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抛砖引玉:谈一下内藤湖南 -- 夜如何其
满族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最高;现在是中共还强势,如果像有天像苏联、南斯拉夫了别说回汉、满汉,汉族内部两个不同的姓都能打得血流遍地!所以新中国学西方划分民族就不对,身份政治啥时候都搞不得!
被屠戮干净了。
太平天国是汉人的复兴,屠杀南京满城、两破江南/北大营,歼灭僧格林沁,基本消灭了八旗军,杀得连东北的八旗驻军都凑不够人数了。这才逼得满清废除了柳条边。
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以极小的代价夺得我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制造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完成领土巩固。让满清政府意识到:人口稀少的东北有可能整个不保,于是废除了柳条边政策。
历史上,隋灭陈,唐灭高句丽,是把高层一股脑的收容到长安,看管起来。
连元灭宋。都是这样。
打碎组织结构,委派人管理其国民,这叫灭国。
清末、民国时期的政策恰恰相反,纵容高层,底层没杀几个人。
结果就是,满清的满汉高官重新组织起来,建立满洲国。
同样,gcd也没有清算这些人,后来又把这些人请回来。
gcd对待gmd、对待日本,也是这个蠢样。
清末以来,崛起的势力,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与旧势力苟合。
没有什么复仇。
不改汉姓找不到工作
但是满清也功不可没。
于是中国从几千年的辉煌到达了比非洲还不如。
这种心理落差就得靠杀湖令解决了。
当时也确实有重复明朝朱元璋杀蒙的心态了。
新中国是不屑做。
有强大自信,改开后就死灰复燃了。陈丽华类太嚣张。
大唐?大元如何?大明如何?
你一个只有半壁江山的政权,扯什么自信的蛋?连个“大”字都不敢说,只敢说“中”。
这不叫自信,叫无知。
或者叫背叛,因为他们随时准备与旧势力苟合,最后都苟合了。
或者阿史那.思摩等等,比如今天的我满族同学,是我的好友。
但是这不等于当年的满清行为就可以就此宽恕了,我更看重这点。还把这些当做当年正常的过程,怎么可以忍呢?但年的投降满清的明军干坏事,就可以说满清八旗干净了,不可以,真的不可以。
这种可不行,当年、今年,都不行。
至于你说的旧势力问题,我是一直支持文革的。
靠这种政策,把刮党高级战犯都改造过来了,真正成为人民的一份子。这不是不清算罪行,而是要改造思想,从源头上清算。
二共以后对原来改造对象政策态度的改变是另外一回事。本已成为公民的溥仪要被李淑贤移葬清西陵,管理部门不干涉。共党叛徒龚楚风光荣归故里,原还要安排最高领导接见。电视剧《无悔追踪》中,八十年代土工干部对原改造对象四阎王的巴结嘴脸,让已经思想转变了的刮党潜伏特务冯静波都看不下去,借题发挥痛斥:就我这两把刷子,要不经过这三十年的潜心造化、忍辱负重、闭门思过,我脱胎换骨,敢滋出这丈二的尿去?
你一共,首先诛诛你gcd高官的心,诛了吗?邓小平三起三落,改了吗?保证书写了,顶用吗?
你一共轻易翻盘为二共,但是是那些人在76年发生了神经突变,一下子全变了?
说到底,你一共只是一个捣糨糊的,二共的高层,才是gcd的主流。
重复一下,二共的高层,才是gcd的主流,否则不会翻盘,还翻的这么轻松。
你连自己的高层,都没有改造好,想改造国民党?
人家说两句好听、敷衍的话,就认为人家被改造了,傻不傻啊?
从宋以后,汉文化就有问题。
先秦重道,强调“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在南北朝,有“赏无可赏”的说法,这里就是强调“有功必赏”的基本规则。
从宋以后,这一原则被破坏了,狄青、岳飞等,都是案例。
背离道的原则,转而崇儒,就是这样。
春秋时期,庄子预言过:“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明末、清末,人相食就是现实。
我看到的杜聿明邱行湘等人,改造后的思想觉悟不比土工高级干部差。邱行湘外甥黄济人77年考上四川一所师专后,假期去江苏探望舅舅,愤慨于自己亲爹——一个起义将领死于文哥,对邱大发土工的牢骚,邱闻之怆然涕下,教育黄说:你不知道蒋介石,也就不认识毛主席......他为黄写了给各个幸存刮党战犯的介绍信,让他们接受黄的采访,以他们的思想改造经历为题材,写作黄的大学毕业论文,于是就有了黄的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记得沈醉谈自己怕劳动成果——在秦城种下的果实被大风吹落而主动半夜起来照看,寒冷中联想到杨白劳劳动果实被地主夺走的心情,对自己过去罪恶立场有了深刻反省。
你非要说这些人是言不由衷伪装积极糊弄土工我也没办法,也许你认为教员的政策不如你高明,对刮党战犯用不着改造,还是一杀了事更好,那也只是你的认识而已。在这里我要引用胖帅一句话:你不信润之,那是你水平不行。
人性不仅仅有自私的一面,也有高尚利他的一面,在不同的领导下、不同的环境下,这不同的侧面各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在稻总领导下,提倡利用人自私的一面,于是私欲大爆发。如果土工高层只有私欲,那土工那么多烈士,一纸自白书转变立场就高官任坐骏马任骑,犯得着拼上性命去捍卫自己信仰吗?
洪武初年是打算把归降的蒙古人迁到河南山东去安置,蒙古人听说这政策以后都跑了。
然后改成在北京周围安置,那时候的华北“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前前后后收编了几十万蒙古人,按照朱元璋的改名易服的政策,这些蒙古人基本都彻底汉化了。
明末清初,虽然经过满清的数次入关破口劫掠,几十年大旱,农民军,瘟疫等等因素造成人口大量损失,但是满清圈地还是造成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引发了各地民众的普遍反抗。
而明朝初年北方真是严重失血,缺人口,收编几十万蒙古人,照样还是到处都是荒地,北方地多人少。
明初军户里面收编的回回也很多,通过朱元璋的鼓励回汉通婚等政策,这些回回参与了明朝攻打云南,广州等地的战斗,并在当地落户,广州现在还有抵抗满清到最后的岭南三忠的回回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