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计划经济的本质困境 -- 自以为是

共:💬102 🌺401 🌵5新 💬23 🌺40 待认可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几个想法吧

这里我想举一个现有条件没变化,但是结果变了的例子。如果客观条件变太多就不好比较了。毕竟也不是只有计划经济才有大棚和冷链的。的确,生产不发展,谁也不行。生产发展了,似乎又没那么了不起了。前提差太多不好比。

我想强调的就是这个事情的不好计划性。

东北人是没有菜吃吗?有啊,白菜土豆萝卜。这些东西秋天买都是几分钱一斤。黄瓜西红柿你可以夏天吃啊。冬天买一块钱甚至几块钱,吃这个不是疯了? 再说,东北虽然没有新鲜菜,但是肉便宜啊。这钱已经可以买肉了。吃肉不比吃这东西有营养?你那时候人均工资百十来块钱,有必要吗? 所以,我觉得,别说人来计划,就是找台电脑来计划,得到的结论都是没必要把南方蔬菜运到北方。

事实上就是, 大家就是想。 富人的确可以多吃几顿,但是穷人可以过节买点吃, 可以买点给生病的人吃。那时候过年过节拌凉菜里面加上点黄瓜丝就是很有面子的一道菜。 我们城市不算大,200万人口。哪怕有百分之一的人一个月吃一次,也是一个数万人的市场。养活一批商贩足够了。

其实正是反季蔬菜的热销,刺激了东北一部分农民想办法。有的开始建菜窖,冬天种不了菜,但可以储存菜。反季节卖。有的开始搞大棚。东北的大棚,成本高,条件艰苦。都是贴地的,人甚至都进不去。 即使这样,也只能反季到刚入冬,数九寒天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也有效让本地的菜从8月底就消失,大概坚持到中秋节前后。 总之,看到了需求,市场开始想办法。这些都是在条件没变的情况下。

既然这样,是不是把南方所有的东西都搬过来?有人试过,比如南方的西瓜,这不是更水灵?效果不好。西瓜看着诱人,但西瓜终究是不够甜。 另外,东北储存的苹果,桔子,梨。价格便宜,口感也并不差。所以这一类水果偶尔用来看病人用,但是并没有形成规模。即使到今天,过年送礼的果篮,也就是最多加上火龙果,而不是西瓜。

这些就是想说市场的不可预测性。

早年的行贿也反映了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不完善。东北的冬天,其实很多运输的东西并不需要时效性,比如你运木材, 煤,服装。差个一天半天没什么,但是运水果明显不行。后来铁路在提供服务的时候把它完善了。你只要多出钱,我可以确保给你优先。 同时给你货物上保险,坏了赔。这就合理了。

类似的权力寻租,最后收回的例子也包括开饭店的资格申请。过去不给钱拖个一年半载,给钱明天就开业。老板也不傻,当然给钱了。现在想加速办理可以交钱,这就合理了。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白菜土豆萝卜就这么三样,而且是否新鲜差异不大,自然好计划。但不论是国家计委,还是东北各省的计委,如何计划冬天运输多少新鲜蔬菜到东北?哪些品种?什么节奏?不要说40年前,就是到了现在,也不可能做好计划。

家园 不成立

你这个贴有两个不成立。

一个不成立,是条件相近说。从贴子上看河友是东北人?其实南方也类似的:火稻的早造育秧。条件不想后在哪?你得有农用膜,那时候我们叫尼龙纸,现成塑料膜我们依然吧尼龙纸。没有材料,做什么温室?条件不同了。

第二个不成立,是你这里的市场不可预测性的论述,论据与论点逻辑送系不成立。七八十年代看书,如何保障海上作业人员和海岛战士新鲜果蔬的补级,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印象最深的是一篇现在想起不知道是短篇小说还是报告文学的文章,描述一个小海岛的守卫部队,通过每个人探亲带一袋泥上去之类的蚂蚁搬家模式,一代代指战员和后勤支援力量,包括渔民,在一个小孤岛上建成了雨水收集系统,种上了蔬菜。我写这个,不是说东北会怎么样,而是想说,对副食品,一直都重视的。如你贴子所言,“那时候过年过节拌凉菜里面加上点黄瓜丝就是很有面子的一道菜”,大家怎么就不知道东北需要三大窖藏之外的蔬果?不合情理。

