工程。然而,车祸发生一个月之后,化工厂在一声巨响中被夷为平地。据事后调查,该工厂燃气管道年久失修是这次爆炸的主因。在调查过程中,安全委员会督办组发现A市分管生产安全的赵市长不仅玩忽职守,并且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就在检察院准备羁押赵市长前一个小时,消息突然传来,赵市长失足从高楼天台跌下,不治身亡。随后办案人员搜查了赵市长的办公室和住所,无意中发现赵市长与B省胡副省长有着耐人寻味的亲密关系。蹊跷的是,相关情报不知何故外泄,几个原先由胡副省长主持的招商引资项目顿时陷入混乱,投资商纷纷撤离……

这就是那个著名的蝴蝶效应,当然,是假的蝴蝶效应。问题是,假货很流行,难道不是吗?

像这样的故事,我能编无穷多个,个个都无比曲折,无比刺激……只要你给我钱。

家园 自己讲的故事自己讲清楚

故事之所以是假的,并不是因为故事是我编的,而是因为可以编出无穷个、不重复的故事。

既然故事 是我编的,那么当然我就知道事情是怎么做的了。还记得我曾经念叨过吗?不想上当,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学会骗人。

大家都听过故事,这个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故事,大的或者小的,带色的或者不带色的……所有的故事都可以说,有头有尾。

从这么多故事 当,随意挑一个,管它叫甲故事,这故事 的头叫A,尾叫B。

再挑另一个,乙故事,乙故事的头叫C,尾叫D。

把B跟C重叠起来,就把将甲故事和乙故事组装到了一起,变成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P。

在《一个烟头引发的官场大地震》中:

张三乘坐长途汽车时吸烟,又将烟头扔出窗外,这就是甲故事,头是张三上车,尾是烟头被扔出窗外。

出租车司机在路上行驶,这是乙故事,头是出租车在行驶中,尾是出租车开到沟里去了。

怎么就将这两个故事组装起来了呢?让出租车出现在长途汽车侧边,让烟头刚好掉进司机的衣领。

表面上看,一系列故事连续不断的发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逻辑链,然而并不是,这只是一条路径。路径,跟逻辑链不是一个概念,二者只是有相关性,因为逻辑链中的链,就是路径。

换言之,编故事,尤其是想编“蝴蝶效应”型的故事,是非常容易的。我们可以从一根羽毛开始,一直到世界大战的爆发。

编故事 的过程,跟搭积木非常相似,也可以想象成,你的面前有一张网,上面纵横交错无数个节点,你可以任意绘制出一条路径来。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故事 的大与小,可以任意拆合。比如从张三登上长途汽车,到将烟头扔出窗外,实际上是一条“漫长”的路径,还可以继续拆解成若干有头有尾的“短”路径,这样子,即便是“张三登上长途汽车后,点了一根烟”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拆解成“鸿篇巨制”。

现在我们get到了一个要诀:路径不一定有逻辑。

事情到此结束了吗?并没有。

为什么当今的某些历史研究变得越来越古怪,越来越滑稽了呢?这是因为某段历史(指的时间),有越来越多的故事 被挖掘出来,一些所谓的历史大师,就开始按自己的意图,绘制路径,同时告诉世人:这才是真相——指的是历史逻辑。

那么学生为什么买账呢?因为学生是去考试的。为什么读者喜欢呢?因为读者觉得自己脑子不够好,需要烧一烧,当然就特别喜欢听一些很新颖的“观点”。

这只是其一。

其二是许多人自己就是很喜欢编故事的,他们会把一堆,组装到一起,认为这就是自己的生活。换言之,他们会自行构建出原本不存在的逻辑关系。

比如老王原本是下班回家,路上见到一群人围在一起,他便挤了进去……

“啊!这次我不上当了!!!你又在编故事!又开始了!”

“哦不,这次是真实事件。”

一群人聚拢在一起,跟老王下班回家,原本是两条不相干的逻辑线,能不能“交叉”,老王说了算。

我前面一再讲,脑子是个好东西。怎么样,这次见识到它的威力了吧?

现在大家能体会到,骗人有多么容易了吗?

讲一个故事,举一个例子,证明“这种事千万不能干,否则你就会如何如何”。

难道不是随处可见吗?

我可以很容易变身为养生专家、运动专家、饮食专家、育儿专家、教育专家、政策专家……每一行,我都可以轻松成为专家。没有什么难的,收集足够多的故事,再配一点“好心”,就可以当专家了。

现在知道为什么现代人天天瑟瑟发抖了吗?什么焦虑啊,什么抑郁啊。

想象一下,你去到一个朋友家拜访,你说想喝杯咖啡,你的朋友马上告诉你一个曲折的故事,听完之后不管你是明白了还是不明白,还是不想明白,咖啡是不会喝了;过了一会,你又从桌上拿起一块点心,刚吃一口,你这朋友又苦口婆心的按住你的手,“不要再吃了,你听我讲个故事,讲完了之后你自己再决定吃不吃,给我一点时间”。于是你又听了另一段曲折的故事。当然,点心也是没得吃了。

怎么办呢?你从朋友的书柜里拿起一本书,刚翻了两页,你的朋友又迎了上来,这次你有经验了:“好的,我已经准备好了,请你开始讲故事”。

以上,是我杜撰的吗?

不,这是我女儿的亲身经历。每次她跟她妈出门,都是饿着肚子回家,她点的所有的吃的喝的,都被她妈好心的吃掉了,“牺牲我自己,换一个身心健康的你”,她妈语重心长。当然,我在真实故事 的基础 上,搞了一点艺术加工。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到底哪样才是真的?这么多鱼目,珍珠在哪里?

我最后讲的这个故事,有没有可能仍然是我编出来的呢?

所以我的手法,就叫贼喊捉贼?那么贼喊捉贼,是不是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