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迷信西方(特斯拉)的中国落入新能源产业陷阱 -- 思想的行者

共:💬100 🌺332 🌵4新 💬67 🌺18 待认可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新能源车是广大人民的选择,群众基础非常扎实

电动车着火的问题,确实存在,而且经常出现严重的后果。但是完全没有影响整个电动车的发展。楼主的担心,如果放在10年前,还可以讨论一下。放在当下,完全没有意义,新能源车的怀疑阶段早就过了。现在的样本数据已经很大了。问题虽然有,但是不是主要矛盾。

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应该是超过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接近一半。一千多万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支持了这个行业。

如果汽车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看看电动自行车的情况,就更明显了。百度一下就能发现。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社会保有量超3.5亿辆。

超过3亿辆的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什么概念。群众已经用脚投票了。

不管未来如何,电动车已经给大部分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活的便利。

家园 涡轮增压导致发动机响应非线性

为啥非得上增压,因为竞争对手都比你省油,不上增压行吗?非线性对控制系统来说麻烦得多,基本没办法用简单计算预测,要花大量时间做实验。假设以后自动驾驶软件都由一个公司提供,比如说叫巨硬公司,新能源车基本上改几个参数搞定,纯油车换个发动机就得折腾很久标定参数。而且换用电控比目前简单而成熟的机械控制肯定要贵,付出这么多代价只为上个智驾。

再看纯油车的竞争对手,就是强混或者增程,人家的发动机要省油得多。汽油发动机热效率从50年代的30%提高到00年代的35%,但现在已经迅速提高到45%了,提高这么快不是因为有什么神奇材料,而是如今基本不考虑什么高扭矩,大部分时间直接发电,需要高扭矩时由电池-电机提供。这样的发动机纯油车根本用不了,更别提人家还可以插电。智驾也可以直接用巨硬公司的现成软件,反正发动机主要用来发电,不是什么急事也容易预测,发动机响应慢几秒就让操作系统提前打招呼就行了。

这么一来纯油车不如人家上智驾方便,不如人家省油,用户还要忍受涡轮增压的非线性响应,还有停车就没多少电用的不方便(没空调也不能配冰箱),成本也没特别低,为什么要搞这玩意?

家园 我主要是海外的观察,国内估计属于总结了

毕竟美国号称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很多年了,我判断未来的交通美国会走向欧洲日本大城市那个样子。拥有汽车或电动车会逐渐变成一个奢侈品,这里面的因素除了人口增加密集继续城镇化之外,也有个未来中产消费降级的大环境在后面,而且我认为是全球性的。

中国的情况我估计是在普及汽车的过程中社会仍然保有大量自行车与摩托,本来也没有全部淘汰,我以为这个过程已经结束了。当然我很少去国内,去也仅限于大城市。中国是希望普及电动车,淘汰汽车,但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更类似欧洲东亚各国那个程度。

家园 电车确实是未来

电车结构简单,电动比燃油反应快效率高。唯一的短板就是电池。 一百年前是,现在还是。

希望未来能解决吧。实在解决不了只好慢慢培养消费者了。

极越汽车为什么把我逗乐了呢?好像他找了一个网红给他做广告。

网红说:你以为我要开车门,我偏不开车门。喊一声开车门,车门自动就开了。

你以为我要关车门,我偏不。我踩一脚刹车门自动就关了。

开车的时候,你以为我要打转向灯,我偏不。我一拐弯,灯自动就打了。

前两个我虽然很反感,但是也就忍了。最后一个实在忍不了了。你设计这个的人,到底开过车没有啊。

家园 凡事都有代价

不说代价万事都是优点。

现在电池那么贵。你要是一个纯电,真要是天天短途,还有可能做到浅充浅放。 你要做prius,电池就是一个大号电容。电池小,做工少,寿命长。即使坏了,换起来相对也不贵(当然日本车要宰你一下)。你做增程,首先电池很大,但是又不能巨大(那就是纯电了)。你又要背一个发动机,带着各种死重来回走。而你为了发挥增程的优势,必须尽量用电(开车是纯电模式)。你的电池又没有纯电的大,很可能被迫深充深放。电池寿命必然受影响。而且一旦需要更换电池,那一大笔钱省那点油全回来了。 而且高速一旦彻底馈电,车还有可能被迫掉速度,因为发动机是用来充电的直接带着车带不动。而一旦发生车祸,油车电车的不安全因素都有,还凑一起了。类似于带着氢气球和热气球同时飞。

其实都是搞工程的,都懂hybrid必然是集合两者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增程最适合的就是:不买电车不给上牌照。但是买了电车又没有家用充电桩。这样增程就相当于以油换电。如果家有充电桩,纯电就好。如果没钱想省钱,买最底端的油车就好。全寿命下来肯定省钱。

家园 不能低估消费降级的未来,而且全球同此凉热

这不是中国自费武功的问题,而是全球右转,中产阶级地位下降,城镇化在发达国家包括中国沿海地区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现在一代的年轻人在大城市买不起房的话题,不限于中国,美国也出现了,欧洲工业化很早的国家更早就司空见惯,亚洲四小龙哪个不是。