一骑红尘妃子笑,不知道当年四川的荔枝能否当天就送到长安?荔枝的保鲜问题,其实至今没有解决,当然是进步了很多。为什么在连海外都能吃到好荔枝?飞机,飞机的存在加上改进了的保鲜技术。

故而贴主所描述的新鲜蔬菜问题,依托的是技术生产的进步。至于小贩行为,其实无关痛痒。温室大棚种殖,前27年就有了,但是没能力全国推。同时,前27年出现温室丈棚种植,也说佐证了我说的大家都知道北方冬天需要更多的蔬果。

贴主还有重意思,是知道而不去做,因为价值不大。这个说法似成立而不成立。政府部门要考虑的肯定不会是一小部分人,而是要大面积解决。 @孟词宗 河友的意见是对的:

东西真运过来了,正如俺在前面指出的,价格昂贵,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吃得起。你的家庭富裕,你吃到了,自然觉得这么干很好。但其他吃不起的人呢?

家园 经济中有计划,与计划经济,是两回事

多数成年人身上带有癌细胞,但不等于他们都是癌症患者。

家园 市场中可以有计划,但市场不可以被计划
家园 奥地利学派不是天真,是故作天真拿来骗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

当年索罗斯们冲击香港金融,西方要员就告诉香港金管官员一定不要干预市场,干预市场会怎样怎样云云,总之坏处很大很大。

好在香港刚刚回归,香港背后有中国大陆的强力支持,朱镕基是个有为的懂金融的总理,要求香港坚决干预,然后香港当局与索罗斯们对赌恒生指数,保住恒生指数 索罗斯们大败,亏了很多。

然后到了2007年2008年西方自己的金融出问题的时候,西方金管局那是毫不犹豫的出手干预,禁止做空,大幅补贴等等。

香港官员就怀疑西方人的信用了。

总之 有的学派是西方人故作天真的装傻的

家园 这确实关键,但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市场有效性一定强

也不是说计划经济下市场的有效性就更好。

有计划地开展生产与有效的得到市场反馈都是必要的。如何把有限的社会资源如何分配两个方面是根据当时当地情况定的,没有统一的最优解。把社会缩小到一个人,一个人可以掌握的资源是有限的,在遇到危急情况时,会逐步关闭听觉、触觉、痛觉,不管三七二十一,腿先跑起来,王八拳先抡起来。同样的人,在吃饱喝足以后,会更加在意感觉,会寻找五彩斑斓的黑。

在解决有没有马桶的问题时,就不会在意马桶白不白。只有在大家都用上马桶以后,才有可能关注马桶是不是好看,能不能自动冲水。

虽然“河里很多人都没经历过上世纪的计划造假”,但是很多人买到过这个世纪市场上的假货,想到的和目前在执行的主要方法都是加强监管,而不是依靠市场本身的力量去让假货消失。

至于创新,尤其是电子消费品领域,我认为目前还是以性能为主的。在同等价位下,“A的电视性能比B高,但是A外观不如B”,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把大小定义为外观,而不是性能的时候。其它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手机发布会就是各种参数的科普宣传,讲传统讲B格讲声浪的油车,越来越卖不过性能更优异的电车。

我觉得未来的趋势,随着社会资源进一步积累,分配到每个人的资源会越多。每个人无论主观上想做的事情,或是客观上能产生的影响,都会越来越大。在最开始,无论计划的制订或是市场的反馈,都只能压缩到一小部分人完成。后来市场反馈这部分,可以扩散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做选择。以后,生产计划这部分也会可以扩散了,越来越多的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产品(目前消费降级,逼迫每个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其实加速了这个过程)。这么想,就很有趣,就像物种演化,目的不是更高更快,而是最有效率地占据生态位,即高效利用生态位中的各种资源。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讲两个视角吧

    一、拼多多VS天猫

    当年马云在淘宝坐大后,饱受淘宝的假冒伪劣之扰,转而建立天猫,走正规正品之路,被很多人视作正确的选择,但是当交杂着大量伪劣商家的淘宝商户大量出走拼多多后,天猫的发展却极不顺利,以至于拼多多现在反客为主,开始取代淘宝&天猫,成为电商零售领域新的霸主。

