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应征·年菜·原创】包饺子宝典 -- 喜欢
大家要学习了~
不过,你那“一下”估计也不会超过20个,对不对?:)“一下”下过多饺子,还是会粘,尤其是手包的,皮偏软的饺子。如果是一个人搅动,另一个人慢慢完成这“一下”还差不多~:)
买来的饺子皮,恐怕没有“中间厚边儿上薄的”吧?估计那样做饺子皮的成本会提高很多,工艺要求怕是过高了~
也给喜欢喝冰茶MM拜年~:)
一手转皮,一手用擀面杖擀。。。太难了。5555,俺的两手协调能力有问题。。
我的办法是,挑一点拌好的馅,放在小碟子里,用微波炉转个15,20秒,馅熟了就可以尝咸淡了。
包饺子总体也是个熟练工种。面的软硬,还有调馅都得靠积累,我和GF自己包的饺子总是口味上跟爸妈和亲戚家包的差一点。前两天包了一次感觉是面控制的不错,但是馅还是淡了。
有次看姨夫和面也是有点震憾的,他有个专门和面的大瓷盆,大约将近一斤面,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和,我看着表,从开始加水到和好开始醒面,两分钟。
原来自己包饺子不过关,包出来的站不住,屡次被包饺子很熟练的外甥笑话,后来终于会挤了,总算能站住了……
那天和了一定跟JJ汇报。
和面时水和面的比例其实不用死记硬背,一边搅和一边加水,加到不见干面的时候就基本差不多了 -- 至于具体到底还“差多少”,就完全是经验了... 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全在这个“差不多”里头...
至于“醒面”么,跟喜欢抬一小杠,三四个小时完全没有必要 --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和面的时候要持续不断地揉,揉到什么程度算好呢?揉到面团里面不见死面疙瘩,而且要手感比较柔顺 -- 这时再坐醒上二三十分钟足矣...
佩服一下喜欢捏饺子的手工,这个不是盖的... 上面那个“麦穗”型牙子到现在我也没掌握...
小时候玩一手以拳“捶腿”、一手以掌“搓腿”的游戏,要快,还要换手。怪不容易做好的。
这擀皮好像真是俩手做不同的动作呢!
不过,熟能生巧,练一练还是能掌握的。尤其如果从小就开始学的话,更不成问题。:)
从打我学和面,就没人跟我说过放多少水,全凭感觉。
可要写出来,总觉得不说明白对不住读者。更有从没和过面的读者,你不说明白点他就更觉得无从下手。
所以我费了好大劲,专门找家什去摸索“水面比例”……从前我得意的和面方法可是接着水龙头放水的!
其实,有了大致的水面比例,也不能拘泥,而是要凭感觉放最后的那一点水——多点少点效果就不一样。
醒面的时间,也许不必三、四个钟头,而且的确跟和面时揉的程度相关。另外,在醒面的过程中多揉几遍会很有帮助。
不是吹啊,我和的饺子面,人见人夸呢。
似乎这么吃的人不多
我家经常做,做法没什么区别,但是味道那叫一个鲜啊
周日是十五,就包了韭菜饺子吃。
和面的时候,我一般要放一个鸡蛋清,少许盐,这样和出来的面精到,不容易坏。
另外,我从来不用绞的肉馅,都是用刀切馅儿,总觉得绞肉机绞出来的味道不对。
还有,皮一捏就捏住了,不用蘸水。
再就是下饺子的时候用勺推一下,饺子转起来了,就不会粘锅了。下饺子的数量,要看锅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成正比。
最后,你包的饺子漂亮,花一个。我决定今天晚上回去吃韭菜合子。
我以前从来不做酸菜的。东北同事老说好吃,试着一做,还真不错,就是要多放油,及肥肉。
当年板爹板娘快结婚的时候,板娘第一次做饭给板爹吃,还没动筷子,却吓得板爹差点打退堂鼓:板娘拿茄子炖鱼。板爹后来告诉板桥,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完了,遇上个不会做饭的。
后来和板爹回去见婆家,板娘包饺子给全家吃,婆家人见板娘拿茄子做馅,看得目瞪口呆的,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后来拿茄子包饺子包包子竟然成了板爹家的传统,板桥看见也下了一跳,结果被伯伯婶婶们告知,这是板娘的发明..........
据说板爹去丈母娘家的时候,惊异的发现,竟然有茄子炖鱼这道菜........