后发优势之一就是可以有很多参考提前预判。美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是因为地盘大,虽然工业化很早但城镇化的高度发展却比较晚。同时人口的增加与移民在近些年更猛烈,这也与这几十年的全球化是分不开的。以为美国都是中西部那样的大豪斯邻里老死不相往来是以前了,现在的是所谓的大都市周围郊区城镇都开始从一户一房,逐渐转型为多户型,公寓楼化,原因是地价的飙升与人口的集中,而人工收入水平是无法赶上的,于是更方面消费降级,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

与之相关的是美国另一个特殊的地方是原始资本主义。这方面美国更类似中国,结果是贫富分化随着全球化而不断恶性发展。美国今天的社会现状与政治动荡的底层逻辑全在于此。相反,西欧,五眼英联邦,东亚四小龙,无一不是很早就存在社会主义因素,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你可以说他们那套财政拖不下去,但确实这些国家的贫富分化没有中美这么严重。

但这个世界的复杂也在于此,按说全球化的卖点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西方社民党本身也有倾向共产主义的历史,所以社会层面似乎比较嵌套。但实际上在利益的分配上,至少在中美这种原始资本主义地区,全球化并没有兑现承诺,蛋糕的大头流向是权力与资本。所以西方右转的动力其实还是分配这个老问题。

怎么扯到这些话题上去了😂。真是键政的老毛病改不了😄。

家园 说到2G,想起当年中美建交后弯弯与美国谈判时的一个段子

中美建交后,弯弯先是惶恐继而监介,但日子还得过。在某次弯弯与美国的谈判中,弯弯代表会些英国话,喜欢中文里边夹英文;而美国代表会些中国话。谈判中气氛有些僵,在谈到以后双方的交往模式时,美国代表听见弯弯代表有些愤懑地说:是肛门对肛门还是屁股对屁股?美国代表听完立马懵了,都说美国的外交官粗鄙,怎么弯弯的更猛?翻译看了眼懵逼的美国代表,提笔在纸上为他写下:Government v. Government or People v. People?

你所说的2G业务和2C业务的区别有一腚的道理。但是,俺觉得更根本的区别是让政府掏钱还是挣钱。以2G业务的高铁为例,高铁往往是需要政府掏钱修建的,而建成后的运营想要盈利很难,很可能是还要接着掏钱补贴维持。而对于2C的新能源汽车,是民众掏钱,而政府只要加些税就能站着把钱挣了。

当然,如果政府意识到高铁能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带来更多的税收,即使赔钱也会建高铁的,比如中国政府。而进口新能源汽车长远来看可能不利于本土的汽车工业,那么就要加关税,一能挣更多的钱,二能保护本土的汽车工业,何乐而不为,比如欧盟。

还有的政府莫名其妙的傲娇,利用中国迫切需要走出去的需求拿中国一把,全然不顾自己更大的引进中国产品,技术,和资金的需求,比如越南的南北高铁计划。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中国的邻居和经贸伙伴,多多少少都有些傲娇。

家园 不讨论具体的问题的最好别在我这里出现

别回复我。

别浪费我的时间。

家园 电动车政府已经在补贴铅酸电池车了

很多二手车行也拒绝卖锂电池电动车。

所谓人民的选择别扣大帽子:

贪便宜,跟风

昧国几千万人吸毒也是人民的选择?

现在这个样本只是电动车早期运行的样本,再过几年电池用了五六年后再看看相关数据吧

家园 汽车比马车快,省事

电动汽车比燃油车的优势有那么大吗?

我看电动车的优势仅仅只有便宜吧?

家园 所以混动完美解决了油车和电车的痛点

既没有电车的续航焦虑,因为没有变速箱之类复杂的机械构件,所以又没有油车的各种毛病。

发动机永远工作在最佳区间。而混动技术上很不幸也是中国领先。

家园 续航问题上现在的一个最优解是油电混动

比亚迪卖的最好的也不是纯电,而是混动。发动机永远处在最佳效率区间,续航说不定比纯油车都要好。

家园 没有完美的东西

混合的东西,换一个角度就完美的继承了两者的缺点。

参看我写的一篇吧。我不会引用。

只能说混动利用了中国的国情:政府大力支持电车。但是充电桩又不发达。特别是没有家用充电桩。混动即可以用绿牌,又没有那么强的充电焦虑。

它的明显缺点:高速缺电状态下掉速度,更费油属于一个不常用的情况。所以消费者可以忍。

它的潜在缺点出了事自燃的概率依然很大还有油助燃。这是小概率事件。和能不能有车比还是小,可以忍。

电池总是要深度使用。寿命堪忧。这个要好多年之后才显现。

家园 你没看到就等于没有?而且还只是你声称没看到

你这类人的话术就是先假设个前提不管真假,后面的推论才是就是你一贯想说的中国不行中国乙烷之类而已。

话说,必须的大量资料支持的论证都没有还干成了目前的局面,其实你是在论证TG很牛,拍脑袋就可以干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链还世界领先?

家园 哈这叫中国补丸不舒服斯基综合征,易发人群:殖人和跪舔党药丸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