    这里牵涉到一个很反常识的问题,假冒伪劣真的是“假冒伪劣”吗?照理人如果上当受骗过几次,就会彻底远离,但是网上却有个典型案例,某人在拼多多连续买了9次假货,但是这个人仍然成为拼多多的死忠。其实哪怕我父母,原本喜欢逛逛小商品市场,大商场也买但总觉得不划算,他们就是享受在小商场捡漏的那种快乐,自从接触了拼多多以后,就像完全打开了新世界,每个月基本都会受骗,买了质量不佳或者实物和描述不符的商品,但是仍旧乐此不疲。我观察过这些“假冒伪劣”商品,其实它们的主要卖点就是体验感,实际上家里同样功能的物品很多,但这类商品就是把同样功能的商品进行极限冗余压缩,原本用一年的就设计成用一月甚至就几次,自然价格也就狂降,而这其实非常对很多人的胃口。每逢购物节就会出现采购潮伴随退货潮,很多人就是图个“体验即结束”的快乐。

    在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生产已经极度过剩,需求早就已经被抹平了N次,走入式衣柜走入式鞋柜都已经是过去,快递盒——垃圾桶正在逐渐成为常态(和美国当年类似)。这反映的就是商品实现基本使用功能的方面正在急速退化,人群开始更注重于商品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所谓的“情绪价值”,拼多多、小红书、抖音之类迎合的恰恰就是这种市场,而目前来看,这种市场很可能会笑到最后(连奢侈品市场现在也开始呈现A货在逆袭正品)。所以兄台以为的A电视必然打败B电视,未来可真不见得,功能的权重,有可能是迅速衰减的,早期华为荣耀就性能上看超过红米,但是销量却倒个个,也是例证。

    二、主动脉主静脉VS终末血管网

    人类社会和人体有很多方面是可以类比的,人体的血管系统就可以对比社会的经济系统。人体的手术等治疗方式,基本不会考虑到终末血管网(包含毛细血管等微血管),因为那样没有什么意义,终末血管网会根据血流和养分自己去调节,干预反而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所以计划,最多触及宏观到微观中间的某一个节点,真正的微观领域,绝大部分情况下,不进入比进入更好。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计划主管宏观,市场主管微观,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分工。但是人类社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如果按人体的设计,细胞是没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但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个体,却是有独立人格的。从社会角度看,不遵从社会设计方向(也就是计划方向)运行的个体其实对标的就是人体内的癌变细胞,癌变细胞多了,人体就嗝屁了,社会有类似的一面:独立人格的多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喊出来了,于是社会就可能完蛋。但是参照人体,肿瘤分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是和人体共生的,甚至是会自己消融的,它不妨碍人体主功能(当然也基本没什么卵用)。人体每分每秒都在产生癌细胞,其中绝大部分都会被免疫系统干掉,这是一个平衡,等到免疫系统干不动的时候,肿瘤就产生了,良性还是恶性,那就看运气了。从肿瘤治疗的角度看,对照到社会,计划就类似于西医手术、放化疗精准治疗,而市场就类似于中药调理,多线程自走,社会自行修复。

    其实这也可以对标到铁手的西河改革,如果计划多一点,就加强监察(免疫系统),强化河规(消灭异见人格),如果市场多一点,那就放任自流,水哪多往哪引,自生自灭,河涨河衰,约法三章只要网站不崩,河友来去自便。一出世,一入世。入世者相信事在人为,“扫帚不扫,灰尘不会自己跑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出世者相信世间自有定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涨河落,随缘即可。

家园 这个带来新的麻烦

事实上,不论是苏联模式还是中国模式,真正的经委和计委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金字塔结构。

如果是金字塔结构,又会带来一个麻烦:上级对下级的考核,考核的重点,是不是计划的准确性?如果说计划准确性的优先级高于及时性,下级的做法肯定是安全第一,以不出错为上策,响应有可能即时吗?

如果说,上级对下级无需考核,下级自负盈亏,推到尽头,这种下级就是各大企业,按照陈王说的,企业内部实施计划经济,那么这种企业本质上跟计委没啥区别,除了两点:

1. 通常企业负责计划的产品数量有限,例如麦当劳就只计划几种食品

2. 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竞争,输者关门大吉。

计划经济能够成立的底层逻辑,是假设人的需求可以被预测,(不能预测的话,何以计划?),这个基石非常不靠谱,以目前的超级算力,有没有什么例子准确预测某个消费者未来一年半载的日常生活消费的?如果不能预测,你要如何准确规划14亿人口的生产与分配?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2 / 0
    不要往极端走

    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都无法实施完全的计划经济。我估计计委是想,但每个人都会发现做不到。特别是中国,根本就没法搞完全的计划经济,因此有大量计划外的经济活动。计划外粮食,计划外布匹,计划外钢材。。。。

    每个人的需求既可以预测,也不可以预测。你每年需要多少米面油,当然可以预测,用多少汽油,多少电,多少天然气都可以预测;有些计算个人不可以预测,但总和却可以预测。比如买衣服不容易预测,但是衣服的面料却可以预测。我估计整体算下来,个人需求的70%可以预测。 所以个人的需求没有那么不确定,实施计划经济的基础没什么问题。计划经济也没那么脑袋笨,计划通常还留有冗余,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运筹学里面这方面的大量内容,就是针对经济活动的安排筹划。

    实际上市场经济的尽头--如果政府不干预,一定是垄断经济,垄断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这不是想象,而是事实。波音一家独大的时候就是这样,每年会估算接下来几年飞机的需求量--然后基本根据计划生产。实际上就是个人乘坐飞机的需求无法预测,综合起来,却可以预测,所以可以计划。

    什么时候能计划经济的根据是了解每个人的日常需求了?
家园 这个涉及到分配的原则了

在资源稀缺的现实中,如果不用钞票投票决定分配,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来分配?等级?排队?抽签?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其实钱是合理的

    1. 不吃又不会死。所以标上价格,你自己看着办。

    2. 可以和别的东西比较,比如肉。 吃肉好还是吃新鲜菜好。不同的人,不同时间答案不一样。

    3. 可以控制量。

    其实就说食品,本来就是靠定价达到平衡。 东北人还想吃海鲜,南方水果,甚至美国进口的杏仁,开心果,南美的咖啡。。。这个单子可以一直列下去。最后还是靠售价达到了需求的平衡。

家园 哈哈,这个推导下去就有趣了

在计划经济下,一样可以把定价权下放给凤凰、永久和飞鸽,他们根据各自受市场的欢迎程度定价,最后达到均衡。

我就问你,定价权可以同样下放给凤凰、永久和飞鸽的供应商吗?例如为车身提供材料的钢厂,为车轮提供材料的橡胶厂?

不行的话,为何仅限凤凰、永久和飞鸽有这种特权?

行的话,不就是全面铺开,放弃计委的计划,搞市场经济了吗?😉😉😉

家园 不是这样的

工艺是可以改进的。苏联的电风扇可能十年一贯都是个大铁疙瘩,日本的电风扇早就换成轻便的塑料了。

食品和住房跟土地有关,所以降不了。汽车可是没有涨反而降了。

家园 所有的资源调配需要一个中央的机构来协调?

至少中国的计划经济不是这样的,不是“所有”资源由“一个”机构协调。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2 / 0
    你说的大概是各级计委吧?

    是一个金字塔型的机构,下级计委要受上级监管,即便下级有一定的自主权,我还是把整个机构视为一个“中央机构”了。

    中国的计划经济与苏联的不同

    这个我在主帖中提到过,没有展开。这个差异不足以改变计划经济本质上的困境,倒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家园 计划的本质是资源的稀缺性,竞争的本质是出清

任何稀缺性的资源,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本质都要进行计划。

国家的计划经济,从电力、交通、矿石的利用、人力资源的培养、粮食的供应,等等等等,计划经济都更适合。

-----------

市场经济,竞争的本质是过剩产能的出清。

过剩产能,包括人力的过剩,都是通过市场经济进行出清的。

创新,就是在出清过程中,在末位淘汰赛中,为了自救而祭出的种种手段。

市场经济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过剩。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本身是相辅相成的。

为了维持计划经济,必然需要维持短缺状态。

过剩和市场经济,本身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不是从短缺到过剩的原因。

通宝推:铁手,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正相反

    市场是对资源稀缺的反应,表现为供求平衡的形成。

    计划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度下的特点,因为生产能力不足而人工控制市场。

    所有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都因为生产能力相对不足而表现出供应短缺,各种不足,如排队购买,票证购买等等。

    计划经济的必要性被新中国的历史诠释。不足也是明显的如楼主所阐述。

    最根本一条,消费需求是不可能计划的。供应和需求因此根本无可能达到平衡。消费者不可能达到满意,所以有各种羡慕西方自由生活的表现。好在中国已经走出完全的计划经济,因此也解决了这个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